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賑災(下)

作者︰江山不落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人民黨奉天省部、黑龍江省部也向東北各界作了動員,呼吁大家展開仁愛之手。既然在政界人民黨遲遲打不開局面,那就好歹增加點影響力和組織能力吧?而且這也是正面宣揚人民黨的好時機啊,雖然張漢卿從心底里不願這樣的事情出現。

張作霖首先捐出二十萬元,其次是孫烈臣、吳俊升、鮑貴卿、張作相…二十七師、二十八師、衛隊師…當大帥府少夫人于鳳至捐出十雙親手連夜趕制的布鞋並承諾要每天都這樣做後,《奉天時報》刊出文章這樣稱贊︰「這一針一線密密逢的針眼,是多麼靈巧的手才能做得出啊!針線,連著的是奉天人民與災區人民的情,表達的是我們和災區人民心連心!」(多麼熟悉的文筆!)

泱泱大國,救災不能只靠企業和個人,政|府的作用不容抹殺。可是張漢卿的方便面從奉天都運到河北了,北京政|府的救災計劃還遲遲未出台,這讓張漢卿憤怒不已。很多史書都在為段祺瑞大唱贊歌︰比如說他為正史上的「八一三」慘案遇難者長跪不起、終身不再吃葷、「六不總理」啊等等,稱他為一個愛民的政治家。可是,他能去向日本借錢買軍火,就不能從軍火錢中撥一部分讓災民度過這個艱難的時期嗎?都是治下的百姓、活生生的生命啊!

而且據有消息說,在華北大災、饑民遍里的時候,「中國參戰軍」竟然趁機在災民中招募新兵,原因只是這樣做能用很低的價錢招到平時要花大價錢才能招得到的壯丁——當然,在普遍生計無著的民初,當兵的所謂大價錢也無非是十塊錢的安家費、幾塊錢的年薪和能吃飽飯的誘惑。

而在災民里征兵的花費更低——他們的要求也很簡單,只要能有口飯吃!

要知道這些壯丁可是全家人賴以活命的支柱和希望,他們不在,受災的一家老小可就真沒活路了。皖系的這一招,既狠又毒,且極不人道。這麼做,是完全放棄了賑災,而有些火中取栗的意味。

懷著既公且私的想法,張漢卿在《北京時報》上發文,要求段政|府把軍火錢取一部分作為救濟災民的賑款。這一舉動讓反對其武力南下的直系軍閥們終于找到了火力點,紛紛來電要求政|府全力賑災——把錢用掉了,看你還搞什麼參戰軍?你老段要是把買軍火的錢來做善事,就算是賣了一些家當咱們也就認了!

壓力之下,段祺瑞只能放緩了招募壯丁的動作,只能也惺惺作態地拿出一部分錢財來賑災。雖然不情不願,但張漢卿的做法還是最大可能地挽回許多人命。從這一點講,他曾做過的那點齷齪事就顯得無足輕重了。

也就是借著賑災,張漢卿盤下的「楊師傅」方便面也起死回生了。當初馮德麟為了和他競爭方便面搞的這個品牌,被他三下兩除二騙得幾乎砸鍋賣鐵,不但品牌影響力小,還沒有市場銷售網,最慘的是堆積如山卻因為資金欠缺,無法接續而瀕臨破產境地。只是後來老馮出事,張漢卿在張作霖接手二十八師之際,他也伸手把這個廠接了過來。

「楊師傅」本來就和「一統」口感差不多——剛形成市場的「一統」還未在開發口感及變化上下工夫——主要是張漢卿的事太多了,根本顧不上這塊,工廠里又沒有有能力的師傅進行工藝優化。在張漢卿還沒時間考慮如何打開「楊師傅」這個牌子時,偏偏踫到水災這個事。反正是積壓,不如給災民吃了。不想他這無心之舉倒讓京津冀的記者們找到了靈感,紛紛報道他這位關外少帥的諄諄愛民之心,順帶著把「楊師傅」也捧紅了。這倒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了。

風流少帥變成仁義少帥、胡子大帥變成愛民大帥,英雄不問出身,誠哉斯言!

輿論並非一邊倒,有心人也會質疑張氏父子在作秀、奉天另有借機為政治上增加影響力的傳言。對此,熊希齡說得好︰「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張氏父子能以一己之力活命無數,即為國民作大貢獻者。假使為作秀,熊某亦甘于同黨。」

在奉天,張漢卿和張作霖詳細談起了他的新計劃,移民。

今夏新民縣又是糧食大豐收。不單單是因為畝數增加了,經歷過去年十月份的土改運動,土地丈量與登記已經比較成熟,所以畝數上的增加有限。

而是農民們種地的積極性提高,對自家的田地投入更多的熱情——新民土改以民國六年夏的收成為基準收取農業稅,上等地大約每畝二十斤——這是基準五畝的稅收額。如果收成好了,這部分不會再增加,而是每五年重新核計一下稅額。在此期間,多勞多得。

一舉奠定農民的積極性,也讓奉天人少地多的缺點再次暴露無疑。

是時候向關外移民了,可是中國的老百姓歷來遵循著狐死守丘的傳統,故土難移,讓人多地少的河南、河北、山西、山東諸省百姓向一向被稱為苦寒之地的東北移民,難啊。

現在倒是個好機會。因為水災,家沒有了,來奉天,可以重建一個家。

張作霖召開奉天省政|府會議,討論移民進入奉天的可行性。與會人員認為,隨著省土改委員會前一階段的模底,奉天全省農村土地調查工作基本告一段落,奉天地多人少的事實基本清楚。他們對移民來此持積極態度。

但是如何安頓,哪個部門負責卻互相扯皮推諉,誰都知道這是個麻煩事。移民要吃、穿、住、行,有生、老、病、死,子女要上學,人口要就業,除了政|府一把手,誰也沒有那個力量整合各部門來為新移民服務,這讓張作霖有種好事多磨的痛楚。

還是張漢卿勇于任事,他請求由人民黨來主抓這一塊的工作。對他來說,人民黨在全省各地都相應建起了人民黨黨部,但是現在除了新民縣,他們不能在任何一地有任何行政上的嗆聲——于法不合。名不正則言不順,導致人民黨在奉天的聲音很弱,有點淪為後世「參政|黨」的感覺。

老舊勢力不願放棄他們的權力,這是歷史的必然。可是當這些老舊勢力包括自己的父親時,他亦無可奈何。人民黨沒有經歷過殘酷的斗爭,在歷史上也沒有相應的貢獻,想這樣平白獲得政權自然也說不過去。

現在,終于有機會名正言順地在政|府中有一席之地,張漢卿敏銳地抓住了這個機會。安置移民,自然要與方方面面的部門打交道,能否安置好移民,使之融入舊有的群體,考驗著各地黨委會的能力。另外,這也是宣傳人民黨執政為民的好機會。

于是,人民黨宣傳部大張旗鼓地號召廣大人民黨員和基層黨組織,積極努力為移民的進入作準備,並討論行之有效的安置辦法。

同時,張漢卿親赴水災第一線,向當地政|府和社會團體宣傳關外移民的好處。在武清,他向社會各界闡述了東北對于安置移民的種種辦法︰

「連日來,我走訪過許多災區,親眼看到民不聊生的慘狀,在此我受奉天省政|府的委托,在此鄭重宣布︰將在十日內救助五十萬元衣物和糧食。同時,奉天各大商號也捐資三十萬,雖然杯水車薪,但謹代表同為國人的拳拳之心。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在捐助之余,也希望災民們能夠自食其力。重建災區需要很大的投入,而以目前的狀況來看,這需要一筆不菲的投入。與其等待災後重建,不如現在就開始籌建新的家園。

東北有遼闊、肥沃的土地等待開墾,東北的老百姓與關內的老百姓一樣,都是炎黃子孫,寫著同樣的字,說著同樣的話。他們已經被動員起來,共同建設新東北。

奉天的土地改革試點使人人有地種、人人有飯吃,前提是你願意出力氣。

不用擔心沒有著落,我已安排人民黨在奉天的各個車站、碼頭展開移民安置工作。在初期,會安置在農民兄弟家里,政|府會供給衣食。根據政|府法規,每位移民都可以免費獲得五畝地,稅收少得可憐。根據去年底和今年初的測算,每人養活兩三個人不成問題。現在在奉天,餓死人的事情已經沒有了,否則,民政廳長會是第一個被撤職的官員!

也不用擔心路途遙遠,我們已經與鐵路局商議好,婦女和兒童都將免費乘坐京奉線的列車去奉天,成年男子攜家帶口也將享受半票。

不願意務農的、原來就在城市務工的人也不用擔心,現在奉天的各類廠礦企業如雨後春筍,城市里同樣有人民黨攜同各街各道政|府人員供給初期的衣食。有一技之長的人員更不用擔心出路,奉天很大,足以容身。

不用擔心人生地不熟,那里的生活和這里都是一樣一樣的。絕大多數東北人,其實最初就是直隸、山東闖關東人的後代。所以,為了生活,為了活得有尊嚴,跟我去東北吧!」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