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05章 傳聞有誤

諸葛亮正想著,只听得蔣琬又說道,「丞相,說起收糧之事,學生還有一事尚未稟報。」

「何事?」

隨著漢中諸事日漸走上軌,再加上把自己的得意弟子派去了漢中,還有錦城這邊夏糧入庫等重要事情纏身,只要沒什麼大事,諸葛亮已經有一陣沒關心過漢中了。

蔣琬回道︰「丞相,那李家前兩日報過,說是那漢中典農校尉丞也要他們幫著籌糧。」

「噢?」

諸葛亮這回當真是有些驚訝了,「李家?六房?」

「是。」

諸葛亮桃花眼微微一眯,似乎當真就是有些記不清的模樣,「我記得,李家六房有一女,似乎就在漢中?」

「是一子一女。」

蔣琬面容有些古怪,咳了一聲,說道,「听那李家的話,那放在漢中的李家女,已經被那馮郎君收進……」

「嗯?!」

諸葛亮眼露精光,差點就是月兌口而出。

收房了?

「收進了紡織工坊……」

蔣琬小心翼翼地說道。

「收進了紡織工坊?什麼意思?」

諸葛亮臉色有些愕然。

「就是馮郎君把此女收進了紡織工坊,說是讓她當了紡織工坊的總管事。」

蔣琬說起此事,臉上的神情更是古怪。

這馮明文,做事當真是讓人捉模不透。

「僅僅是管事?」

諸葛亮臉皮微微有些抽搐,心道那個混帳小子,這又是什麼意思?

前頭你對那女子愛理不理,我還當真覺得是幼常誤解了什麼,如今突然又讓人當管事,做事怎能如此不按常理?

再說了,我讓此女去漢中,又不是讓她去給你當管事的。

你要麼就不要踫,要麼就……

哪有你這樣做一半留一半的?

「听李家的人說,確是只當管事,而且听說,紡織工坊織工之事,多由彼決之。」

諸葛亮听了,默然好久,這才喟然一嘆,「此子心胸,有時倒是豁達而不拘小節。紡織工坊中,織工多是婦人女子,讓女子當管事,反是比男子方便許多。」

「換了別家,稍有些產出的所在,有誰敢如此大膽,讓女子掌權?更不要說如紡織工坊這般大的產業,他倒是不怕人說閑話……」

諸葛亮說到這里,似乎又想起了什麼,搖搖頭自失一笑道,「倒是我多想了。從認識此子起,他所做之事,哪一件不是被人閑話的。」

「今年朝廷收糧,所用布帛多賴紡織工坊,故那里萬不可有失。此事公琰你就操心一下,黃家也好,李家也罷,若是他們收糧時有人為難,你不防搭個手。免得有一開眼的人看那兩家好欺負,想要佔便宜。」

「學生明白。」

蔣琬回道,同時心里在感嘆,這黃李兩家,莫不是要就此翻身?

「還有,你幫我擬一令,讓那魏文長派些人馬,前去南鄉駐守。南鄉多胡人,而且雖說魏賊不大可能從漢水逆流而上,但多防一下總是沒錯。」

「是。」

說起胡人之事,蔣琬不禁又想起與之類似的僚人。

「丞相,這些時日,漢中各家得了南中送去的勞力,墾荒倒是快了不少。若是明年還是如今年一般,新開田地不用納糧,漢中定可自足。」

頓了一頓,他又開口道,「只是丞相,明年便開始讓漢中納糧,會不會太著急了一些?」

諸葛亮搖頭,「不會。漢中新開田地,多是舊年拋荒之地,一年時間,足夠有產出了。」

諸葛亮說到這里,又想起了已經進入漢中墾荒的李家六房,不由地又補充了幾句,「只是這舊年熟地,總有開完的時候。」

「但有了這八牛犁,就算是生地,也比以前容易開墾。所以這生地,倒是可以延緩兩三年再收糧。不拘這蜀中還是漢中,都要早做準備。」

有了八牛犁,不但是漢中,只怕就是蜀中的許多在以前不易開墾的地方,只怕也會變得輕松不少。

所以這也是蜀中大家願意答應諸葛亮不進入漢中的原因之一。

蜀中就能墾荒,又何須去漢中?

不過蔣琬倒是听出了另外一層意思。

「丞相的意思,是讓蜀中的大族也進入漢中?」

「堵是堵不住的。」諸葛亮點頭道,「能把他們擋住兩三年,也就夠了。漢中的地,光靠功勛,是開不完的。」

「兩三年後,拋荒的熟地差不多也開完了。至于那些生地,誰想要去開,朝廷又何須阻攔?地開得越多,糧食就收得越多,這是好事。」

作為荊州進入蜀地的代表人物,諸葛亮自然明白本地大族和他們這些外來戶矛盾所在。

說白了,不外乎利害二字。

當初他們為什麼歡迎先帝入蜀?嘴里說是興復漢室,但實際上哪一個不是圖從龍之功?

不說蜀中的世家大族,就是先帝帶入蜀中的功勛們,又有多少人單單是為了先帝那一句興復漢室?

就算是關君侯和張君侯,更多的原因,也是因為義之所在,這才生死相隨的吧?

所以蜀中世家不但沒有從大漢手里拿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反而還要被自己這些外來戶壓上一頭,心里不滿,那是人之常情。

可是大漢就那麼大的一塊地方,錢糧人口又全是掌握在本地世家手里,就算知道蜀中大族不滿,那也得繼續讓他們出人出錢出糧。

興復漢室,還于舊都,那是要打出來的,不是喊出來的。

只有打下來的地盤越多,才能有更多的利益可分。

再說了,不但是本地世家不滿,就算是功勛們也未必滿意。

從龍之功,光給個名號官位又有什麼用?

最重要的是基業,能讓自己,能讓子孫吃穿不愁,能享樂,能多睡幾個美人的傳世基業。

田地,才是根本啊!

有田地才有產出,才有錢糧,有了錢糧,才能揮霍不是?

但大漢的功勛們又有幾個是家里富有田地的?

看看廖公淵為世家張目就明白了,未必就沒有多為自己找後路的心思。

本地世家雖然被人壓著一頭,但他們背地里卻是看不起勛貴的,窮鬼有什麼了不起?

雙方都對對方的東西有所貪念,不就是為了利害麼?

諸葛亮作為大漢丞相,統籌全局,怎麼可能不明白這其中的道理?

可是家底薄,手頭緊,地盤小,大漢如此窘境,他又有什麼辦法?

如果不是突然冒出來一只土鱉來,按他的想法,光是平衡這蜀中的各方勢力,只怕都要耗費大部分的精力。

也只有嚴苛的法令,公平行事,這才能讓人說不出什麼話來,才能盡可能地維持這脆弱地蜀中平衡。

所以說,八牛犁好哇,屯墾漢中好哇!

漢中之地,終于把功勛們的注意力轉移了過去。

雖然說不能全部喂飽他們,但比起之前餓得嗷嗷叫,那是好多了。

手里有了基業,廖公淵之流,想必就會少上許多。

大漢對蜀中大族打壓,但對他們手里的錢糧人口又何嘗不是有所依賴?

只有漢中有了產出,朝廷自己手里有了錢糧,面對那些大族時,才能放開手腳,才不會有所顧忌。

听到丞相如此一說,蔣琬也是贊同地點點頭,「丞相這般做,讓那蜀中大族能得些田畝之利,倒也能讓他們少些怨氣。」

听了蔣琬此話,諸葛亮心里嘆了一口氣。

公琰生性寬厚,穩重有余,機變不足,只能算是個守成之人;幼常機變倒是夠了,但未免過于自負,做事有些不夠周全。

此二者,皆非自己所望。

又過了幾日,李遺終于帶著一行人到了錦城。

「樊醫工,這兩日就請暫且委屈住在此間小院。待我在錦城辦完事,就一起北上漢中。錦城可是我大漢的都城,樊醫工若是有心情,可心情游覽一番。」

「我會留下兩位隨從,若有事情,就直接與他們說便是。」

李遺把他從南中帶過來的人安置在一個別院里,臨走前對著他們說道。

這群人有十來人,領頭的是一個老農打扮的老者,發須皆白,乍一眼看上去有五六十歲,可是腰桿挺直,臉雖是被太陽曬得黝黑,卻不見皺紋。

如果光看臉的話,三十歲農戶出身的人只怕未必有他年輕。

所以這是一個看不清年紀的老者。

只听那樊姓老者听到李遺這般說,連忙陪笑道,「鄉野之人,能住在這等地方,何來委屈之說?李郎君有事就請便,不用管我等。只要事了,隨時過來叫我等出發便是。」

李遺又吩咐了一番隨從,這才離去。

「大父,這錦城果然不愧以錦為名,當真是繁華似錦,這里可比南中那邊好多了。」

李遺一走,留下的兩個隨從去了偏房休息。剩下的人有老有少,只見那幾個年輕人便馬上按捺不住興奮的神情。

反是人群中的中年人露出懷念的神色,有些感慨道,「想起少年時,也曾隨大人到過這錦城,沒想到相隔這般多年,竟然還能回來。」

樊姓老者看向自己的子孫後代,臉上似悲似喜,仿佛還帶著些許歉意。

「唉,還是我拖累了你們。既然你們喜歡錦城,就趁著這兩日四處看看,留個念想。免得去了漢中,也不知何時能回來。」

「大父何必如此感懷?那李郎君不是說了麼?我等此去漢中,自有一番機遇。又不是像師祖……」

口快的一個年輕人剛說出這番話來,只听得一聲暴喝︰「收聲!」

嚇得那年輕人立刻把話咽了回去。

樊姓老者嘿然一笑,話中竟有些嘲諷之意,「世間的貴人,何曾把我等醫匠當一回事?用時呼來,不用時喝去。遇到那些心思狠毒之輩,只怕連性命亦難保。」

說著,又看了一眼眾人,這才繼續說道,「不管那李郎君是何種說法,只要未到漢中,只要未曾見到他許下的事情,皆不可信,還是要小心為佳。」

「既然大人信不過,為何還要親自出來?就算是李家對大人有恩,但听那李郎君口氣,也只是在找一些醫工使喚罷了,讓孩兒們走這一遭,也算是報了恩情,又何勞大人這般奔波?」

一個中年人問道。

樊姓老者嘆了一口氣,說道,「報恩是一回事,但我樊家被迫藏身南中皆是因我之過。南中乃是蠻荒之地,我又如何忍心讓子孫因我之過而成為蠻人?」

「雖說我不太信李郎君許下的事情,但又忍不住想過來看看。樊家此時的境地,罪由我而起,自應由我而贖。」

「大父又何必如此悲觀。南中之地,亦常听得那馮郎君乃是大漢第一少年郎君,那南中多少婦人,皆是被他收留,這才避了戰亂之苦,想來他不會是小人之輩。」

年輕人倒是比自家的長輩樂觀一些,想那傳聞,那大漢第一少年郎君,亦不過十七歲,便已做出好大的一番事業,名傳大漢天下。

自己若是能跟隨這等少年英雄,就算不能出頭,也能一慰仰慕之情。

「傳聞豈可輕信?」

樊姓老者斥責一聲,若有所思道,「不過你這話,倒也提醒了我。錦城本是大漢都城,听說這馮郎君本住在錦城,後才去了漢中。」

「想這馮郎君這般大的名聲,錦城定有不少與他有關的傳聞,你們趁著出去觀看錦城的時機,借機打探一下。」

「大父不是說傳聞不可輕信麼?」

「嗐!」樊姓老者一拍大腿,「南中離錦城這般遠,傳聞傳到了那里,早就變了味,自是不可輕信。」

「再說了,一道傳聞不可輕信,但你們多打听一些,只要多人皆是同一說法,那十有八九就是差不離。」

听了老者的話,幾個年輕人臉上就是一喜,這打听之事倒是其次,關鍵是可以出去看看這花一樣的錦城,那就是大好事。

他們幾個一路走來,越是北上,越是覺得繁華。

到了錦城,眼楮都差點看不過來了。

在南中那等蠻荒之地,不要說見過,就是想,都沒想過這世間竟然還有這等如花似錦的地方。

所以幾人心里早就癢癢了。

「雖說李郎君是都督之子,但畢竟這里是錦城,乃是大漢天子腳下。你們出去,皆要小心,不可惹出事來,闖了禍。出去前,先去問問李郎君的人,這錦城里有什麼需要注意的。」

「謹記大父之令。」

幾個年輕人連忙說道。

待幾人出去後還沒過多久,只見一人就面色如土地回來了。

「大父,不好啦!這馮郎君,果真是如你所言,傳聞有誤。」

年輕人一見到樊姓老者,就大驚失色地說道。

「你可是打听到什麼了?」

樊姓老者心里咯 一下,連忙問道。

「那馮郎君,原來還有一個名聲,叫巧言令色馮郎君,說是此人能說會道,竟說得丞相這般人物都能听了他的妄言……」

樊姓老者臉皮一緊,想了想,心中還是有些僥幸,「你僅僅是出去這點時光,倒未必能打听得全,待他人回來再說。」

又過了一段時間,又有兩個年輕人腳步慌亂的跑了回來。

「大父,不好啦!這馮郎君,果真是如你所言,傳聞有誤!」

「什麼傳聞,趕緊說來?是不是巧言令色?」

樊姓老者連忙問道。

「不是不是,不是巧言令色,錯了一字,是巧言。听說此子多情濫情,膽大妄為,不但勾搭上了張君侯家的小娘子,還敢讓關君侯家的三娘子陪伴身邊去了漢中。」

「對對!」

另一個年輕人也點頭道,「听說他還未成婚,就換了不少貼身侍女,身邊一日也離不開貌美侍女。就算他去漢中,也不忘讓貌美侍女同行。」

攀姓老者臉色一白。

這時,又一個年輕人進來,還沒進到房門就喊道,「大父大父,不好啦!」

「門關上,慢慢說,莫要讓他人听了去!」

樊姓老者一見自家孫子如此神態,連忙喝道。

「大父……那馮郎君,听說可不是一個好侍候的人,他可是有怪癖的。」

「什麼怪癖?」

「好奪他人妻子。」

「什麼?!」

樊姓老者驚叫一聲,他終于想起了某一個人,一個讓他永遠都不願想起來,卻又永遠忘不了的人。

「此話可是當真?」

老者差點就揪上了孫子的衣襟。

「錯不了。」

那年輕人跑到門邊,打開一條縫,確定門邊沒人,這才轉過身來,悄聲道,「听說關家三郎娘子,本欲與李郎君議親,後卻被馮郎君強奪了去。」

說著,他又咽了一口口水,「還有,听說前些日子有一個姓廖的大官,本欲娶一個李姓女子,沒想到最後那大官不但丟了官,全家還被流放去了汶山。」

「而那李家女子,如今竟然呆在馮郎君身邊……大父……大父……你怎麼啦?」

還沒等年輕人說完,樊姓老者嘴里就哆嗦著罵出一聲︰「曹賊!」

然後兩眼一翻白,就此暈了過去。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