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嫡系

作者︰江山不落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張漢卿極清楚這個人在史上的能力,雖然他最後因不滿張作霖進攻國民軍而背叛奉系並造反,後因寡不敵眾兵敗被俘後被處死。但是以七萬人之力,打得張作霖要「布置關于下野和議和一事並準備逃往大連,且運來十余汽車的汽油及引火木柴,布滿樓前屋後,隨時準備將大帥府付之一炬」,可見其用兵能力之強。不過在日本人、張作霖、吳俊升等合力進攻下最終失敗,夫妻雙雙被槍決。

以他這樣一個忠心為國為此不惜以命抗擊之人,在張漢卿志在統一全國之理想下,絕不應該在此時空里有叛反之意,郭松齡可是帶兵與搞政工的通用人才、能文能武的一把好手啊!

兩人相見,大生惺惺相惜之慨。

郭松齡意猶未盡,見圍攏的學員越來越多,有些深藏于心內多年的話不吐不快。他盛情邀請張漢卿到他的寒舍坐坐,張漢卿愉快地接受了邀請。

張漢卿的學業是最好的,又是少帥的身份,且又是教官的安排,因此不妨在中午時分自由離開講武堂。

郭松齡的家在大東關水簸箕胡同的一個西廂房里,看起來生活極為儉樸,用家徒四壁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听說還是租的房子,這與他們夫妻兩人的身份極不相稱,也讓張漢卿觸動不小。他每個月不是領那麼多薪資嗎,至于麼!

這年頭高級軍官真正做到兩袖清風、帶兵如子的可真是鳳毛麟角,就憑他甘居這種條件而不忘國事就可以相信他對國家的忠誠。要建立一支新式軍隊,能與士卒同甘共苦才能算好統帥,在這一點上,郭松齡絕對是合格的,張漢卿暗自想。自己用人之際,一定要向張作霖鄭重推薦,至少這識人之明是沒跑的。相信在自己極力簡拔之下,怎麼著老郭也要盡一番心力吧。

「早听說嫂子是巾幗英雄,今日終于一見,學良大慰平生!」他對郭松齡的夫人拍起了馬屁。

提起郭松齡,就不能不提到他的夫人韓淑秀。韓畢業于奉天女子師範學堂,任附小教員,學生時代加入奉天基督教青年會,積極參加進步活動,她的家里就是活動的一個據點。一向把國家和民族的興亡視為己任的韓淑秀,始終在為國民教育潛心操勞。她曾在講武堂為學員輔導操行道理;愛國人士閻寶航創辦貧兒學校,她又成為校董並親自執教。為了籌集貧兒學校的開辦經費,韓淑秀在社會上奔走呼吁,募得資金2萬元,同時她還捐出了自己的積蓄。窮孩子們為了表達謝忱,在校長的率領下將一塊「興學育才」的匾送到她的家里。這塊匾,現在就掛在正屋的對門位置。

辛亥革命爆發後,奉天的有識之士紛紛起來響應武昌起義,郭松齡就是組織者之一。他們兩人在韓淑秀的家里相識,韓淑秀非常佩服郭松齡的為人和才干。郭松齡在白色恐怖中被捕,當局貼出布告判處郭死刑,韓淑秀四處進行營救活動。1912年12月25日,正當郭松齡等被帶到大西門外荒草地殺人場行刑時,韓淑秀拿著一份當日的《盛京日報》,高呼著︰「刀下留人!」十萬火急地闖進法場。原來這份報紙上剛注銷「清帝退位詔書」,韓淑秀在千鈞一發之際,以政局驟變的快訊,挽救了郭松齡等的生命。兩人在生與死之中建立了感情,結為恩愛夫妻。

患難見真情,共同的理想讓這對夫妻婚後感情歷多年而彌新。在獲知丈夫帶來的客人竟是將軍府的少帥時,韓淑秀訝然——丈夫不是趨炎附勢的人啊。待看到丈夫的熱情中不乏尊敬與鄭重後,她更訝然。

但當張漢卿與郭松齡稍作閑談後,她就知道,該對這位少帥肅然起敬了。

穿越後第一次與別人有共同語言,巧得是郭松齡也是一位有大智慧大思想的高手,張漢卿充分發揮。他把前世的心得知識稍有系統地聯貫起來,詳細分析了日本與歐美在對待中國的態度與未來10年國際局勢的走向,並提出了自己的應對計劃。坦率地說,紙上談兵是二十一世紀憤青的專長︰既不用深入地處理瑣碎的具體事務,又可以從容地用過來人的高度看待當時人看不透的現象,再加上把旁邊一個也算得上是未來一代名將的高高手級人物唬得一愣一愣的,爽莫大焉。

郭松齡相見恨晚。他自負學識過人,是戰場上運籌帷幄的人才,卻屈尊在奉天講武堂做這成日夸夸其談的「教書匠」,難得遇到少帥這麼有理想、有文化、有眼光、有氣度的「四有」新人,頓生知遇之慨、報效之情。

張漢卿是知道郭松齡的價值的。在東北軍里面,將來能夠數得著的人物,眼前絕對算得上其中出乎其類拔乎其萃的。在軍事方面,是可以對自己有極大的幫助的。難得的是,在目前,郭的忠心不容置疑,這是經過歷史證明的。這樣的人才,收之麾下,何樂而不為?

對韓淑秀,張漢卿也是表現的十分尊重。在婦女地位還很低下的民國之初,有這麼一位女性,有思想、有眼界、有能力,更可靠的是,他是郭松齡的夫人。對缺少人才的張漢卿來說,每一個這樣的人物都要抓住!

于是,賓主盡歡。

于是,少帥經常與郭韓兩夫婦談古論今,商榷時事。

當張漢卿把建造一支新式奉軍的理念與郭松齡分享後,郭松齡十分欣賞之,並願意全力支持;當張漢卿將建立奉天革命黨並以之領導東北的土地革命、解放婦女運動和工人運動的想法向韓淑秀表白後,激動不已的韓淑秀主動要為少帥作為建黨發起人之一並作為聯絡人,並擬在以後負責婦女運動與工會工作。

在張漢卿的極力舉薦下,借著少帥這桿大旗,張作霖也許是早有耳聞,自然使郭松齡步步高升。先是升中校教官,然後很快就兼職成為將軍府里舉足輕重的高級參謀。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張漢卿自己在修煉內功,但不妨礙他對于國內局勢的關注。老袁殯天後,黎元洪總統、段祺瑞總理在施政方略上的爭執開始凸顯,北洋分裂危機開始浮在明面。7月,長江巡閱使兼安徽督軍的張勛向各省督軍發出呼吁,準備于9月在徐州召開督軍團會議,擬以地方抱團的力量對中|央施加壓力,成為直、皖系之外的「第三極」。

這一做法立刻獲得了響應,各省都與他眉來眼去,連張作霖也決定以奉督的身份摻合一腳。沒辦法,在干強枝弱的現狀下,想在東北有所突破,非得有強援不可。而這個督軍團,明眼人都可以看到它與當年的「東南聯保」有異曲同工之妙。

張漢卿清楚地知道隨後的國家走勢,他完全不用做任何動作便可以痛快淋灕地做他的少帥,反正奉系的崛起是大概率事件。不過既然穿越來一趟,難道是要自己做歷史進程的旁觀者的嗎?自己知道「天命」在講武堂還那麼拼,不就是想獲得一個更好的結果嗎?

人心的獲得不是一朝一夕就可達成,同樣一支強軍的練成非短期之功。在講武堂訓練再刻苦、成績再優秀,總不如自己獨領一軍來得有意義。現在身邊已經有諸多的追隨者,如果再像正史上那樣按部就班地接位,穿越的意義便大打折扣。現在是北洋史上最動蕩的時代,既是災難,也是機會。

機會就在身邊。

當初自己配合張作霖騙到袁世凱的軍火從而擴編10個營的新軍,因為惡了老袁,所以一直沒能獲得中|央正式的番號,沒辦法只能搖身一變作為張作霖的衛隊。張作霖原來就有一個近千人的貼身馬隊,加上這支生力軍後,成為一個人數達8000人的龐大隊伍。滿編的27師也不過一萬二千人,這麼多新軍立刻讓嗜兵如命的將領們聞到了腥位。

在張作霖卸任27師師長後,孫烈臣繼任,當初同為旅長的湯玉麟便想接管這支隊伍,再與孫烈臣並駕齊驅。但是張漢卿極力阻撓,他認為湯玉麟被剝奪了掌握省城密探隊的權力之後思想極度動蕩,他在53旅已經把持這麼多年,再把這麼一支軍隊交給他很讓人不放心。

其實張漢卿是藏著私心的,他早就盯上了這支新軍,當然不想讓別人染指。他在不止一個場合向張作霖提出重整一支新軍的想法,並經常拜會張作相和孫烈臣,和他們討論整軍方略,意思很明顯,他想大顯身手了。

在進講武堂之前,張作霖便激將他說做得好了給個團長干,這個團長他可不想在27師當。無他,那里雖然是父親起家的軍隊,但兵油子太多,想按自己的心思搞事情阻力一定不一般的大。而新軍從上到下基本上未受污染,這是個很好的機會。

如果把已經考察合格、依附于自己的這些中下級軍官們安插在新軍里面,一是可以方便自己更好地控制軍隊,二來也是給各方一個強烈的信號︰信漢卿,得永生!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