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4章 打大了

作者︰江山不落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從11月開始,日軍就持續向朝鮮前線增兵,滿建制的新師團在陸軍自己的運輸艦的努力下擠滿了釜山港的碼頭。他們征集了南部朝鮮幾乎所有的火車,沿著京釜鐵路的南半段駛向雙方的爭議點,帶給他們的,是未知的命運。

除了先期抽調的第7、10、11三個師團是歷史悠久的之外,後面接連跟進的八個師團都是新編制,其中有退伍老兵,但更多的是只接受過三個月軍事訓練的準軍事部隊——後備役人員。

好在有賴于美國軍火的武裝,他們在火力上絲毫不亞于前線的日軍,只是可能作戰經驗上尚有欠缺。

這批番號為101、102、104、106、107、108、109、110的八個師團,連同在前線敗退的5個師團及新補入的3個師團,完全佔據了日本陸軍的半壁江山。

其實嚴格意義上講,日本陸軍已經傾其全力了。

最早的17個師團,被人民軍全殲了3個︰第2、19、20師團,幾乎全殲了3個︰第6、5、16師團,重傷了2個︰第3、4師團。逼得日本把北到北海道南到沖繩幾乎所有能夠騰挪出來的國土守備部隊3個師團抽出來救急,以至于其國內只剩下3個師團︰

近衛師團守東京一帶是不能動的,第14師團控制中國台灣是不會動的,還有一個第12師團協防九州、四國以及本州島內從下關到大阪的廣闊地方。

它要不征兵,連駐守都沒辦法。

因為第6師團只剩下龜尾拓樸聯隊的不到一個大隊的兵力,所以這支軍隊被調回國內補充,以保全「英名」。第5、16兩個師團余部也撤到釜山進行大量新兵增補以使其不致癱瘓,所以在前線的有8個大正時期的師團,及8個新入列的師團。

如此之多的軍隊需要能征善戰的指揮官。久邇宮邦彥王在朝鮮折戟,盡管有兵力不濟的原因,但是大日本帝國不能容忍這種「唯裝備人數」論。但是礙于他的皇室尊嚴,日本軍部還是調來參謀次長南次郎作為他的副手。說是副手,其實大家都明白,久邇宮是要靠邊站了。

南次郎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了。他在北洋時代就任中國駐屯軍的司令,與張作霖等打了不少交道。雖然他的司令管轄的人馬不及一個旅團,但還是在當時的中國大有作為。

後來調任騎兵旅團長、第16師團長,去年榮升參謀次長,成為日本陸軍三長官中最重要的參謀總長的助手。

要知道,盡管陸軍大臣換人如走馬燈,但陸軍總長可按慣例都是皇室成員,比如現在的總長就是天皇的叔祖、閑院宮載仁親王、1912年晉升的陸軍大將、1919年晉升的陸軍元帥。

載仁親王不至于親到前線,進入戰時狀態的日本更需要能夠坐鎮中樞的重臣。久邇宮邦彥王久戰無功,軍部及陸軍省都認為他不宜擔任指揮近二十個師團重任的朝鮮總司令,但又不便撤換,或者說沒有人有他的威望指揮這麼多官兵,于是,南次郎親自上場。

經歷三次大敗,即使驕狂如南次郎者,也只得謹慎行兵布陣。

西線是適合大兵團作戰的,因此他在此部署了大量的精銳部隊︰5個精銳師團連同5個新師團組成主力攻擊軍團,加上新補入的第一戰車聯隊、陸軍第1、第2航空大隊、第1炮兵師團,組成第1方面軍,由第三師團長安滿欽一兼任司令官;

原東部戰線的兩個師團及3個新師團組成第2方面軍,另有第3航空大隊、獨立第15騎兵旅團,由第九師團師團長永井來兼任司令官;

第10師團和第1獨立守備隊作為總預備隊,由師團長本莊繁擔任司令官,歸日本朝鮮軍總司令部直轄。

第1方面軍有10個師團及坦克、飛機和炮兵師團的協助,人數超過30萬人,基本上集中了日本軍工業的精華。它的戰車研制比中國起步要晚,但仍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完成一個聯隊的生產,充分說明日本工業實力,不過也掏空了家底。

它的戰車聯隊,包括三個戰車中隊,每個中隊有坦克10輛,連同其聯隊部的3輛,共33輛,由一個炮戰車中隊伴隨。其聯合作戰思路,倒是與中國一脈相承,也不知道其中是否有參考張漢卿的心血?

這種坦克就是日本舉國矚目的「重達」18噸的「試制一號」坦克。因為戰爭的提前爆發,它最終沒能有機會變成後來的五九式,而是直接命名為八八式坦克進行量產,因為朝鮮前線亟需要它。

好不容易造出一個聯隊數量,正想命名為重型坦克聯隊時,卻發現中國的坦克重25噸也只稱之為中型,所以就罷了——怎麼好意思呢?

另外一個問題是它的炮戰車,是用履帶式上車拖曳的大炮,只能伴隨行駛,卻無法伴隨作戰,是其一大不足。不像中國的履帶式自行火炮,可以伴隨坦克作戰,並能給它火力支援,這在坦克性能還不完善、步兵反坦壓力還小的時候是多麼重要!

考慮到戰前它的坦克都一直沒有定型,這麼點時間能夠制造成這樣,已經不錯了。誰也不知道戰爭會就這麼打起來不是?所有不足都要到戰爭時期才能檢驗出來不是?

陸軍航空兵倒是比中國發展得早,這得益于其在一戰時的觀摩心得。既然月兌亞入歐了,歐戰中已經開始的飛機,日本又怎麼能忽視呢?不過似乎空中對步兵交戰影響也不是很大啊,所以它是跟著學了,也開始從意大利引進了一批飛機仿制,但卻沒有鑽研其中的深遠意義。

陸軍中只有曾擔任軍務局航空課長的杉山元認識到它的作用,力促陸軍省成立了陸軍航空兵部隊。正史上要到1933年此人擔任陸軍省航空本部部長時重新制定航空操典,日本的陸軍航空兵才得以成為完全意義上的現代兵種,所以杉山元也被稱為日本陸軍航空兵第一人。

而此時空當中日交手,中國的空軍讓其地面部隊蒙受巨大損失後,日本軍部便已經開始重視了。于是其第1、2、3三個航空大隊倉促成立,其國內深厚的工業家底開始急速運轉,其自成體系的軍工企業也讓它在航空兵上的實力迅速超過中國。

日軍的一個飛行中隊定額12架飛機,每兩到三個中隊編成一個戰隊,每兩到三個(後來固定為三個)戰隊編成一個航空大隊,再上面就是飛行師團了。不過現在,日本的全部家當也只能編成三個大隊6個戰隊12個中隊,共144架飛機。

就這個數量,也能力壓人民軍在朝鮮的空軍了。要知道在戰前,中國空軍也只裝備了8個聯隊,調到朝鮮戰場的有2個,共108架飛機。

日本也是在全亞洲第一個組建炮兵師級編制的國家——中國陸軍的火力太猛了,一個軍竟然有令人發指的288門大炮,而且半數是125MM及以上的大口徑!

而帝國的一個師團只有48門75MM口徑的山炮和野炮,只有極少數換裝了105MM口徑,此外步兵聯隊里還有共16門山炮和16門步兵炮,共計80門。這個差距太大了!

所以在美國軍火抵達後,日軍除保證每個炮兵聯隊都裝備有一個155MM重炮大隊(傳統的12門制)外,還專門編成了一個重炮師團。轄有4個炮兵聯隊,每個聯隊轄4個大隊,每個大隊轄18門炮(終于和人民軍炮兵營的建制相同了)。

這樣,一個炮兵師團,終于也達到了與中國軍隊同等的大炮數量︰288門。

南次郎以此作為打敗中國軍人的倚仗,盡管他的總兵力算起來還是比人民軍少,火炮也堪堪是朝鮮人民軍的一半(11個人民軍的大炮總數為3168門)而且威力也不及。

在他判斷中,中國陸軍的擴軍只是一個態度,而且只是為了補足其在內陸尤其是西南、西北諸方向上抽調過狠的問題。他們的新兵訓練程度遠遜于日本士兵,所以真正要和日軍抗衡的,仍只是這11個軍。

而且這支部隊還要防守四處漏洞的朝鮮海界,不然帝國海軍可以隨時攻擊它的散兵、掐斷它的補給。從戰略進攻轉入防御,中國軍隊勢必要分兵,其在一線的部署不會超過5個軍。

他的判斷基本正確。

為了不影響沿海這些最重要的經濟帶的運行,也為了提防英美等國在這里趁火打劫,朝鮮戰爭基本上沿海一線的廣州、南京、濟南、北京幾個軍區都沒有出兵,而是由原先的武漢、成都、蘭州、沈陽抽調部隊。

為此,成都軍區的部隊已經輪換了一撥了,而武漢軍區因為抽空干脆被撤消。雖然中蘇關系暫時穩定,但其對蒙古的想法卻未死心,而且新疆、西藏免不了有些異動,不可不防。

所以部署一些戰斗力不強但總聊勝于無的新兵部隊就有必要了,再說中國這麼大的疆域,原有的不足180萬陸軍是少了點。不說為了十年後的世界大動亂儲備人才,就是穿越前,屢遭精兵簡政的中國軍隊還有230萬人之多呢!

所以除去海軍陸戰隊10個師、空軍防空兵12個師,張漢卿重新恢復了12個滿編的陸軍軍加入現役,番號為39至50,使人民軍陸軍的數量達到將近240萬。

但是在朝鮮第一線的只有30多萬人。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