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6章 大戰爆發

作者︰江山不落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暉春之戰打響了中國人民抗日的第一槍後,中日之戰已經爆發。日本人首先在暉春遭到慘敗的消息傳回國內,引起強烈的反彈。

遙想當年,經過明治維新而漸趨富強的日本,利用強盛的國力,逐步廢除與西方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收回國家主權,擺月兌了淪為殖民地的危機。

而後隨著經濟實力的快速提升,軍事力量也快速強化,隨即用貧瘠的國力一舉打敗了晚清強國,奠定了在亞洲的大國地位。但是清朝已是百足之蟲,日本人的「豐功偉績」並不為白人所認同。在歐美看來,日中之戰的勝利,只是黃種人之間的較量,無論輸贏,都不能獲得他們的肯定。

為了獲得與列強同等的待遇,日本人的目光盯上了同在東北掠食的沙俄。在付出5萬人死亡的慘烈後,日本人終于成就了日俄戰爭的勝者。但這種勝利是以近10年之久的經濟停滯不前為代價的。

擊敗昔日強盛的兩個大國——大清帝國與沙皇俄國的這兩場戰爭的勝利,使日本作為一個新興的軍事大國受到西方列強的注意,成為稱雄一時的亞洲強國;歷史上福澤諭吉所提出的「月兌亞入歐」論也在此時成為正論。

日本國民雖然是黃種人出身,卻儼然以白人的優越性自居,對一水之隔的中國,動輒「東亞病夫」、或是「支那人」等帶侮辱性的稱號,卻似乎忘記了或是不願意承認,日本本身就是東亞的一部分。

國民性的自滿和自大,實際上已將國家推向一個極端︰在亞洲,容不得任何失敗和既有利益的退縮,整個國家陷入了集體狂熱。

而突然之間,被日本人視為「病夫」的中國人竟然擊敗了所向披糜的日本軍隊,怎能不讓人驚訝與憤怒!

天皇也憤怒了。計劃在1928年11月10日,昭和天皇舉行即位大典,發布即位詔書,舉行大嘗祭,表示天皇與天照大神合為一體,那個時候天皇就會是人形之神了。在這個當口,絕對不能出現讓他大失威望的事情。

他關切地詢問參謀本部︰「為什麼我們的軍隊戰斗力竟如此之差?帝國陸軍還能不能承擔起拓疆守邊的重任?」

天皇的話雖然很溫和,但從陸軍大臣到參謀總長都感覺到深深的壓力。當這種壓力轉化為動力時,日本的戰爭機器開始急速運轉。

從東京到鹿兒島,從四國到北海道,無數的日本國民以各種方式表達了要教訓「支那侏儒」的思想——別奇怪,日本人就是這麼認為的。

剛上台的田中義一首相也受到了朝野內外的壓力,作為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他何嘗不想為大日本帝國添磚加瓦、奪得一塊又一塊賴以發展的殖民地?但是東北軍事態勢又告訴他,短期內擊敗龐大的東北人民軍是非常困難的。

不但如此,能否保住關東州還是一個未知數——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張漢卿的胃口大得很,他的眼光早已經盯上了日本盤踞多年的朝鮮半島!

在暉春事件發生的次日,面對日本兵軍事進展的順利,田中義一內閣根本不願意理會來自各國的壓力和國聯的休兵倡議,陸軍部也不會在此情況下任由政治家們「擺布」陸軍大臣,他們還期望著從暉春等地打開一條通往遼闊的中國東北的大路、並完成日本歷代政治家們孜孜不倦追求的建立「滿洲國」的夙願呢。

然而事件的發展峰回路轉、出人意料︰不到半天功夫,中國軍隊不但全殲了這股深入中國境內的規模不小的軍隊,還乘勝渡過淺灘縱橫的圖門江,向著被日本人稱為後院的朝鮮縱深挺進。

由于駐朝鮮的第19師團主力一部擺在平壤與新義州一線,導致自朝鮮東北部至狼林山脈廣闊地方在不到一天的時間里如同秋風掃落葉一樣被人民軍的旋風刮過。8月5日,朝鮮東北最大的瀕海城市清津丟失。

源源不斷的人民軍部隊一支一支從鴨綠江、圖門江南側涌出,人民軍推進的最快速度竟達到一天80里!

當關東軍司令部最終得知這支部隊原來是來自成都軍區的第34軍荊德文所部時,方才將信不信地感覺到,至少在張鼓峰事件中,中國軍隊是有備而來的!

但是為時已晚。日本在中國及朝鮮所能用的軍隊有限,根本無法在分兵控制朝鮮的同時應付來自中國兩個方向的龐大的力量,因為他們從來不會相信,一向被稱為「東亞病夫」的中國人敢于主動向日本人強硬,以至于在具有廣闊縱深的東北朝鮮在爆發時處于幾乎不設防的狀態。

所以有心算無心,中國人開局大利!

亂了陣腳的日本政|府需要鎮靜,日本軍界也需要時間重新思索對華軍事謀略並擺兵布陣、並對情報進行分析,這就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日本外務省緊急約見中國駐日公使許世英。

許世英是從安徽省長任上調來的。

他是民選的省長,對于人民黨所提出的「人民黨|領導中國」的方針一向不置喙詞,所以在原先的地方自治基礎被改為各級常委會主導後毅然辭職。但張漢卿對于這群「不黨」人士卻欣賞有加,都盡可能安置了其它位置,以盡他們的能力為國多做貢獻。

因為許世英的民族氣節,故請其擔任駐日公使。他的本意是無法在政治上實現對日強權,那就通過許世英惡心惡心這群鬼子吧。

許世英不辱使命。在上任後拜會老朋友、日本首相若槻禮次郎就開宗明義地說︰「予未習外交,不擅詞令,所知者,公理與強權之分,強權固可逞一時,公理則永垂千古,理之所在,予必辯爭到底」。

被先下一城的若槻只得回避外交事宜,重在敘舊,他笑著說︰「吵嘴打架,又何傷焉,益爭吵之後,仍不失其友誼。」

十多天後,許世英入宮覲見天皇。天皇設午宴款待,席間奏中國音樂。餐後在天皇與外國大使會談的牡丹廳飲茶,許世英對天皇說︰「天皇為生物學之權威者,一國君主,又為人類幸福之主宰,稍有摧殘之念,則群倫生命,世界和平,皆受影響。」

當時天皇附和道︰「當如言盡心,還期大使努力。」

在日兩年來,許世英深刻地感受到隨著中國的強大、與讓日本人如哽在喉的事實,這也讓他在心理上開始傾向于人民黨。

政治開明人士的一個好處是︰一切從事實出發,一是一,二是二。人民黨入主中國後給國家帶來的變化以及在國際上的影響,他是親眼目睹的,因此流露出加入人民黨的想法。

與他共過患難的少帥欣然允諾為其入黨介紹人,並指示他努力為國安部日本局營造一個良好的偵測情報的環境。這是為國為黨服務的好機會,許世英豈沒有「士為知己者死」的熱情?他更加勤奮工作,廣泛收集情報,為中國政|府知日及據此制定對日政策打下良好基礎。

這次暉春發生大事件,他的心理其實是樂開了花。中國國家政策他是了解一些,國家的軍事能力也是略知一二,他相信,只要人民黨能夠團結一切力量,打敗日本是一定的。

從開始的沖突到暉春事件,他一直關注日本國內動態。根據他對日本的了解,此次事件不會善了,日本外務省此次約見,不過是緩兵之計罷了。

不過他仍然語氣寬松地說出了諸如「希望兩國罷戰、暫退回營地、組織聯合調查組」之類的話,因為他也接到國內的指示︰給人民軍調動留些時間。

于是,與涌動的殺氣相反,中日兩國的外交人員開始了極友好的交談,雙方盡興而歸。不過在這背後,是中國的緊急備戰與日本的劍拔弩張。

自明治維新起,日本開始大力學習西方。在建軍方面,普魯士模式成為日軍的楷模,師團制也是仿照德式建立。1888年,日本陸軍將國內原有的6個按地域劃分的鎮台改稱師團,番號從第一至第六。1891年,為警衛皇宮又成立了近衛師團。

師團編制采取兩旅團、四步兵聯隊(相當于團),再加炮兵、輜重和騎兵聯隊,平時兵額1萬人,戰時足額則超過2萬人。甲午戰爭前成立的這7個老牌師團,後來一直被日本陸軍視為第一等部隊,裝備優先保障。

甲午戰爭至日俄戰爭期間,日軍成立了第七至第十八師團。佔領朝鮮後為鎮壓當地人民反抗又建立了第十九、第二十師團。被日軍視為二等師團。「大正裁軍」時這類師團解散了4個,剩下10個同原有的一等師團共17個,這些是日軍戰前的「常備師團」。

這17個師團中,部署在台灣的為第14師團,常駐中國東北——即關東軍主力為第2師團,駐朝鮮為第19,20師團。

以中國民國初年錯綜復雜、軍閥混戰的時代,用這些少量兵力足以應付任何一個派系的挑戰了——其實國將不國之際,又能有哪個軍閥,敢于在老虎頭上捋須,敢觸日本人的龍顏?

然而在張漢卿的帶領下,奉系入主中國的速度之快令日本人瞠目結舌,孰少應變之道。加之國內一系列事件的煩擾,等到再將重心關注到中國本土之時,中國人民黨已牢牢把握住國家權力,中強日弱之戰略形勢已不可逆轉。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