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戊戌變法

大凡一個社會要完成一次大的變革,一般是要分別通過二種方式。

其一是通過暴力革命,砸碎舊的國家機器,建立起新的政權。

這樣的變革,社會付出的代價極大,要有大量的人流血犧牲,戰爭也會給社會方方面面造成極大的破壞。

這種變革代價雖然昂貴,但改變起來容易一些,因為舊有的東西已經砸爛了,不存在了。在舊的廢墟上建立起的國家機器,本身就是從上到下的改變。

還有一種就是改革,也就是在保留舊的國家機器,尋求改變。或者說是利用舊有的國家機器去實現改變。

這樣的改革和前者比付出的代價要小得多,但改變要艱難得多。

新舊的思想,各種新舊的勢力,交織在一起,反復的博弈、較量和斗爭。

每走出一步都會經歷艱難曲折,都要伴隨著巨大的社會陣痛。

而戊戌變法就屬于後者。

這次變法的主要內容是︰在人事上啟用改革派,比如改革派康有為、黃遵憲、譚嗣同、梁啟超、楊銳、劉光第、嚴復、林旭等都得到重用。

經濟上,設立農工商局、路礦總局,提倡開辦實業,修築鐵路,開采礦藏,組織商會,改革財政。

政治上,廣開言路,允許士民上書言事。

軍事上,裁汰綠營,編練新軍。

文化上、廢除八股,倡興西學,創辦京師大學堂,設譯書局,向西方派遣留學生,獎勵科學著作和發明。

主要目的是學習西方文化、科學技術和科學管理制度,發展資本主義,建立君主立憲政體,使國家走上富強之路。

袁世凱在這次變革中充當了很不光彩的角色,很多人認定,戊戌變法所以失敗就因為被袁世凱所出賣。

戊戌變法中存在維新派和守舊派,袁世凱屬于哪一派呢?

戊戌變法的發生不是偶然的。

一八九五年四月,日本逼簽《馬關條約》的消息傳到北京。

在康有為、梁啟超等的組織發動下,北京應試的一千三百名舉人聯名上書光緒皇帝,痛陳民族危亡的嚴峻形勢,提出拒和、遷都、練兵、變法的主張,史稱「公車上書」。

雖然,此上書因頑固派的阻撓,沒有送到光緒帝的手中;但這可以說是戊戌變法的一次演習。

公車上書失敗後,維新派積極進行宣傳和組織活動,著書立說,介紹外國變法經驗教訓。在各地創辦了許多報刊、學會、學堂,為變法制造輿論,培養人才。

一八九五年八月十七日,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在北京創辦《萬國公報》鼓吹變法,並組織了一個強學會。

從思想體系上來說,袁世凱肯定屬于維新派。

從年輕時開始,他就不是一個因循守舊的人,否則,他的科舉之路也就不至于走得那麼糟。

在朝鮮他就用「西法」訓練新軍,可見他對外是呈開放姿態的。

駐節朝鮮十多年,常和西方人打交道,他和清廷那些井底之蛙視野怎麼可能同日而語呢?

早在一八九五年七月,袁世凱就結識了康有為和梁啟超,並替康有為把萬言書呈遞給榮祿。

一八九五年八月,康有為組織強學會時,他是參加者之一,而且是積極分子。曾為學會捐款五百元,還發動別人捐款。

一八九七年十二月,袁世凱上書支持變法的翁同龢,並公開宣稱︰「時局危險,必須變法,變法之政一時難于畢舉,應選擇用人、理財、練兵三項著力變革。」

事後不久,袁世凱繼續上書︰「中國目今情勢,舍自強不足以圖存,舍變法不足以自強。……各國之所以富強者,不過用變法之人,行變法之政;我之所以貧弱者,不過用守舊之人,求變法之治。」

一八九八年三月,袁世凱還在和翁同龢討論變法。

有明文記載,說袁世凱是「其言必亡必分之道,必須大變法,以圖多保全數省」。

不但如此,在變法初期,他仍然是變法的極力鼓吹者。

同年的八月二十四,老佛爺和光緒皇帝決定十月前去天津閱兵,京津一帶盛傳著天津閱兵時榮祿將要廢除光緒的傳言。

要廢光緒,對于老佛爺來說,易如反掌,為什麼非要等到天津閱兵呢?顯然這是無稽之談,是謠言。

但這是誰造的謠呢?維新派和保守派都有可能。

如果是維新派中的激進派,目的在于激化矛盾,促使改革派采取進一步行動,盡快搬開改革的絆腳石。

如果是保守派,目的同樣是為了激化矛盾,制造緊張空氣,引誘改革派采取過激行動,給鎮壓改革派找到下手的借口。

無論是維新派中的激進派還是保守派,他們的目的都達到了。

因為,維新派滿足了他們的心願。

康有為也好,梁啟超也好,他們再書生氣,他們也知道自己這些個人是赤手空拳,也知道他們所倚仗的光緒皇帝,手里有多大的權力?

听到傳言,維新派這些書生謊了手腳,他們要給自己找抓手,他們要抓槍桿子。

他們是不是也知道,在體制落後的國家,在有槍就是草頭王的國家,是槍桿子里面出政權。

他們很快找到了目標——袁世凱。

因為,在手握重兵的人中,袁世凱是個唯一的改革派。

在康有為看來,袁世凱簡直是鐵桿改革派。

此前,康有為就考慮過利用袁世凱的問題。

他認為︰「將帥之中,袁世凱夙駐高麗,知外國事,講變法,昔與同辦強學會,知其人與董(福祥)、聶(士成)一武夫迴異,擁兵權,可救上者,只此一人。」

但袁世凱與榮祿關系,盡人皆知,康有為又「慮其為榮祿用,不肯也」,于是派親信弟子徐仁綠去試探袁世凱。

袁世凱讓徐世昌接待,徐世昌都是用模稜兩可的話來應付。

自以為是的徐仁綠以為自己已經成功的離間了袁世凱和榮祿的關系,于是就有了康有為遂代徐致靖擬了一個密保練兵大員疏,向光緒皇帝舉薦了袁世凱。

又讓譚嗣同遞密折,請召袁世凱進京,結以恩遇,以備不測。

九月11日,光緒皇帝命榮祿傳知袁世凱來京陛見。

袁世凱雖然是打心眼里贊成變法的,但他和康有為等人不同的是,頭腦還能保持冷靜。他要想得更多些,更要權衡厲害。接到榮祿的通知,在這種敏感的時候,皇帝的召見肯定是不同尋常。

袁世凱馬上通知徐世昌來天津,然後派他到京城打探消息,他要知道實情。

這個時候,朝廷內部反對改革的人越來越多,光緒皇帝明顯感到,老佛爺反對變法的態度越來越強硬。

光緒皇帝自知自己權力有限,在朝堂的影響力有限,非常驚恐。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