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張勛復闢

看來,張勛的眼楮里根本沒有黎元洪這個總統,明知黎在盼星星盼月亮等著見他,到京的當天並不沒有去謁見。

十五日晨,黎派夏壽康、鈕傳善到南河沿

張宅面邀。一直到九時,張勛才乘汽車出門,先訪王士珍,後到總統府。

黎備有豐盛的筵席與張勛共進午餐,並邀王士珍、李經羲、江朝宗等作陪。

談到當前時局,張勛書面提出解散國會以外的解決時局辦法五條︰

一、組織責任內閣;二、召集憲法會議;三、改良國會規制,減少議員名額;四、赦免政治舊犯;五、摒退公府僉壬。

此時黎已經失去了抵抗,就在條文上親筆批明︰「交院分別辦理」。

張勛還在口頭上補提了三個條件︰

一、請將優待清室條件列入憲法;二、請訂孔教為國教;三、請批準定武軍(辮子軍)增招軍隊二十營。

關于制憲問題,張勛主張援引民國元年南京臨時參議院的成例,由各省推派代表二名,組織憲法會議。黎也向他反提了四個條件︰

一、獨立各省取消獨立;二、天津總參謀處撤銷;三、各省軍隊撤回原防;四、各省不得扣留中央稅款。

張勛已經以北京政.府的新主人而自居,謁黎後通電獨立各省說︰

「入都後,折衷各方意見,條舉磋商,如組織責任內閣、召集憲法會議、改良國會規則、減少議員額數、赦免政治舊犯、摒退公府僉壬等事,均蒙主座批準。……各省宣告月兌離之始,所提條件雖有不同,而其大端要不外乎此數者。今者既經解決,則收束軍事,亟應實踐前言。電到之日,請即取消獨立名義,其軍隊已出發者,即日調回原駐地點。勛俟布署稍定,亦當率隊歸徐。」

十六日,張勛頭戴紅頂花翎,偕同定武軍四個統領乘汽車到神武門,換乘肩輿到清宮,由清室內務府總管世續導入養心殿謁見溥儀。

接著他又到東交民巷遍訪各國公使,日本林公使設宴招待了他。

覺得萬事俱備後,張勛命令他的「辮兵」把京津臨時警備總司令王士珍、副司令江朝宗和陳光遠、以及京師警察廳總監吳炳湖「請」到他那里。

突然宣布道:「本帥此次率兵入京,並非為某人調解而來,而是為了聖上復位,光復大清江山。」接著他告訴眾人,他已進宮面聖,召開了「御前會議」,決定明晨請皇上復位。議罷厲聲問道:「諸位尊意如何?」

王、江、陳、吳四人被這突如其來的事件弄得懵了。

王士珍壯著膽子問道︰「各省及外交部接洽過嗎?」

張勛回答︰「外交確有把握。馮國璋、陸榮廷均表贊意,並有電來催。各省督軍也一致擁護。」

王士珍等默默無語。

張勛又說︰「我志在必行。你們同意,則立開城門,放我兵馬進來。否則請各歸布置,決一死戰!」

王士珍等面面相覷,不敢再說什麼。

張勛遂下令打開城門,五千「辮子兵」全部進城。接著,張勛穿上藍紗袍,黃馬褂,戴上紅頂花翎,帶領康有為以及王士珍、江朝宗、陳光遠、吳炳湘文武官員,乘車進宮。

溥儀在回憶錄中對此是這樣寫的︰

「陰歷五月十三日這天,還是在毓慶宮,陳寶琛、梁鼎芬和朱益藩三位師傅一齊出現,面色都十分莊.嚴,還是陳師傅先開口︰‘張勛一早就來了……’

「‘他又請安來啦?’

「‘不是請安,是萬事俱備,一切妥貼,來擁戴皇上復位听政,大清復闢啦!’

「他看見我在發怔,趕緊說︰‘請皇上務要答應張勛。這是為民請命,天與人歸……’

「我被這個突如其來的喜事弄得昏昏然。我呆呆地看著陳師傅,希望他多說幾句,讓我明白該怎麼當這個‘真皇帝’。

「‘用不著和張勛說多少話,答應他就是了。’陳師傅胸有成竹地說,‘不過不要立刻答應,先推辭,最後再說︰既然如此,就勉為其難吧。’

「我回到養心殿,又召見了張勛。這次張勛說的和他的奏請復闢折上寫的差不多,只不過不像他奏折說的那麼斯文就是了。

「听他念叨完了。我說︰‘我年齡太小,無才無德,當不了如此大任。’他夸了我一頓,又把康熙皇帝六歲做皇帝的故事念叨一遍。

「听他叨叨著,我忽然想起一個問題︰‘那個大總統怎麼辦呢?給他優待還是怎麼著?’

「‘黎元洪奏請讓他自家退位,皇上準他奏請就行了。’

「‘唔……’我雖然還不明白,心想反正師傅們必是商說好了,現在我該結束這次召見了,就說︰‘既然如此,我勉為其難吧!’于是我就又算是‘大清帝國’的皇帝。張勛下去之後,陸續地有成批的人來給我磕頭,有的謝恩,有的連請安帶謝恩。後來奏事太監拿了一堆已寫好的‘上諭’。頭一天一氣下了七道‘上諭’。……」

停業五年多的黃龍旗店又重操舊業,但一時供不應求,許多人家只好用紙糊一面龍旗應付。

而那些早就盼望清室復闢的王公貴族、遺老遺少則彈冠相慶,興沖沖地聚集在皇宮門前等候覲見「皇上」。沒有朝服的人就急忙到舊衣鋪去搶購朝服,沒有發辮的人就到戲裝店定做用馬尾制作的假發辮,他們穿上長袍馬褂,晃著真真假假的大辮子招搖過市。

據老北京人回憶當時北京街上的情形說,那天早晨,警察忽然叫各戶懸掛龍旗,居民們沒有辦法,只得由紙糊旗子來應付。接著,幾年沒有看見的清朝袍褂在街上出現了,一個一個好像從棺材里面跑出來的人物;報館出了復闢消息的號外,售價比日報還貴。

張勛、康有為、瞿鴻禨、王士珍、江朝宗、吳炳湘、陳光遠、劉廷琛、沈曾植、勞乃宣、阮忠樞、顧瑗、萬繩栻等數十人合辭上奏,請清遜帝溥儀復闢全文︰

「奏為國本動搖,人心思舊,謹合辭吁請復闢,以拯生靈,恭折仰祈聖鑒事。竊經國以綱紀為先,救時以根本為重。我朝開基忠厚,聖聖相承。主教則首尚人倫,敷政則勤求民隱,是以皇靈赫濯,敬者懷若帝天,化澤涵濡,愛者戴如父母,雖經鬢捻寇氛之厄,幸賴二三大臣效忠疆場,用能削平禍亂,弼我丕基。

「蓋仁澤入人既深,而王綱又足以維系之也。廿載以來,學者醉心歐化,奸民結集潢池,兩者相資,遂成辛亥之變。孝定景皇後不忍以一姓之尊榮,罹萬民于涂炭,勉徇所請,詔設臨時政.府,原冀惠安黎庶,止息干戈,豈意根本動搖,竟以安民之心,助彼厲民之虐。彼時臣勛、臣國璋等,孤軍血戰,莫克回天;臣嗣沖、臣懷芝等,雖力遏妖氛,卒難蕩決。貽憂君國,寢饋難安,忠憤填胸,積年成疾,然不敢不仰承廟略,悻冀升平。

「蒙難艱貞,于茲七載。乃共和實行以後,上下皆以黨賄為爭端,各便私圖,以貪濟暴,道德淪喪,民怨沸騰,內外紛呶,迄無寧歲,蒼黎凋敝,逃死無門,此實非孝定景皇後遜政之初心,我皇上所當收回政權,實行安民,以仰承先志者也。臣等伏查列強之世,非建設鞏固帝國,不足以圖存。此義近為各國所主張,尤深合吾民之心理,以中國之皇王神聖,代有留貽,規復典章,易于反掌。而我皇上,英姿天挺;聖學日昭,雖在沖齡,睿逾往聖。況當機限之運,曾無匕鬯之驚,天殆默佑聖躬,以宏濟艱難,俾延無疆之祚,而吾民迭嬰荼毒,尤徯後以來蘇。

「臣等蒿目時艱,痛心天禍,外察各國旁觀之論,內審民國真實之情,靡不謂共和政體,不適吾民,實不能復以四兆人民敲骨吸髓之余生,供數十政客毀瓦畫墁之兒戲。非後何戴,窮則呼天。臣等反復密商,公同盟誓,謹代表二十二省軍民真意,恭請我皇上收回政權。復御宸極,為五族子臣之主,定宇內一統之規。臣等內外軍民,誓共效命,竭忠保衛皇室。伏懇我皇上大慈至德,俯允所請,天下幸甚。所有國本動搖,人心思舊,合詞吁請復闢各緣由,謹恭折具陳,伏乞皇上聖鑒,訓示施行。謹奏。」

隨後廢帝溥儀頒布了康有為擬定的復位上諭一通︰

「朕不幸,以四齡繼承大業,煢煢在疚,未堪多難。辛亥變起,我孝定景皇後至德深仁,不忍生靈涂炭,毅然以祖宗創垂之重,億兆生靈之命,付托前閣臣袁世凱,設臨時政.府,推讓政權,公諸天下,冀以息爭弭亂,民得安居。乃國體自改革共和以來,紛爭無已,迭起干戈,強征暴斂,賄賂公行,歲入增至四萬萬,而仍患不足。外債增至十余萬萬,有加無已。海內囂然,喪其樂生之氣,使我孝定景皇後不得已遜政恤民之舉,轉以重困吾民,此誠我孝定景皇後初衷所不及料,在天之靈,惻痛而難安者。

「而朕深居宮禁,日夜禱天,彷徨欲泣,不知所出者也。今者復以黨爭,激成兵禍,天下洶洶,久莫能定。共和解體,補救已窮。據張勛、馮國璋、陸榮廷等,以國體動搖,人心思舊,合詞奏請復闢,以拯生靈。又據瞿鴻禨等為國勢阽危,人心渙散,合詞奏請御極听政,以順天人。又據黎元洪奏請奉還大政,以惠中國,而拯生靈各等語。覽奏情詞懇切,實深痛懼。既不敢以天下存亡之大責,輕任于沖人微渺之躬,又不忍以一姓禍福之讕言,遂置生靈于不顧。

「權衡輕重,天人交迫,不得已允如所奏,于宣統九年五月十三日臨朝听政,收回大權,與民更始。而今以往,以綱常名教為精神之憲法,以禮義廉恥收潰決之人心。上下以至誠相感,不徒恃法守為維系之資,政令以懲毖為心,不得以國本為嘗試之具。況當此萬象虛耗,元氣垂絕,存亡絕續之交,朕臨深履薄,固不敢有樂為君,稍自縱逸。爾大小臣工,尤當精白乃心,滌除舊染,息息以民瘼為念。為民生留一分元氣,即為國家留一息命脈,庶幾存亡可救,感召天庥。所有興復初政,亟應興革諸大端,條舉如下︰

「(一)欽遵德宗景皇帝諭旨︰大權統于朝廷,庶政公諸輿論,定為大清帝國,善法列國君主立憲政體。(二)皇室經費,仍照所定每年四百萬數目,按年撥用,不得絲毫增加。(三)凜遵本朝祖制,親貴不得干預政事。(四)實行融化滿清畛域,所有以前一切滿蒙官缺,已經裁撤者,概不復設。至通俗易婚等事,並著所司條議具奏。(五)自宣統九年五月本日以前,凡與東西各國正式厘定條約,及已付債款各合同,一律繼續有效。

「(六)民國所行印花稅一事,應即廢止,以舒民困。其余苛細雜捐,並著各省督撫查明,奏請分別裁減。

(七)民國刑律不適國情,應即廢除,暫以宣統初年頒定現行刑事為準。(八)禁除黨派惡習,其從前政治罪犯,概予赦免。倘有自棄于民,而擾亂治安者,朕不敢赦。(九)凡我臣民,無論已否剪發,應遵照宣統三年九月諭旨,悉听其便。凡此九條,誓共遵守。皇天後土,實覽臨之。將此通諭知之。宣統九年五月十三日。內閣議政大臣張勛。」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