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8章 幸福來得如此突然

作者︰江山不落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在人民軍痛快淋灕地相繼消滅了日本軍在朝鮮的三個師團後,似乎前景一片明朗,前線官兵們的信心也倍增起來。他們之前對于日本軍的恐懼,隨著關東州和朝鮮的兩次大戰,早已成為歷史,取而代之的,是對日本兵的蔑視。

一共四個整師團啊,就這樣被殲滅了!現在的人民軍內部,輕敵之心大起,不知是誰信口說了句「由北向南,一推就完」,這句口號竟然迅速被全軍推廣。而參謀部與沈陽軍區各位高階武官,對張漢卿這位少帥的景仰,則如濤濤江水連綿不絕。

這樣的結果,誰能想到呢?若不是少帥的睿智與果斷,勝利能來得這麼輕松嗎?他們對下一戰充滿樂觀。

很多交接陣地的官兵被大勝而歸的兄弟部隊的話語所感染,也信心百倍地要直下臨津江,進入日據朝鮮的總督府漢城。

張漢卿又何嘗不想?這個後世改名「首爾」的南韓棒子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第十大城市,在朝鮮半島有著重要的意義。

從軍事上看,它處在漢江之濱,通過北漢江、昭陽江把朝鮮半島一分為二,是極好的地理分界線。寬度400米到一公里的江面也是防守的天然屏障。在炮兵為王的陸戰時代,只要擺上千百門炮,那是很難突破的。

他可不想再用三八線來作分界限。現在是中國大優的時候,不趁機多撈點,枉穿越一場。只是打下來能不能守得住?作為日據的象征,漢城可是其總督府所在地,對日本政|府壓力不小。日本國內援軍已至,中國人民軍再突出上百公里打漢城,有沒有把握?

戢翼翹等人也不是沒思考過這個問題,但隨之被人民軍勢如破竹的勝利打消了疑慮,再者也是明白這個城市的政治及軍事意義的,他想試一試。有道是「識時務者為俊杰」,遠水解不了近渴,也許人民軍快速收拾攤子的動作讓日本人來沒來得及作出像樣的進攻吧。

這話只對了一半。

日本將領在開始還是傾向于救援的,至少,擔任日本朝鮮派遣軍司令的久邇宮邦彥王是提出要火速增援的。

久邇宮邦彥王參加過日俄戰爭,留過洋,指揮過15師團,後來擔任近衛師團的負責人,在5年前晉升大將後,進入統帥部,在軍中可謂德高望重。

他本身又是日本皇族,長女良子更是裕仁天皇的皇後。日本在朝鮮一次性增派出7個多師團,可謂是賭國運的一戰,沒有這樣的一位元勛居中統籌,是無法鎮得住這些資歷不凡的宿將的。

本來久邇宮邦彥王也是不必親往的,可是他數月前的在5月14日于台灣遭朝鮮人趙明河刺殺未遂,對朝鮮本就有發自心底的不滿。現在,朝鮮局勢一靡不振,作為天皇的泰山大人,于公于私,他責無旁貸。

自第2師團覆滅,另三個師團被圍,日本國內雖然表現得非常好戰,但是總讓人感覺到其熱情背後有一種淒涼。哀兵能勝,但悲觀也能使人沮喪,無論如何,他不想再有成建制的軍隊被消滅,特別是在日本有重要地位的成建制的師團。

可是無論來自大本營,還是各位持重的師團長,都認為前線局勢不明,輜重未跟上,許多部隊對朝鮮的地利也不熟悉,貿然進行大兵團的對決是不明智的——帝國現在不能再有大的損失,這樣會使好不容易凝聚起來的士氣低落。再這麼幾次,仗也不用打了。

憑心而論,久邇宮邦彥王可以不在乎大本營(統帥部),畢竟將在外君命有所不授;也可以不在乎手下將領們是否服從——無條件服從是日本官兵紀律性優于其他諸國的重要因素之一。他在意的,是需要一戰洗去壓在日本國內人們頭上的陰霾,需要勝利。

不過人民軍第二撥入朝軍隊5個軍已經陸續就位——這得益于東北地區良好的交通設施。在平壤戰役後,交通部鐵道兵迅速修補了被打壞及破壞的丹東至平壤一線的鐵路,從而使前線的補給及增兵十分順暢。

在朝鮮半島的北方,日據時代就建造了京義鐵路,並通過鴨綠江連接到安奉線、南滿線。京義鐵路的南段是從漢城(舊朝鮮京城)到釜山,再渡過關釜航路到日本下關,完成了日本國內、朝鮮、中國東北的有效率的運輸體系。

因為人民軍的快速攻擊,日本只破壞了一小段鐵路。現在,被重新修復的京義線成為中國朝鮮軍的重要後勤支柱。

這世界沒有日本的優勢空軍襲擊,人民軍陸軍的配置不弱于任何一支日本陸軍部隊,所以張漢卿對勝利充滿信心。

有第4兵團5個軍近25萬人在,首批入朝的三個兵團都得到休整。不過他們並未退回,而是分別由第1兵團駐守朝鮮東海岸、第2兵團駐守西海岸,第3兵團肅清各地殘余勢力並整餳交通及駐守,以便讓第4兵團騰出手來主要用于戰事。

參戰兵力之多,給後勤帶來巨大壓力。好在東北有堅實的工農業基礎,加上各地築路大軍星夜不停地鋪設公路,基本上能夠把平壤以北的陸上通道打通,各部火炮也得以陸續前行。

此時,入朝軍司令部已經前移到平壤。經過一連串的攻勢,已經疲勞的人民軍亟需休養,新入朝的軍隊也要準備冬衣並熟悉地形;而日軍,則在臨津江至江華灣沿河布防,並等待後繼援軍。

因而在前線,出現難得的平靜。

從8月到9月中旬,半個月的時間里,中國控制了朝鮮半島超過一半的北部領土,把戰線從東北向南推進400公里以上,極大地緩解了東北各省的不利環境,也完全清除了日本在中國大陸的勢力。現在,是保衛勝利成果的時候。是進攻還是防御,中|央軍委產生了不同意見。

持重派認為不能把日本逼得太狠,畢竟中國還沒有把日本趕出朝鮮的能力,而日本也不會容忍這麼做,其結果,就是戰爭無止息,這也是張漢卿的一個意見;另一種想法是以進攻迫求和,畢竟橫亙朝鮮半島的防御面積太大,靠防守始終是被動的,一旦日軍突破任何一點,都將是一場惡仗。

與其被動,不如主動,反正前線士氣正旺。為了避免在朝鮮的慘敗,讓日本首先求和要比中國先開口好得多。

這里也有張漢卿的考慮。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