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瑜的嫁妝一箱箱抬入楚王府。
楚王府更是一片忙碌,人人都打起十二分精神做事,唯恐有半點差錯。
宇文氏事無巨細,親自打點,把秦王妃和魏王妃指揮得暈頭轉向。
偏偏大喜的日子,妯里倆不敢有半點怨言。
秦王妃負責去招待女眷,魏王妃則時不時進廚房盯著,這倒不是宇文氏吩咐的,而是她不想在這種場合拋頭露面,不想被人有意無意地問趙康允的病情,更不想被人同情她這些年守活寡。
趙景允和趙康允也都穿戴一新,在門口迎客。
長兄如父,即便趙康允身子不濟,也是打起精神做兄長該做的事,三府多年沒有喜事,兩個兄長也是從心底感到欣慰,老三年紀不小了,早該娶媳婦了。
順慶帝和蕭太後連同東宮都派了人前來賀喜。
寧太師更是親自帶著厚禮來道賀,朝中的大臣們也來了大半。
三府雖然不跟群臣交往,但沖著三府在京城的威望,他們更願意來沾沾喜氣。
前院後院一片喜氣洋洋。
相比之下,新郎官這邊輕松了許多,趙桓允換了婚服,正在听王相令講著具體的流程,他唯恐趙桓允記不住,還特意編寫了小冊子,主子成親,當幕僚也要放幾天假,趙桓允听了一遍就記住了,吩咐道︰「迎親的禮節就按照你說的辦,鬧洞房就免了,阿瑜喜歡安靜,人多了太鬧騰,到時候就留她的貼身侍女在那邊伺候著就行了。」
他見過趙景允和趙康允的婚禮,一大幫人沖進洞房鬧騰。他一點不喜歡。
想必他的小姑娘也不喜歡。
王相令看了看趙桓允,拿起筆記了一下︰「好。」
「殿下……」康華進來見趙桓允已經換了喜服,欲言又止,趙桓允是人逢喜事精神爽,自然不會怪罪,「但說無妨。」
「殿下,巡防營發現了幾個行蹤可疑的人在咱們府外轉悠,竟想趁著前來賀喜的人混進府中,被咱們的人抓了個正著,問他們也不說,只是吵著想見殿下。」康華撓撓頭,「屬下听他們口音像是西北那邊,不敢獨斷,便讓巡防營的人帶了回去。」
趙桓允看了一眼沙漏,對王相令道︰「勞煩王大人跑一趟,若他們不說,就繼續關著,等後天再說。」
明天他還要帶著新娘子進宮謝恩。
顧不上這些瑣事。
「好。」王相令應著,「殿下放心,屬下自會處理,宴席那邊,屬下已經讓莫五等人照應著,不會有什麼差錯。」
莫五等人是暗衛,從不在京城露面。
讓他們扮成小廝出入宴席,沒人懷疑。
話音剛落,宇文氏便風風火火地推門走進來,見趙桓允還在跟王相令和康華議事,催促道︰「玄霖,你還在磨蹭什麼,吉時就要到了,今兒大喜的日子就不要處理政務了。」
她再怎麼不滿意姜瑜,自己兒子成親也是大事。
容不得半點差錯。
「就來了。」趙桓允沖著宇文氏畢恭畢敬地行了晚輩禮,「母親,兒子迎親去了。」
「去吧!」宇文氏瞬間紅了眼圈,拍了拍他的手,「先去祠堂跟你父親上香,別誤了時辰。」
姜瑜晚上沒怎麼睡好,早上只喝了一小碗粥,中午按照婚俗不能吃飯,梳洗打扮完以後也不準下床走動,于姑姑給她蓋了紅蓋頭,便靜靜地守著她,連話也不能說。
外面嘈雜聲一片。
屋里卻靜悄悄地,落針可聞。
眼前全是朦朧的紅色,姜瑜有些昏昏欲睡,忍不住听了听趙桓允那邊的動靜,人群的歡呼聲和清脆的馬蹄聲此起彼伏,冷不丁一個低沉的聲音傳來
︰「什麼時候動手?」
「主子說等他們出了國公府,路過芙蓉閣門前的時候。」另一個聲音道,「咱們只負責監視行蹤,不管這些。」
「到時候誰死誰活就看運氣了。」
「只是可惜了芙蓉閣了,肯定會受到牽連的。」
「看運氣嘍!」
姜瑜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睡意全無。
看樣子,有人要在芙蓉閣門口行刺他們!
是誰這麼膽大妄為,竟然敢在大街上對他們下手……
正想著,門外傳來一陣歡呼聲。
片刻,一截大紅色衣擺出現在她面前,衣擺的紋路是她熟悉的金絲蓮紋圖樣,陌生而又熟悉的氣息將她層層包裹,不容她多想,她便被人攙了起來,手里多了一截紅色的綢布,另一端輕輕地拉著她,一步步地向前走。
耳邊一陣嘈雜,她被眾人簇擁著去盛元堂跪別姜行遠。
姜行遠說了什麼她一句沒听見,她正想著趕緊把這事告訴趙桓允,但眾目睽睽之下,她顯然不能跟趙桓允單獨說話。
柳姑姑是自梳女,按婚俗,不能隨她左右。
阮媽媽倒是可以,只是她遠遠跟在身後,不曾上前。
只有于姑姑寸步不離地陪著她,于姑姑的為人她並不知曉,當然不能告訴她。
待出了盛元堂,姜瑜便不動聲色地扯了扯手里的紅綢,那邊遲疑了一下,沒什麼動靜,她便又悄然拽了拽,趙桓允會意,扭頭看她一眼,不由分說地上前一把抱住了她,不緊不慢地往前走。
眾人一陣驚呼。
只听于姑姑低聲勸道︰「殿下,按規矩,新娘子是要走著出娘家門的。」
其中按照規矩,趙桓允是不必親迎新娘子的。
可他執意要親迎,老王妃也只好答應。
趙桓允不說話,只是抱著他的新娘子往前走。
于姑姑不敢再吱聲。
姜瑜也顧不得許多,兩手緊緊抓住他的衣角,趙桓允往上托了托她,很是自然地把她托到了胸口處,姜瑜迅速用兩個人能听到的聲音道︰「殿下,有人要在芙蓉閣門口行刺咱們。」
「好,別擔心,我自會安排。」趙桓允眼帶笑意地望著懷里的新娘子,情緒並無半點波瀾,眾人看得一愣一愣地,三皇叔不但登門迎親,還抱著新娘子出門……三皇叔竟如此中意姜二小姐。
一時間鞭炮齊鳴。
所到之處,康華揚了大把的喜錢。
眾人歡呼雀躍,紛紛彎腰撿錢。
一路簇擁著迎親隊伍涌向楚王府。
/102/102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