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1924年的軍改

作者︰江山不落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這一輪人員精減,其實是非奉系武裝力量的大清洗與人民黨的集權行動,只不過是一種比較文明、也比較能上得了台面的方式。

經過裁軍,人民黨表現了相當的誠意︰表面上,29萬人的部隊到年底都已經裁撤到位,博得國內外一片喝彩聲。

但是光明正大地,人民軍把北方各個派系在軍隊中的影響清掃一遍,軍心一整,人民黨對于軍隊的領導作用顯著加強。

晉軍領袖閻錫山離開了山西之後,他的手下那些將領沒有了蛇頭,愈加向死蛇靠攏;而軍政分離特別是省財政及行政權力歸于中央後,他們的後勤、裝備、訓練、晉升…都掌握在人民軍手中,分崩離析是大概率之數。

國民軍更是不堪。馮玉祥走了,孫岳走了,張之江的部隊被徐永昌分化了,現在的國民黨已經純粹淪為一個嘴皮上的政黨了。

晉軍、國民軍在作為一支獨立于人民軍之外的軍事力量已經被消蝕得一干二淨。按照參謀處長林蔚的意見,所有的軍官,合則留,不合則高高掛起。幾位元老級的軍隊人物倒有了好安置︰國防部戰略研究委員會,夠牛逼不?

加上早就離開政治舞台的皖系、被打趴下的直系,整個北方、西北、中部和東南已經絕對是人民軍一統天下的局面,剩下的川、滇、黔、桂,只能在地方上苟延殘喘。

人民軍的這種壓倒性的軍事優勢和政治領導地位,不但徹底讓任何對手死了在軍事上抗爭的打算,而且在心理上也蒙上一層陰影,故而對人民黨提出的種種政治方針和國家發展思路,他們只有同意的份。

當然這些路線方針政策完全符合中國的國情就是了。

在這種大好局面下,趁機整合下軍隊的資源成為必要,首先就是把散落在各地方司令部的講武堂、軍校的主導權從軍隊集中到中央軍委來,這關系到人才梯隊的心態培養問題。

人民軍政治部抽調了各地軍校的優秀師資力量,在北京成立了國防大學,為人民軍最高軍事院校,未來涉及到團一級及以上軍官的深造,都由國防大學來承擔;而各地方軍校均保留,作為中下級軍官的培養場所,並在今年向社會各界學生開放入學通道。

國防大學的首任校長是楊杰,調自武漢軍校校長任上;教育長蕭其 ,調自東北講武堂;工務處處長張宣、軍學處長陳瑛,都是原東北講武堂一系的翹楚。張宣字楞生,是張作霖的重要幕僚,陳瑛還兼總參謀部下轄的訓練總監一職。

本來楊杰還堅持請張漢卿作為國防大學的校長的,但是張漢卿知道自己的斤兩,也已經無意于再做這些施恩籠絡部下的勾當了——之前軍閥混戰的時候為了培養自己人需要樹立這個威信,現在國家都走上正軌,專業的事還交給專業的人去搞吧。

因為3萬多人的師編制太過龐大,在人民軍總參謀長韓麟春的統一部署下,人民軍擴師為軍,升旅為師,在陸軍中取消旅制。裝備、後勤統一調度,使之成為完全標準化的軍隊。

這也是對西南一些諸侯割據勢力的變相壓制。以前師級的編制北洋有、地方也都多多少少自己組了些,已經成為歷史遺留問題、也不方便強行裁徹。但當師升級之後,他們的尷尬就來了。

跟著升級?不可能的,中央政|府不認。不升?白白降一級,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

升級後軍的番號與原先師的番號相同,下屬旅則依序排列。如27師升為27軍後,原來其下屬的旅的番號依次升級為79、80、81師,以此類推。

經過多年發展,在1923年末,人民軍已經擁有32個山炮和野炮團、16個榴|彈炮團,一個24門的155MM重炮營。在打敗直系後,又在戰場上獲得其全部7個炮兵團和7個炮兵營;接著俘獲江浙各部軍隊約200門山炮,並控制了江南機器制造局。

在1924年的最近幾個月,又控制了晉軍和太原兵工廠的全部出產軍械、然後又吃掉了國民軍特別是馮玉祥部隊的三個炮兵團。這樣,光山炮,就組成了54個團又一個營。

加上從蘇聯陸續架設的榴|彈炮生產線迅速開工及漸成規模,上半年共出產700多門。考慮到技術的熟練還有一段磨合期,若是到年底將會有倍增,因為年前的估計是年產量為2200門的規模。

這樣算起來,人民軍已經有成建制的山炮團54個,成建制的炮團(榴|彈炮及野炮)29個,人民軍光75MM級的火炮就擁有4500門!這是在奉系成長前誰都不敢想象的。

這一趨勢還在加強。經過蘇聯幫助進行擴充整合後的漢陽、蘭州兵工廠已經可以生產人民軍作為軍級支持火力75MM榴|彈炮及野炮,加上得到重點關注的沈陽兵工廠,形成年產此類大炮2200門的能力。

張漢卿計劃,等全軍90個師裝備完成榴|彈炮後,將逐步實現替代原有的山炮,或將擇機把山炮團配置給未來可能需要組建的山地師。

雖然比及歐美列強還有相當差距——人家軍級普遍裝備了105或155MM重榴|彈炮,人民軍還在為各師滿足最低限度的炮兵團而努力。

不過在亞洲,它已成為望而生畏的力量︰32000多人、216門大炮——對比同期日本1個標準師團的2萬人、144門大炮毫不遜色,如果中國鐵了心以軍為單元對抗日方師團的話。

第1、4軍在華東,28軍在濟南,27軍在北京,29軍在大本營的沈陽。5個改組後的主力軍均部署在沿京滬線、京沈線一帶,是全軍最早實現初步摩托化的部隊。當然,這里的摩托化,只是用卡車代替人畜牽引軍隊中的大炮而已。

即使這樣,也遠比亞洲任何一個國家都先進,包括日本。成為真正的機動兵力後,中華民國最重要的工業、經濟支柱的環渤海和長江流域的安全有了相當的保障。

所以對比人民軍和地方軍閥的實力差距,不是減小而是大大擴大了。繼統一軍令完成後,統一政令也拿到議事堂上。為了防止軍閥各省自行安排親信把持政局,各省省長均由各省民意代表選舉產生,由中央任命。

張漢卿之前設計並進行成功試點的行政制度得以在各地展開。

因為暫時高級干部不足,在新控制的省份,由書記、一位人民黨的行政首長或副首長、組織部長、宣傳部長、紀委書記等組成每個行政單位的最高權力5人小組領導區域內重大事項。雖然一時還達不到傳統控制省份黨內的皿煮程度,但在這種形勢下,集中也未必不是辦法。

此時,因為曹錕賄選時的國會名聲已臭,自上而下的議會制度基本癱瘓,籌備新的國會各方還在爭論中,所以基本上人民黨治下的行政權力都屬于人民黨,再無掣肘。

這是個好機會。

因為目前國會一直處于休眠狀態,人民黨先後在各省建立了省黨部,逐漸控制了各省的輿論、工會,形成一股碩大的力量。行政、軍事權力都集中在人民黨手里,這是歷史形成的。但是不利用這段難得的權力制約真空期做點什麼,張漢卿就不叫「見縫插針」的少帥。

裁掉的29萬人等過了這陣風還要盡快補足,不但如此,還有擴大的必要。中國太大了,軍力也一直太弱了,考慮到列強在華的無數租界和日本絕不會松口的關東州及台灣,武力收復必不可少。

大局不讓人民軍擴大,但是控制了政|府的人民黨在各省、市、縣都成立了人武部,目前主要負責征兵工作。人民黨要建立一支新式軍隊,前幾年征戰南北的一批積年老兵也該退出舞台了,雖然已經淘汰了大批。

駐守各省、實質承擔警備任務的武警部隊的建設在《人民黨武裝警察條例》中得到充分體現。武警部隊司令部下轄武警邊防局(7局)、海岸警衛局(8局)、內衛局(9局)及分別以東北、華北、西北、華東、中南(廣東、湖南、湖北三省)、西南依據為1到6局。

目前局都為軍級架構,管轄著全國各省的武警部隊。截至1924年上半年,全國已設有29個總隊(師級,每省一個)、6個邊防武警師、正在籌備4個機動師(內衛部隊)及海岸警衛師(3個)。

在日本人滲透最重的地方吉、黑、遼、魯四省和蒙古和新疆兩大最長邊境自治省的守衛,是武警邊防部隊建立的主因。

有之前多次軍改的經驗,人民軍在1924年的轉型是相當順利的。通過這次建制上的變化,人民軍成功實現了把軍隊中多個「山頭」統一到人民黨旗下,軍警各司其職,上下關系清晰,對于戰斗力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

1924年軍改,奠定了國防安全的基礎,特別是武警系統的整合,影響了國家幾十年。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