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將條約的價值最大化

作者︰江山不落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蘇聯的重武器特別是重炮生產線是人民軍的亟需。

現在的人民軍裝備以75MM山炮和榴|彈炮為主,而之前的沙俄軍隊早已實現以105MM、155MM炮為主力。在國內的軍隊初步完成了三旅改組後,各師屬旅屬炮兵團(不管什麼炮)都遠遠不敷使用。

自直系被擊敗後,人民軍、奉軍合並,拿下蘇浙滬,由原先的23個師迅速擴張為29個師。兵力不可謂不充足,但重炮數量一直制約它的戰斗力。

整個1923年,全部兵工廠加足馬力,不過生產了510門山炮和600門榴|彈炮,連同當初23個滿勤炮兵團,人民軍一共編成16個75MM榴|彈炮及野炮團、32個75MM山炮團,但是人民軍需要106個炮兵團,實有不到需求的一半。

張漢卿已開始準備在1924年里全面取消山炮的制造,改為榴|彈炮生產線並擴大生產。在控制了鞏縣兵工廠和江南機器制造局兩大兵工廠後,如果能從蘇聯獲得幫助,1924年出炮量比前一年翻一倍是完全不成問題的,還可以把山炮換成威力更大的榴|彈炮,是一件極大增加軍隊戰斗力的事。

他向蘇聯提出的「以物易物」的方針十分可行,因為蘇聯在自身由于1921年造成的大饑|荒尚未恢復元氣的情況下,以糧易物是兩利的事情,所以蘇聯政|府很爽快地答應了張漢卿提出的各項援助要求。

考慮到中蘇和平協議簽訂日期是15年,在北方長期與之保持一個良好的和平狀態是可期待的。但為什麼時間不是二十年甚至更多,張漢卿自有算盤。

考慮到蘇德在將來發生的大戰,在中國強大後,最有可能收復領土的應該也就是這個時候——根據歷史走勢,那時蘇聯自顧不暇,中國恢復對遠東的控制成為可能。

只要中國沒有被削弱,丟失遠東的蘇聯不大有能力再與另一大國進行一場大規模的戰爭——二戰後的國際形勢對它不利。再以後一旦核武器時代來臨,再收復領土便困難重重、幾乎成為不可能了。可以想象21世紀的中國對俄羅斯提出領土要求後的反應?

當然張漢卿以人民黨和人民軍高層的身份訪蘇是另有一番考慮。作為一個穿越的現代人,他比任何人都了解西方尤其是西歐的人民,對于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政權的恐懼是多麼強烈。

在經歷從1918到1922年長達4年的武裝干涉後,西方普遍對蘇聯進行了武器禁運和經濟封鎖,當然更害怕一個同樣性質的制度蔓延到人數眾多的中國,一個有著近西方資本廣義制度的三權分立的中國更符合他們的期望。

作為事實上一黨專政的人民黨政|府來說,其國家的行政控制方式與蘇共有著驚人的類似︰工業高度國家化與國家分配制度,以及意識形態的拷貝——其實在張漢卿主導下的行政管理方式始終無法月兌離後世二十余年長期的政治生活所給予他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而蘇聯則重視利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與主要在華既得利益的協約國的矛盾,爭取從外交上與中國保持友好關系,加強中蘇多方面合作,以阻止中國被拉入西方反蘇陣營。

北方政策(即對蘇政策)在張漢卿的外交總戰略雖然處于次要地位,但出于復興中國的種種現實需要,他始終無法忽視並逐步加強了和蘇聯的合作關系。

張漢卿不盲目追隨當時國內全然倒向北方或倒向西方的不理智認識,他認為︰「親西反俄或親俄反西方都會有危險」、「單方面聯盟可能會卷入一場戰爭」、「放棄與莫斯科的聯系是愚蠢的」、「始終存在的西方國家對危險的中蘇政治上一致的想象,對中國來講是一筆具有重要意義的政治資產」並在各個場合大講特講,從而促成了這次訪蘇。

他認為,中國必須利用西方戰勝國與東方蘇聯的矛盾,利用對蘇關系這張王牌來刺激和對付西方,加強對英、美、法等協約國和日本的抗衡力量。況且中國在經濟、軍事上都需要蘇聯。

這次的中蘇簽定的和平條約就讓東方西方都感受到這種「平衡」的制約,其後他更把條約的這種精神發揮得淋灕盡致。他要在北方和西方間圓滑地周旋,充分利用協約國和蘇聯的矛盾盡可能地獲取更多的利益,使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發揮更多作用︰中國既與北方結盟,又與西方結盟——雙方都需要它。

張漢卿的「在雙方之間保持平衡」政策的實施不僅使兩國保持了良好正常的外交關系,客觀上也提高了中國國際地位的獨立性,並從而使在華的帝國主義對華政策未能像正史上那樣嚴苛,中國進入了一個各方都「小心翼翼呵護」的時期,得到了難得的發展時間,進而維護了亞洲的和平和穩定。

有鑒于此,在《中華民國史——少帥執政前十年之戰略研究》在評價二十世紀中國最偉大的戰略家和外交家時,張漢卿當之無愧地排在首位。

在蘇聯首先與人民黨|領導的中華民國政|府建立外交關系後,美國、英國、法國及日本等主要大國先後發表宣言,承認中國主權獨立地位。雖然都只是一紙聲明,但對于多災多難的中國來說,其意義不啻于初生嬰兒的一聲啼哭。

中蘇經濟協議的首項事宜便是張漢卿最得意的玉門油田的開發。

之所以把油田的開發作為首選,實在是因為國家對石油的需要已經它成為影響中國工農商各業發展的瓶頸了。

拖拉機在東北的廣泛使用,使得對柴油的需求量大增;而汽車在交通運輸業內的比重開始顯示出它的優勢,使得石油的需求隨著中國交通運輸業的大發展產生巨大的用量,後世中國年需幾億噸石油不是假的。

現在因為用量少,還可以通過新成立的中國石化總公司從南洋進口,但這種情況總不能一直進行吧?靠進口總不是事,這要浪費來之不易的我匯的。

所以開發玉門是最好的選擇。

玉門油田位于甘肅玉門市境內,總面積114.37平方公里。正史上于1939年投入開發,1959年生產原油曾達到140.29萬噸,佔當年全國原油產量的50.9%。創造了70年代60萬噸穩產10年和80年代50萬噸穩產10年的優異成績,譽為「中國石油工業的搖籃」。

現在看來這個產量是不起眼,但是在輪船、機車以煤炭為主體的20年代的工業社會中,石油的用途並沒有明顯地得到足夠的重視。作為過來人的張漢卿是知道石油的巨大用處的,當然他也是知道中國在後來的石油儲量分布的。

佔有前三大油田的大慶、勝利、遼河都在東北、華北,其實以玉門油田的產量只算一個大慶油田的百一,不過因為其在中國石油發展歷程上的歷史意義,又處在大西北,因此特別讓張漢卿動心。

眾所周知,當時日本90%以上的石油依賴美國進口,在依賴飛機軍艦坦克的現代化戰爭中,只要美國切斷日本的石油供應,日本必然陷入不戰自敗的困境。

據近年的一些資料顯示,美國的美孚石油公司在1920年代就發現了中國的大慶油田。但美國政|府卻不讓美孚公司公布這個發現,反而讓美孚公司對外宣稱在中國東北沒有找到石油,還裝模作樣地提出一個「中國貧油論」的理論,把中國的石油判了死刑。

當時日本為了擺月兌石油被別人卡脖子的窘境,也在中國東北勘探尋找石油,但凡是美國人勘探過的地方日本人就不再去勘探了,他們相信在美國人勘探過的地方真的沒有石油。日本人萬萬沒有想到美國人會騙他們,真相信了「中國貧油論」,沒有繼續在東北勘探石油。

如果日本人發現了中國東北的大慶油田,日本也很可能不會因為美國禁運石油而去偷襲珍珠港,世界歷史真的可能就要改寫。

其實玉門油田的產量是很低的,且不談位列三甲的東北、華北等地,地處西北的新疆也有更大量的油田,像克拉瑪依、塔里木、土哈等都是中國在現代都算得上的大油田。之所以不去開發它們,倒不是張漢卿不知道,而是中國的石油工業才剛起步,沒有大規模開采的經驗。

張漢卿自然也不會傻到自已將東北有大油田的事自己先捅出去,目前工業發展還用不著這麼多的石油。作為耗油大戶的汽車尚沒有大規模使用石油,連煤炭的開發使用只是開了簡單的零頭。在此情況下,冒然開發一個大油田基本沒什麼市場,反而讓日本國內有了繼續「北上」的念想。

在目前這種形勢下,通過國家的示強,且讓日本感覺到其在東北沒有什麼油水可撈,或可暫時緩解其在中國的覦覷之心——完全杜絕是不可能的,中日這一仗是不可避免的,這是張漢卿的定論——給中國發展留下機會。

不過因為汽車的大量研制和即將發生的大規模普及使用前景,開發油田勢在必行。但是中國目前尚缺乏鑽井的技術,蘇聯的幫助對于中國技術力量的儲備,非常重要。

玉門油田處在甘肅境內,即將開通的隴海線及計劃中的蘭新線可以方便地與蘇聯互通有無,方便地取得技術支持。而且玉門地處內陸,即使最後形成規模生產,日本也無法將其勢力伸進邊遠的大西北。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