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9章 五相會議

作者︰江山不落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對張漢卿來說,女性解放包括思想上的歸依很重要但是個長期的工作,迫在眉睫的事情乃是如何使國防鞏固特別是杜絕來自日本的威脅。

前一階段,陸軍、空軍、海軍及防守部隊都有出色表現,讓張漢卿對人民軍目前的戰爭能力深感滿意。然而,已經被打疼了的日本人仍然是支強大的力量,它的聯合艦隊像鬼魅一般游離在中國的沿海周邊,隨時伺機狠咬一口,不能有半點松懈。

好在幾戰鍛煉了人民軍的應對能力,源源不斷的軍工裝備也在向一線傾斜。岸炮和重榴|彈炮都在向東南、華東、華北沿海集結,空軍也在快速地形成新的作戰力量。這些,都是中國進行持久戰甚至能夠正面展開決戰的保證。

而中國國內激昂的民情,以及誓不妥協的戰爭意志,都讓外界為之側目。

對日本軍界而言,他們雖然擁有能夠威脅中國沿海的機動力量,但也必須時刻防備來自中國空軍對其國內的偷襲。攻擊中國的城市的勝利,完全抵不上防衛國家的壓力。再發生一次國內受襲的事,海空軍將領都百死莫贖了。

所以聯合艦隊被調往黃海和東日本海一線,就是防備中國空軍的可能偷襲。這樣做國內安全是做到了,但也極大地限制了海軍的作戰能力,光憑登陸艦隊是無法在中國達到陸地進攻的目的的,特別在中國的潛艇部隊出長江口以後,威脅更大。

而日本在朝鮮的陸軍完全被人民軍壓制,看不到一點取勝的希望。連續殘酷的戰事,讓日本的 後勤、人員補給都出現問題。

反而是對面的朝鮮人民軍,其戰意更加旺盛,裝備也更勝往昔。據說,已經有三個新增的裝甲師在做入朝前的最後準備,這對陸軍部來說是致命的消息。

不用說,消息來自于廖雅權。

在大本營看來,作為跟在少帥身邊的暗線,她已經從張漢卿那里得到足夠多的情報了。雖然「刀尖舞蹈」計劃沒有最終偵知,那也怪不得她,畢竟時日很短,獲取張漢卿的信任也需要時間。

連串慘敗,讓日本國內為之大嘩,政|府也承受了巨大的壓力,以至于天皇連續召集首相、陸相、海相、外相、藏相討論朝鮮局勢,即所謂的五相會議。

「朕召集各位閣臣,只想討論一個主題︰我們在朝鮮究竟能否取勝?如果能,應該怎麼辦?如果不能,又該如何決斷?」

對天皇的質疑,眾人面面相覷,陸軍大臣白川義則、海軍大臣岡田都不知如何接口。是啊,戰事打到這個份上,他們自己都看不到贏的希望,又怎麼好唬弄天皇陛下呢?

田中義一是首相,不能不出來表態了︰「陛下,朝鮮戰場說不上勝利,也算不得失敗。通過這場戰爭,我們估計出了中國人的實力,對我們未來的國策制定其實是大有好處的。中國有強大的陸軍,而我們帝國的優勢在海上,所以,以己之短迎彼之長是不合適的,這也讓我們不用再爭執未來是‘北上’還是‘南下’,讓帝國提前進行戰略規劃,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嗯」,昭和天皇點點頭,從這方面來說,這也是困擾他多年的問題。一個國家不可能既搞海權又搞陸權,特別是對日本而言,有限的資源不可能撐得起這樣的兩路。

「首相的話,讓朕豁然開朗。彼中國只用了五分之一的陸軍,就讓我們在朝鮮止步不前,那樣的話,堅持北上國策的白川相以為如何?」

白川義則痛苦地點點頭,盡管陸軍部仍有不少堅定的產引政策鼓吹者,但是作為朝鮮戰爭幕後的推手,他是知道日本陸軍在朝鮮的慘敗狀況的。中國的戰爭能力被鼓動後,立刻展現出它驚人的暴發力和後發優勢。

據各種情報表明,中國軍工能力達到每月生產250架飛機、大口徑火炮(包括岸炮)年產能達到4000門。坦克的制造控制得很嚴密,但是由于履帶式拖拉機與它有類似的工業能力,以中國年產30萬輛拖拉機的能力看,這是個龐大的數字。

此外,由于汽車的產量是日本國(年產1000輛)的幾百倍,中國陸軍的機械化、摩托化水平在穩步提升,這一點,日本需要奮起直追很多年。

這是工業能力的差距,是經濟總量的差距,在幾年中國全面超越日本後,追趕已經變得非常遙遠了…

日本人有強烈的務實精神,從它大規模地吸收外來文化可見︰古代日本虔誠地吸收唐風文化,然後轉化為本民族的和風文化;明治維新後勵精圖治,積極吸收歐洲文化,使本國成為唯一在東方發展了近代資本主義的國家。

日本人的務實精神有其歷史淵源。在傳統社會里,日本人重家族而輕血緣的態度打破了家族血緣關系的封閉性,使人們可以依據品德和才能標準選擇家業繼承人。

異姓的養子、婿養子在改變了姓氏之後,就可以進入家庭、繼承家業,是否具有血緣關系並不重要。反之,如果沒有繼承和管理家業的能力和良好的資質,即使親生兒子也可能被剝奪家業繼承權。

這種所謂「暖簾重于家業」的態度,正是日本人實用主義價值觀的具體體現。

然而,日本人的實用主義價值觀也產生了極其明顯的負面效應︰日本的統治者始終未能學會運用普遍的道德原理去培養有道德素質的人民,他們關心的始終是怎樣馴服被統治者。

即使是深刻影響日本社會各個方面的神道教,除了一些用于祭祀的東拼西湊的巫術之外,並無任何規範性的教義或道德信條。抱著實用主義態度看待世界的日本人,不承認在這個世界上除了身份等級、統治者的命令這類世俗價值之外還有一個獨立存在的普遍真理或宗教信仰。

普遍性原理缺失的結果是︰使日本人養成了一種罕見的察言觀色的能力。一旦情況有變,日本人馬上會如變色龍般調整自己。

無論處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日本人都能迅速察覺到力之所在,一旦判明力之所在之後,他們便付諸行動。無論情況如何,也無論目的如何,日本人都會唯力是從,對他們來講,力即正義。

這種實用主義的價值觀可以邏輯地解釋︰為什麼「為了現實的利益可以迅速放棄原有主張」,這種在其它民族看來是缺少誠信的行為,被日本人視為「務實」;

為什麼日本人在相互的交往中急于了解的不是對方所遵循的原則,而是對方的實力和利益底線;為什麼日本人更多地依靠「表面的現象」,如對方的國籍等來判斷對方的價值和決定自己的態度。正史上二戰日本挨了美國兩顆原子|彈,但是日本反而對美國畢恭畢敬,奉為爸爸,就是這個原因。

白川義則就是這樣一個深受日本精神燻陶的人。他再不願意放棄「北上」這個日本陸軍賴以控制國家的國策,也知道現在不是把日本拖入泥潭的時候。一個西伯利亞遠征,足足拖累了日本三年的發展;一個更加龐大的中國,又會把日本帶進深淵多久?

連一貫鼓吹「滿蒙生死線」的首相都不再看好,他又何必再跳起來力爭呢?放棄「北上」的想法,繼爾在「南下」國策中為陸軍爭得一席之地也是不錯的。

因為如果陸軍再在朝鮮慘敗,極有可能被乘勝追擊的中國軍隊抹平朝鮮,那麼非但顏面無存,連最後一個與海軍爭雄的機會都沒有了。

「首相的意見很正確。陸軍部經過充分考慮,認為繼續堅持北上國策、與強大的中國陸軍死磕對帝國的發展並不利,南下南洋諸小國,繼爾獲取帝國需要的資源,應該是個比較好的選擇。」

海軍大臣岡田非常欣慰,這也是海軍部一直堅持的︰「白川君能夠為帝國大局著想,放棄個人利益,岡田表示非常欽佩。實施南下國策,海軍也需要陸軍的大力配合。」

爭論了幾十年的國策,竟然在這種情況下獲得成功,他豈有不順手推舟之理?陸軍已經不再堅持,他又怎麼舍得吹捧一番,讓對方體面地下台呢?朝鮮戰爭的結果,當事人最明白,他不能說破。如果陸軍惱怒成羞非要在朝鮮打大,以他們目前的勢力是可以煽動的。

在此之時,還是平穩地取得國策的主導權為重。當然,需要陸軍「配合」,那就是確定了以海軍為主。

大藏相見主要人員都已經取得一致立場,也順勢敲定,不做這個惡人︰「朝戰已經消耗了幾乎全部外匯,再打下去,國庫有崩潰的危險。」

昭和天皇其實也早有此心了。關東州戰役以及隨之進行的朝鮮戰爭打亂了日本的全部陣形。幾十年來的對華優勢化為烏有不算,還幾乎打光了國家的積蓄。雖然軍部、政|府都說獲得了多少軍援,但從他們看似強硬的語氣中還是能夠听出對時局的擔憂的。

眼見得勝利已成泡影,還不如體面地結束這場戰爭。見主要阻力的日本陸軍不再反對而其他閣員都力主停戰,他也就順坡下驢︰「既然諸君都這麼說,那麼,」他看著田中首相︰「麻煩田中先生妥貼地結束這場戰爭吧。」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