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說書人!

作者︰陳年腌菜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此侏儒乃是一個俳優,極為擅長滑稽戲表演,不但說唱俱佳,而且還敲的一手好扁鼓更難得的是此人還非常善于引導觀眾的情緒。

往往一個極為簡單的動作,便能引得眾人忍俊不禁,在加之其長相獨特,動作詼諧,語氣夸張很是為在場的眾人們,帶來了不少歡樂!

在其表演期間,場中的觀眾們,也隨著他的精彩演繹,而不時爆發出一陣陣暢快的大笑聲場面歡快極了!

不過嘛,歡樂的時光總是非常短暫的,而侏儒的表演也有盡時十幾分鐘後,在眾人戀戀不舍的目光中,侏儒結束了他的精彩表演,緩緩退出高台

當賓客們還在回味著,適才俳優的精彩表演時,高台上忽然有兩人抬著一個奇怪的木架子出現在眾人面前這個木架子看起來非常古怪,足有三四尺高,猛一看有點像大家日常所用的案幾,但又高出許多,而且更奇怪的是,這個「案幾」還有四條腿不錯,這就是一張桌子!

正在眾人滿心疑惑,不明所以之時,高台之後,忽然轉出一個身穿曲裾直裙的男子。

此人普一出現,便笑容滿面的向眾人抱拳道︰「諸位,且容在下自我介紹一下,鄙人姓趙,人稱趙伶人,添為樂舞百戲團的首領之人接下來,便由我為大家講述一個發生在數百年之前的故事!」

「啪!」

趙伶人一拍驚堂木,在眾人愕然的目光中,緩緩開口道︰「話說,春秋列國之時,諸侯爭霸,彼時,中原之地,晉國為當世霸主……晉出公二十二年,中原大地上發生了一件極為重大的事情,晉國大夫趙,韓,魏三族聯手在晉陽之戰中大敗智氏,智伯兵敗身亡,後三家分其地,為韓,趙,魏三國…此事史官稱之為「三家分晉」!

而我們故事的主人翁,乃是晉伯的一位大夫,名為豫讓!

豫讓者,故晉人也,嘗事範氏及中行氏,而無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寵之。

及智伯伐趙襄子,趙襄子與韓,魏合謀滅智伯,滅智伯之後而三分其地。趙襄子最怨智伯,漆其頭以為飲器(把頭做成了酒器)。

豫讓遁逃山中,曰︰「嗟乎!士為知己者死,女為說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為報仇而死,以報智伯,則吾魂魄不愧矣。」

乃變名姓為刑人,入宮涂廁,中挾匕首,欲以刺襄子

趙伶人講述的,乃是豫讓刺趙襄子的故事!

豫讓本為智伯之臣,智伯對他有知遇之恩。在智伯死後,為了給主公智伯報仇,豫讓不惜用漆涂身,吞炭使啞,暗伏橋下,謀刺趙襄子…未遂,後為趙襄子所捕,趙襄子憐惜豫讓的氣節以及忠義,不忍殺之,多次饒恕了豫讓。

在多次復仇失敗之後,豫讓自知報仇無望,又感念趙襄子多次寬恕之情,于是便在臨死時,求得趙襄子衣服,拔劍擊斬其衣,以示為主復仇,然後拔劍自刎如此既全了對智伯的忠義之心,又還了趙襄子的不殺之恩!

並為後世留下了「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君以國士待我,我必國士報之」的歷史典故!

而張然之所以安排趙憐人為大家講述這個故事,主要是想把後世說書這個行業搬到漢代,並以此來吸引顧客,為酒樓招攬生意!

考慮到此時,尚出在漢時,後世諸如三國演義,水滸傳,或者三俠五義之類的故事,都還尚未發生…而且因為這些故事中,大都會涉及許多歷史元素,所以,大都不適用于當下這個時代,也很難興起大家的共鳴!

比如說,三國演義講的是東漢末年的故事…要是被人知道,大漢就要亡了,恐怕張然立即就要被劉徹抓去問罪砍頭…雖然張然也可以將其改頭換面,但缺少了濃重的歷史厚度,三國還是三國嗎?

至于水滸傳或者三俠五義什麼的,背景大都是宋朝…然而,「大慫」到底是什麼鳥樣大家都知道,如果將這個時期的故事給大漢的百姓們听…張然很擔心他們會掀桌子!

因此,綜合考慮之後,張然便選取,豫讓刺趙襄子這個春秋戰國時期的故事,來作為開場白,試試水!

至于為什麼要選擇豫讓的故事呢?那因為豫讓的故事,實在太具有代表性了!

而且,因為文化傳承影響的緣故,許多國人都喜歡听「復仇者」的故事…尤其是孤獨俠義的悲情復仇者,更是非常容易讓人產生同理心以及共鳴之情。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當後世的國人們,在听說隔壁某國,那位文姓總統與其好友的「願為江水,與君重逢」的故事之時,便忍不住因而心生感慨…並為兩者之間的故事深深打動了!

而相比于後世而言,大漢盛行游俠,同時游俠之風也大顯于世,再加上公羊學派鼓吹「大復仇主義」思想…因而彼時「復仇」思想濃厚,復仇者的故事更是為人津津樂道,廣為傳唱!

古往今來,「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道出了多少仁人志士們的心聲與向往,而「君以國士待我,我必國士報之」又完美詮釋了,多少古之君子們的理想與氣節呀!

因此,張然很想看看,在眾人得知,當豫讓抱定了必死決心,以自身生命為代價發出最後的吶喊之時,介時的情景,又該何等震撼人心?

……

隨著豫讓復仇的故事,在趙憐人的口中娓娓道…在場的觀眾們的情緒也忍不住為之跌宕起伏!

彼時,當趙伶人說到…趙襄子又一次抓到了豫讓,並向豫讓問道︰「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獨何以為之報仇之深也?(智伯早就死了,你為什麼還要執意為他報仇呢?)

而豫讓回答說︰「智伯國士遇我,我故國士報之!」的時候!

在場的眾人無不為豫讓的氣節而感到動容!

更有人忍不住,擊節而贊道︰「好一個必國士報之!豫讓真乃大丈夫是也!」

話音剛落,又一人拍案而起,大聲贊嘆︰「吾嘗聞,君子殺身以成名,義之所在,身雖死,無憾悔…豫讓此舉,實乃古之君子者也!」

在一片叫好聲中,趙伶人飽含感情的,繼續講述道︰「趙襄子聞听豫讓之言,亦喟然嘆息而泣聲道︰「嗟乎豫子!子之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為計,寡人不復釋子!」(唉,豫子啊豫子!你為智伯盡忠,名聲已經成就了,而我赦免你的次數,也已經夠多了。你還是為自己想想吧,這次我是不會再放過你了!)

于是,趙襄子派兵圍住了豫讓…」

「唉…這趙襄子倒是個賢明之人…可惜豫讓如此忠臣,豈肯事二主?徒之奈何,徒之奈何呀!」

听聞連趙襄子這個大敵都為豫讓的忠義之心而感到動容,因此悲泣時,在場眾人不免心有戚戚!

而當眾人听到豫讓深陷重圍,而趙襄子又不願意再放過豫讓了,大家的心也隨之緊緊揪在了一起…連呼吸都不由放慢了節奏!

大家都很想知道,豫讓面對這必死之局,又該如何抉擇?

……

而在吊足了眾人的胃口之後,趙伶人這才在萬眾期待的目光中,緩緩言道︰「面對重重圍困,豫讓心知難逃此劫,因而悲嘆道︰「臣聞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義。前君已寬赦臣,天下莫不稱君之賢。

今曰之事,臣固伏誅,然願請君之衣而擊之.焉以致報仇之意,則雖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月復心!」

趙襄子听聞此言,大為動容,乃使人持衣與豫讓。

豫讓拔劍三躍而擊之,高呼曰︰「吾可以下報智伯矣!」遂拔劍自刎」

趙伶人話音剛落,現場瞬間便響起陣陣驚呼聲︰

「啊??」

「什麼?豫讓…竟拔劍自刎了?」

「何以至此,何以至此呀?」

……

「唉!士為知己者死!」趙伶人說道這里,也忍不住仰天長嘆道︰「豫讓之決絕,實在讓人措不及防,更忍不住扼腕嘆息呀!

據說,豫讓身死的那一天,整個趙國的俠士,都為他悲泣!」

在場眾人听聞此言,不禁一陣默然…一時間,大堂內只剩下「咕咚」「咕咚」的飲酒聲,以及此起彼伏的低嘆聲了!

……

也不知過了多久,人群中忽然有人長身而起,一口飲盡酒盞中的蒸酒,感慨道︰「智伯得豫讓,雖死,亦足以慰平生!」

話音剛落,又有人接口道︰「唉!智伯雖非明主,但卻以國士而待豫讓如此知遇之恩,于豫讓而言,又豈能等閑而視之?

以我愚見,豫讓此舉雖非智者慮,但其忠義之心,卻也足以讓人心生敬佩!」

隨後,又有人感嘆道︰「嘗聞燕趙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初時不明其理,今日听聞豫讓之事,不禁恍然…

士為知己者死!正是因為這樣的理念,才驅使著燕趙之地的豪杰們,不畏生死,前赴後繼吧!」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