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羽詐坑殺”

作者︰湯加鹽大伯伯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就在劉邦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受到熱烈擁護的時候,項羽在寂寞地挖坑。

我真的好孤獨,我真的好孤獨。

巨鹿之戰後,王離被俘,章邯投降,項羽獲得秦軍二十余萬人,又帶上了四十余萬各路諸侯的隊伍,號稱百萬,雄赳赳氣昂昂地向函谷關進發。萬夫莫開的函谷關,也只有項羽敢打。

項羽率領的諸侯聯軍中,從將領到士卒,有許多原來都飽受過秦朝勞役和刑罰之苦,受過秦國官吏、士卒的欺負,或者見過這些人的殘暴。比如說英布,就是受過黥刑還被抓去做勞役的。大家對秦朝恨之入骨,對秦的士卒當然也沒有好感。

項羽派秦軍做先鋒,本來也沒安好心。項羽不待見秦軍,手下人就更肆無忌憚。在行軍的過程中,聯軍將士直接就拿秦軍降卒當奴隸對待,隨便使喚,恣意羞辱。一回兩回也就忍了,天天如此,秦軍受不了了。人最怕的就是沒有歸屬。這些降卒已經背叛了秦朝,又不被聯軍善待,時間久了自然生怨。

老子人比你多還怕你不成。

私下里,項羽軍中的秦軍就悄悄抱怨,責怪章邯把他們誆騙到項羽這里,但他們的妻兒都在秦國。因為他們的背叛,朝廷必然要殺自己的妻兒,這豈不是得不償失。

沒有不透風的牆。諸侯聯軍的將軍們無意中听到了秦軍私下里的抱怨,連忙報告項羽。這可不是小事!豈不是軍中出現了要嘩變、造反的苗頭。一旦處理不好,二十萬秦軍一同揮戈相向,聯軍全軍覆沒都有可能。

項羽又驚又怒,立即把英布和蒲將軍招來商議對策。商量來商量去,項羽的最終結論是︰不能放任這種隨時可能爆發的危機在身邊滋長。況且軍中沒有充足的糧食養這麼多人。因此,除了章邯等幾個可以留用的秦軍將領,其余的秦軍必須全部殺掉,堅決不留禍患!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十一月的一天,諸侯聯軍在新安(今河南澠池縣)扎營休息。睡前,秦軍降卒突然被收走兵器、盔甲,不由得人心惶惶。這天夜晚,在項羽的指揮下,聯軍突然向驚疑不定的秦軍降卒舉起了屠刀,在新安城南將這些降卒三面包圍,只留了一條出口。秦軍降卒不知道發了什麼事,只知道聯軍要殺他們。恐懼之下,他們順著項羽故意留下的缺口瘋狂逃竄,哪知道在擁擠和推搡中正好逃進項羽早就命人挖好的大坑。埋伏了半天的聯軍潑灑下遮天的箭雨,礌石也像冰雹一樣砸下。不一會兒,泥土飛揚,大坑被逐漸填滿,降卒的最後一聲哀鳴戛然而止。曾經縱橫了半個中國的二十幾萬虎狼之師,就這樣成為了泥土下的冤魂!

二十幾萬秦軍,就僅僅存活了三個人︰章邯、司馬欣和董翳。章邯是一代名將,利用價值巨大,且歸降有功,是以不殺;司馬欣曾經在做櫟陽縣獄掾的時候因曹咎說情,放了犯罪的項梁,對項家有恩,是以不殺;董翳因為勸章邯降楚有功,是以不殺。

還有一個重要人物,史書沒有記載,這個人就是接替蒙恬統帥北方軍團的大將王離。王離在巨鹿之戰被楚軍俘獲,自此就再沒有出現在史書的記載中。那麼,王離得到了什麼樣的歸宿呢?

王離的爺爺是秦國名將,大名鼎鼎的王翦,王翦父親的是秦國大將王賁。可以說,他們是一個三代將門!在秦始皇滅楚的軍事行動中,最終就是王翦帶著兒子王賁大破楚將項燕率領的楚軍。項燕就是在此戰役中死亡,不知是兵敗被殺還是自殺。項燕正是項羽的爺爺。楚國、項燕均亡于王家之手,項家跟王家可以說有血海深仇。以項羽的性格,絕不可能饒過王離。因此,王離的結局只有一個︰被項羽親手殺死。當然,這僅僅是猜測。王離的結局到底如何,已經成了不解之謎。

卻說除掉降卒這個心月復之患後,項羽心里的一塊石頭落了地,快馬加鞭直奔函谷關。

到了函谷關,只見雄關城門緊閉。項羽派人邀戰,卻發現函谷關上是劉邦的人馬。雖然是自己人,但是看見項羽來了,守關將士拒不開關放行。

原來,劉邦在灞上駐扎,手下也不知道是哪個謀士,沒名沒姓無記載啊!他閑著沒事找劉邦獻計來了︰「沛公,關中這塊地方太富裕了,簡直比天下其他地方強上十倍,而且地勢還好,易守難攻。按照當初的約定,這塊地方就該是您的。可是我听說前些日子章邯降了項羽,被封為雍王,封地就是關中。要是讓他們到了咸陽,這塊地方恐怕項羽不會給您。我建議沛公趕快派人去把守函谷關,堵住項羽,不讓他進來。同時您再從關中征兵,壯大實力,抵抗諸侯。這樣,關中就是沛公您的了!」

這人出了個餿主意。以劉邦的實力,想堵住項羽談何容易!可是劉邦覺得這個建議相當好,合自己的心意,于是沒跟張良等人商量就馬上照辦了。

項羽在函谷關前听說劉邦已經拿下咸陽,還派了兵在這堵他,氣得差點吐血,當即傳令,命大將英布立即強行攻關。

函谷關是千古名關,這也不假;易守難攻,這也不假。可是再難打的關,也得看是誰來守、誰來打。守關的人是非常重要的,劉邦派去的守關兵將,幾乎對項羽沒產生一點阻礙作用。在英布等人的帶領下,聯軍迅速破關。項羽殺氣騰騰,直奔咸陽而來。

封堵函谷關可以說是劉邦的一個不智之舉。項羽原本並沒有把劉邦視為敵對對手。他不覺得劉邦敢跟自己分庭抗禮,也不覺得劉邦有這個實力。項羽自認為是滅秦主力,牽制住了秦國最後一支大規模抵抗力量並將其消滅,而諸侯對他也是服服帖帖,又敬又怕,從沒人敢對他說半個「不」字。函谷關前的被拒,讓自尊心極強、佔有欲極強、支配欲極強的項羽尤為憤怒。這個行動過早地暴露了劉邦的野心,讓兵微將寡、實力不濟的劉邦過早地站在了項羽的對立面。

項羽軍兼程而行,很快于十二月中旬抵達戲水,在新豐鴻門(今陝西西安東北鴻門堡村)就地扎營。在項羽軍西面,就是駐扎在灞上的劉邦軍。兩軍相距僅約四十里。

項羽此時僅僅是生氣,倒沒有非要把劉邦怎麼樣的想法。哪知道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劉邦手下有個叫曹無傷的人,是劉邦軍中的左司馬,負責執掌軍政,生性趨炎附勢,熱衷名利,愛攀高枝。曹無傷得知了項羽在函谷關大發雷霆的消息,眼珠一轉,肚子里壞水翻涌,當即給項羽寫了封信︰

項將軍,我在沛公軍中任左司馬之職,發現一些情況。我發現沛公想做關中之王。他沒向您請示就擅自做主,封原秦王子嬰為丞相,將咸陽的金銀財寶全都納入自己的囊中。我認為沛公這樣做是不對的,出于一片赤膽忠心,故而向您匯報。

曹無傷的這封信基本屬于誣告信,劉邦確實想做關中王,但是沒有任何史料證明劉邦封子嬰做了丞相,他也沒有這樣做的理由。而且,根據《史記》的記載,劉邦根本沒敢動咸陽宮里的財物。曹無傷之所以誣告,就是想攀項羽這條高枝,得到封賞。

項羽看了信之後,早就暴跳如雷,哪里會去調查信里的內容是否屬實?而且,亞父範增早就看劉邦不是久居人下之人,將劉邦視為項羽的大敵,立即趁機對項羽說︰「我曾經了解過,劉季這人是出了名的貪財之徒,听說在老家當亭長的時候,明明有老婆,還養了個情婦,另外跟兩個開酒館的女人也不清不楚,還總欠酒賬不還。就是這麼一個無賴自從進入關中後,听說就像變了個人一樣,也不貪財,這不是很奇事嗎?由此可見,劉季是故意作秀,野心可不小啊。我曾請人夜觀天象,發現劉邦頭上有天子才具有的五彩斑斕的龍虎之氣。將軍應該趕快除掉劉季,以免養虎為患!」

範增為了讓項羽下決心殺劉邦,都不惜胡說,竟以劉邦頭上有天子氣為名,要求項羽擊殺劉邦。項羽听了更加著急——劉邦當天子,他項羽作何去?于是,項羽傳下軍令︰今晚飽餐戰飯,明天一早隨他消滅劉邦!

項羽傳下軍令要攻打劉邦。

當時項羽有聯軍四十萬,劉邦口挪肚攢,好不容易才積累了十萬人馬。項羽軍是百戰精銳,相比之下,劉邦軍只能說是烏合之眾。四十萬精銳對十萬烏合之眾,怎麼看,劉邦也是難逃一死。

也許是劉邦命不該絕。項羽要打劉邦,但另外一個人卻不允許,此人正是項伯。

項伯是項羽最小的叔叔。當年項梁惹是生非到處逃亡的時候,項伯也殺了人,逃亡在外。

項伯逃亡的時候,曾經到下邳投奔張良避難,得到了張良的關照。因為這個緣故,項伯很感激張良。他早就听說張良正跟著劉邦,此時听項羽傳令第二天要舉兵攻打劉邦,心想︰大軍一出,劉邦軍不堪一擊,恩公張良恐怕凶多吉少啊!不行,自己得去救他!

想到這里,項伯坐不住了,趁著夜色,悄悄牽了一匹快馬出去。遇到巡邏的哨兵,項伯就說出去散心。哨兵們哪敢攔主帥的親叔叔?一句話也不敢多問就放行了。項伯溜出軍營,翻身上馬,快馬加鞭飛奔到灞上,跟張良講了事情經過,一邊拽著張良往外走,一邊說︰「趕快跟我走,不然你就沒命了!」

張良認定了要追隨劉邦,哪能不管。他急忙拉住項伯,推說要跟劉邦辭行。穩住了項伯,張良急忙來見劉邦,把項伯的話學了一遍。劉邦大驚失色,連聲問該如何是好。張良肚子里憋著火,問︰「誰給您出的封函谷關這個主意?您怎麼就不跟我商量一下?現在項羽要打上門來了,您覺得您這點兵能擋住項羽嗎?」

劉邦想了又想,說︰「肯定擋不住!這可怎麼辦,你快幫我想想辦法!」

張良胸有成竹︰「別急,現在著急有什麼用?這事還得落在項伯身上。您趕緊跟項伯解釋解釋,讓他幫您說說話。好歹他也是項羽的親叔叔。」

眼下也只好這麼辦,劉邦趕緊跟張良了解了一下兩人的交情,得知張良對項伯有救命之恩,又了解了一下項伯的年紀,當即讓張良把項伯請進來,用對待哥哥的禮節對待他。

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張良出,要項伯。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曰︰「吾入關,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原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記》

為了活命,劉邦自然是用盡了討好姿態,先是敬酒,越說越熱絡,把項伯說得不知所以然,甚至把自己閨女許給了項伯的兒子。

瞧瞧人家劉邦,靠的就是他的那個嘴巴子!其交際能力太強了。

才喝了一頓酒,就把自己閨女許給了項伯的兒子。這樣一來,兩人成了親家,關系那叫一個緊密了。隨後劉邦就開始轉入正題,再三解釋說自己沒有二心,懇請項伯在項羽面前說情。

都成了親家了,項伯哪能看著劉邦死?當即拍著胸脯答應幫劉邦說情,並叮囑劉邦︰「我一會回去就跟項羽說。你明天一早就到鴻門請罪。你可一定要听我的,一定要來。這樣我才能保住你。」

的確有了助力項伯之後,劉邦算是逃過這一難。

所以這個項伯在大漢成立之後也是安穩了下來。

劉邦將項伯封為射陽侯。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