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658節 李洛登基,洪武元年!

隨著李洛登基大典的日子臨近,整個唐國朝野都彌漫著緊張而歡慶的氣氛。

就連大理各族百姓,此時也盼望聖王即皇帝位。

大勢所趨,民心所向。加上特察局在民間的宣揚,民意簡直到了李洛非稱帝不可的地步。

到了八月五日,不管是江陵、臨安、洛寧等大城,還是郡縣,全部張燈結彩,一片喜慶。

財部撥款三百萬,用于大典所用。但其實,其中很多錢用在了賞賜官民之用。

八月八日寅時三刻(清晨),唐國各地軍營和軍艦同時鳴放禮炮,大小城池的鐘樓鼓樓一起轟然奏響,個鄉村公所同時燃放爆竹。

唐國各地所有道廟道宮,全部焚香,道官們同時誦讀《道德經》。

所有百姓,都在鄉村官吏的敦促下,潔面淨衣,不下農田。而官員和武士們都身穿制服,佩戴刀劍。

各地軍營和艦隊一起升起龍鳳呈祥旗和浴火鳳凰旗。

而海京洛寧,南京臨安,行在江陵,更是九門大炮共鳴七響,代表李洛從肇基海東到稱帝共歷七個春秋。

代表大唐和唐室的龍鳳呈祥旗,代表國花的梅花旗,代表國獸的耕牛旗,代表大道的陰陽太極八卦旗,代表國鳥的仙鶴旗…全部打出來,放眼望去,到處都是迎風招展的各種各樣的旗幟。

城中早就清水淨道,秩序井然。各坊選出的觀禮百姓,也都進入皇城,排列在廣場上。

還有從海東趕來的觀禮代表,以及臨安,廣州,大理城,安南等地趕來的觀禮代表,總有五六千人,來到江陵。

加上各地趕來觀禮的官員武士代表,以及京城官吏,參加現場大典的人超過萬人。

皇城廣場上,九只大銅鼎燃放著香煙,身穿紫色比甲腰挎唐刀的唐宮侍衛,在侍衛統領楊栝和石珊瑚的統領下,男左女右的侍立。

儀仗輝煌之下,以及獅虎大象白鶴海龜都排列出來。這次,還多了幾個訓鷹師?  肩膀上站著披紅掛彩的海東青。

日國大樂師柳生和的太樂署,在兩側鼓樂齊鳴。禮部歌舞司的舞者翩翩起舞?  乃是好不容易恢復的《大定樂》。

光政殿前的廣場上?  則是昭穆有序站滿了五品以上全身禮服的朝臣,丹墀下的銅鶴銅龜同樣吐著煙霧。一座新造的承露盤(雲盤)?  已經高高佇立。丹墀上的台階上,還設了表案?  兩邊是讀表官。

整個皇宮?  都沉浸在典雅輝煌的鼓樂和莊嚴肅穆的氣氛中?  場面恢弘無比。

「咚——咚——」江陵城內的鐘鼓悠然敲響,肅穆無比。

禮部欽天監報禮部尚書和鴻臚寺卿,吉時已到!

隨即,禮部尚書吳鎮樓和大鴻臚李簽?  一起身穿禮服?  踩著鐘聲入宮,稟報已經在龍章宮穿好袞服等待的李洛。

李洛的天子袞服為黑錦為底,是益州蜀繡坊奉旨定制。按照天子輿服禮制,天子袞服上繡日、月、星、辰、龍、山、火、雲、花等十二種圖案?  加雲紋蔽膝,白玉雲紋大帶。

冠冕則是前後各十二五彩絲絛十二玉藻?  長度及肩,玉衡玉簪皆白。

莊嚴,肅穆,神秘,威嚴。

李洛如此打扮,頓時巍巍乎堂堂天子,一種至高無上,九五至尊的強大氣勢,就撲面而來。

這黑色為底,又不失華麗的冷色調袞服,襯映著李洛俊朗堅毅的面貌,和挺拔如松的身姿,當真是龍章鳳姿,天日之表。

而崔秀寧,則是六屏鳳冠,十二行五彩翟紋衣,霞帔霓裳雲紋蔽膝,全身大妝,既華美非常,又端莊肅穆。

世子李征等王子王女,也都是穿著定制好的小禮服。尤其是李征,還戴著九冠冕,今天他可是要冊封為太子的。

「啟稟大王,吉時已到,請旨!」

「祭祀天地,禱告上蒼!」李洛下令。

「遵旨!」吳鎮樓和李簽一起領旨。

隨即,李洛升起雲輿雲蓋,在禮樂聲中,率領文武大臣和王後,王子,王女出了白虎門,祭祀天地,再次舉行禱告上天。

「……臣洛謹遵昊天之命,即天子位,立皇帝號,年號洪武…臣洛謹以告之…」

讀完祭天表文,李洛又按照程序走完「埋冕祭天」和「君臣擁戴」(抬著上位)的儀式。

卯時一刻,李洛回到大內,再出朱雀門,去炎黃帝宮祭祀炎黃。

接著,又去唐廟祭祀李氏祖宗。

在李淵,李時珍,李贄,李定國,李秀成五人的神位前禱告。

李征等人一起跪下。

今天,可是要追封幾個祖宗的。

跪在後側的崔秀寧,看到李洛對著李時珍等人的牌位煞有其事的禱告,使勁繃住了臉,不讓自己露出一絲笑容。

沒辦法,這樣的場合她始終無法入戲。尊貴的「祖宗」在她看來,真的很好笑。

但她的好處是,她能藏得住。

祭祀完了祖宗,就是「升座」,接受百姓百官的朝賀,也是登基大典最核心的部分。

此時,已經是正午了。李洛的雲輿來到光政殿大門,在百官的目光中登上皇帝的須彌寶座。

崔秀寧則是按照禮制坐在寶座左則。李征坐在右側,他的小臉一片緊張,還好沒有出丑。

李洛正坐在新制的寶榻上,肩背挺直,姿態如鐘,冠冕堂皇。他目光平視的調整呼吸,就連垂在眼前的十二五彩玉藻,也沒有晃動。

可是他的心里,卻心潮起伏,激動萬分,怎麼也難以平靜。

來到這個世界七年了,他終于當上了皇帝。

當上了整個南方的皇帝。

他,是天子!

萬里江山,億萬黎民,歸了他這個洪武皇帝了。

朱元璋,這是我對你的敬意。洪武,注定會成為一個偉大的年號。不會因為這個世界的改變而消失。

忽必烈,你給我等著吧。等著我的大軍北伐,收復中原。

等著吧,等著我的的大軍犁庭掃穴,燕然勒碑。

等著吧,等著我給你們蒙古大軍準備的白奴黑奴。

我,李洛,不但要一統天下,還要成就全所未有的偉業,再開華夏盛世!要讓大唐之威名,華夏之文明,布于寰宇!要讓東方世界,永遠將西方踩在腳下。

我——說——的!

李洛平息心潮,見光政殿外的百官,以及青龍門外廣場上的宏大場面俱收眼底。

此時,不要凝聚目光看著某處,更不能眼神移動,而是要眼神發散,呆若木雞,這樣反而更有一種神秘的威嚴。

「舉樂!」站在丹墀上的禮官揮手喝道。

太樂署的鼓樂頓時換成《慶善樂》。

「跪——」禮官手再揚,頓時一聲靜鞭聲「啪」的響起。

禮服煌煌的文武百官一起下跪,三拜。

與此同時,青龍門外的上萬人,也一起黑壓壓的下跪,聲勢很是浩大。

「山呼!」

「皇帝陛下登基大吉,萬歲,萬歲,萬萬歲!」

「興!」

「跪——」

「山呼!」

「皇帝陛下登基大吉,萬歲,萬歲,萬萬歲!」

如此三跪九叩,最後一次一起喊道︰「皇帝陛下登基大吉,萬歲,萬歲,萬萬歲!」

青龍門外也傳來驚天動地的吶喊︰「皇帝陛下登基大吉!萬歲,萬歲,萬萬歲!」

直到此時,李洛仍然不算一個真正的皇帝。

「唳!唳唳!」極致披紅掛彩的海東青,帶著長長的飄帶飛上高空,在皇宮上空盤旋,猶如彩鳳降臨。

「禮畢,平身。」李洛淡淡吐出兩個字。

禮官喝道︰「平身—」靜鞭一響,眾人又是喊道︰「謝皇帝陛下!」這才一起起身,但不能拍打泥土。

「奏樂!」

此時樂曲一變,節奏明快,文武大臣人人手舞足蹈,在原地跳起舞來。

這與其說是舞蹈,還不如說更像廣播體操,因為並無舞蹈的美感,也很簡單,只是動作比較整齊。

「哈!」

「呼!」

文武大臣們舉手抬足,口中呼喝的隨著樂曲節奏舞之蹈之,為他們的皇帝登基慶祝。

而青龍門外參加大典的各地代表,對這舞蹈卻很不熟,跳的亂七八糟。不過,這難不倒他們,尤其難不倒其中的吐蕃人,苗人,彝人等觀禮者。

他們干脆不顧規定的舞蹈動作,而是自己跳起自己的舞,你跳你的,我跳我的,舞蹈種類絕不相同,不過都是和著樂曲,看上去很是賞心悅目。

這是真正的舞蹈!

他們越跳越來勁,最後還唱起來。听不懂他們唱的什麼,但一看就是在歌頌。

整個皇城廣場,頓時氣氛極其熱烈。

數量更多的漢人,完全懵掉了,他們不會跳舞,也不會唱歌啊。

咋整?

這就尷尬了啊。

好在,沒過多久,舞曲就停了下來。

「請陛下用璽頒詔!」禮官喊道,立刻就有幾道擬定好的詔文,在奉表官的恭恭敬敬的送到李洛案前。

詔書都是寫好的,也都是李洛的意思,只是沒有用印。

用印璽下詔,這是最後一道程序。

「符寶郎!」禮官喝。

「在!」一個官員捧著玉璽恭恭敬敬的上前,將放置玉璽的木盒輕輕放下,同時跪下來打開盒子,赫然就是傳國玉璽。

傳國玉璽這樣寶貴的東西,當然不會由符寶郎保管,只是今天臨時管理罷了。

大臣們頓時精神更加振奮。

這是傳國玉璽啊!

陛下坐明堂,執傳國璽,不是白板天子!

李洛慎重的拿起傳國玉璽,展表官立刻展開詔書,讓李洛一一親手蓋上大印。

時隔多少歲月,傳國玉璽終于再次用在詔書上。

當然,李洛規定,傳國玉璽絕對不輕易使用,除了頒布重大國詔,登基,冊封太子和皇後之事,不許隨便使用傳國玉璽,以免損壞。

幾道詔書蓋好傳國玉璽之後,就放在丹墀上的表案上展開,然後由讀表官宣讀詔書。

李洛采用了朱元璋聖旨的開頭格式。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國號大唐,定江陵為行在,年號洪武,改唐六年,定華夏三九八三年為洪武元年…欽此!」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豈無孝?尊高祖諱時珍為德祖皇帝,尊曾祖諱贄為懿祖皇帝,尊祖父諱定國為熙祖皇帝,尊父諱秀成為仁祖皇帝…」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義薄雲天,德仰高山…敬上義父諱鐸,為太上皇帝…」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況朕之結發,足以母儀天下也,乃立崔秀寧為皇後,正位後宮,授皇後寶璽…」

「奉天承運皇帝!詔雲︰…人品貴重,明秀聰慧,嫡而長也。乃立嫡長子李征為皇太子,正位東宮…」

「…封皇次子李律為吳王,遙領幽州牧。封皇三子李衍為越王,遙領青州牧。封大長公主李沅為洛寧公主,楊漢明為駙馬都尉,滇國公。封皇長女李微為長安公主,封皇次女李徆為襄陽公主…」

「…封文天祥為廬陵郡公…陳淑楨為蘭溪縣侯…其余凡有爵者,各升一級。軍中將士,除卻今年新兵者,軍餃俱升一級…」

「封董虎臣為東滸鄉侯…封辛苦為鳳凰鄉候…」

「…張英,劉來,完顏易…等二十九人為雲騎尉…王節,周大郎…十八人為龍禁尉…」

長長的名單念下來,基本上男爵以上的,都升了一級爵位。原來臥底三國的董虎臣等人特務也補了爵位,就連辛苦,也撈到一個鳳凰鄉侯的爵位。

還增加了一批勛爵︰雲騎尉,龍禁尉。

這使得唐國的貴爵達到百人,勛爵達到兩百人。

不過,公候級別的爵位卻仍然很少。只有楊漢明因為是駙馬,有獻土歸唐封了滇國公,文天祥封了郡公,陳益稷因為身份特殊封了靜海公。

也就三個公而已。

本來還有蕭焱這個梁國公,可惜了。

當然,等到天下一統,到時肯定會出來好幾個公。

皆大歡喜。

接著就是普惠詔書。宣布凡軍中將士,本季領雙餉。文官輪流休沐三日。至于百姓,今年秋稅只繳納八成。

服勞役滿兩年的戰俘,一律釋放為民。

民間年滿七十的老者,賞賜養老銀一元…

不過,卻沒有大赦天下。因為犯罪坐牢苦役的,仍然不變。

這個李洪武,可謂是古往今來極少的登基不大赦的君主了。

等到詔書念完,李洛天子的身份也就正式生效了。

「恭賀陛下!恭賀大唐!萬歲!萬歲!萬萬歲!」群臣和百姓一起跪下山呼。

「平身!」李洛站起來,「傳朕旨意,明日賜宴顯德宮!凡五品以上朝廷以及正妻赴宴!」

「謝陛下!」

今夜,注定是他們很多人的不眠之夜。

…………

八月初八,晴,小風。

今天真是累死姐了。

男人這一套登基大典下來,整整折騰了一天,坐在那里不能亂動,因為要母儀天下嘛,要注意婦容。今天又是秋老虎,衣服有厚,那鳳冠又沉,娘哎!

一身是汗啊!

可要說不高興,那就是扯淡了。

七年前,要是有人對我說,崔秀寧,你將來能當皇後。我一定會認為他是神經病。

真是想不到,我竟然當了皇後。要是父母和同學戰友們知道,那畫面…真的無法想象。

崔皇後,這個注定會成為歷史名詞的稱呼,讓我道現在還感到很不真實。

七年了,我和李洛終于走到了這一步。這些年付出了很多汗水,都沒怎麼睡過好覺,甚至沒有出去旅游過哪怕一次。

就連心性,也無法保持當初的那片善良和赤誠。為了大局,不得不違心的做自己不想做的事。

這些付出,幸好都值得。

任何事都要付出代價。

今天,李洛成了皇帝,我成了皇後,義父成了太上皇,兒女們成了太子,親王公主。

成了最尊貴的家族。

但,一定要保持本心,要記住自己的當初。崔秀寧,你知道自己是什麼人麼?不要因為做了皇後,就變得連自己都不認識。你的內心,永遠不能被同化。

崔秀寧,你的驕傲,你的過往,不允許你變的面目全非。

真的希望,大家不會因為身份的改變而改變。希望兒女們相親相愛,希望李洛一直愛我,希望義父身體健康。

如果我們的關系會因為稱帝發生改變,我寧願不當皇後。

群臣們因為我,不敢上奏李洛納妃。但我很清楚,很多人心中都想這麼干。尤其是舊文人出身的朝臣,想打著皇家子嗣不旺的借口讓李洛納妃,便于編制他們自己的利益圈子。

他們現在還不敢,不代表以後不敢。

有些人在猶豫。只要我表現出軟弱,或者只要我的存在感減弱,立刻就會有人跳出來。甚至,我都知道有人準備好了女兒。

我寧願一個人離開皇宮,到天涯海角,也不願意和一群女人共一個男人,我想想都覺得惡心,我就不願意!

我無法容忍感情遭到背叛。

這是我的逆鱗,也是我的本心的重要組成。要是哪個不開眼的敢奏請李洛納妃充實後宮,那就不要怪我了。

怎麼越寫越心煩?算了,不寫了。這篇日記不能留,得燒了。

一切,都要好好的。這個國家,這個家,都要好好的。老君保佑。

…………

崔秀寧寫完日記,看了兩遍,就燒了。

要是哪個大臣看見皇後的日記,估計就是借給他一個豹子膽,都不敢奏請李洛納妃。

崔秀寧喂完了李衍和李徆,來到李洛所在的太政閣,發現李洛正獨自一人閱覽奏章。

「我給你煨了一碗燕窩竹菘粥。」崔秀寧將玉碗放在李洛身邊,看著男人案前的奏章。

李洛一把將崔秀寧攬過來,坐在腿上。

「哎,別讓人看見……」崔秀寧趕緊看看珠簾之後。

李洛笑道︰「這個房間不大,我看奏章不需要他們在旁邊,他們不敢擅自進來。」

崔秀寧看著李洛的眼楮,抓著他的手,不知為何,忽然有點患得患失。

「你看,我生了幾個孩子,身材走樣沒有?說實話。」崔秀寧目光明亮,李洛要想說話騙她,那是不可能的。

「沒有啊。這個我最有發言資格。」李洛風輕雲淡的呵呵笑道,「你的身體條件,就是在後世,那也是一等一得。而且怎麼也不見老,完全不像二十九歲的女人。」

「那當然。」崔秀寧知道男人沒有說謊,「我可是拿過大學女子體操的獎杯。女刑警本來就對身體條件要求很高。這麼說吧,我只要願意,就可以當女飛行員。」

女人有點得意。

李洛模著她的頭發,「你怎麼又擔心了?對我要有信心。」

崔秀寧苦笑︰「我不是對你沒信心。但你現在畢竟身份不同了。」女人指指外面,「有些人想借著裙帶關系幸進呢。這時代,誰能說他們錯?」

「你不接受,那就是懼內,我善妒。」

李洛想了想覺得也是,「我明天下一道聖旨,先把他們的嘴堵住。這樣以後就省事了。」

崔秀寧點頭,「也只能這樣了。」

ps︰本來今日加更的,可今日這章太難寫了,又要避免和稱王典禮情節相似,好難啊,修改了好久,廢了不少功夫。歷史文真是最怕寫古代禮儀。蟹蟹支持,晚安!

清逸文學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