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開發大金溝

作者︰風在流浪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程咬金將楊義所說的話娓娓道來。

當將楊義的志向說出來之後,李世民臉色鐵青,重重的拍了一掌案桌︰「他好大的口氣,不怕閃了舌頭!」

又對程咬金揮了揮手︰「你先回去吧,讓朕想想,看朕怎麼收拾他!」

在古代,志向不在當官的人,都被認為大逆不道,是家族的敗類,要被家族懲罰的。

家族就像一棵大樹,要想支撐大樹不倒下,就要大樹的根系夠強壯、粗大。而當官的人便是那強壯、粗大的根系,用來維系整棵大樹開枝散葉。

這是一個大家族,需要團結起來發展的最根本原因。不為家族考慮的人,終將被家族唾棄。

在封建社會,人一旦被家族唾棄了,除非你隱居深山,淡泊名利。否則你寸步難行,如今的楊義已是快到這樣的處境了。

楊義是後世穿越而來,雖然他的身體是大唐人,但他的思想卻是後世人。在後世人的思想里面,已經沒有家族的觀念了。

因為經過一千多年的時間變遷,每一個門閥士族均已分散到了全國各地,甚至國外。

後世的制度也沒有了門閥士族發展的土壤,他們不但淡漠了家族的觀念,還淡漠了姓氏的觀念。

甚至有的家長胡亂給孩子取名字,造新姓氏,看著洋氣,實際是崇洋媚外!

經過半個多月的艱辛,大管家和二管家拉回來了一千石的糧食,浩浩蕩蕩的有一里多長。

由于關中大旱,糧食價格上漲,雖然關中周邊的糧食沒有漲得比關中那麼厲害,但還是比往年高了數倍。

大管家家帶去的兩千多貫錢,堪堪夠買一千石糧食和付完運費,就已經沒有了。

大管家和二管家一回來,楊義就放心了,他立馬著手招工事宜。災難當前,招工是很好招的,只用了不到半天的時間,便招了兩千多人。

楊義安排這兩千多人全部去開墾荒地。還在施粥的地方發布告示,告訴那里的災民,只要願意留在這里繁衍生息的,均可以成為楊義的佃戶。

荒地能開墾多少就能佃多少,而且是前三年免租。由于是荒地,按朝庭的法律,前兩年是不用交稅的……

楊義派了個識字的人在那里宣傳講解,不到一天,又有上萬人加入了開墾大軍。

但是,制約楊義的是,他沒有足夠的糧食。這一千石糧食如放在後世,也就是十二萬斤,這點糧食對于楊義來說,簡直是太少了。

幸好的是山下有免費的粥,雖然不像吃飯那樣扛餓,但總比沒有吃的強。

參與開墾的人一多,農具便跟不上了。有的人開始削木頭當農具,也勉強能用,只不過損耗過快而已。

楊義沒有辦法,只得厚著臉皮找程咬金。可是程咬金和大管家都不在,只留下一個管事在管理賑災事宜。

楊義只好寫了封信,讓管事派人給程咬金送去。理由是賑災我出了主意,現在我有困難,你程咬金也必須幫我。

程咬金始終沒有出面,僅用了三天時間,便派人搬運了一萬多件鋤頭、鐵鍬、鐵鎬、鏟子等農具。

有三分之一是新的,其他都是舊的。楊義只能感嘆,聊勝于無,將就著用吧!

如今已是六月底了,楊義非常著急。開墾出來的土地要平整、碾碎才可以播種,他肯定是要趕在冬季來臨之前,將冬小麥播種下去的。

但是,也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要種上小麥。低一點的地方,來年可以種水稻,但如今大旱,沒有水,這個又難倒了楊義。

突然,楊義想到可以築壩造水車了。要趁現在枯水期,正好建築水壩,再造幾架水車,用水力推動水車轉動,既可以提水,也可以用來磨面,一舉多得。

他說干就干,立馬取來紙和筆,認真的畫起了圖紙來。

雖然沒有錢,但是他已經想到了解決的辦法——釀蒸餾酒,而且要釀度數很高的那種。

他不直接賣酒,因為這個時候朝廷發布了禁酒令,抓到是要坐牢的,他可不想去趟這趟渾水。

他是想泡藥酒,這樣的話就可以打一個擦邊球,只要不讓人知道秘方,就沒有人知道這是用酒來釀造的。

高度酒、香水、花露水、造紙、火藥、玻璃,這些都是穿越者的必備發家神器。

這里面除了香水楊義不會弄,其他的基本都會,有了這幾樣東西,楊義足可以富甲一方了。

但是楊義的志向不僅僅以滿足于這些,因為他還有另一個殺器,只要這個殺器一出,足夠讓楊義富可敵國。

楊義將所有的工作做完成之後,便叫來大管家,讓他再次招兩千人,在這二十里金溝築起三道水壩。

金溝水面僅兩丈,但如今枯水期,只有尺余的水流。水溝雖窄,但兩岸卻寬達十余丈。

所以,這個大石壩就得修長二十丈寬十五余,壩高十余丈。但楊義又不放心工程質量,于是他親自作為技術指導督建。

由于招工比較快,當天就可以選址開工。楊義先讓他們在溝底部挖一個寬十五丈,長二十余丈,深一丈的大溝用做地基。這一挖,就整整挖了十天。

「小郎君,挖這個大水槽有甚用?有這等功夫都能將水壩建起來了。」一個年約五十,像似對建築經驗豐富的老漢問楊義。

老漢相當不理解,楊義這樣弄來干什麼?

一般他們築水壩,都是往水底打木樁,密密麻麻的多打幾排。然後在木樁的中間填上草和泥巴,再將泥巴夯實,一個水壩便建成了。

但楊義這里,如此怪異的建造,他實在是無法理解。

楊義想了想,說道︰「我要趁現在大旱無水之機,用石頭堆砌一個百年不壞的大石壩,這樣才可以稱得上是造福後代!」

「小郎君豪氣!小老兒佩服!」老漢對楊義拍了一通馬屁,又道︰「如此,小老心有個建議,咱們這兩千人不能都在這里干活,這樣做下去效率慢,還浪費糧食。」

「哦,敢問老丈有什麼好辦法?說來我听听,如果好,此地的總管事就由你來擔任吧!」

老漢咕咚的吞了下口水︰「小郎君,是這樣的,老漢覺得讓八百人到四周采石,五百人負責堆徹石頭,三百人負責搬運泥土,剩下的二百人負責夯實中間的泥土。這樣分工明確,各司其職,不知小郎君以為然否?」

楊義听了一愣,這真是個人才啊!在這個年代,工業發展需要技術人才,但願做這樣的人才的人不多。

基本上都是祖傳的手藝,核心技術敝帚自珍,這也導致了許多工藝到後世就失傳了。

「好,好,好,非常好!請問老丈高姓大名?」楊義問老漢。他很高興,真是撿到寶了!

「不敢,不敢,老漢姓張,乃前朝將作監水部衙門下的小吏,還參與修建洛陽紫薇城,後來天下大亂,小老兒便回了家。

沒想到這一次大旱,卻將小老兒逼得走頭無路,幸得小郎君收留,小老兒全家才有一口飯吃!」老漢說著說著,便哭了起來。

楊義歡喜不已,果然是專業人士,說的話頭頭是道。

隨即安慰︰「張伯伯在這里做工,吃飯是管飽的,只是沒有干飯,也沒有工錢,工錢等來年年景好了再發。您可願當這里的築壩總管事?」

「願意!小老兒願意!小老兒一家子在這里白吃白喝的,總要出點力氣。我全家都是無家可歸之人,能在此有個安身立命之所,那是再好不過了!什麼工錢不工錢的,請小郎君以後不必再提了!」

「你能來我這里,那是我的榮幸,只是要委屈你們先住草棚子了。等到來年年景好了,我再免費給大家蓋新房子。」

「不委屈,小郎君住得,小老兒為何住不得?某多謝小郎君了,小老兒便在此住下了。請問小郎君,小老兒能否安排一些工頭之類的崗位?」

「自然是可以的,既然我任命為你為總管事,那這里的工作均由你全權負責。我除了偶爾過來提點意見之外,這里就是你說了算。」

「多謝小郎君信任!」

「張伯伯不必客氣,如今大災之年,你幫我干活,我給你飯吃,咱們是為了共渡難關罷了。」

「小郎君的善舉終究還是要謝的,這等活命之恩,不是哪個大富之人可以辦到的。」老漢恭敬的向楊義做了個長揖禮。

張老漢說的沒有錯,在唐代做善事的人終究是很少的。他們做了善事,還要受到門閥權貴們的壓迫,因為他們會認為你這是收買人心,居心不良。

說白了,你做善事,已經觸犯到了他們的利益,不弄死你就不錯了。

關中平原比較特殊,只要雨水充足,這里便連年豐收,百姓安居樂業。但只要出現雨水減少,這里便餓殍遍地,民不聊生。

這里四面環山,唯一出口是黃河,但河道狹窄,水流湍急,暗礁涌現,很難通航。

外面的糧食,只能從潼關艱難運進來。而糧食主要掌握在門閥權貴的手中,他們不可能將糧食免費送給災民吃。

楊義得到張老漢的啟發,他到各個工地轉了一下,問各個工地的人都會什麼本事。

當有人說出對他所在工地的一些見解和看法時,只要符合條件,楊義便啟用他們為此工地的管事。

楊義又無事可做了,但他听到了另一個好消息,朝廷于兩日前發布,準備在長安城東十里亭處建一個功德碑。

碑寬達十丈,高三丈,只要對大唐做出特殊貢獻的人,不分貴賤,此人的名字將刻于碑上,名垂千古。

功勞越大,字就刻得越大,也刻得越高。最大的字可以大到長寬兩尺,最小為拳頭大小。

朝廷還分了五個檔次︰分為一檔,二檔,三檔,四檔,五檔。五擋最小,需捐糧百石,錢百貫才可以。一檔最高,需捐糧萬石,錢二萬貫……

剛開始還沒人信,並沒有願意捐錢糧的。可是到了第二天,百姓便沸騰了,因為在城外十里亭處,一夜之間竟然砌起了一面長達十丈,高三丈的黑底石牆,上面刻著五個大字︰義捐功德碑。

長安城中的世家門閥氣得要吐血,各家的家主都在家里摔東西,怒罵吼叫︰「欺人太甚,欺人太甚。」

自漢朝以來,掌控天下書籍,掌控民生,掌控仕途的都是門閥世家。

特別是從北魏以來,門閥世家幾乎佔領了整個朝堂。有時候皇帝想施行新政,都要看他們臉色行事。

然而,如今居然弄出了這麼一個功德碑來,這是在打擊門閥世家的聲望啊!如果他們想把聲望給挽救回來,就得付出巨大的代價。

而眼下正是大災之年,這種代價是他們難以承受的,但又不得不受。

當有一個人捐了之後,就會有第二個、第三個……因為捐得早,刻的名字都在好的位置。捐得慢了,刻名字的地方就不那麼好了。

特別是商人和小世家,他們是最有錢的一類人,但也是最無權的那類人。如今有了這麼一個讓他們揚名的機會,他們恨不得利用手上的財富,將整塊功德碑空余的地方全部捐下來。

商賈都出手了,大門閥、大豪族也終于坐不住了。隴西李氏一下子就捐了十萬貫,跟五萬石糧食,捐得五個最好的位置!

這就是楊義平災三策中的第一策︰向門閥世家要糧食!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