第534章1888年人口分布

作者︰葡萄無牙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19世紀末荷屬東印度群島人口眾多,總人口達到4500萬人,在世界各國人口排名中僅次于奧匈帝國,排行在第7位。

從內部人口分布來看

原本完整的荷屬東印度群島總人口4500萬余人,其中面積僅13萬8800平方公里的爪哇島佔據7成,佔據人口大多數,蘇門達臘島佔據兩成,其余剩下的群島地區佔據一成。

在發生第一次南太平洋戰爭之後,來自澳洲的華人強權勢力昆士蘭擊敗了荷蘭殖民者,強行割據了香格里拉(伊里安鳥,又稱新幾內亞島),婆羅洲和蘇拉威西等眾多群島。

從地理上,破壞了荷屬東印度群島的完整性。

在爭奪地盤的殖民戰爭過後,荷蘭殖民者丟掉了大半的地盤,卻保住了荷屬東印度群島殖民地的精華部分,也就是以爪哇島和蘇門達拉島為首的南部群島地區,保住了九成以上的人口。

在如今的荷屬東印度群島總督府轄下,依然有超過4000萬的人口,這是一個極其廣闊的市場,亟待開發。

該地區歷史悠久,人文積澱深厚,具有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歷史,誕生過眾多的昔日王朝,是東印度群島開發最充分的地區。

昆士蘭通過締結雙方通商條約,用經濟手段大舉進入該地區,在進一步增強昆士蘭華人政治經濟影響力的同時,將先進的理念和新思潮帶入該地區,打破了該地區華人移民仰慕大清帝國的傳統觀念,仿佛陳腐的房間里吹來一股清風。

短短兩年多時間,改變是巨大的。

很多年輕的華人剪掉了辮子,穿上了富有朝氣的青年裝,喜歡听澳洲華人歌星灌錄的黑膠唱片,夢想擁有一輛閃亮而時髦的「鳳凰牌」自行車,喜歡吃女乃糖和腰果,希望能夠進入薪水更高的昆士蘭商行工作,體面而又受人羨慕。

荷屬東印度群島的海外華人群體是一個富有而保守的階層,在荷蘭殖民者劃分的社會階層中,社會地位于第二等,僅次于白人而高于當地印尼土著。

這是海外華人最大的定居群體,從明末開始大規模移居南洋算起,至今已經有270多年歷史,總人數達到360多萬,遍及各大城市和鄉鎮,掌控當地的經濟命脈。

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印尼華族逐漸形成三個特點鮮明的群體。

第一種被稱為峇峇娘惹,他們是早期移居南洋的華人,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末時期,當時荷蘭殖民者為了大力發展雅加達地區,規定往來的船舶必須帶一些華人勞工,否則就扣留水手。

17世紀時萬丹省的華人船長宋八公,在他管理雅加達時期,大量組織華人移民到印尼,這極大的動搖了這一地區的經濟,使得荷蘭人更容易征服當地土著萬丹王國。

作為獎勵,在1619年宋八公成為第一個華人貴族,並獎勵給他的繼承人封地,授予世襲的sia稱號。

這些貴族化的峇峇娘惹掌握了爪哇島上從原住民貴族手中沒收來的大量土地和財富,通過這種手法,統治了雅加達地區土著和華人。這種體系後來延伸到了爪哇在內的其他的島嶼上。

被剝奪了土地的原住民貴族,由于缺乏建立領地的經濟基礎。于是尋求用武力方式奪回原本屬于他們的土地,這就形成了盜匪橫行的局面,反過來,又加強了荷蘭統治者對華人的依賴性。

「包稅制」正是在這一歷史條件下形成的獨特產物,歷來包稅的華人首領都是強權人物,「甲必丹」制度因此應運而生,其掌控著負責民間訴訟和刑事案件的巴城公堂,同時掌控管理遺產的「美色甘」(荷蘭語音譯),可以將這一機構稱之為遺產管理局。

華人「甲必丹」正是通過荷蘭殖民者賦予的這些牧民權利,成為荷蘭殖民統治的中堅階層,荷蘭王國接手荷屬東印度群島公司這一體制後,原封不動的沿襲了下來。

第二種華人群體被稱之為僑生,很多富裕華人認為自己是荷蘭人,信仰天主教,通常受到良好的教育,有較高社會地位,習慣效仿西方的生活方式,認為自己更優等。

在19世紀晚期,大多數享有sia稱號的貴族家庭都迅速西化,這些sia貴族是殖民統治最強有力的支持者。

第三種是與大陸仍然維持關系的華人,堅持華人信仰及風俗,堅持說家鄉話,認為峇峇娘惹和僑生都是不孝子,因為峇峇娘惹和僑生已經忘記了華夏傳統,這些「純」的華人被叫做新客。

這三個印尼華族有完全不同的民族觀,僑生支持荷蘭,峇峇娘惹更傾向土著原住民,新客依然心懷祖國。

昆士蘭商人的大舉登陸,帶來了與往日截然不同的新文化和新思潮,帶來了沉睡于血脈中的漢唐雄風與強烈自信,在與荷蘭殖民者交涉的過程中,保持了平等甚至更高的俯視,這對當地的華人族群舊有觀念造成了強烈沖擊。

原來咱們還能這麼屌,好棒的樣子哎!

羨慕、振奮夾雜著躍躍欲試情緒,反復沖擊華族年輕人的傳統觀念,他們也是率先做出改變的群體。

政情處作為海外派出機構,有責任收集信息和反饋,為紅堡決策提供充分扎實的數據支持,同時有責任維護海外華人利益,為建立良好的營商環境貢獻力量。

千萬別忘了,紅堡主人擁有「海外華人利益守護者」的頭餃,能夠插手殖民地管理,這是荷屬東印度群島總督府不敢忽視的一點,若有嚴重侵犯海外華人利益的事件發生,紅堡主人甚至能夠利用這身份發動一場戰爭。

後世有一種名詞叫做「長臂管轄」,這就是初級版本的「長臂管轄」。

紅堡

十月的紅河谷市天高雲闊,草長鶯飛,繁華更勝往昔。

經過十幾年的高速發展,這座崛起于澳洲中部的新興大都市迅猛的發展態勢一發不可收,在首條河底隧道貫通之後,布里斯班河北岸迅速的發展起來。

第2條,第3條,第4條河底隧道相繼開工,用不了多久,連接布里斯班河兩岸的交通動脈將高達4條,其中一條是鑽挖式地鐵,系世界上第二條電力地鐵線,規劃總長度4.5公里,具有每年運載高達750萬人次的通行能力。

相同的工程

最初發端于英國利物浦市,1886年,利物浦市開通穿越市中心並跨越默西河的地下鐵路,使用了先進的電力機車,是世界上第一條電動地鐵。

紅河谷市于1887年邀請了英國原班工程技術人員,為這座新興大都市打造橫跨布里斯班河兩岸的交通大動脈,計劃工期三年,投資共27.2萬英鎊,如此昂貴的原因在于電動機車價格極高,僅三組電動機車(兩組對開,一組備用)就需要11.8萬英鎊,價格是蒸汽機車的4倍。

可以看見,沿布里斯班河北岸大興土木,一棟又一棟超過十層的高樓拔地而起,各種獨具特色的建築風格在這里都能找到,華夏唐式樓閣,明清風格,古羅馬式風格,拜佔庭風格,法國新浪漫主義風格,英倫維多利亞風格,意式地中海風格,林林總總不一而足,唯獨沒有水泥方盒子一樣的美國費城風格。

誰都知道,紅堡主人最討厭這種水泥方盒子,千篇一律的沒有靈魂。

沒有任何人頭鐵到違逆紅堡主人的意志,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昆士蘭伯爵大人統治影響力已經深入到社會細枝末節,具有毋庸置疑的掌控力。

在紅堡出台加速移民引進的政策指導下,這三年來,來自大陸的華夏移民每年都超過150萬規模,到了1888年前10個月,已經完成了移民1617000人的巨大突破,預計全年移民總人數將達到195萬規模,再次創造歷史紀錄。

截止1888年10月份,在兩年零十個月的時間里,昆士蘭本土及海外領地共接收了427.27萬移民,再加上這三年嬰兒潮出生的人口139.56萬人,新增人口總計達566.83萬人(澳洲本土加上海外領地的總數字)。

這其中,新出生人口大部分來自于澳洲本土,佔據超過8成的份額,總數堪堪超過百萬。

作為主要移民目的地,昆士蘭州,新南威爾士州(主要是北方伯爵領地),南澳州,西澳州華人數量激增,佔據了無可置疑的碾壓性優勢,成為該地區主流族群。

1888年是大規模放開華人移民的第4年,華人移民的來源從沿海兩廣,福建,江浙及山東地區延伸入內陸,大量的山西,湖廣及陝甘地區難民,經過遴選後萬里迢迢登上了澳洲及海外領地,從此改變了自己的人生。

如此規模的遷徙浪潮是華人海外發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在給原有社會造成巨大沖擊的同時,帶來了厚重的華夏文化和歷史傳承,帶來的豐富的華夏美食還有旺盛的創業激情,給昆士蘭不斷的注入發展的旺盛荷爾蒙,令火焰燒得更加旺盛。

具體統計數據顯示,與1885年相比較;

這三年流入澳洲移民(含昆士蘭及海外領土,包括香格里拉,婆羅州,非洲索馬里和莫桑比克等領地,下同)總計447.27萬移民,其中女性移民佔據其中的29.17%,相比較1885年女性移民人口39.7%,女性人口比例有大幅度的降低。

這樣的人口比例結構,凸顯了社會尖銳的男女人口比例矛盾,成為移民工作中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必須要認真對待,以免引起社會動蕩。

細分來看

澳洲本土女性移民比例依然維持在36.2%,相比較1885年的數據略有減小,減小幅度為3.5%,考慮到部分白人女子會嫁給富有的華人,進一步緩解人口結構矛盾,尚維持在合理的程度。

問題主要出在海外領地上;

香格里拉與大規模引入移民的婆羅洲都以年齡16~28歲以內的男性移民為主,比例高達8成以上,成為移民男女比倒結構急劇下降主因,對此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1886年征服的非洲領地莫桑比克,年均輸入移民的規模已經達到46萬人,全地區華裔移民總人口達到119.2萬人(注,1886年度,移民自8月開始,初期規模較小),其中超過96.2%都是男性移民,年輕女性移民佔比極低。

這有兩方面客觀原因;

其一是移民莫桑比克需要經歷萬里迢迢的長途跨洋海運,因為各種原因病死于途的比例大致在7%~8%之間,強壯的男性更能夠承受艱苦的跨洋航線,女性則脆弱的多。

其二,經歷連續4年的大規模引入移民潮,原本就屬于稀缺資源的女性移民更加搶手,尤其是民間媒介公司出于利益考慮,更願意將組織的女性移民輸入澳洲本土,少部分進入香格里拉和婆羅州,至于路途遙遠的非洲領地完全不考慮。

在非洲領地中

西安市(己升格)和摩加迪沙市(己升格)主要靠消化來自阿拉伯女人解決婚姻問題,活得有滋有味兒,基本上不存在婚姻難題,很多富有的華人已經取了第3房,第4房,甚至第5房小妾,妻女成群。

新進開發的莫桑比克領地中,通過輸入部分馬達加斯加年輕婦女,還有與部分葡萄牙白種女人通婚解決先富起來的華人群體婚姻問題,尤其是來自馬達加斯加王國的年輕婦女相對便宜廉價,只需要花費幾個英鎊就行了。

對于絕大部分的華人男性移民,由于剛剛立足不久,正處于創業的初期階段,暫時還沒有精力和經濟實力考慮婚姻問題,可以延緩幾年再解決。

1888年度,全年民政局(含海外領地)注冊登記結婚達87.91萬對,超過一百七十萬名男女走進婚姻殿堂,組成了幸福的小家庭。

這是讓人欣喜的數字,每一個家庭都是社會的穩定結構,男耕女織,夫唱婦隨,琴瑟和諧,組成了完整的社會細胞。

在物產豐饒的領地上,沒有歧視壓迫,沒有不公平的對待,海外華人同胞通過勤勞的雙手創造富裕生活,居有屋,出有馬,工作回來有妻女笑臉相迎,準備好了豐盛的飯食,華人同胞在這里開枝散葉繁衍後代,正是李福壽夢寐以求的理想,如今正一步步的實現。

7017k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