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召見

此時的高務實剛剛知道葉赫部派來的使團中竟然有費英東的存在,不過此時對方已經從天津啟程,抵達京師也要不了多久了,他倒不至于特意傳令自家騎丁在第一時間將費英東招來一會。

對于這位努爾哈赤「輔政五大臣」之中以「萬人敵」著稱的名將,高務實還是很有興趣一晤的。倒不為其他,只是高務實委實很難相信一個人在十二歲時就能開「十余石強弓」。

高司徒陰謀詭計玩多了之後可能有些健忘,劉綎十三歲的時候初次上陣,就已經摧城拔寨,不僅率領自家降倭夷丁精銳攻破險關,先登城頭,而且還當場單挑擊殺了三蠻王中的兩個。

要說少年英雄,他高務實又不是找不到。

不過,費英東能在能人輩出的努爾哈赤麾下混成五大臣之首,能力才干肯定是有的。之所以其在後世顯得聲名不彰,主要還是因為他死得有些早,功勞的絕大部分都出在女真統一戰爭之中。

其對明軍最大的一次勝利,便是在薩爾滸之戰中擊破明軍左翼,斬殺杜松。至于其後又接連攻下開原、鐵嶺等地,他倒只是正常表現︰干得不差,但也不算特別出色。當然,再之後攻破葉赫,他倒又可以算是首功。

考慮到薩爾滸之戰發生後僅僅一年,費英東就以五十七歲的年紀病死,正常來講在那次大戰時,他肯定已經不在自己的巔峰。

不在巔峰都能如此善戰,果然不愧是鰲拜的伯父,這勇武確實不是蓋的。

另外高務實還很好奇一點,原歷史上索爾果帶著兒子費英東投靠努爾哈赤,好像也就是萬歷十六年的事。如今已經是萬歷十五年的冬天,按理說索爾果應該已經開始考慮投身建州才對,為何現在他卻跑去了葉赫?

高務實思來想去,覺得最大的可能還是自己改變了女真的局勢,甚至有可能是因為自己的態度而影響了不少人的判斷,這其中就包括索爾果在內。

蘇完部只是個小部,夾在葉赫與烏拉兩部的中間,肯定過得不甚如意。尤其是葉赫部在清佳砮、楊吉砮崛起之後被視為女真第一強部,連哈達這個名義上的共主都不放在眼里,其對周邊的部落自然更不可能有什麼客氣態度。

那麼作為蘇完貝勒,索爾果對葉赫的態度肯定好不到哪去,這也極有可能是原歷史上索爾果投靠努爾哈赤的一大原因。

不過現在的情況可能出現了變化,葉赫部的脾氣大抵沒有改變多少,但他們卻多了靠山。

原歷史的大明雖然一直堅持保證南北關的地位,但對葉赫並無太多的好臉色,李成梁覺得葉赫比較桀驁不馴,因此一開始力主扶持哈達,到後來發現孟格布祿實在是稀泥巴扶不上壁,就開始轉而扶持起努爾哈赤來了——前文曾說過,努爾哈赤早年還是表現得對大明異常恭順的,對李成梁更是服服帖帖。

現在的大明卻不是這樣的態度,雖然大明朝堂上的情況並不為女真人所熟知,更談不上分析明白,但至少大明擺在台面上的動作他們不會理解錯誤——大明已經從支持哈達轉變為支持葉赫了。

此次遼北之戰,拋開一切只看結果的話,那就是葉赫與哈達同時挨揍,而大明選擇了直接出兵幫葉赫解圍,而對哈達方面……大明讓孟格布祿和努爾哈赤握手言和、交個朋友。

啥?

努爾哈赤都打到我院子里啦,你當爸爸的不救我也就算了,還讓我和努爾哈赤交個朋友?

女真人可能沒讀過什麼書,但如此明顯的區別對待,他們又不是沒長眼楮,還是能看出來的。

這說明什麼?說明在大明的眼里,葉赫的重要性已經高過哈達了。

大明為什麼會如此認為,女真各部也不是沒有盤算︰哈達衰落之勢看來已經不可逆轉,葉赫雖然有努爾哈赤這樣一個挑戰者,但至少從目前的實力來看,葉赫依舊明顯佔優。如此,扶植葉赫則可以立刻讓葉赫成為實際上的「滿洲國主」,確保整個女真局勢的大體穩定。

與此同時,葉赫掌握北關而靠近衰落的南關,很方便取代哈達的地位而又不會導致開原衰落,也符合大明的一貫準則。

與之相反的,則是努爾哈赤控制的撫順關無論從地理位置還是貿易額度等各個方面來看,都天生不如葉赫北關,大明如果轉而扶植他的話,就會麻煩很多,還可能導致開原地位下降,從而影響到大明對遼東的整體布局。

最後還有一點,便是葉赫所處的位置直面察哈爾,這就使得大明支持葉赫變成了一個雙贏局面︰葉赫需要大明的支持才能確保不會再次莫名其妙地被蒙古人一頓胖揍,而大明也需要一個相對強大一點的女真部落來為自己牽制察哈爾,甚至在將來隨同大明一道,對察哈爾發起進攻。

看懂了這些背後利益的人,自然就會以此來判斷大明接下去的態度,其必然是捧葉赫而壓建州。

此時的女真人想必還沒有誰會做擊敗大明的美夢。既然大明不可能被擊敗,那他們當然也只能隨著大明的態度變化而變化,大明選中了葉赫,也就意味著努爾哈赤沒什麼機會了。

索爾果沒去找努爾哈赤,反而投靠了葉赫,恐怕多半便是因為這些原因。

不過高務實想了想,卻又有些搖頭,葉赫現在的兩位貝勒看來的確不如努爾哈赤的手段厲害。努爾哈赤的征服,最大的特色之一便是征服某部就要徹底掌控,而達成這種掌控的第一件要務,首先便是廢除該部首領的貝勒稱號,而授之以建州內部的官職。

貝勒即過去的箭主、現在的首領。有貝勒在,說明這個部落就還存在,大家還有「徐圖恢復」的想法。一旦連貝勒都沒有了,大家群龍無首,心氣自然也就慢慢散了。

葉赫現在的做法就顯得很愚笨,類比一下就有些像當年的項羽。本來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後已經消滅了各國,建立了大一統皇朝,誰知道項羽確立優勢地位之後居然又和當年一樣,把各國分封開去,自己只滿足于做個霸王。

霸王的意思無須深究,簡單的看它就是各個國王里面的帶頭大哥。可問題在于,帶頭大哥並無意義,因為你並沒有拉開和其他王之間的地位差距,始終也只是個王。

而劉邦就聰明多了,當項羽被徹底擊敗,劉邦便立刻稱帝,讓天下人都知道他和王不同,他是皇帝,比王還要高一級。

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今後他要對各王動手的時候,天然就掌握著大義——我打你是奉天順命以伐不臣,你打我是犯上作亂大逆不道。

顯然葉赫的兩位貝勒就沒有達到這種思想高度,他們依舊滿足于做個「女真第一強酋」。

不過嘛,高務實可不打算教學生,在他看來現在這局面也不錯︰你們願意滿足于當女真的帶頭大哥也挺好,至少在我收拾完察哈爾之後,不會一轉頭赫然發現女真被統一了。

高務實傳令下去,等葉赫的使團進京,不必讓他們立刻與自己相見,該上貢的必須先上貢,一切事宜等加貢完成之後再說。

換言之便是你們先去听禮部安排,等「公事」完成之後再來找我。不過高務實沒有特意交代孟古哲哲的事該怎麼辦。

事實上,他自己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才是最佳選擇。這件事不僅是他的家務事,關鍵是還得考慮皇帝的反應,雖然劉馨認為皇帝不會反對,但他自己對于和皇帝的關系還是很謹慎的。

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再重的信任也經不起各種小誤會,要維持信任,最好的辦法就是避免任何誤會的產生,未雨綢繆防範于未然。

今天的高務實可能運氣不錯,他正在思考如何找機會讓皇帝知道這件事,朱翊鈞便恰巧派人來傳召了。

司禮監的人也不知道皇爺傳召高司徒所為何事,不過卻告訴他,說皇爺今兒個心情還算不錯,並不像是有什麼煩心事的樣子。

高務實稍稍放心,示意高陌打賞了幾兩銀子,然後便隨內宦進了宮。

進宮之後才發現,朱翊鈞這次沒在文華殿,而是在乾清宮等他。這有點反常,因為自從高務實卸任遼撫,朱翊鈞有朝政上的事情召見高務實時,基本都會選擇在文華殿,而在乾清宮召見則多半是要說私事。

私事?最近黃孟宇和陳矩那邊似乎都沒有傳來過消息提到皇上有什麼值得一提的私事啊,怎麼回事這是?

雖然一肚子疑惑,但高務實還不至于怯場,依然面色如常地走進了乾清宮東暖閣。

其實按理說乾清宮才是皇帝主要居停之所,包括就寢(不去後宮的話)、辦公都是在此。然而朱翊鈞的習慣有些不同,他早年做太子時一直在文華殿讀書和觀政,所以後來處理政務喜歡去文華殿。在乾清宮的時候,他喜歡在西暖閣召見親信大臣,而在東暖閣批閱奏疏等。

今兒個果然神奇,召見高務實居然也換來了東暖閣。

高務實一進東暖閣就發現有些不太對,周圍一個內宦都沒有,當然更不會有宮女,抬眼望去只看見皇帝一個人坐在鎏金暖爐旁,出神地想著什麼,連高務實進來都沒發現。

看到暖爐,高務實才發現東暖閣的溫度不太對,竟然沒燒地龍。他心道︰皇帝這是什麼意思?想讓我這個戶部尚書看看他有多麼節約麼?

「臣戶部尚書高務實……」

「啊,嚇我一跳!好了好了,別參見了,過來烤火吧。」朱翊鈞好像是真的被嚇了一跳,看清是高務實才趕緊招手讓他過去。

高務實有些哭笑不得,這哥們表現不對啊,什麼事讓他走神成這樣?

「謝皇上。」換了別的臣子肯定不敢大大咧咧跑去和皇帝一起烤火,但高務實何等人也,烤個火沒什麼大不了。他倆讀書的時候悄悄拼桌吃飯都有過好多次(按明朝的規矩臣子不能與皇帝同桌),外頭哪位大臣有這個殊榮?

于是高務實老實不客氣地走了過去,朱翊鈞的表現更加「豪邁」,伸出一條腿把旁邊的一把黃梨花木椅子的一腳輕輕一勾,帶到暖爐前,努了努嘴︰「喏,坐下說話。」

好家伙,這待遇可比尋常賜座強一百倍。

而高務實還很「不領情」,調侃道︰「皇上,您這舉動要是被外廷知道了,臣明兒就得上疏請辭。」

「整個東暖閣就咱們兩個在,外廷憑什麼知道?」朱翊鈞撇了撇嘴︰「我是看外頭這麼冷,你打東華門進來肯定是一路步行,只怕都快凍僵了吧?少說那些有的沒的,趕緊坐下,我有要事和你說。」

高務實這才老老實實坐下,伸手向那鎏金大暖爐伸去取暖。

這暖爐比較不常見,因為要放在宮殿之中,所以它是看不見明火的,但是通過精致雕刻的鏤空構造,爐火的熱量會從中冒出來,靠近一些便很暖和。

這玩意高務實府上也有,不過要小一些,而且鏤空雕花顯然不同。皇帝這里的都是各種各樣的龍形,而高務實府上的大抵都是鶴、龜等傳統祥物,有些則是梅蘭竹菊四君子之類。

他一坐下,朱翊鈞便輕咳一聲,道︰「皇後昨天派人來請我了。」

高務實一愣,但這話略有些敏感,他沒好直接問,只是用略帶疑惑的目光看著皇帝。

「看你這不說話卻一臉茫然的表情,我就知道你誤會了。」朱翊鈞苦笑道︰「皇後沒別的意思,她是有事找我說。」

「哦……」高務實這才恍然,問道︰「是何事?」

朱翊鈞道︰「她打算讓李時珍看診一番。」說著,皇帝很認真地看著高務實,問道︰「這事是你之前提出來的,你現在還是認為皇後數年不曾再孕,是因為那次……傷了身子?」

「那次」是指皇後生下皇長女,據說當時情況就挺危險的,皇後的狀況也不甚好,後來不僅有些多病,而且再也不曾懷孕。

高務實听完倒是松了口氣︰想方設法勸了幾年,皇後總算是想明白了,真是謝天謝地——

感謝書友「曹面子」、「Myzen0915」、「阿勒泰的老西」的月票支持,謝謝!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