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川、黔”之戰

對于羅佩金的指責,北京國.務.院發電,竭力否認。

唐繼堯也有電指摘北京政.府處理四川問題不公。他說他和羅佩金、劉存厚兩人都是士官老同學,又曾共事多年,但是「公誼所在,不能偏徇私見」。他認為北京政.府如此處置,「國家法紀何在?政.府威信何在?長作戰之風,開凌上之漸」。並聲言他準備出兵昭通,作為在川滇軍的後援。

不論羅佩金在四川功罪如何,也不論羅、戴、劉之間的是非,但羅有一點是很可貴的,就是竭力阻止滇軍糜爛四川。

當時滇軍上下都認為劉存厚和川軍迫人太甚,滇軍受侮太重,因此戰意旺盛,羅佩金極力壓制。滇軍中主戰最激烈的團長李植生,竟因奉命不許出戰而舉槍自殺。

滇軍退出成都後,仍駐扎四川最富足的幾個縣份,如資中、簡陽、榮威、富順、自流井、瀘州、宜賓等地。

民國六年五月一日,戴戡宣布就任代理四川督軍,同時以會辦軍務署參謀長張承禮任副官長,蔣方震為參謀長,杜步雲為軍需課長。戴一身兼四川督軍、會辦軍務、省長三重任。

他深知四川局面的嚴重性,以黔軍和川軍、滇軍相比,實力最弱,自己因緣時會,有如履薄冰之感。

他不是四川本地人,面臨的難題同樣是如何讓本地人接納。這是很難的,需要大海一樣的胸懷,需要大智慧。而即使有這樣的素質,也不是短時間內能達成的。

戴戡在護國戰爭中,和唐繼堯等滇軍將領關系尚可,和滇軍方面的關系沒有大問題,也不是主要矛盾,眼前最緊要的應該是處好和劉存厚的關系。

據說,還在「川、滇」戰爭之際,戴戡曾與劉存厚暗中約定,待羅佩金下台後即把軍務會辦一職讓與劉存厚。但羅佩金出走後,戴戡手握督軍、省長、軍務會辦三顆印信,無意讓出會辦。

劉存厚要求戴戡履約,戴卻以羅尚在查辦期間,俟中央查明以後當再履約為詞,故意推卸。劉甚為不滿。

如果戴戡能把軍務會辦的位置交給劉存厚,盡管不能解決全部問題,應該至少不會很快丟掉性命。但是,戴戡沒有。

羅佩金去,戴戡代理川督,對于四川人來說,他們期望的川人治川的目的仍沒有達到。于是用對付羅的手段來對付戴,仇滇軍的情緒化為仇黔軍。

四月三十日,四川省議會通電指摘戴戡「假中立之名,陰謀取利」。提出以岑春 繼任四川督軍。

五月九日滇軍退駐簡陽,川軍完全撤出城外,戴戡正式就任代理督軍。城內警察恢復站崗,黔軍清除成都城內的軍事設施,市民情緒趨于安定。

不過,羅佩金和劉存厚都未遵照命令卸職北上,川、滇兩軍也仍舊在省城外好多地區時打時停。

劉存厚不久又回到成都,在城外設置軍司令部,把以前對付羅佩金那一套來對付戴戡。這樣一來,川、黔兩軍又爆發了戰火,成都人民又一次陷入嚴重的戰爭災難之中。

川、黔軍開火是七月五日夜半三時開始的,這時正值張勛在北京搞復闢政變,張勛的偽諭中任命劉存厚為「四川巡撫」。

黎元洪已經躲到日本使館避難,段祺瑞在組織討逆軍,當然沒有人管四川的事。

此前的七月三日,戴戡在成都皇城的督軍署召開軍事會議,邀劉存厚出席表明對北京政變的態度,一面派兵把守電報局,檢查一切郵電。

劉存厚派代表吳紹良出席了會議,要求督軍署先撤去電報局的檢查員。戴予以拒絕,並提出駐省川軍應該移川北,吳紹良代表劉存厚不予接受。

七月四日劉存厚所部川軍從鄰近成都一帶的防區,源源開到省城北門外,第二天晚上川、黔軍遂告開火。

「川、黔」之戰幾乎是「川、滇」之戰的翻版,雙方互相指責對方應負發動戰爭的責任。

戴戡說劉存厚首先下令炮攻督署,劉存厚則說黔軍首先開炮攻擊城外川軍。

戴說劉接受巡撫偽職,劉則宣稱絕無其事。

雙方省議會和兩省國會議員,也都以畛域之見,發出內容完全相反的呼吁和控訴。

退守川南的羅佩金所率滇軍,按兵不動,靜觀勢態,舉棋不定。

貴州督軍劉顯世擬派三個梯團進入四川,援助戴戡。劉顯世屬于研究系,得到梁啟超的支持。

川軍師長周道剛、熊克武在川、滇軍戰事爆發時,采取了中立態度。

對于「川、黔」之戰,他們于七月七日發電調停︰「本月六日渝電局報稱︰麻日午前三時,成都川、黔兩軍發生沖突,江門一帶火勢甚烈,槍炮聲不絕。次日接貴陽劉督軍魚日電開︰頃得成都戴督軍電開,劉存厚甘受偽職,已帶兵圍成都,戡誓死不降逆、不叛國,祈飛電各省等語。昨晚(六日)十一時,炮聲忽起,北門火光燭天,炮彈均向督、省二署亂射。炮聲隆隆,至今未息。街斷行人。……

「據戴督電傳,則指劉存厚附逆,然據積之(劉存厚號)電稱,又系擁護共和。茲擬由剛等及顧、趙(滇軍)、鐘(川軍)三師長酌帶衛隊,兼程赴蓉(成都),公評是非,共謀解決;先在資州會齊,再為前進。若積之果系附逆,自應一致討除,否則言歸于好,速籌北伐。川中秩序,仍由戴兼督軍主持一切。所有滇、黔軍隊,務懇唐、劉兩督軍立飭停止前進,免滋誤會。……先後得顧、趙、鐘三師長復電表示贊同,道剛等決于蒸日(十日)起程西上。」

周道剛(1875—1953),字菶池,又名鳳墀,四川成都雙流人。

少時求學省城書院及中西學堂。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赴日本留學,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光緒三十年(1904年)畢業回國。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任四川武備學堂監學兼軍事教習。次年,武備學堂改為陸軍小學堂,任監學、教習,繼任總辦,並任六十五標標統。宣統元年(1909年),代理第三十三混成協協統。

一九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授陸軍少將餃。

一九一六年七月,蔡鍔任四川督軍,任命周道剛為川軍第一師師長。

熊克武(1885年-1970年),字錦帆,四川省井研縣人 。

一九零四年東渡日本,一九零五年加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

在著名的廣州黃花崗起義後,他被公推為蜀軍北伐總司令,在討伐袁世凱的護國運動與蔡鍔等並肩作戰。

他雖是同盟會員,但卻是黃興一派,他的小組織九人團和孫中山支持的實業團矛盾重重。

在一九一八至一九二四年成為四川省之實際統治者。

其人極為靈活,聯合南方的唐繼堯又反對唐繼堯,聯合親北的劉存厚又反對劉存厚,後又和陳炯明一起號召聯省自治,最終在南北軍閥混戰中敗北。

當年紅軍總司令朱德在接受史沫特萊采訪的時候,就把他挑出來作為例子,說明一個熱血青年是怎麼變成一個軍閥的。

在抗日戰爭國難當頭時,熊克武抵制蔣介石攘外必須安內的政策。

一九四九年又與劉文輝等策動了川西起義 。

解放後,他先後擔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全國人大第一、二、三屆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

完成了討逆的段祺瑞,想借機派兵入川平亂,借以達到北洋派控制四川的目的。

進步黨(研究系)則則主張以維持戴戡為前提,解決成都的兵亂。

川、黔軍的戰爭從七月五日到十七日,前後共打了十二天。

七月六日起黔軍被圍在皇城內。退守皇城的黔軍,堅持了幾日後,卻始終沒有見到援軍,傷亡頗重,糧彈匱乏,無法繼續再堅持了。在省議會和英、法領事的調停下,戴戡交出督軍、省長、會辦三顆印信給省議會,表示願意退出成都。

十三日,川軍開放南門讓黔軍退走。黔軍疑有伏兵,在掠奪南門糧食後,仍然退回皇城,固守待援。

期間,川軍師長周道剛、熊克武聯合川、滇將領發起武裝調停。

滇軍羅佩金同意參加周道剛和熊克武所吁請在資中召開的調停會議。

周道剛則于七月十五日由重慶赴資中主持調停會議。

唐繼堯于七月十六日發電痛斥劉存厚犯上作亂,並稱如劉不移師北伐,本人即將親率三軍,吊民伐罪。

接著即組織靖國軍,自為總司令,以顧品珍、趙又新、庾恩、黃毓成、張開儒、方聲濤為第一至第六軍司令,以羅佩金為第一第二兩軍總司令,自兼第三至第四軍總司令,以葉荃為第五第六兩軍總司令。

靖國軍于七月二十日通電全國電,宣稱要先平川亂,然後北伐。

貴州督軍劉顯世的態度與唐繼堯相同,他派王文華率領一支黔軍入川援助戴戡。

但是十七日,戴戡在待援無望的後,從南門突圍。向華陽、仁壽方向分路突圍而出,下落不明。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