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四川護國獨立

陳宦與袁斷絕關系一電被稱為是袁世凱的送終電。袁世凱死後,有好事者對袁世凱稱帝至失敗而死一幕丑劇有挽聯雲︰病起六君子(此指洪憲六君子為禍首),命送二陳湯(二陳指陳宦、陳樹藩,一湯指湯薌銘)。足見陳宦與袁世凱的分道揚鑣對袁打擊之大。

連陳宦這樣的近臣都離袁世凱而去,陳宦的此舉帶來的社會影響和對護國反袁事業的貢獻實非同小可。

袁世凱接到這個電報後,竟氣暈了過去。

當他醒轉來時,臉上紅得像炭火一樣,眼中流下了幾點英雄末路的眼淚,口中喃喃說︰ 「人心大變」。

他把梁士詒召入公府,把陳電給梁看,一邊說︰「二庵厚愛我若此,夫復何言?君為我電復,決意退位如何?」

梁士詒知道袁世凱說的不是心里話,沒有做聲,袁世凱大概下不來台,親自動筆寫了一電發出︰

「昨見松坡致黎、徐、段電,請勸我退位。公誼私情,感佩交集,但尚未悉我心,我厭問世,幾不願一朝居,再商諸重要諸公,擔任善後,僉以茲事體大,且難輕放,內憂外患,相逼而來,即有亡國之禍。

「我年近六十,艱難萬狀,尚有貪念,愚不致此。我志已決,退位不成問題,所當研究,惟在善後,政.府諸公,討論多日,仍無結果。如不顧善後,撒手即去,危亡立見,實不能忍心至此;且亦無術足以自拔。

「目下要點在速籌善後之策,但有二三分抵擔,不致立見危亡分裂,退位一議,即可解決,務望切商政.府,速定辦法,力擔責任,期早定局!希即熟籌,共同磋商如何?務祈嚴守秘密!電未盡言。」

「我志已決,退位不成問題」,和正式宣布退位當然不是一回事。

袁世凱知道陳宦是個有思想的人,也知道他是不贊成帝制的。對此,袁世凱並沒太放在心上,因為他的朋友和親信反對帝制的人大有人在,比如徐世昌、段祺瑞、張一等。但是,袁決計想不到陳宦會背叛他,竟和他公然絕交,這打擊當然是要多沉重有多沉重。

事後,袁世凱越想越氣,終于按奈不住,五月二十四日發表一項申令,痛斥陳宦,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

電文雲︰

「據四川將軍陳宦通電內稱︰‘江電懇大總統退位,乃復以妥籌善後為因循延宕之地,文電請即日宣告退位,又以交南京會議時提議,是退位非出于誠意,因與大總統個人斷絕關系’各等語。本大總統之職位,由于全國國民選舉而來,其應行離職各節,《約法》定有專條,固非一部分軍人所當要求,倘此端一開,則繼任大總統者無論何人何時,均得借端糾合數省軍人舉兵反抗,要求退位,恐變亂無已,將釀成墨西哥更張爭奪之慘禍;凡稍有人心,略知愛國者當不忍出此。

「所請與個人斷絕關系事,現屬大總統地位,不能將予及大總統分而為二,亦猶之陳宦未經開缺前,亦不能將陳宦及將軍分而為二也,予現仍屬大總統職位,照《約法》代表中華民國,與予之個人斷絕關系,此非巧弄文詞所能掩其事實,蔑其法理……惟本大總統之萌退志,早在陳宦等尚未要求之前迭與政要諸人密籌善後辦法,僉謂對內對外,關系極重,稍有不慎,危亡隨之。初六日接陳密江電,當復以‘實獲我心,但此間情形,必須布置善後,望速向政.府密商辦法,切盼!’

「嗣見陳宦初六日電稱︰‘擬俟征求各省意見,推由馮上將軍折衷辦理’各等語。續據陳宦二十日來電,轉述蔡鍔電文,並請早日宣告,適馮國璋等在南京約同十省代表討論大計,陳宦曾請推由馮國璋折衷辦理,自應並交提議。乃復陳宦江電,令其速向政.府密商辦法,切盼。而陳宦並不從速商辦,反謂為因循延宕之地;陳宦自請折衷于馮國璋,而又謂退位非出于誠意,矛盾其詞,隨意變幻,遂借口斷絕關系,殊不可解。予德薄能鮮,又日感困苦,極盼遂我初服之願,決無貪戀權位之心。

「但各省征軍數逾十萬,而沿江中外商橋麇集雜處,在在均須防護,尚有多數省份意見參差,各持極端主張,險象四伏,原因復雜,若不妥籌善後,不顧而行,必致破壞分裂,恐擾亂倍蓰于今日。予徒博高蹈之名,使國家受無窮之禍,固非我救國之本願,尤自覺難以對我國民,故視善後布置為國家存亡之關鍵,不得不切實籌商,一有妥善辦法,予即遠引休息,得卸艱鉅,詎非生平之大幸!……十五日南京各省代表討論大計,曾于是日電飭馮國璋等切實討論,隨時與政.府會商妥善辦法,各負責任,使國家得以安全,不致立見傾覆,迄今尚未接復。

「總之,一人之榮辱甚微,國家之利害極重,本大總統素以救國為前提,在位一日,當盡我一日之責任,斷不敢逞一己之意氣,徇一己之名譽,致國家受絕大之危險。事後自有公論,亦不顧毀譽于一時,而恬退之志,本諸素懷,斷無絲毫貪戀之心。陳宦遠在成都,情形隔膜,不知善後關系極重,殊為痛惜!已有令飭來京籌商善後,著即迅速啟程,勿稍延緩。此令。」

與此同時,袁下令任命重慶鎮守使、四川軍第一師長周駿為重武將軍,督理四川軍務。

按著陳宦的本意,他只是和袁世凱個人斷交,並不表示四川徹底月兌離中.央.政.府。也就是說,只要袁世凱退位,他和四川還是可以不獨立的。

但袁世凱這樣搞來,他就不能不宣布四川獨立了。

陳宦的正式獨立布告全文如下︰

「四川都督陳,為出示通告事︰照得帝制發生以來,川民陷于水火之中,無所控訴,至為痛心。本都督前曾一再電請袁總統退位,並宣示必達目的之決心,冀得和平解決,免生民再蹈兵戈之苦。此本都督之苦衷,中外所共諒也。乃遷延至今,迄未得明確之答復,是袁氏不念川民之疾苦,且先自絕于川。

「本都督因民之不忍,不能不代表川人與袁氏告絕,于二十二日通電京外,正式宣布與北京袁政.府斷絕關系。袁氏未退位以前,以政.府名義處分川事者,川省皆視為無效。並依照民國元年官制,廢除將軍名號,改稱都督,即由宦暫任都督之職。

「至于地方安寧秩序,由本都督責成各該地軍民長官,力任保全之責。俟新任大總統正式選出,本都督即舉川省以听命,並于其時解職歸田,還我初服。皇天後土,實鑒我衷。為此示諭川省軍民,各安生業,萬毋自相驚擾,貽害地方。切切特示。中華民國五年五月二十二日。」

陳宦改稱四川都督,任劉一清為參謀長,以修承浩(蔡鍔所保)為民政廳長,胡鄂公為四川宣慰使,熊克武為招討軍總司令。

陳宦表明態度後,馮玉祥一旅開回成都,有電致曹錕雲︰「軍隊皆國家之軍隊。現在川省業已獨立,我輩只有听命于陳公,以盡軍人之天職,順天者存,逆天者亡,古訓昭然,豈可忘忽。」

袁世凱做為一個典型的獨裁者,從來不放心任何人。平日里他大權總攬,事事躬親。只是在眾叛親離,四面楚歌的關頭,才請出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來共撐危局。

他請黎元洪每天和他一塊兒辦公,意思是要培養黎作為一個國家的元首,來接替他的地位,使他可以放心地告老還鄉,釣游洹上;他把政治方面的一切交給徐世昌,由徐全權負責;又把軍事問題全權付托段祺瑞。

有一點常識的人都能看到,威信掃地的袁家王朝已經無法維持了,就如同當年的清王朝一樣。對于袁世凱來說,能做的,也是他最好的選擇就是體面的退位。但是,像袁世凱這樣權欲燻心的人,怎麼會走出這一步呢?

徐世昌本來是因為情面上過不去,才不得不強打精神出山。在風雨飄搖中,徐世昌苦苦支撐了一段時間後,終于堅持不下去了。

民國五年四月二十二日,徐請辭國務卿。「他僅僅作了一個月的馮婦,就辭職前往河南輝縣水竹村做「掛冠詩人」去了」。

袁世凱當然極力挽留,「世昌兄,在這樣的時候,難道您也要離我而去嗎?」說著,袁世凱的眼楮濕潤了,聲音也有些哽咽。

「世凱弟,您以為我是離您而去嗎?雖然我不願意看到那一天,但真是到了那一天,你我兄弟總要有人出來收拾殘局。我現在不置身事外,那時有資格嗎?

兩個人已多時不以兄弟相稱了,袁世凱馬上明白了徐的心意,就沒再堅持。

二十三日,袁世凱任命段祺瑞為國務卿兼陸軍總長,陸征祥為外交總長,王揖唐為內務總長,孫寶琦為財政總長,劉冠雄為海軍總長,曹汝霖為交通總長,張國淦為教育總長,金邦平為農商總長,章宗祥為司法總長,王士珍為參謀總長,莊蘊寬為審計院長。

沒幾日,陸征祥就不奉陪袁世凱了,由交通總長曹汝霖兼任外交總長。又幾日,孫寶琦也不干了,由周自齊繼任財政總長。

段祺瑞奉命于危難之際,其處境和辛亥革命後袁出而組閣時幾乎一樣。他認為要回到共和的體制上,就必須要變政事堂為責任內閣。

袁世凱這時候當皇帝的心還沒死,在表面上完全接受了段的意見,發表申令說︰ 「依照《約法》第二十一條,制定政.府組織法,樹責任內閣之先聲。」

可是,開出這張空頭支票後,就沒了下文。但段這時候態度很堅決,他宣稱如果沒有實權他就不干,袁世凱這才被迫于五月 八日下令,廢除政事堂,恢復國務院。

段祺瑞是個對維護共和很執著的人,恢復國務院,便求撤銷大元帥統帥辦事處。

袁世凱當然不願意,但他不能明說,在呈文上批了一句︰「君能每日到部辦公乎?」

段又要求讓陸軍部接收模範團和拱衛軍,袁世凱干脆就來個裝聾作啞。想到自己出任清廷的內.閣.總.理後,很快就派自己那時的親信馮國璋統領御林軍,袁覺得這時候的段祺瑞所走的路完全和他自己當年對付清廷一樣。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