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獻帝

廳中諸人此刻,方明白袁紹的心意,原來主公是早有讓四位公子掌管四州的意思,大公子袁譚掌幽州,二公子掌袁熙掌青州,三公子袁尚掌冀州,表公子高干掌並州,稍有些才智之士此刻都看出了袁紹的安排。

許攸挑釁的看了看了沮授一眼,貌似就是說︰看吧,還是我最了解主公的心思。

袁譚此時也來到議事廳,向袁紹和眾文官行禮後便恭敬地立在廳中。

袁紹伸手將袁譚招至廳中央。問道,「顯思啊,我與諸位先生商議後,決定以你為幽州刺史,你可敢領命?」

「孩兒定不負父親與諸位先生的期望,為父親為陛下為大漢治理好幽州。」饒是袁譚近年來,已經很沉穩,此時言辭間也掩飾不住激動,畢竟謀劃了這麼久。

這就是自己,這次隨軍出征的目的啊。自己先前雖有所預感,但此時話入于耳中,興奮之情焉能掩飾住得住。

「好好好,不愧是我袁紹的兒子。幽州形式復雜,除卻你本部五千人馬外,孤再拔給你兩萬精兵,良馬三千匹。當可保幽州無虞。另外臧洪和朱靈將軍協助譚兒你駐守幽州。」自己一直以為袁譚難成大事,所以諸子之中對他最為冷淡。而他母親對他也很不待見。

特別是老三袁尚出生後,對他的關注就更少了。而自己卻從未見他抱怨過什麼。一時間,袁紹心里百轉千回,甚至有些慚愧。

看著袁譚的目光中,不覺多了幾分慈愛,少了分嚴厲。心態轉變間,連稱呼都換了。

所以他不顧沮授地勸阻,當場任命袁譚為幽州刺史。其實袁譚所領的只有幽州的涿、廣陽、漁陽三郡,和上谷、代郡的一部。右北平、遼東、遼西是蹋頓的勢力範圍。上谷中北部是閻柔勢力範圍。

袁紹為了安定北面邊地,對蹋頓、閻柔兩人也是大加拉攏,不僅賜予官爵,還答應跟蹋頓聯姻,當然不是袁紹自己的女兒。

北面的大敵終于除去,袁紹心中自信也膨脹起來,于是接著說道,「接下來我軍是否該出兵並州,一舉剿滅了黑山賊?」

「主公,接連大戰兵卒疲憊,庫中糧秣兵甲也消耗殆盡。幽州留下這麼個爛攤子需要治理。此時該休養生息,靜待並州生變時,再發兵以雷霆之勢,一舉平定才是。」沮授說道。

「二公子啊,你素來多智,想必你已有了安定幽州的良策,可否說出來大家听听。」淳于瓊故意詢問袁熙。

袁熙知道淳于瓊這是給他造勢,于是出列說道,「顯奕想建議父親,沿襲前太尉劉虞方略,開上谷胡市之利,通漁陽鹽鐵之饒。務存寬政,勸督農桑,不出數年,幽州必定大治。」

廳中諸人聞言皆點頭嘉許。此策雖中規中矩,卻也不失為一安邊良策。

沮授對袁熙神色復雜,但也不得不對他的評價又上了一級。于是附和說道,「那不知公子將以何策,對待塞外胡人呢?可有良策?」

「良策談不上,唯有八字而已:隨機應變,順昌逆亡。「

「順昌逆亡,看來公子以得其中甘味矣。」沮授雖然不贊同,袁紹派遣子弟出掌州郡,但他性情忠義,主君一旦決定了計劃。進諫是一回事,完善主公的計劃又是另一回事,這是他的原則。

雖然不贊同袁譚袁熙兄弟出掌州郡,但是袁熙今天的表現,卻讓人不得不信服。

眾人隱隱間也有些擔心,袁家日後,恐有幾子奪嫡之禍啊。

袁紹頗為贊許的看了看袁熙。袁熙今天的表現讓袁紹很滿意很滿意,就算是自己最喜歡的三子也沒讓自己這麼滿意過。

「傳令,大軍休整三日後回師冀州!」

「諾」諸人轟然應諾。

「孔璋,即刻擬奏章向天子報捷。並為兩位公子請封。」

「諾」陳琳,字孔璋,徐州廣陵人。現為袁紹帳下主記,甚是被器重。

一會兒,主簿高柔從外面來到袁紹身旁,稟報道,「主公,剛剛收到豫州那邊的消息。四月來,曹孟德與袁公路大戰于汝南。歷經三次大戰,袁公路大敗,現已退回壽ch n。」

眾人沉默不語,袁紹袁術兩兄弟不和是天下皆知地事,袁術得勢時大有傾力攻滅袁紹的想法。但畢竟是兩兄弟,袁家地人屢次被曹c o大敗,他們不好大肆慶賀。

听到袁術大敗的消息,袁紹心思也復雜。他恨透一直欺壓在頭上的袁術。一方面他樂于見袁術失利。但另一方面他心中隱隱地,擔心崛起勢頭強勁的老友曹c o。

在下面的袁熙跟郭嘉交換一個眼神,均感到了焦慮。汝南跟南陽市此時大漢最大、最繁華的兩個大郡。不僅人口眾多,其物產豐富手工業發達。曹c o取得汝南,等于說是取得了半個徐州不為過。袁熙幾乎能猜出曹c o下一步地動向——徐州跟關中。

袁熙一陣頭痛,他在青州、徐州的所作所為,在自己取得根基的同時,也使曹c o地崛起提前了。沒有了徐州屠城,也沒有了陳宮引呂布的叛變,曹c o不僅牢牢控制住兗州。還將豫州也吞並了。

如果曹c o再趁著,袁家忙于河北戰事時,取得關中之地,來個挾天子以令諸侯。那麼袁家跟曹家大戰時。勝敗的變數將更大。

就會演變成五代十國時期,後梁太祖朱溫,軍事和政治上,雙重包圍李克用之局面。

袁熙依稀記得這兩年內,是有一次大旱災的,到時候恐怕要罷兵一兩年。如果現在不出兵搶奪漢帝,那麼可能再也沒有機會。

「父親,我有一事要說。」袁熙稟報道。

「顯奕,你且說來就是。」

袁熙整了整思路,說道:「今皇帝流離失所,宗廟慘遭損毀。州郡牧守以興義兵為名,行兼並之實,沒有一人起來保衛天子。撫寧百姓。父親應該出兵長安恭迎聖駕。然後在鄴城建都,挾天子以令諸侯,蓄兵馬以討不臣。那時,海內都將歸附,大業旦夕將成!」

袁熙記得歷史上沮授,曾經勸過袁紹挾天子以令諸侯,可惜被否決了。

袁紹臉s 變了變,底下眾人也心思各異。這關乎到朝廷和皇帝,已不是小事。因為劉協是董卓所擁立,袁紹對此事一直都耿耿于懷。

加上手掌大權後,袁紹野心膨脹開來。他要將原本就四世三公無限榮耀的袁家發揚光大。那麼做個擁立之臣顯然是不夠的。雖然嘴上不說,但袁紹心中那份野望已經生長開來。

沮授也吃了一驚,他驚異于袁熙地見識,此事對將來的發展極為關鍵,于是沮授也出列附議道:「二公子所言甚是,恭迎皇帝陛下不僅符合道義,還是主公平天下亂的先機。如我等不先下手,定會有人搶先在前。取勝在于不失時機,成功在于敏捷神速。望主公三思。」

「主公。公與先生和二公子所言甚是。前者董卓控關中、挾天子,天下幾乎無人能敵。我不取則他人必取之。」許攸難得地勸道。

「公與,二公子所言差矣。」郭圖顯然模透了袁紹地心思。「先不說皇子協,取代少帝陛下,是否合乎禮法。漢室衰微久已,今個要重新振興談何容易!況且天下豪杰各據州郡,士眾動以萬計,此所謂秦失其鹿,先得者王。,則凡事都得上表請示。尊令就失去權力,不尊令就有抗拒詔命地罪名,此實乃大大的下策。」

袁紹顯然傾向于郭圖所說,他揮手制止了袁熙、許攸等人,出聲說道,「此事待回鄴城後,再召集眾人商議。」

袁熙心中著急,但又無可奈何。上面有個袁紹在壓著,他不可能私自出兵,去搶獻帝那個燙手地山芋,于是只能作罷。

烽火連城,戰鼓連天。一代梟雄公孫瓚被焚而死。曾今叱 河北,令塞外胡人聞風喪膽的「白馬將軍」落得個身死家亡,戚戚慘慘的下場。公孫瓚敗亡後,冀州軍持其首級和印綬,迅速招降了其余部。

此後,幽州各郡盡皆奉表歸順,遼東公孫度也遣使約好。此時,車騎將軍袁紹的地盤與當年中興漢室的光武皇帝相類,南據冀州月復心富饒之地,北有幽州屏障鮮卑、烏丸諸部,東西有青州和並州為左右兩翼,雄視天下,實力冠絕當世。

天下,似乎又看到了統一的希望,于是袁家也成了天下士大夫階層中,所謂的天命所歸,和他們的帶領者。

「擁四州之地,和百萬之眾」,袁本初霸業初成,也給後來太宗宣武帝袁熙,一統寰宇,奠定了基礎,沒有袁紹的貢獻,我不見得袁熙能如此快速統一天下。

長安。未央宮

「國子監博士祭酒,楊修麒麟閣侍講。」宦官尖利刺耳的叫聲。在未央宮中,回蕩……

麒麟閣,漢宣帝時,狩獵獲麒麟,以為祥瑞之兆,建閣紀念。而讓麒麟閣名傳後世的,是麒麟閣功臣像。漢宣帝命人,給以霍光為首的十一位功臣畫像,懸掛于此。

從此,麒麟閣成為功成名就的代名詞。而「功成畫麟閣」「誰家麟閣上」等詩句,成為人臣的最高榮耀。

楊修,官拜國子監博士祭酒,其主要職責之一,便是為小皇帝伴讀並講解經集。以前洛陽時,袁熙也做過此職,是伴讀也是近臣。

「朕近日讀《尚書》之《五子之歌》,其間多有不解之處,請祖替朕解析。」

「臣。遵旨。」

「朕先試著說說自己的理解。」劉協偷偷瞄了一眼在殿門口侍立的宦官,這些李榷郭汜的走狗,片刻不離。

楊修會意,微微點頭。劉協朗聲而誦︰「猷大誥爾多邦越爾御事。弗吊天降割于我家,不少延……」

劉協一開口,楊修就是一楞!這並非《五子之歌》,而是《尚書》中的《大誥》篇!

《五子之歌》是大禹王的五個兒子,追悼大禹,對自己以往過錯表達悔意的文章。而《大誥》。是周公旦所作的戰前動員!兩篇文章,南轅北轍,而皇帝劉協,絕不可能記混!

《尚書》共有一百余篇,是中國最早的歷史文獻,其中有些篇目,其淵源甚至要追隨至遠古的三皇五帝時期。如此古籍,其中文字自然極為晦澀難懂。即便是讀書識字之人,也有大半人不能理解其中意義。

以侍奉為名監視的宦官,本就不識字,《尚書》在他們听來,就是天書。不要說整篇,便是一句話、一個字都听不懂!只听了幾句,宦官便似被催眠了一般,上下眼皮打起架來……楊修何等學問和機敏,當然懂!

《尚書》大誥篇,說理透徹,表達了周公旦一腔赤誠。《大誥》作為古文獻經典,似楊修這種機敏志士,均可倒背如流。

楊修早就給劉協講過「大誥」篇,今日,皇帝劉協為了騙過監視的宦官,假說要學習《五子之歌》,誦讀的卻是《大誥》,必有深意!

楊修不動聲色,听劉協繼續誦讀。劉協繼續誦讀︰「洪惟我幼……嗣無疆大歷服。弗造哲,迪民康,矧曰其有能格知天命!」

咦!楊修雙眸一閃!心念急轉!皇帝劉協背錯了!本該是,「洪惟我幼沖人」,陛下竟然漏掉兩個字!

劉協背誦大誥篇,雖算不上倒背如流,卻也是滾瓜爛熟,絕不可能背錯,他是有意為之!這一篇目,本意是說,周公旦遍告諸侯和眾臣卿,上天給我們國家降下災禍,災禍還在蔓延。現在我(周公旦)代替年幼的佷子(成王)執掌我們永恆的權柄,但我卻沒有遇到明智的人,可以引領百姓,過上福泰安康的幸福生活,更不用說(遇到)了解天命的人了。

皇帝劉協故意漏掉兩個字,基本意思並沒有改變,只是其中一句的含義,稍稍發生了變化。意思變成「我這個年幼的人做了皇帝」,卻沒遇到明智的人來輔佐……

皇帝,在求救!皇帝希望有人能救他于水火,救他從這偌大的未央宮、長安城里月兌身。

不止一次,劉協向楊修流露過這樣的想法,楊修因此將皇帝的暗示轉達給父親楊彪,由楊彪暗中聯絡忠心正直的臣屬。

以前,劉協更多的是抱怨,抱怨待在這個大大囚牢。而今天,皇帝劉協直接表達了要掙月兌牢籠的願望!這正合楊修的心意。有心將父親等人的謀劃告知皇帝,無奈那打著瞌睡的宦官,始終不離左右。

楊修只能借助為皇帝解讀大誥,用一些晦澀難懂的詞,將自己父親楊彪正在聯絡忠心之士轉達過去,誓要挽救皇帝陛下,挽救大漢朝廷。劉協听罷,激動萬分,目光中,滿是期盼。

「陛下,今日解讀《尚書》就到此為止吧。臣還有一事提醒陛下,《禮記月令》有雲,立秋之日,天子親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迎秋于西郊。」

劉協豈能不懂其中含義!這就是約定的日期啊!劉協淚水充盈雙眼,伸手指楊修,又指指牆壁。麒麟閣牆壁上,原來掛的功臣像早已不知所蹤。

怕被監視的宦官听到,劉協只能用手勢代言,向楊修承諾︰祖救我,有朝一日,祖畫像,將高懸麒麟閣!君臣四目相對,無語凝噎。不過他不知道的是,最後楊修沒有進他漢家的麒麟閣,到是進了晉朝的凌煙閣,呵呵。

強忍萬般的激動,劉協道︰「今日听祖講讀,茅塞頓開,朕要賞祖!」說罷,解下自己的腰帶。楊修跪地,雙手奉接。

劉協遞過腰帶,用力按了按楊修的手,一切盡在不言中,好一副君臣和諧的畫面。

可惜若干年後,楊修畫像不是掛在獻帝的麒麟閣而是袁熙的凌霄閣,可見楊修等世家大族子弟,對于大漢朝也不見得多麼忠誠嗎,只是背叛的籌碼不夠對嗎。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