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心學門徒改信物理】

衛河之畔。

王淵昂首立于河邊,身側依次站著舒昆山、李充嗣、俞琳、王陽明、梁璽、馬綸等官員,這個次序是按年齡和官職綜合排出的。

至于老太監李興,以及王淵的眾多弟子,依舊在各自工地忙活著。

三艘清淤船行在河面,由于吃水較淺,完全不受河底淤泥的影響。只是偶爾有些浮冰,須得用撐竿撥開,免得一頭撞上去。

在眾人的注視中,漕工拋下「混江龍」,將河底泥沙攪得更加疏散。

緊接著,四個漕工猶如推磨一般,在甲板上推著動力台。也不見他們費多大力氣,齒輪帶動齒輪,再帶動帆布制成的履帶,很快履帶之上的鐵質挖斗,便一斗一斗的將淤泥挖出,自動落入放置于甲板的柳條筐內。

兩三挖斗掘出的泥沙,便可裝滿一大筐,由漕工架著小舟運走。

梁璽這個漕運參將,對河道淤塞頭疼無比,見狀不由大呼︰「此乃治河利器,可保漕運暢通無阻!」

王淵笑道︰「梁將軍,衛河上游的滾水壩,一可減緩水勢,二可擋住泥沙。但必須時常清理,否則滾水壩被泥沙堵住就廢了,今後最好三個月清理一次。」

「我記住了,」梁璽高興道,「有了這種清淤船,清理泥沙輕松得很,哪像以前要動輒組織數千軍民。」

有些時候,土辦法就是好辦法。

這種清淤船根本不需要蒸汽機,否則還得額外運煤,而且機器維護也是個難題。朝廷養著大量漕工,也完全不缺人手,若真實現機械化,你讓漕工們平時干啥?

王淵建造滾水壩,用三合土而非水泥,也有著現實考量。

即便組織工匠研究幾年,把現代水泥弄出來,以現有的技術水平,也不可能達到建造水壩的標準,勉強建出來也屬于豆腐渣工程——水泥是有不同標號的!

工程強度的三合土就不一樣,那玩意兒添加各種輔料,層層夯實之下,年份越久就越結實,用普通炸藥都不容易將其炸開。

在古代發展水泥,威力主要體現于民用和軍事領域。

比如王淵在天津的工廠,如果有水泥的話,輕輕松松就能建造廠房和宿舍。又比如在北方邊疆,水泥可大量快速修築邊牆,甚至可以層層推進修築堡壘。

舒昆山拍手笑道︰「此乃利國利民之器,吾當寫詩為王學士贊!」

知州馬綸也連忙奉承︰「王學士造物,舒御史作詩,等到百年之後,比如臨清州的一段流傳佳話。」

臨清州的官員紛紛附和,一時間馬屁如潮。

王陽明帶來的那些弟子,雖然也覺得清淤船很方便,但他們大都沒接觸過實務,也不知道這究竟意味著什麼,因此覺得王淵的發明也不過如此。

李充嗣笑道︰「看來,明年朝廷該疏浚大通河(通惠河)了。」

從北京城外的大通橋,到通州共有一百六十里。永樂年間便開始淤堵,近百年來,好幾次疏通都宣告失敗,每次疏浚不久便再次淤堵。而且疏通河道也費力得很,需要分段放干河水,讓河工們用鋤頭挖掘淤泥,再肩扛手抬艱難運走。

因此朝廷干脆懶得疏浚了,漕糧運到通州以後,剩下一百多里都走陸路。直至嘉靖六年,巡倉御史吳仲翻閱典籍,按照元代郭守敬的引水路線,這次疏通才達到一勞永逸的效果。

漕糧可以改走陸路,無非多一些成本。

問題是商船也得走陸路,又耗時間又耗錢,大通橋那邊的碼頭幾乎宣告廢棄。像木材這種笨重商品,由南方運抵北京,就因為這段河道淤塞,運輸成本打著滾兒的往上升。

現在有了王淵的清淤船,也不用再放干河道,組織數萬人清淤。只需造他三十艘清淤船,固定安置六百個河工,每天來回挖掘淤泥即可,挖上半年怎麼也能挖通。而且挖出來的淤泥,屬于上好的農業肥料,可以拿去賣了賺錢的。

更方便的是日常維護,清淤船可以時時清淤,不用等淤泥大量堆積之後,再放干河水搞數萬人的工程。

在清朝,通惠河有北方秦淮之稱,那都得益于嘉靖朝的疏浚。

正德朝的通惠河則非常糟糕,大型商船完全絕跡。等清淤船將河道疏通之後,必將使得北京商業更加繁榮,無數百姓可以因此受益,至少京城米價能夠下降不少!

這些事情,李充嗣想到了,王陽明想到了,王陽明的弟子卻很難想到。

與智商無關,純粹是眼界問題,那些年輕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跟隨王陽明來到臨清的十多個學生,其中夾雜著一個偽信徒。此人名叫蔣信,字卿實,在王陽明貶謫貴州的半路上,就已經聆听過王陽明講學,只不過當時沒有正式拜師而已。

回到住所,蔣信單獨面見王陽明,說道︰「先生,弟子想轉學物理之道,還請先生應允。」

王陽明笑道︰「想學就去學吧,我這里沒有門牆之別。」

蔣信害怕王陽明生氣,又解釋道︰「實在是弟子愚鈍,無法理解良知之教。或知而難行,或行而難知,萬般疑惑藏于心中,縱使請教先生也無法開解。也許,物理之道更適合弟子。」

歷史上,此人追隨王陽明數年,一見到湛若水,立即改換門庭。只因湛若水的心學,主張體察萬物而得天理,再用體察到的天理來反饋內心,不像陽明心學那般虛無縹緲、難以捉模。

蔣信打算轉專業的消息,很快在狂信徒中間傳開。

好友冀元亨非常不高興,質問道︰「卿實,你為何背棄先生?」

蔣信解釋說︰「我沒有背棄先生,只不過我天資愚鈍,難以理解良知學問,想從物理之道另闢蹊徑。」

冀元亨冷笑道︰「什麼物理之道?我看是百工之道。改良清淤船,確實利國利民,但跟心學大道相比,不過是微末小道而已。我們從學的目標是致聖,而不是成為一個高明的工匠。」

蔣信說道︰「也不至于此,王學士也是先生弟子,而且早已領會心學精髓,他怎麼可能只在乎微末小道。」

冀元亨說︰「關系言行與學說,更像是戰國墨家傳人。」

「怎又是墨家?」蔣信問道。

冀元亨說︰「他手提寶劍,身邊弟子跟隨,一怒便斬殺官吏。又偏重于發明器械,沉迷于百工之道。如此重重,不是墨家做派是什麼?」

蔣信嘀咕道︰「你這樣講,先生的心學還像禪宗呢。」

冀元亨大怒︰「禪宗只是枯坐,我等知行合一,怎能混為一談?禪宗的工夫是瞎想出來的,我等的工夫是做事做出來的。你果然不懂先生的學問!」

蔣信說道︰「或許,物理之道,也跟墨家只是相似而已。」

「你真要去學物理?」冀元亨問道。

蔣信反問︰「難道你還想因此與我割席斷交?」

「那倒不至于,人各有志,你且去吧。」冀元亨氣呼呼離開。

隔日,蔣信前去請教王淵。王淵也不講數學、物理的具體內容,只把朱熹那套拿出來,又夾雜著陽明心學,曲解得面目全非,可勁兒的一通忽悠。

接著再用各種物理常識舉例,還說親眼見過月亮真面目,大地乃圍日旋轉的圓球等等。

蔣信被那句「具眾理而應萬物」所折服,在王陽明那里積累的疑惑,瞬間就豁然開朗了,這才是他想追求的學問!

「王學士,吾欲學物理,還請不吝賜教。」蔣信對王淵行弟子禮。

王淵笑著說︰「你我乃心學同門,不必如此見外,今後互相切磋印證即可。」

稀里糊涂的,王淵居然從王陽明那里搶了個弟子,而且還是王陽明悟道之前就收的弟子。

王陽明沒有不開心,他已經接手督建水庫。

水庫那邊的工地,一直是王文素在負責,很多時候被搞得手忙腳亂,還需要王淵給他擦。現在有了王陽明接手,根本不需要王淵操心,做事也比以前順暢多了。

今年春節,王淵是在工地上度過的,舒昆山則留在城里跟一群文人耍樂。

直至正月十八,元宵節都過了,水庫、滾水壩、分流渠終于全部竣工。

必須竣工,時間拖得越久,工人們就越心浮氣躁。

因為全是背井離鄉的災民,他們想趕回老家忙碌春耕。一旦錯過春耕時間,就全年衣食無著,這也是王淵瘋狂搶工期的原因。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