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反將一軍

作者︰望舒慕羲和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對了,走私棉布的事,你問了嗎?」

這也是劉鈺很關心的一件事。英國人此時還不會紡織棉花,之前點的一直是羊毛紡織專精。

既是好事,也是壞事。

好處在于棉布比呢絨更受歡迎,這時候若能走私或者正式貿易,利潤及大。

攫攫。壞處是棉紡在英國是新興產業,沒有那麼多的行會規矩約束,就像劉鈺搞海軍如此輕松而大順改革只能在文登試點一樣,從無到有創立發展總比在舊的泥潭里面改革容易,英國的棉紡織業若不打壓必要起飛。

茶、絲、瓷的老三樣,此時終究算是奢侈品,比起棉布在銷量上肯定要差一些。

「問了。走私販子說,只要不是純棉的,或是毛棉混紡、或是絲綿混紡、亦或是麻棉混紡,他們就能找到門路。法令有漏洞,他們在英國海關那邊的關系也只能打擦邊球,法令規定,純棉的不行,英國的法令都挺死板的,可以鑽空子。」

「還有,先生讓我問的美洲棉花籽的事,我也問了。走私販子說他們可以去辦,明年就能帶回來。錢嘛……也稍貴一些。」

此時大順的棉花產業還是明朝強行推廣的遺產,棉花品質不是美洲棉,不太適合起步階段的初步工業化生產。

走私販子既是收錢,那事兒就好辦。

「錢不是問題,花錢買種子,多花一些也值得。棉布嘛,走私販子既然敢要貨,那就是有門路可走。混紡……嗯,我記下了。」

此時他也不知道大順的混紡布水平如何,但只要能抄來技術,走私販子那邊打開銷路,這邊推廣倒也快。

劉鈺對松江地區的棉紡織業是充滿信心的,內卷之深,歷史上哪怕工業革命二鴉開關之後依舊有一戰之力。直到蘇伊士運河開通運費驟降,這才給了松江棉紡業最後一擊。

能卷到有工業代差且強迫開關幾無關稅的背景下,尚且還能再戰29年至運河開通。現如今逼著全世界一起卷,看誰卷過誰。

又說了幾句機密話後,便叫人將這幾箱子的報紙雜志等打包裝箱,運到船上。

臨行之際,又囑咐了一下饅頭。

「我此番回京,需得一段時間。這段時間,你把航海日記拿出來,給軍官生們上課吧,講講沿途見聞地標,以及遠航的注意事項。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些東西還是你這個親自去過的,才能講明白。」

將該布置的事都布置完了,起航的時間一到,正是一個大晴天。

與李欗一起上了那艘戰列艦,帶著四艘巡航艦,揚帆前往天津。

在靠近大沽口前,便先叫小船帶著信件上岸,得到對面許可之後,這才慢慢靠近了大沽口炮台控制下的天津港。

各國使節團的船只都在這里泊靠,都不是戰艦,這時候就算是英國,也不能將超大型戰艦開到亞洲,若派小戰艦又恐被人輕視,索性都是大型商船。

劉鈺的戰列艦在威海軍中用處不大,在這里卻是意義非凡。

當初只有建築而無新炮的大沽口炮台,此時也已經部署了真正的大炮,在炮台的控制範圍內,西洋船只都老老實實的。

哪怕是英國船和法國船靠著、荷蘭船與葡萄牙船靠著,也沒有起任何的沖突。

既有之前的提前通報,岸上一列官員正在等待。

這里不比威海軍中,一切從簡。李欗雖未封王,可劉鈺這個伯爵是實打實的,又將儀仗排開,繁瑣的禮儀來上一套。

走近才發現來迎接的多半都是些熟人,不少都是當年跟隨齊國公去往歐洲的。當年走的時候劉鈺還和他們一樣,即便不是同窗也是圈內紈褲伙伴,此時身份卻早已拉開了鴻溝。

組建外交部需要懂外語的人才,大順禁教之後,傳教士肯定是信不過了,只能從這些跟隨齊國公出訪歐洲的年輕人里面選拔。

雖然各國語言不通,但畢竟還有拉丁文這個「雅音」,再不濟他們也去過巴黎會些法語,溝通還是足夠的。

各自見禮之後,有人道︰「齊國公如今也在天津,如今西洋各國的使節都到了,齊國公自京而來卻一直未走,想必定是在等鷹娑伯回來。」

一路打著儀仗,各國將來的使館區就在海邊不遠,並未設立在天津城中,此時也只是草創,房屋尚在建造之中。

依著大順特殊的國情,使館區的房屋可以建造西洋式的,但必須是大順這邊出錢,房子也算是租給各國使節團的,和南方各處海關一樣。

進京是絕對不可能的,倒不是說怕洋人樣貌奇特引來驚詫,自前朝時候教堂都有一堆了,京城人早就習慣了。

實是出于「天朝」和「中國」的身份之爭,只能選擇這樣一個折中的方法︰叫朝鮮、琉球等國假裝大順是天朝;而叫西洋諸國明白大順是中國。

搞使館區在京城,朝鮮貢使前來的時候,心里肯定嘀咕,這也好意思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朝鮮儒學興盛到扭曲出兩班種姓的地步,歷史上滿清入關後,那可真是寧吃正統的草、不用蠻夷的糧。看到大順和蠻夷平等外交,定要驚呼泰興之後無中華矣。

將西洋人隔絕在天津,保持使館建交,但又無詔不得入京,亦算是妥協之下的最優解了。

巘啃書居巘。到了外交部在這里的衙門,看在李欗的面上,齊國公自出來相迎。略微客套,引著劉鈺進了正堂,便說起了正事。

「守常啊,你可算是回來了。京城里接到先回來送信人的消息,我這邊就趕緊來天津了。」

「陛下囑咐外交部要辦的頭等大事,便是叫西洋諸國知道天朝邊界何處、藩屬乃為天子之臣。我估計風季已過,現在還沒來的,今年便不會來了。」攫攫

「如今計有荷、英、法、葡、瑞各國使節。以我所知,再算上必要來的羅剎國,西洋大國中基本上也都來了。」

「陛下已經命琉球王入京,掐算時間,也差不多了。只等你回來,便一起入京。」

劉鈺笑道︰「想來朝中都準備好了,無非就是在西洋諸國眼前,展示一下藩屬主動來天子前請罪,以權示之便是。蠻夷畏威而不懷德,你給他們講仁義、禮法,他們也不懂啊。這就跟他們跟我們講他們的繼承法,我們覺得奇葩一樣。他們的國書都翻好了?」

齊國公知道劉鈺關心什麼,笑道︰「你且放心,沒有掩耳盜鈴。是朝貢便是朝貢,是外交便是外交。國書都是用拉丁語寫的,翻譯的也都是熟知官場的自己人,錯不得。只是英國人非要在他們的頭餃上加一個法蘭西國王,法蘭西使節對此相當不滿,希望咱們在殿上宣讀的時候不要把那個頭餃念出來。」

這樁公案實在是個問題,李欗也知道這樁公案,眼珠一轉,嘻嘻笑道︰「這也簡單。反正要念漢音,只要把英國國書上的法蘭西,翻成佛朗西不就是了?再每個使團發一卷雅正的世界地圖,各國譯名便是。我等只知法蘭西,不知佛朗西,想來英人也只是嘴上過過癮。」

幾人相視一笑,都覺得這個主意不錯,齊國公也將各國使節前來的緣故大致說了一下。

英國是想要軍艦在廣東補給,希望大順能夠允許英國軍艦入港,到時候可以降下旗幟、封閉炮門。

瑞典人一則為了貿易,二則為了俄國,看看大順是否有出兵征俄的態度。

葡萄牙人是知道大順先敗俄又平準、又接待發國使團後,放低姿態,以朝貢的身份前來,希望天子恩賜,保留澳門。

法國則是派出的正式常駐大使,同時希望大順能夠派出一位官方的常駐大使前往巴黎。

唯獨荷蘭,不是七省共和國官方的人,而是東印度公司的人。對日開戰的消息此時當然不能對荷蘭說,而是以「听聞巴達維亞華人困苦、荷蘭人有意驅趕」之名,要求東印度公司派人來天津談談,妥善解決。

然而一旦來了,那就不只是談這個事了,而是要談對日開戰時荷蘭的態度問題。

這里面以國家主權而論,最重要的是葡萄牙。佔著澳門,這是涉及到主權問題,而且此時開關,也根本不需要一個澳門做窗口,是要收回的。

但這個,可以以後再談。

以長久貿易利益論,最重要的是瑞典。這關系到大順的海商能不能走到關稅極端保護的歐洲。

至于當下最重要的,還是荷蘭。

「守常啊,荷蘭人已經察覺到我們要對倭國動手,不過這個事他們只是表達了一下震驚,詢問日後他們前往倭國貿易是否受影響。」

「但巴達維亞天朝遺民的事,他們反將了一軍。示意那里的華人許多都沒有入境許可,他們願意維系與天朝的關系,所以要把那些人遣送回福建。你也知道,這件事無論如何不能答應。」

李欗還年輕,有些不理解,奇道︰「國公、鷹娑伯,那巴達維亞的子民,亦是我朝赤子。若在那里困苦,何不以船接回?」

齊國公看了一眼李欗,心道果然年輕。

劉鈺不忍打破李欗心中的美好幻想,搖頭道︰「七皇子,巴城的產業多半出自天朝子民之手,人回來,產業卻留在那?這哪里說得通?便要回來也行,定要荷蘭人把產業折算成錢,一並奉還。況且那巴達維亞屬爪哇,自前朝永樂年間便來朝貢,憑什麼荷蘭人說沒有居留許可便不準居住?」

齊國公听劉鈺像是哄孩子一樣給李欗講些廢話道理,看看劉鈺,見劉鈺微微搖頭。示意不要把世界的殘酷真相告訴孩子,多留幾年天真浪漫,便也微微一笑,沒有把真相說出。

對李欗的這個解釋,雖然幼稚,卻正合李欗的心思,一想也覺得是自己想的簡單了,憑什麼把人趕回來呢?

雖然理由不是這個理由,可這不影響荷蘭人反將一軍的事實。巘閱筆趣巘

「我看,此事一碼歸一碼。」

「倭國的事,荷蘭人不得插手,以貿易去談。」

「巴達維亞的事,軍艦做保,與貿易無關。只說若是產業不興,可以允許荷蘭人將其移至錫蘭、班達等地。」

「他既將軍,我們便再反將回去,就說巴城華人皆天朝子民,必服天朝官吏,可派人前往巴城宣慰。荷蘭人必不能答應,如此或可折中。他不談遣返回福建,我不談派軍艦宣慰,而取遷錫蘭、班達之折中策。」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