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桂系的日子不好過

唐繼堯此次回滇,曾發出兩道通電,第一道通電是在廣西所發,電雲︰「繼堯息影海濱,久甘肥遁,乃承同志諸公一再以大義相敦勉,並據在桂滇軍將領以統馭無人,吁請出而主持,自維閑退之身,謬承推許之雅,國家多難,敢暇逸以自安,風雨同舟,願艱難之共濟。茲經溯江來柳,暫于該處設置總司令部,並赴各地慰問諸軍,力加整頓,期隨諸公之鞭弭,共策國事之進行。」

第二道通電是回滇時所發,電雲︰「吾滇父老苦兵役久矣,頻年征戍,杼軸告空,遠道旋師,露驚斑白,興言疾苦,已饑溺之縈懷,往事追維,彌撫衷而內愧。憶自援黔返旆,服務鄉梓,以德薄能鮮之身,受三迤人民之托,懼滋隕越,夙夜兢兢。不幸遭時多故,屢歲興戎,轉餉征師,烝人勞止。雖國家存亡所關,勢非得已,而念及斯民憔悴,情何以堪,馴至情勢壅隔,內政流,庶事紛繁,措施多誤,事或失察,而重為煩擾,任或非當,而橫肆侵蟊。凡茲種種,罪實在堯,以是懷慚,時思引退,去歲顧前軍長率師返里,兵逼省垣,並布方針,與民休養。

「繼堯深懼地方之糜爛,且喜繼任之有人,雖遁世以終身,實平生之素願,遂乃金碧讓賢,玄黃銷劫,拂衣渡海,借遂初心。去滇以來,閉門獨處,永言思咎,愧悼益深,方冀該前軍長懲前毖後,除舊布新,既畀職權,當臻上理。乃迭據內外各軍將領暨滇省各界人民瀝陳滇亂日亟,禍迫燃眉,火熱水深,岌岌不可終日,泣請設法救援。並以大義頻相敦勉。蠟丸書至,父老之血淚皆枯,噩耗迭傳,六詔之人民何罪?繼堯慟念滇事至此,殊非所期,既為執政者惜,尤為蚩蚩者哀。

「揆諸讓政之初,心誠滋痛,律以春秋之義,咎益難辭,儻潔身以避嫌,將一誤而再誤。苟亡群而獨善,益負疚以無穹。用是裂荷焚芰,劍寢屢皇,啼泣陳師,救民水火。夫上智消禍于未萌,其次救失于初兆。念不能弭禍于機先,復不能慎終以圖始,堯實不德,人則何尤?乃匐匍而救凡民之喪,即彌縫而補從前之過,纓冠急難,義惟迫于救鄉,定傾扶危,謹當竭其棉力,特布悃誠,即維公鑒。」

唐繼堯回昆明後立即恢復政權,並任命胡若愚為滇軍第一軍軍長,田鐘谷為第二軍軍長,龍雲為第三軍軍長,張汝驥為第四軍軍長,李選廷為第五軍軍長。胡若愚兼迤東鎮守使駐昭通,龍雲兼滇中鎮守使駐省城,張汝驥兼迤西鎮守使駐大理,李選廷兼迤南鎮守使駐蒙自。張汝驥是從胡若愚的第三軍中提升出來的。

顧品珍所部潰敗後,其殘部的楊希閔、蔣光亮、範石生等公推張開儒繼任北伐滇軍總司令,由貴州盤縣開往廣西慶遠,與李烈鈞部的滇軍會合。

唐繼堯率師回滇,兵行迅速而順利。他的成功固然和他督滇近十年,其故舊袍澤遍布雲南有關,但更重要還應該是和他的政績相關。在位時間長了,人們恐怕看他的毛病多些。換了個人,相比較之下,人們可能又想起他主政時的諸多好處。

現在,我們回過頭來再說陸榮廷的桂系。

桂系退出廣東時,趙恆惕曾出面調節兩廣的關系,一方面勸陸榮廷宣布廣西自治,一方面勸陳炯明勿攻廣西,主張兩廣因「志同道合」而息爭端。

一九二一年三月十三日,陳炯明通電贊成趙的意見,並保證「兩廣一家,不生兵戎」。

三月十九日陳炯明又以督軍名義(這時西南各省都改督軍為總司令)致電廣西督軍譚浩明,表示願與桂軍「各守邊防,毋相侵犯」。

陳炯明向桂系示好時,正是孫中山極力主張討伐「桂賊」之時。當孫看到陳炯明那些「友好」電報時,大為光火,氣得摔了一個茶杯。他打算不理會陳炯明,派遣唐繼堯為「援桂軍總司令」,以滇軍為骨干,由滇黔進攻廣西,自己則親率一部分效忠的粵軍進攻梧州,和滇軍會師桂林。

當時的桂系日子也不好過,最大問題是內部的矛盾。

先前桂系佔有廣東時,桂系的能干人物都向外發展。外邊的世界很不錯,出去的人混得也都很好,留下的人也能得重用,所謂各得其所。現在大家都退回廣西,一個貧瘠而落後的家鄉,怎容納得下這麼多大人物。

陸榮廷是老大,沒人敢與他爭,可窺視第二把交椅的人就多了。陳炳焜、莫榮新、譚浩明都做過督軍,沈鴻英也不甘示弱。所謂,一山不容二虎,現在一山藏了這麼多只大老虎,如何能相容呢?

亟待解決的問題是軍餉,過去這一塊主要是靠廣東,現在,財路斷了。

此時的桂系已分成了兩派︰一派是武鳴派,以陸榮廷為首;一派是柳州派,以陳炳焜為首。

這兩派人還很明智,最主要的是同患難容易共富貴難,剛被粵軍打敗,都能清醒認識到︰合則存,分則亡。合的途徑是武鳴派願意幫助柳州派向外發展。陸榮廷一方面向北京政.府保薦陳炳焜為廣西護軍使;一方面集中一萬五千人在梧州,準備反攻廣東,打下廣東後即將廣東地盤讓給柳州派。

反攻廣東光靠桂系肯定不行,如果有這個力量,當初就不會退出廣東了。陸榮廷是想依賴北京方面的援助,指望北洋派三路出兵「援粵」。這三路是︰陳光遠從江西出兵,李厚基從福建出兵,另派海軍南下。

桂系除了催促北京三路援粵而外,還要求接濟軍餉。在北京政.府方面,這時正內外交困,哪有力量三路出兵?但是,桂系能取消獨立,總要有所表示,就想盡辦法湊了一批軍火,讓桂軍補充械彈以重整旗鼓。

倒霉的是,當這批軍火由日本貨輪小山丸裝運出海時,船還沒有開出上海的吳淞港,就被盧永祥、何豐林等予以扣留。

原來皖系這時是暗中和廣州軍政.府有聯系的,這便是一次合作的具體行動。

陳炳焜得到陸榮廷的支持後,便積極籌備反攻廣東,這樣一來反而幫了孫中山的大忙。陳炯明本希望粵桂和平共存,相安無事,現在則是被逼上「梁山」。

不過陳炯明依然對桂系存有幻想,希望陸榮廷會支持他的「粵桂和平共存」主張。

可是,急于向外擴張的陸榮廷卻宣稱︰「陳競存(陳炯明)哪一天把孫文驅逐出粵,我就哪一天和他棄怨修好。」

和平的幻想已經破滅,就只有準備打仗了。

這時,桂系中最有實力的是沈鴻英,他有四十二營兵力。和莫榮新是親家,屬于柳州派。

沈鴻英(1870—1938),字冠南,原名沈亞英。原籍廣東嘉應州(今梅州),生于廣東恩平。因土客械斗,其祖先遷居廣西雒容縣城,經營小商販為生。沈鴻英幼年家貧,讀私塾二年,父母早死,沈鴻英隨兄鴻輝以肩挑小販為生,來往于東泉、洛埠、柳城等處,因此而長了不少見識。

那個時候,廣西戰爭連年不斷,社會秩序很亂,土匪蜂起。沈鴻英二十剛出頭,就參加了一伙土匪,在柳城、洛埠、羅城—帶作案搶劫。沈鴻英身體強壯,性狡黠,行動剽悍,識得幾個字,人又見多識廣,很快被推為匪幫頭目。

一九零六年,沈鴻英偵知鐘山縣署派員解送一批餉銀赴平樂,便糾集匪幫數人及其長子沈榮光在平鐘交界處劫得這批餉銀,逃去姑婆山,購買.槍支,擴大匪幫近百人。鐘山、富川、賀縣、平樂等縣署雖都懸賞緝拿沈匪,但無奈沈鴻英異常機警,自從做土匪以來,沒有—晚僅在一處睡眠,流竄不定。

一九零九年,沈鴻英匪幫流串柳城縣活動,柳城縣長塘區團總何正文將住在沙塘的沈鴻英兄沈鴻輝抓去縣署關押,縣官為逼沈鴻輝就範,將其酷刑拷打至死。沈匪聞訊,對何正文恨如刺骨。有一天長塘圩日,沈率匪幫數十人沖入長塘團局,抓住何正文毒打至死,又分派幫眾將何正文全家老小十余口全部殺死。沈匪向趕圩群眾宣布︰「我這次來長塘是報兄仇,不是來打生意。」宣布後,即向四十八崋竄去。在雒容沙塘等處沈匪之弟兄叔佷,凡有氣力的,全部參加匪幫,隨沈匪竄去。

武昌起義後。同盟會柳州支部王冠三、劉震寰等準備武裝進攻柳州,派員聯絡柳州附近各縣會黨綠林,組成民軍,並派許仲仙、莫顯成等去四十八崋聯絡沈匪幫。人能當一輩子土匪嗎,當土匪能有出頭之日嗎?現在有機會替國家出力,何不出來干一番事業。沈鴻英在許仲仙等勸告下,為了混出些名堂,決定受同盟會招安。

同年冬,劉古香應國民軍總機關之請,從廣州到達柳州,任右江軍政分府總長兼統領,以劉震寰為幫統,王冠三為新兵營營長。劉震寰整編民軍,編為八個隊,沈部編為兩個隊。適馮五的一個隊密謀逃去為匪,沈鴻英為邀功,密報劉古香,劉即派沈捕殺馮五,並將馮部的一個隊撥給沈鴻英統率,升他為督帶。

沈鴻英,能說會道,辦事勤快,善迎合劉古香意,與劉古香又同是操客家話,因此,得劉賞識,倚為心月復。

一九一二年初,劉古香出巡右江所屬各縣,均以沈鴻英率部跟隨。劉到各縣招安土匪,均撥給沈部,由此,沈部逐漸兵強馬壯。

一九一三年,孫中山領導「二次革命」。廣東陳炯明都督派人來柳州與劉古香聯系反袁。劉顧慮自己兵力僅千余人,而擁袁的廣西都督陸榮廷有兵力一二萬人,恐非其敵手,猶豫不決。九月十一日深夜,劉的衛隊長劉麻六發動所部鳴槍示威,欲借以脅迫劉古香決心起義。但事起倉促,劉古香聞槍聲以為兵變,越後牆逃出,失足墮傷。劉震寰派人找到傷勢較重劉古香救至幫統部。

十二日,劉震寰便宣布成立討袁軍自任總司令。

沈鴻英當日早晨到幫統部,先見劉震寰,表示跟隨劉震寰反袁。再見劉古香,向劉下跪說「我受統領栽培,不能保護統領,對不起統領。」沈鴻英又向劉震寰說,「幫統部人多事繁,統領住在這里不易養傷,我處比較清靜,請統領到我處去住吧。」

以甜言蜜語誘劉古香至沈的督帶部居住養傷。

十四日,劉震寰率近千人槍向南寧進攻,留沈鴻英率數百人守柳州。這時,擁袁的賁克昭團已從雒容開來佔據天馬山,沈鴻英便公開表示擁袁。劉震寰見沈鴻英背叛起義,十五日倉促率衛隊數十人逃離柳州。

沈鴻英叛變後,即派人將將柳州水師統領劉月卿部繳械,並扣押劉月卿,隨後發電陸榮廷報功。陸接沈電,即從南寧到達柳州。沈鴻英將劉古香、劉月卿作為禮物獻給陸,從此便投靠陸榮廷步步高升。

一九一六年廣西參加護國討袁,沈鴻英任第二支隊司令,率兵入湘,進據長沙。後隨陸榮廷下廣東,任護國軍第三軍司令,欽廉鎮守使。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