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房州刺史

當盧小閑騎馬來到房州刺史府大門前的時候,早有幾個刺史府的官員恭候在那里了。

為首的是房州府司馬張文,他小心翼翼的詢問︰「來人可是盧公子嗎?」

盧小閑下馬,也不顧不得客套,拱拱手道︰「我是盧小閑!」

「下官房州司馬張文恭迎盧公子!」張司馬恭恭敬敬道,「梁王殿下正等著您呢!里面請!」

盧小閑點點頭︰「勞煩張司馬頭前帶路!」

盧小閑跟著張文等一眾官員進了刺史府。

瞅著眾人的背影消失在大門內,門口原本兩個站的筆直的衙役這才松了口氣。

他們二人現在還處于興奮當中,不久前他們居然見到了大周梁王武三思。一個普通衙役能見到如此大人物,總會有幾分興奮。

其中年輕一點的衙役,嘴里有些喋喋不休︰「說也怪了!梁王殿下是堂堂的親王,怎麼就對這麼個文弱書生兒如此厚待?」

另一個年齡大些的衙役,帶著飽經世故的口氣說︰「閉嘴!老毛病又犯了。你管是怎麼回事。刺史大人專門交待過,無論看到什麼都要爛在肚里,不許亂嚼舌頭,你都忘了?」

「刺史的交待,咱都記著吶!這不是咱倆之間的悄悄話嘛!」年輕衙役神秘地說︰「我瞅著梁王殿下來房州恐怕不簡單,肯定是針對廬陵王的,這可是天大的事。誰知道是吉是凶,前面那幾個皇子不都……」

年齡大的衙役立刻「噓」了一聲,一臉惶恐道︰「我看你小子是活膩歪了!非得給你嘴上貼上封條不可,這是咱們能議論的事嗎?小心隔牆有耳!」

年輕衙役意識到自己失言,吐吐舌頭不再說話。

……

房州歷來是大唐王室流放之地,除了廬陵王李顯外,高宗李治在位時的廢太子李忠曾徙任房州刺史。麟德二年??,廢太子李賢之孫廣武王李承宏也被貶任房州別駕。

上溯到隋朝,隋湯帝楊廣殺太子楊勇,也曾追立楊勇為房陵王。

為何唐王室屢屢看好房州做為流放地?

從長安城放眼看去,會發現房州是秦巴大山中的高原盆地,東、西、北三面無險地,只有南面緊鄰秦巴大山。

房州生存條件優越,是廢貶王室的理想之地,對廢黜的王室是一種優待。房州同時也是王室經略的後方戰略基地,雖與長安有一定距離,但房州古驛道向西和西北的有三條,直通竹山、竹溪、鄖陽,西接長安,鞭力能及。

正因為房州的重要性,房州刺史人選向來為朝廷所重視。

現任房州刺史叫郭敬之,華州鄭縣人,太原郭氏家族後裔。郭敬之起家涪州錄事參軍,曾任過渭州和吉州刺史,三年前轉任房州刺史。他身高八尺二寸,面皮白淨,方方的臉上,突出兩條濃黑的劍眉和兩綹飄逸的黑髯,二目有神,風度閑雅,望之有神仙之態。

此刻,郭敬之立在武三思面前,表情嚴肅,雙眉緊皺,也不知在想些什麼。

一見盧小閑,武三思趕忙道︰「盧公子,你可算來了!」

盧公子笑著應道︰「還是殿下神速呀!」

武三思一臉苦笑︰「哪是本王神速,陛下專程派使者前來催促,讓本王辦了差速速趕回洛陽不得有誤,本王這也是沒有辦法!」

解釋完之後,武三思指著郭敬之對盧小閑介紹道︰「這位是房州刺史郭敬之郭大人!」

郭敬之雖然不清楚武三思緣何對盧小閑如此客氣,但武三思都是如此作派他更不敢怠慢,恭恭敬敬向盧小閑施禮︰「下官見過盧公子!」

盧小閑回禮道︰「郭刺史客氣了,此次梁王殿下奉旨辦差,還須刺史大人大力協助才是呀!」

「這是下官應該做的!」郭敬之的回答不卑不亢。

武三思接過話來︰「臨行前陛下交待過,接廬陵王返京事宜,到了房州後與刺史交接完手續後即趕快回程,本王打算今日就向廬陵王宣旨,明日啟程離開房州,不知刺史大人意下如何?」

「殿下急于返程的心情下官理解,只是下官覺得如此甚為不妥……」郭敬之欲言又止,下面的話沒有說出來。

見郭敬之直截了當提出反對意見,武三思不由皺起了眉頭。

盧小閑盯著郭敬之,微微一笑道︰「不知郭刺史有何見教,願聞其詳,說出來也好為殿下決斷提供參考!」

「廬陵王是陛下的親生第三子,還當過皇帝,在房州幽閉了十幾年,現在突然要帶他返京,總得讓他有個適應的過程。再說了,廬陵王不是一個人,家眷和府邸隨身奴僕各色人等有數百人,不是說走就立刻能走的,得容他們簡單收拾一二才能啟程。下官建議,今日可先派人告知廬陵王返京事宜,明日前往府邸宣旨,三日後啟程,這樣比較穩妥一些!」郭敬之一口氣說完了自己的建議。

郭敬之這番話,完全是站在李顯的立場上說的,有理有據讓人無從反駁。

事實上,郭敬之對李顯向來照顧有加。

李顯剛到房州時,除了原來帶的一些奴僕外,其他手下都是房州衙門派來頂班的。關鍵的位置上,都是安插的各種眼線。李顯一家任何細小的行動,都逃不出他們這些人的眼楮。

十幾年來,房州刺史換了好幾任。大部分刺史對李顯一家都很嚴厲,時不時來王府突然視察,煞有介事,雞蛋里挑骨頭,沒事找碴兒。甚至有時還把李顯叫到衙門去問話,那口氣就像審問訓斥犯人。

徐-敬業作亂時,他們就把李顯叫去問話,讓他交代徐-敬業如何派人跟他聯系起事造反。

這不是誠心找麻煩嗎?

李顯連徐-敬業是誰都不知道,怎麼可能聯系造反呢?

可李顯的解釋他們也不相信,好在沒有武則天的聖旨,刺史也不敢真把李顯怎麼樣。折騰了個把月,後來實在也問不出個什麼,這事才不了了之。

李顯心中清楚,這些管束他的刺史也是執行朝廷旨意,不這樣辦他們也難于交差。後來,李顯對這種做法也慢慢習慣了。

郭敬之上任之後就不一樣了,他總是以臣民對待太子的禮儀恭敬地對待李顯,一反過去刺史那種嚴厲和苛刻的態度。不但王府吃的用的盡量充足供應,而且還經常對李顯問寒問暖,並時不時地告訴他外面的一些信息。

有了郭敬之的關照,李顯在房州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起來,常率領家人到房州城外打獵。三寶洞、神農塔、神農廟、老君觀、白雲庵、張公院、玉皇閣這些地方,都留下過他的足跡。

郭敬之的坦誠相待,讓李顯頗為感動,他們二人也結下了深厚的感情。

此刻,武三思想要明日啟程返京,郭敬之下意識提出了反對意見。

「三日後再啟程?」武三思顯然接受不了,正要否決郭敬之的建議,卻听盧小閑在一旁道,「郭刺史所言頗有道理,那就依郭刺史吧!」

武三思意外的看著盧小閑,盧小閑笑著解釋道︰「殿下,這事還真急不得,大不了咱們在路上抓緊點時間,三日很容易就擠出來。」

「那好吧!」武三思終于點頭應允,「就按郭刺史的建議,明日宣旨,三日後啟程!郭刺史,下午你就派人到王府通知此事吧!」

……

在城門口送走盧小閑之後,李顯帶著李裹兒回到府邸。

廬陵王妃韋氏得報後,匆匆趕到前院來。

韋妃是李顯的第二任王妃,她剛嫁給李顯的時候只有十七歲,比李顯足足小了八歲。

李顯的第一任王妃趙氏,因其家族得罪了武則天而被囚禁致死!李顯成為太子後,因韋氏因姿色出眾,善解人意而被冊封為太子妃。

韋氏是京兆府萬年縣人,祖父曾任曹王府參軍,父親曾任韋玄貞普州參軍。然而家世高貴並不一定能給子孫帶來平安的人生,在這方面,韋氏的前任趙氏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和韋氏一樣,趙氏是李顯的元配妻子。她的出身比韋氏要高出一大截,乃是右領軍將軍趙綽的孫女、定州刺史趙壤與唐高祖常樂公主的女兒。

李顯做英王的時候,趙氏便成了他的元配王妃。論起輩份來,李顯還是她的表佷。然而趙氏的母親常樂公主與李顯的母親武則天素有仇隙,這段看起來門當戶對光宗耀祖的婚姻,實際上是把趙氏白白地送給武則天做發泄怨恨的犧牲品。

當常樂公主夫婦被貶出京之後,武則天干脆將叫天不應叫地不靈的趙氏關進了內侍省,以至于她被活活餓死。

嗣聖元年,李顯登基後,韋妃順理成章的被立為了皇後。

世事莫測,韋氏哪會想到自己僅僅做了五十多天皇後,李顯就被武則天廢除了皇帝之位,貶為廬陵王,她也失去皇後之位,跟隨李顯被流放到了均州,後來又被遷往房州。

在房州,這一待就是十幾年。

韋妃一見李裹兒,就戳著她的額頭,紅著眼楮帶著哭腔道︰「你個死妮子,這些日子都跑哪去了,可把為娘急死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