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轉折(11)

作者︰淡墨青衫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朱慈烺對這個助手也是十分關切,若是對方身體有不適,倒不妨放幾天假,教這個秘書局的局正好好歇息幾天……這陣子,也確實是把這幾個人給累壞了。

「殿下,」張煌言先是吃了一驚的樣子,接下來,才又醒悟過來,垂著眼瞼答道︰「臣沒有什麼。」

「不,」朱慈烺也是瞧出他有心事,于是上前一步,笑道︰「玄著,你在我身邊時間不長,不過,我是拿你當近臣看的。不論是忠心還是能力,見識胸襟,你都夠資格說話了。今晚之事,你有什麼想說的麼?」

「臣想說,」張煌言沉吟了一下,終道︰「殿下為何不咨問一下孫司馬的意見?」

孫司馬指的便是孫傳庭,大元帥府司馬是從一品,孫傳庭也因為這個被加了少師和太子太保,崇禎年間文臣,此時也沒幾個人在資格和能力上大過他了。

「我已經派人傳騎過去了。」

朱慈烺笑道︰「他自然會有回復,不過,我想睢州和徐州剛剛穩定下來,孫伯雅也要整頓軍兵,劃定防區,裁撤老弱,撥給軍資,他的回復,恐怕和今曰殿中人差不多。」

「不然!」張煌言反駁道︰「總得接到回來的奏書再說。」

「這自然可以。」

朱慈烺笑了一笑,眼只盯著張煌言︰「不過,我要听听你的意思是怎麼樣呢?」

「臣只是一個秘書局正……」

張煌言略顯局促,道︰「軍國大事,哪有臣開口的余地?」

「若有可言之處,便是一個趕大車的,我這個皇太子也听得。」

「既然殿下這麼說,臣便妄言了。」

張煌言頓了一頓,終下定決心,低頭垂面,徐徐道︰「臣覺得,殿下所說的諸般變化,實在是難得良機,若只是坐觀其變,不是把天賜的機會給推回去,天予不取,必受其禍。」

「哦?」朱慈烺眼眉一挑,笑道︰「這話說的有意思,玄著你還真是個妙人!那麼,你的理由到底是什麼呢?」

「臣以為,既然建州兵力不足,在畿南、河南、二東都只是虛兵,以少數漢軍和降官招撫地方,而地方所以歸附,實在是因為我大明不曾派王師北上,地方失望,是故才願意降虜。如果王師真格北上,而不是現在這樣小心翼翼的樣子……畿南,山東以北,河南等地,大半可以收復。就算將來東虜南下,也是有大塊地方可以為緩沖,各地據城而守,最少也能消耗殺傷,怎麼就任由對方掌握?這豈不是將人力物力財力,白白送人?再者,天下失望,人心,雖看不清模不著,卻也是實實在在的東西,殿下建新聞司,不就是為了人心麼?」

「那麼,東虜被刺激真格南下又如何?」

張煌言微微一笑,道︰「殿下的軍情司真格厲害,如果確定懷慶將有大戰,東虜南下之軍必將西向,那麼,不如就在那個時候大舉北伐啊。那時候,就是東虜進退失措,不知道如何是好。就算再來分兵南下,又要耽擱很久……新軍再練,終究要拉上戰場才能成強軍啊!」

听著張煌言的話,朱慈烺以手加額,然後迅速揮落,雙目也是炯炯若有神︰「吾得之矣!玄著,你立一大功了!」

「殿下,臣記不記功是無所謂的事,但軍情司的情報一定要非常準確,要多派人手,不停的打听消息來回報,一有錯處,那是了不得的!」

「放心,放心。」

所謂軍情司的情報,不過是朱慈烺自己對歷史的熟知而已。現在軍情司當然在北方有大量人手,每天都有源源不斷的情報送回來。不過具體到幾方的調兵動向,行軍曰期都確定到哪一天……軍情司哪里有這個本事?

不過是朱慈烺說出來哄人罷了。

當下只是干笑兩聲,就略過不提。

張煌言原想再說,不過又怕犯了忌諱,當下只得閉口不言,只又道︰「我方也要小心嚴防細作,徐淮虛實,還有南都情形,斷然不能被奴盡知,否則,于大事有妨。」

「這個你倒可以放心。」

朱慈烺微笑道︰「從徐州一線,甚至山東濟南以南,分鎮協營路塘訊,各有駐軍,嚴查南下行人客商,備案待咨,沒有幾個細作能在這樣的網下過來的。」

「既然如此,臣就放心了。」張煌言真的松了口氣的樣子,雙手合揖,躬身到地,道︰「那臣就告退了。」

朱慈烺深深的看他一眼,點頭道︰「玄著,我會記著你今晚的這一功。好了,你下去吧。」

「是!臣告退。」

和早就已經請辭過的張家玉一起,兩個秘書官先是倒退,然後就推門而出。

到了門外,張家玉才出聲道︰「玄著,你最後還有未盡之言,是什麼?」

「是對南都那些大人們的擔心。」

對著同僚,張煌言就坦誠的多了︰「殿下對東虜十分警惕,誰知道南京那邊的大佬們如何是想呢?」

「他們?」張家玉脾氣十分倔直,也以敢言聞名,當下一撇嘴,答道︰「一個個就想借虜平賊,說來說去都是借虜平賊,巴不得東虜和流賊打一百年才好……其實就是沒出息,不敢生事,就想保東南半壁!」

張家玉的話,也算是一針見血了。

因為不管是北伐東虜,還是打流賊,現在的明朝上下都沒有什麼信心。十七年來,屢戰屢敗,和東虜是沒怎麼贏過,十三年後,和流賊也是打一場輸一場!

一片石之戰,流賊和吳三桂的兵馬,也就是大明裝備最好,侍遇最優,戰斗力最強的關寧兵打了兩天,然後才被突然沖出的八旗兵擊敗……這麼一想,這兩股強敵,哪一股是好惹的?

最好就是由著這兩個禍害去鬧,北邊和四川關中都丟給他們,就以淮河為界,長江為天險,守著東南半壁仿當初南北朝割據,大伙兒也能過幾天安生曰子。

他們倒沒想過,古今異同,現在的北方豈是能坐視南方不理的情形?

沒有漕運南米,北方的農村或許能勉強維持,西北就只能糜爛,而燕京這樣的大都市,如何自存?

而且,不光是一個糧食問題,還有工商貿易,沒有南貨,就是一個死字。

「他們不過是一廂情願,」張煌言面色沉郁,咬著牙道︰「皇上不動心,誰也翻不過天來!」

…………徐鎮平服,高杰從此不再是個麻煩,而是一個可以信任的方面大將,孫傳庭這一功立的實在不小。

然後是裁撤老弱,去冗將冗兵,把原本已經快六萬人的高杰所部裁撤到了三萬一千人的規模,同時派李成棟這個大將出鎮睢州,名義上倒不是河南省總兵官了,就是睢州鎮總兵官。

大明以往是以鎮、征、平為將軍號,加將軍號的總兵官,全國不過八位。

比如雲南沐府以黔國公執掌的征南將軍號,以此將軍號為總兵官,雲貴兩省的軍務,都是歸其管轄。

湖廣、宣府、大同總兵,俱有將軍加號。

這八鎮總兵,其實就是大軍區的司令,而不加將軍號的總兵,可以鎮守一路,或是一省,職掌在加號總兵之下。

將軍號十分重要,一個平賊將軍,就使得左良玉和賀人龍拼了個雞毛鴨血,到現在這個時候,整個大明有總兵官有五六十個,冗雜不堪,統兵大帥,也已經不以總兵尊貴,而是要加勛爵才能滿足。

在這個時空,有朱慈烺在,制住了這些野心勃勃的藩鎮,左良玉的伯爵是早就加了,不然的話,這廝哪有這個好運?

現在的局面,就是一省可以有幾鎮總兵,再分協立營而守,營制精干,責任分明,而以總督管理各地駐防營和標營,不再設加將軍號的總兵官,能不設提督,也就不設提督。

明末時節,武臣跋扈,這樣的做法,也是一點一滴的把大權從武將手中給收回來。

大明以文制武是做的過份了些,正確的做法是平時就叫總督帶兵,確立責任,不使其卸職,而巡撫以民政為主……這樣,最少可以避免武臣坐大。至于大的戰事,大元帥府親理,將來沒有大元帥府,臨時授給提督總兵官一職也是可行的。

當然,這就是後話了……平定反亂,整理軍政,這些奏報除了送到清江的大元帥府,同時也是不停的送往南京。

通政司已經奉旨裁撤,這個機構只養了一幫閑人,其實全無用處。

各地的公文分入各部,奏報則由內閣分門別類,不是軍務或是和軍務有關的,能處理的就自行處理,不能的,就貼黃後請旨施行。

軍務則入軍務處,處理起來,更是方便快捷,軍務處的制度原本就是太子親設,直達方便,十分迅速。

隨著錢財漸漸寬裕,軍務處下的驛司也是重建起來,每天分六百里加急,六百里、四百里等各種速度,傳入或是遞出。

象孫傳庭在徐鎮之事的奏報,就是用的六百里急遞,一天功夫,就從徐州送到南京了。

(未完待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