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1章 漢唐商行已經達成新成就︰發現盧城水稻(求訂閱求票)

經過了之前的慘痛教訓,一干大唐武勛重臣們都已經明白了一個道理。

如今高句麗眼看已經處于劣勢,大伙正好借機會立立功,放放松。

至于程三郎還是讓他繼續呆在遼東城跟那幫子高句麗降卒玩就成,有事千萬別讓程三郎摻和,不然,他就是主角。

至于那幫文官,對于程三郎接手這片尚處于戰爭邊緣的遼東城,也沒有什麼意見。

畢竟現如今這附近還戰火連天,就算搖人,也不會有哪位樂意躥過來這四戰之地自打苦吃。

當然,對于程三郎而言,他又不是普通人,對于他來說,這遼東之地,可是大有可為的好地方。

且不說這是後世被稱為中國糧倉的黑土地,這里更是有棒打 子瓢舀魚的說法,更少不了無數的山珍野味,無數的名貴中草藥。

同樣的,這里無數的礦產,讓這里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重工業的樂園。

可以說,在程三郎的眼里看來,這絕對是一片風水寶地。

高惠真與高延壽這兩位歸降的大將,最終李世民把他們二人中的高惠真帶走,留下了那高延壽負責統領那十萬降卒。

當听聞自己的頂頭上司,就是這位令自己連續好幾天都沒合過眼的程三郎後,高延壽眼眶直接就紅了。

可惜他區區一位降臣,難道還能夠提出意見表示反對不成?呵呵……

接下來的幾天,程處弼開始新一輪閉門造車,在屋內揮毫潑墨,很快,《遼東州第一個五年發展規模綱要》新鮮出爐。

當然,這玩意是給自己看的,不是給別人瞅的。

而漢唐商行已然第一時間,在這里將整整大半條街都買了下來,作為大唐漢唐商行在東北地區的重要據點,大唐漢唐商行遼東州分行的所在。

信鴿、快馬,輕舟,都紛紛朝著四面八方而去。

李世民將程三郎弄成了這遼城州都督之後,接下來,程三郎就沒再出現在眼前。

這讓李世民這位長輩甚是蛋疼,只能主動找上門去,這才知曉,程三郎這幾日,幾乎連門都沒出過。

正在跟兩位匆匆趕到這里來的掌櫃進行深入交流和探討的程三郎听聞老丈人居然 達了過來,只能趕緊拋下公務,去接待這位大唐天子。

就看到了李世民沒有坐在廳中呷著茶,反而是與那趙昆一起站在一張上面繪滿各種奇奇怪怪的符號,可是怎麼看都跟目前大唐所使用的地圖有些類似的大圖跟前。

在那里指指點點,小聲地滴滴咕咕。

「這些都是什麼玩意?趙昆,你能看得出來嗎?」

趙昆也是一臉懵逼地搖了搖腦袋。「陛下,臣也不明白,這些古怪古怪的符號代表什麼玩意。」

不怪趙昆,也不怪李世民,程三郎整出來的這幅圖上所用的那些符號,目前在大唐,也就只有那些漢唐商行的專業探礦尋礦人員才能知曉。

李世民不由自主地展開了聯想,開始尋思了起來。一旁的趙昆自作聰明地給出了自己的猜想。

「難道是那些靺鞨部落的所在?每一個標識,代表著一個部落?」

面對著趙昆的猜想,李世民也不禁兩眼一亮。

「咦,听你這麼一說,朕也覺得好像是那麼回事,畢竟這里蠻族眾多,部落林立,只是……」

听到了身後傳來的腳步聲,頓住了話頭的李世民轉過了頭來,朝著程三郎抬手招呼道。

「賢婿你來啦,過來,老夫觀你這東西,有些像是地圖,可是這上面那麼多奇奇怪怪的符號,莫非標注的是那些靺鞨各族部落所在?」

「見過丈人,這張圖是遼東以及高句麗半島地區的各種礦產資源分布圖。」

趙昆︰「……」

「……礦產資源?」李世民咧了咧嘴,打量著這些古里古怪的符號。

「那賢婿你來說說,這種黑色的長方型是什麼礦產?」

「丈人,這是銅礦,你看這,就在這鴨綠水兩岸,這一大片,全是銅礦,而且還伴生金礦,據我們漢唐商行的探礦人員探明,這一片銅礦的儲量,相當于……」

接下來,李世民與趙昆就看到了程三郎正在那里彎下一根根的手指頭。

等到十根手指頭都彎完了,似乎還意猶未盡的樣子,直接就把李世民給整毛了。

「你小子這是在做甚?不就是銅礦的儲量,直接說不就完了。」

「不不不,丈人,不是小婿不樂意說,而是小婿得先折算成斤數來計算。

這麼說吧,這里的銅礦儲量價值,相當于我大唐的三萬萬貫……」

「……」李世民表情呆滯地看著程三郎,總覺得這小子是在胡說八道。

可偏偏面對著程三郎那張仿佛在說小婿是認真的表情,又尋不到什麼破綻。

畢竟他也沒辦法把所有的銅礦給挖出來稱上一遍再放回去。

程處弼其實自己心里邊也沒譜,他只知道那一帶的銅礦在後世被稱為亞州第一大銅礦,儲量驚人得不要不要的。

至于到底有多驚人,他哪知道,只能信口胡扯,反正老丈人頂多听一半。

不過即便只听一半,呵呵,那可也是一萬五千萬貫,大唐得多少年的稅賦收入才能夠湊得出來?

除了那里的銅礦,還有鞍山的鐵,還有本溪、阜新的煤,更別提那鴨綠水兩岸那豐富到令人發指的各種礦產。

李世民與趙昆二人一臉呆滯地看著程三郎興奮得兩眼放光地拿手指頭在那張巨大的,滿是各種符號的圖紙上戳來戳去。

隨著程三郎的嘰嘰歪歪聲,總而言之,李世民也是听得怦然心動。

重要的是,程三郎說的十分清楚,就在遼東城周圍,就有大量煤礦和大型鐵礦。

許許多多的軍械,不需要再從洛陽調運,完全可以就地進行生產與制作,而將士們手中的武器,也能夠在遼東之地就得到及時的維護。

另外再就是,這里的土地相當的肥沃,而漢唐商行,早就已經通過自己的渠道在這片土地上的盧城一帶,搞到了那種土生土長的水稻,也就是後世稱為盧城之稻的亞寒帶水稻。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