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7章 三路進逼

作者︰江山不落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臨津江是朝鮮中西部的咽喉,一旦失守會震憾全局,特別是政治影響力太壞。但是朝司在戰前已經及時得到張漢卿的指示,讓他們在戰時不必拘泥于一山一地的得失,只要守住臨津江,就是控制住了進入平康平原的要道,就是勝利。

據主要負責防守任務的第3軍第9師的師長胡震報告︰臨津江南岸山勢極為陡峭險峻,兩天前強攻時他本人親自登上懸崖觀察地形,下山時因山路太陡,無法走下來,他竟然是坐著順山坡往下滑的!

不過在北岸卻沒有這麼好的地利了,好在日軍輜重及重武器無法流江,人民軍可以憑借炮兵的威力對過江日軍造成極大殺傷。而步兵雖少,卻只要能夠合理給炮兵指引方向就夠了。

盡管不知道遠在沈陽的張漢卿是如何得知這一地理情況的,也不知道為什麼他會作出這麼一個要求,戢翼翹還是謹慎地作出了安排。

跟隨少帥打了幾年的順風仗,他是知道張漢卿在戰略上的眼光的,幾乎是無往而不利,相信他已經成了迷信,服從已經成了盲從。而且張漢卿身上有最令人欣賞的統帥風度,那就是絕對不干擾一線指揮員的判斷和作戰權力,這讓他偶爾的天才一瞥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尊重。

要強攻這樣難以通行的江面,簡直是無法想象的,這也是胡震的底氣所在。他向戢翼翹保證,無論如何,第9師可以防御一周以上,只要後勤供應得上。

不過此時原本計劃用于支援的27軍有了變故,因為一支日軍的海軍陸戰隊在炮艦支援下突然襲擊了南浦港,而且攻勢猛烈。

南浦是平壤的門戶,是西朝鮮的咽喉,其軍事地位早就在人民軍朝鮮司令部的腦海。之所以在勢如破竹的情況下不繼續向南攻而要先整肅後方,就是考慮到日本可以憑藉其海上優勢從人民軍的後方來這麼一下子。

27軍入朝後不做別的,就呆在平壤——南浦一線,為的就是鞏固西部戰線。

和29軍固守東朝鮮永興灣一樣,只要這兩個地方控制在手里,就足可保證千里運輸線的安全以及可進可退的優勢戰略地位。這樣,擁有大量兵源優勢的人民軍可以不斷地投入到朝鮮戰場,給日本以無休止的壓力,拖垮其經濟,讓其無法承受而停戰。

這次登陸的為日軍第5和第16師團。

與其它國家相比,不要以為日軍登陸戰用的也是海軍,那就太小看其無敵陸軍的規模了。

本來日軍也仿效了英國建設海軍陸戰隊,稱之為「海兵團」,但是建制小、作戰能力低,屬于教育訓練部隊。

真正能拿得出手的是常駐于某一陸上地區執行警備任務的「特設陸戰隊」,建制屬于海軍鎮守府、警備府,兵力規模一千多,與陸軍步兵聯隊相當。

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日本海陸軍一直有巨大的隔閡與矛盾,歷史上終其二戰也未能調和。爭做老大的陸軍不能容忍海軍的異軍突起,要消除它的影響力,它就要全力加強海洋島嶼環境的作戰能力並有月兌離于海軍的能力。

于是陸軍自建了船舶司令部(軍級,直屬參謀本部),同時,陸軍還研制其它配套自用艦船,如護衛空母、揚陸艇(包括方艇母艦與機動艇)、上陸用舟艇、戰斗艦艇、攻擊舟艇(魚|雷艇、炮艇、特攻艇等)和潛航艇(潛艇)。

再加上半數隸屬的空軍,總而言之,就是一個全能型部隊。

當然海軍也不甘示弱,其向陸地染指的動作也沒閑著,如正史上二戰中不倫不類的超輕型「豆坦克」就是這個杰作。

雙方在裝備制造上各行其是,在當時即有「陸軍造潛艇、海軍造戰車」之說。

這就造成了大家都摒棄了本職工作不做,非要跨越專業傳統來個「海軍上岸、陸軍下海」。唉,思想落後、派系林立的日本軍隊若不是踫到正史時候中國這個先天不足的軟茬子,其「亞洲無敵」的陸軍不會給人的感覺這麼光鮮。

就這樣,它的陸軍也被德軍看不起。

海軍呢?在海軍因為之前的「西門子行賄事件」而名譽掃地、導致日本山本權兵衛內閣倒台後,一直沒能恢復輝煌。剛有了喘氣的機會,卻又踫到國家財力收縮要裁兵,加上二十年代國際上沒什麼大事,因此也就趴窩著。

本來想趁著關東州陸軍大敗的機會露一露臉,可惜「陸上決勝負」的參謀本部有給它插手的機會,好不容易打的一仗也竟以整個第17分艦隊全軍覆滅而告終,更讓陸軍有理由認為海軍無能。

所以這次登陸,陸軍只是讓海軍護護駕。在軍艦向岸上傾泄了一通炮彈之後,便沒海軍什麼事了。

這也是久邇宮邦彥王司令官計劃的一部分︰牽制人民軍南下救援臨津江的步驟。

與此同時,東部朝鮮的永興灣也駛進大批日艦,裝載的是以打惡仗著稱的第8弘前師團和在硬仗中折荊斬棘過來的第9師團。這兩路既是牽制,又是進攻的手段,如果應付不好,隨時可以在朝鮮北部翻盤。

形勢一下子嚴竣起來。

人民軍方面,雖然關東州、龍興江、平壤三大戰役一氣呵成,但也耗盡了先期進朝各軍的元氣和銳氣。

由于人民軍基本上處于攻勢,所以盡管對日軍造成了巨大傷亡,自身也有相當損失︰對付第2師團的時候,由于戰役的突然性和火力優勢和兵力優勢,基本上每損失三個日軍,就有兩位人民軍官兵傷亡;

對第6師團時,盡管人力優勢,兵力損失為一比一,甚至日軍還略好些;只有對付實力比較弱的第19、20兩個朝鮮師團情況才好些,但也基本上達到一比二。

當前,日軍的傷亡是實打實的,人民軍則因為數戰皆勝,傷兵得以及時有效護理,實際犧牲人數要少很多,但也達到三萬人之巨。加上重傷失去作戰能力的,人數將近6萬。

這也是朝司要求休整並換上第四梯隊的原因之一。

保留這些經歷過戰爭的官兵,對新生的人民軍是一種重要的經驗傳承,實距的經驗比什麼教科書都來得寶貴。中國幅源遼闊的好處是,生力軍可以源源不斷地補上來,能夠極大可能地保持元氣。

而日軍的精銳部隊則是打一個少一個,一時半會之間,那種依靠多年訓練結果出來的單兵優勢無法持久保持…

這也是「持久戰」理論的基礎。

不過這也帶來一個困擾︰第四兵團的5個軍人數有點不夠用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