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9章 昭和不和

作者︰江山不落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隨著中國國會參議院正式通過張作霖兼任國家|主席、張漢卿兼任國家副主席,並全部通過了人民黨在政|府和軍委的名單,強大團結的中國正以嶄新的姿態屹立在亞洲之巔。

而在一海之隔的日本,也同期進行了政權交接。雙方的變化,都引人注目。

1926年12月25日——大正天皇死去的同日,裕仁踐祚,由式部官獻上三件神器,登基為日本天皇,以《尚書》中的「百姓昭明,協和萬邦」一句改元昭和,標志著日本大正時代的結束,也讓困擾日本政界多年的「小丑」君王成為歷史。

近代日本最有名的昭和天皇生于1901年4月29日,比張漢卿的替身張學良還小一歲,算是小弟了。他出生後不久,按照皇室的慣例被送到海軍中將川村純義伯爵的府上,由川村負責教育。

7歲時進入皇家學習院接受正式教育,學習院的院長乃是後來為明治天皇殉死的陸軍大將乃木希典。13歲時,從學習院初等科畢業後,升入東宮學問所繼續學習。在這里沒有豪華的庭園,也沒有舒適的生活,裕仁每天早晨6點起床,然後是祈禱、跑步、學習。

他在學問所學習了倫理、國語、漢文、歷史、地理、數學、博物、理化、法語、習字、法制、經濟、武術、馬術等等。在此學習期間,在朝廷在臣的干預下,裕仁和出身于薩摩藩的低級貴族女子良子訂婚。

由于良子的父親是屬于薩摩藩系統的東久邇邦彥親王,與長州藩元老山縣有朋是強有力的權力角逐者,因此這樁婚事遭到山縣有朋的堅決反對,他借口良子母親家族有色盲病史,掀起所謂的「色盲風波」,企圖阻止裕仁和良子的婚姻。

針對山縣有朋的反對,潛在的國戚東久邇親王聯合黑龍會等黑社會勢力,並以殺死全家相威脅,才使良子成為裕仁的皇後。即使如此,在1924年1月26日裕仁同良子舉行婚禮時,婚禮上又被一個朝鮮人扔了一顆炸|彈,不過沒爆炸。

這還沒完。良子與裕仁結婚後,連生4個女兒。這引起一些政客和法西斯少壯派軍人的不滿,認為這是裕仁缺乏男性氣質的證明,因此千方百計向天皇施加壓力,逼迫他納妾,甚至要他做試管嬰兒試驗。

少壯派軍人還準備發動政變,擁立裕仁的弟弟繼位——直到1933年12月23日,良子生下明仁,這場鬧劇才算收場。

1921年3月3日,裕仁以皇太子的名義出訪歐洲。他游歷了英、法、比、荷、意五國,親身體驗了皇宮之外的自由生活。日本國內,特別是山縣有朋等元老的掣肘,讓他覺得有必要培養自己的一批擁躉。

10月27日,在德國南部「巴登巴登」一家溫泉旅館中,裕仁皇太子終于找到了自己理想中的人物——永田鐵山。

永田鐵山是後來在日本軍閥團體中統制派的龍頭大哥,被譽為日本軍中第一大腦,比日本第一兵家石原莞爾還要聰明,而且石原比他差得還不是一個數量級。

當然,裕仁還不至于把寶押在區區一個中佐身上,當然,雄辯有才的永田鐵山的構想,還是深深影響了他,以至于他在後來與中國的沖突中,堅定地走了一步試探「北進」的道路。

兩年前永田鐵山還和石原莞爾與張漢卿見了面,不過並不愉快。

國人對于抗戰記得最牢固的可能是一些「大牌」的甲級戰犯,如東條英機、板垣征四郎、土服原賢二等,或有岡村寧次、直接操縱南京大屠殺的谷壽夫等。殊不知,真正的台前幕後推手,首讓永田。

在日本對華「人才濟濟」的野心家中,不能不提永田鐵山和他的二葉會。

這樣的人才加入軍隊,是歷史的宿命。

永田家本來世代業醫,他的父親在家鄉諏訪郡做一個小醫院的院長,養育九個子女,食指繁多,生活艱苦,中年積勞病故,臨終,對他說︰「鐵山!你一定要做個優秀的軍人……」。

當時的明治政|府,厲行中|央集權,銳謀富國強兵,人民稅負奇重,普遍生活窮困,農村里聰明上進的子弟,到了中學程度,讀文學校膏火不繼,只得向既免學費又有出路的軍事學校去謀發展。加上正當甲午戰爭之後,「征取滿蒙、雄飛大陸」的口號,對于憧憬著將來的少年們,有很大的誘惑力。

在父親遺命和時代潮流雙重驅策之下,永田鐵山于十四歲考進了陸軍「東京地方幼年學校」,經「中|央幼年學校」到「士官學校」,受到三個階段為時六年多的軍官養成教育,先後以中|央幼校第二名、士官學校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

四年之後,更考進陸軍大學受深造教育三年,又以第二名畢業。

按照日本陸軍慣例,陸大畢業的優秀份子,都會陸續調到陸軍省(軍部)、參謀本部(軍令)、教育總監部(軍訓)所謂「中|央三官衙」擔任幕僚工作,或在陸大作教官,然後再按各人在學生時代攻讀外國語文的專長,先後派到各國去研究進修並擔任情報調查工作兩年。

這些在中|央服務的優秀份子,被稱為「省部幕僚」,大致都會一帆風順地往上爬,升到將軍,並不困難。

至于考不上陸大的人,如果也沒有其它特長,那就只有一直待在部隊里,夏天汗流浹背、冬天堅冰凝髭、勞苦不停地訓練士兵,這種軍官,被稱為「隊附將校」,他們的升遷非常困難,都在大尉到中佐的歷程中紛紛退役。

陸大畢業後的永田鐵山,立即被分發到教育總監部,不久,他就嶄露頭角,主稿制定「軍隊教育令」。

當時的教總本部長(和陸軍次官、參謀次長地位相等)本鄉房太郎中將,看到這位初出茅廬的永田中尉,竟然能夠擔當起籠罩全軍教育的劃時代的大方案,大感驚異,贊賞不置。一九一三年,永田晉升大尉,自此十年之間,先後三度被派駐歐洲,為時六年。

他是一個絕頂聰明而求知欲旺盛的人,加上德文基礎打得很好,當時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密切注意戰況,同時對于各國戰略資源、工業水準、以及投入其人力、財力、物力、而發揮總體戰功能的總動員體制,有深入比較的研究。

一九二零年,他向日本陸軍當局提出了一篇內容宏富的《國家總動員意見書》,被在大正後期到昭和初期兩度出任陸軍大臣的宇垣一成(士官一期)大將稱贊為比德國魯登道夫將軍的總體戰論更為精彩。

若是能比較,永田堪稱中國的蔣百里似的人物。

永田鐵山在1921年參拜了西游歐洲的攝政太子裕仁後,秉承太子打倒山縣有朋一系軍閥的密旨,有士官十六期三杰之稱的永田鐵山(駐瑞士武官)、小敏四郎(駐俄武官)、岡村寧次(參謀本部員)三人終于有機會相聚海外,暢談達于深夜;

第二天,駐在柏林的十七期同學東條英機也趕來參加,相約在歸國後,為「改革軍制」、「刷新人事」、「建立總動員體制」共同奮斗。

裕仁回國後,其父大正天皇已經病重不起,他從11月25日擔任攝政,成了日本實際上的統治者。但是他的權力仍不牢靠︰文官「憲政」的力量、元老派們固有的阻礙,尤其是在他的婚事上,表現得尤為明顯。

他需要借助一撥新的力量,來取代舊有的力量。

兩年後,二月會的一撥元老先後回到國內,加上河本大作、板垣征四郎,六個人經常聚談,逐漸聯絡了下列十五期至十八期同學十九人,形成了一個表面上是聯誼性質的小組織,取名二葉會。

二葉會以士官十六期同學為中心,永田、小兩人後來發生派系斗爭,小被排斥,永田居于領導地位。岡村、板垣、土肥原、磯谷四人,早在士官肄業時代,相約向大陸發展,是侵略中國的四個主角,有「支那通四將軍」之稱,永田為他們的後盾,也是他們的總指揮。

東條是永田的得力助手,和岡村等四人也有密切關系,後來到了二次大戰期間,被近衛文拔擢東條為陸軍大臣,並推薦他繼任首相,才造成他在日本軍閥中空前未有的獨裁地位。

但是在上次,張漢卿當著皇親朝香宮鳩彥王的面侮辱了天皇,事後日本政|府卻無比低調地刻意回避了此事,讓永田鐵山大感郁悶和恥辱,但是當他深入地研究了中國前一階段的成就後,也深為中國的變化動容。

大日本帝國已經不是甲午時的帝國了,中華民國也不是晚清時代的那個國家了。發怒的後果,只能是挑起兩國間的戰爭,而現在鹿死誰手尚未可知。如果中國強硬地抗衡,將會對日本造成崩潰的後果。

對日本政|府的更迭,張漢卿倒並不在意——日本政壇是出了名的走馬燈,誰上台理論上都改變不了其本質,起決定作用的幕後元老派才是重點,這一結論從戰前到戰後,直到邁入二十一世紀都是如此。

不過在1926年,日本軍界新的人事更替引起了他的注意,主角是一個在當時中外觀察家們除了張漢卿都認為不起眼的中佐永田鐵山,他的職務是陸軍省新設的整備局動員課長,另一個不起眼的職務是「國家總動員機關準備委員會」陸軍省的干事。

這個委員會,和張漢卿力推的國家總動員計劃一脈相承,不約而同的相似,可見英雄所見略同。對誰抄誰的問題,中日史學家後來都有爭議。不過,做得最好的,當屬中國,這是中日雙方都沒有疑議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