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緬甸跌倒,大明吃飽

劉世曾那邊的確談得差不多了,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根本不需要多談。

莽應里現在四面楚歌,整個緬甸就剩一座東吁城還是他的,拿什麼談?本來他還咽不下這口氣,想靠著東吁城的城防硬扛,希望能扛到明軍糧盡而退。

然而這個想法簡直蠢到窒息,因為明軍現在幾乎佔據了整個緬甸,尤其是緬中、緬南平原全在明軍掌握之中,糧食完全可以任由明軍征用。雖說現在才五月,但緬南的水稻也是一年三熟的,現在正是收割期,怎麼會缺糧?

反倒是東吁城內的存糧不多——其實本來挺多的,但莽應里北伐加南征一頓操作下來,東吁城里的糧食也就沒剩多少了,現在看來頂多兩月就要見底。

這個見底是對于緬甸王室、貴族們而言的,民間其實已經差不多見底了,因此在莽應里還強撐著想要負隅頑抗的時候,東吁城里發生了一場暴動。

饑餓的暴民們差點沖進王宮之中,王宮衛隊大開殺戒,殺了至少七八百人才勉強維持住了形勢。當時群情洶洶,情況危急,第一個趕到王宮門口的王室要人卑繆候當眾表態,說會給饑民們放糧施粥三日,這才算把局面真正穩住。

經過這檔子事,魂不守舍的莽應里才真的怕了,認真考慮起大明開出的條件來。

其實也沒啥好考慮的,大明給出的條件在他看來基本等于亡國,不僅自己變成了一具傀儡,而且東吁王朝數十年來的戰果幾乎一朝盡喪。

保住了一半緬北這件事,連莽應里都覺得十分詭異,總覺得大明這麼做一定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

而卑繆候則認為這不算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實際上明人是故意留下緬北的給緬甸的。因為明人如果拿下緬北,就只能還給幾個宣慰司,而留在緬甸手中則還可以給他們提供賠償——好處明人拿了,強行征稅之類的壞事全得緬甸去做,簡直無恥到了極點。

不過這樣倒也可以說明大明的立場很清晰︰我只要錢財,不要這塊會反過來給我增加負擔的土地。

此時莽應里已經無所謂了,只要能保留王位,他至少還能活下去,並且依舊是金樓白象王,而倘若跟明人談崩,那就一切都完了,皇圖霸業一場空不說,連小命都保不住。

怎麼選?沒得選。

擔心夜長夢多的莽應里依舊如原先一般「果斷」,立刻派人去和劉世曾約定次日簽約,但他提了個條件︰讓劉世曾親自入城簽約。

他本以為文官膽小,劉世曾說不定不敢來,然而事實是劉世曾果斷地答應了——反正緬甸依舊是砧板上的肉,他不相信莽應里此時敢對他有任何無禮的舉動,更別說殺他了。

因為殺他對莽應里毫無益處,純粹是找死的舉動,黃芷汀部一百多門大炮擺在城外,不是沒法開炮,只是朝廷的戰略限制讓她不能開炮而已,如果莽應里非要一心求死,這些大炮隨時可以「表態」。

次日一早,劉世曾象征性的把軍隊指揮權交給黃芷汀,自己僅帶了兩百撫標入城,與莽應里簽訂和約。

不出劉世曾所料,莽應里根本不敢對他有任何無禮,開口「天朝」,閉口「上國」,其對大明的態度,比起此前根本不把雲南撫臣的「曉諭」放在眼里的模樣大相徑庭。

這份和約很長,按照高務實給出的格式,一共有十九款、三十七條。具體條款就不必細說了,反正就是高務實和朱翊鈞談話的高度完善版。

大體上來說,除了對緬甸政治、經濟的一些控制之外,就是對其軍事力量的嚴格限制等等。

另外就是分割︰緬東的蘭納劃給暹羅;緬南的勃固王朝「復國」並再次成立「大古剌宣慰司」;緬北按照高務實畫下的那條線,北邊歸大明幾個宣慰司,南邊由緬甸保留,大明在那條線以北駐軍建立防線,且緬甸不得在緬北地區駐扎超過五千兵力。

勃固王國由夏慕明(阿布拉邦)出任國王,但對大明則自稱大古剌宣慰司宣慰使。勃固王國本身只保留一支兩萬人的守備部隊,也就是之前高思廉——現在叫高璉——選剩的起義軍,這支人馬被拆分成七八支,作為「治安軍」分駐各主要城市。

勃固警備軍由高璉出任司令,以勃固王國邀請京華集團提供軍事保護為名駐扎于勃固、大光等處。

高務實認可了他目前三萬兵力的編制,順便還同意在黃芷汀撤軍之前,把遠征軍中的警備軍部分臨時調給他幫忙,用以震懾地方。

黃芷汀則在沒有收到朝廷進一步命令之前暫時留在緬南,負責整編降軍。

這次她的降軍可還不少,緬軍和納黎萱部暹羅軍加在一塊被俘了六七萬,而願意繼續當兵吃糧的竟然超過六萬——主要是這些年打仗打多了,民生經濟凋敝得很,當兵勉強可以吃個飽飯。

不過這批降軍不是高務實要的,而黃芷汀也吃不下這麼多降軍,最後收編了兩萬人,同時她還讓劉馨也去挑選。誰知道劉馨的要求比她還高,一共只要了三千多人。

其實劉馨不是不想要,而是劉家的財力有限,比不得黃芷汀這種有自家地盤的主,所以只能精中選精。當然,她是不肯輸了氣勢的,對外宣稱說自己這麼做只是不肯拉低了降倭夷丁的整體水平。

但這樣一來,就還剩下將近四萬人沒著落,如果放歸民間的話,又怕這些當慣了兵的家伙到處惹事,實在是個大麻煩。

幸好高務實的信來得快,黃芷汀見他又要建城,干脆把這將近四萬人打包當勞工使了,派他們去協助高孟男修建定南城,喜得剛剛接到調令的高孟男和京華基建的人嘴都合不攏。

高孟男甚至考慮再找高務實要一批家丁或者安南兩大警備軍中明人出身老兵過來,摻進這支軍隊中,再去蕪存菁,直接編成定南警備軍——當然這個得等定南城建設出個大概模樣之後才行。

通過這件事,黃芷汀和劉馨都很感慨,財大氣粗就是不同,打仗只要打贏了,幾乎總能把兵力越打越多。這種事,放在劉馨這里就很難辦,因為整編擴軍很費錢,她劉家的錢不夠,甚至換做以前的黃芷汀也肯定辦不到。

南疆的消息傳到京師又費了些時間,等消息送到,滿朝上下都巴巴的等皇帝宣布收益——沒法子,這次高務實忽悠了一大幫人買滇戰寶鈔,不僅勛親貴戚,許多官員也買了。

朱翊鈞沒讓他們失望,臨時開了一次大朝,當眾宣布一大批利好,這里簡單說幾條最重要的︰

緬甸需要對大明賠款一百六十萬兩白銀,暫定分為二十年支付,每年八萬兩,利息逢百抽五(即5%),由京華錢莊承攬收賬、運輸、入庫、分配等,手續費就是這筆利息;

緬甸開放邊境,準許大明商人自由入緬貿易。凡漢商,各稅皆免,凡雲南別族商賈,征稅逢百抽三,由京華集團負責監督征稅公正性並接受各族商賈舉報;

緬甸玉石、寶石行業交由北洋海貿同盟名下的「珠玉聯合會」全權打理——這個聯合會就是以朱應楨、張元功為代表的京師靖難系勛貴組成,高務實不插手。

緬甸竹木料行業由京華集團獨家承攬,當然主要是出口,而且是左手倒右手,基本都是京華自家吃進。

其主要針對的木料當然是後世的緬甸國寶柚木,除此之外還有檀木、灌木、雞翅木、鐵力木、酸枝木、花梨木等各種名貴硬木,另外緬甸還有豐富的竹類和藤木資源。

不過這些資源緬甸自身幾乎沒有搞過開發,高務實暫時也還沒精力去搞——畢竟他有廣西供貨,還有安南北部山區的補充,暫時不著急竹、藤這些。

緬甸的波頓礦區(礦種挺全面的一個大礦區),金銀礦抵押給內庫開采,銅礦、鉛礦等其他礦種抵押給京華集團開采,為期二十年。

緬甸錫礦交由京華集團開采,京華集團需每年為京師各部、院提供不低于一萬兩千兩白銀的捐獻,為期二十年。

緬甸……

總而言之,一百六十萬兩的淨收益已經能讓所有買過滇戰寶鈔的人賺足兩倍還多。

除此之外,靖難系勛貴集團得到了寶石專賣權;京華得到了竹、木專賣權;皇帝得到了一座不小的金銀礦二十年開采權;京華得到了同一礦區中銅礦和鉛礦二十年開采權;文官們額外還得到了高務實允諾的二十年「錫礦換辦公經費」,二十年總計24萬兩銀子。

不僅大賺一筆,居然還有額外獲益,簡直皆大歡喜。

臨時被叫來上朝的高務實頓時獲得了大量的好感,自家實學派的不用說,大量中立派官員看到他都是一臉笑容,甚至心學派的一些官員看他都覺得順眼多了。

不過大家還是有一點不夠滿意,那就是賠款期限太長,二十年才能全部拿到收益,未免有些……萬一那時候自己已經致仕了怎麼辦?

但高務實這個人就是好人做到底,主動在朝會上表示,如果有哪位同僚覺得二十年太長不想等,也可以拿著滇戰寶鈔去京華錢莊做「死當」——也就是抵押物直接換錢,不拿回來的意思。

當然,死當的規矩跟眼下大明的各種當鋪差不多,肯定不能按照原價值來,只是京華格外厚道,是按照原價值的九成收取「死當」。比如原價值十萬兩緬甸賠款的滇戰寶鈔,京華按照九萬兩來進行「死當」。

這個做法大家都認為極其合理,甚至可以說極其良心,比市面上的死當優惠大多了,因此很多人還沒散朝就忍不住和身邊的同僚嘀咕商討,是不是干脆直接去京華錢莊做「死當」算了,畢竟二十年實在太久。

朱翊鈞見百官難得地沒有發生爭吵,心里也很高興,因為他剛才只是宣布內庫拿走波頓礦區的金銀礦卻沒有說這個金銀礦的規模有多大。

實際上這個金銀礦區可不小,每年能獲得黃金一千多兩,白銀八千多兩,目前金銀價格比例大概一比十,這就相當于一萬八千兩白銀了——要知道緬甸賠款落實到每年,也才白銀八萬兩而已。

至于靖難系勛貴們在北洋海貿同盟名下臨時組建的「珠玉聯合會」,那更是喜不自禁。常言道「黃金有價玉無價」,珠寶玉器這種東西,本身開采雖然有些難度,但只要出幾塊高品質的,賣多少價那真是誰也不能斷定,沒準就挖出來一塊「和氏璧」呢?

再說這些世代勛貴之中本來就有涉及珠寶行的,手底下有好的手工匠人,這些玉石拿到之後還能通過精致加工獲得增值,更是一本萬利的好買賣。

真要說起來,大伙反而對高務實格外喜歡「買木頭」有些難以理解,雖說大家都知道高務實搞海貿一貫喜歡自己造船,現在京華的造船廠可能已經把持了大明造船行業至少七成的市場,但如此「無限量」買木頭,他們還是有些難以理解。

不過理解不理解無所謂,反正絕大多數人也不想去搶這筆生意——造船可是大成本行業,你不砸個幾十萬兩銀子進去,在高務實面前連浪花都不算。

最簡單的一點,目前兩千料以上的海船,幾乎只有高務實的京華造船廠會接,其他船廠包括松江徐家都很少接這種活,而徐家即便偶爾會接,通常一次開工也就一條、兩條,哪里像京華一般「下餃子」。

現在大明的造船行業,除了京華之外,基本都是以小船為主,能出海到南洋、東洋的海船通常都是八百料到一千料出頭的樣子,而且也不像京華的船只那樣有明確的「分級」。

當然這都無所謂,因為資本有限,很少有人嫉妒這筆買賣,大家真正眼饞的還是海貿生意,船這種東西……買就是了。

朱翊鈞等了一會兒,見群臣終于漸漸從興奮中平復下來,便稍稍示意了一下站在旁邊不遠處的陳矩。

陳矩上前一步,高聲道︰「眾官肅靜,聖上有旨!」

眾官果然立刻肅靜,心里都很明白,這應該是封賞要下來了——

PS︰這章算是補上三天前欠下的那章,晚上還會再有一章。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