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朝歸倭附(三)追擊日軍

戰爭時期的信件要送去日本頗費周章,在這個時間段里其他事情自然不會停滯,例如朝鮮東南部的戰事就是其中之一。

當日軍偷襲泗川的計劃失敗,黑田軍希望以停止在朝作戰為條件返回日本的同時,毛利秀元與宇喜多秀家率領的日軍主力終于繞過劉綎鎮守的馬山一路向東狂奔。

劉綎本來試圖阻攔,不過出兵之後他又有些猶豫。倒不是他這員猛將忽然膽小起來,而是兵法有雲︰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從,銳卒勿攻,餌兵勿食,歸師勿遏——這里正好就對上「歸師勿遏」一條。

所謂「歸師勿遏」,就是指要退回本國或者主要據點的軍隊,就不要去遏制他。簡單點說說,就是如果敵軍敗了要回家了,這個時候你就不應該去阻止他。

為什麼?如果你在他敗退回家的路上阻止他,擋住他撤退的路,那麼沒有退路的敵軍,就會和你拼命。這時候,敵軍本來是敗兵,但被你逼到了生死關頭,橫豎都是一死,拼命一戰的氣勢就很強盛了,反而你的士氣會受到影響,這樣你就很難取勝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曹操出征張繡。曹操率大軍征討張繡,但是出師不利,準備撤退,這時候劉表發兵來助張繡,切斷了曹操的糧草。

一下子,曹操月復背受敵,于是便在晚上的時候,悄悄運過了輜重,並設下伏兵,等待張繡來追。第二天的時候,張繡果然追來,便遭到了曹操伏兵的打擊,張繡兵敗。戰後,曹操對荀彧說︰「賊遏吾歸師,而與吾死地,吾所以知勝矣。」

不過,雖然「歸師勿遏」,但劉綎並不打算什麼事都不做。同樣還是孫子兵法里說的︰歸師勿遏,圍師必闕,窮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窮寇勿迫,這里就有用了——注意,並不是窮寇勿追。

窮寇勿迫,就是說當敵人已經到了絕境的時候,不要急于迫近,不要將敵人逼得走投無路。所謂「困獸猶斗」,「狗急跳牆」,真逼急了他和死戰到底,同歸于盡這不是得不償失嘛?這個思路與「歸師勿遏」其實是一致的。

所以,當敵人進入絕境的時候,可以不逼迫他,但是千萬不能不追,所謂「擊其惰歸」,就是要在敵軍撤退的時候追在他後面打,如此才能獲得更大的戰果。

蒙古騎兵過去縱橫天下數百年,之所以能做到敗則小敗、勝則大勝,後半截這個「勝則大勝」就是因為他們可以用機動性天下無雙的騎兵追著已經戰敗的敵軍不斷的絞殺,緩慢而堅定的持續給敵軍放血,直到覆滅殆盡。

不過劉綎本部騎兵很少,追著急于逃回釜山的日軍打有點困難,因此劉綎干脆賣了「侯爺的妹夫」李如梅一個面子,派信使將日軍動向緊急知會給了李如梅。

李如梅部全軍騎兵,本來就是一路追著這支日軍南下的,也是全程騷擾偷襲,只不過在黑田如水的計略下不小心讓日軍甩掉了一段時間,鬧出日軍奇襲泗川這檔子變故來。

本來,黑田如水費盡心機策劃此計,李如梅一時不察其實連高務實都能理解,但這件事可把李如梅氣得不輕。

此番再次南下朝鮮作戰,是他第一次在父、兄指揮之外單獨領兵,又是直接听命于高務實這位號稱百戰百勝的大舅哥,自然很希望能證明自己。

誰知道,此前一直都表現不錯的他,臨到最關鍵的時刻居然掉鏈子了,還差點因此威脅到大舅哥的安全,這豈是他李子清能忍的?所以李如梅早就憋著火要好好出口惡氣。

現在劉綎的情報送到,李如梅還有什麼好客氣的?當然是立刻發兵去追。

他也是熟讀兵書的將領,同樣知道歸師勿遏、窮寇勿迫,所以他采取了騎兵追步兵最常見的尾隨式追擊,而具體的戰斗方式則完全按照其父李成梁的教導來。

李成梁打追擊戰,尤其是以騎兵追步兵的情況下,當年一般是以精騎快速逼近,遠距離時先射箭,抵近之後強行沖殺,然後迅速分成兩翼進行回旋,也就是回到本陣。

與此同時,後方的另一支精騎又上前,照舊按照這個模式來打,打完兩翼回旋回到本陣。如此循環往復,按照本方騎兵的多寡來決定分成幾支騎兵來執行這樣的戰術動作。

毫無疑問,這是一種追擊車輪戰,目的除了殺傷敵軍有生力量之外,再就是對敵軍造成恐慌——後軍不斷被敵軍騎兵收割,一輪一輪又一輪,前軍中軍就算再怎麼意志堅定,遲早也會士氣崩潰。

這種打法算是蒙古騎兵追擊戰的遼東化版本,主要是多出了強行沖陣這一項,因為蒙古騎兵的絞殺不到最後不會沖陣,往往前頭無數波次都只是射箭。

之所以遼東騎兵會選擇加入沖陣這一項,自然是因為李家的家丁騎兵裝備精良,以往面對的對手不管是女真各部還是蒙古騎兵,在防御性裝備上都比不得他們,沖陣的優勢非常明顯。

現在面對日軍呢?其實也差不多,同樣是佔據優勢的。

日軍除了武士之外,尋常士卒經常無甲,即便有也多半只是竹甲,甚至是無臂竹甲,根本當不得遼東騎兵強殺。不過日軍與女真、蒙古還是頗有不同,主要差別就是日軍擁有鐵炮隊,也就是火繩槍隊。

這種擁有火槍的軍隊是可以對遼東騎兵造成威脅的,雖然日本鐵炮的射擊裝填速度已經遠遠落後于明軍,但再怎麼說,也至少可以在遼東騎兵沖殺至跟前之前打出一輪齊射。

一輪齊射也是能造成一些殺傷的,如果面對的是以往很多年里那種因為人口極大劣勢而不肯多死人的蒙古騎兵,其實這樣的殺傷威脅已經有可能使蒙古騎兵主動放棄正面沖陣。

不過,對于明軍騎兵而言,尤其是精銳的李家軍家丁騎兵而言,這就不算事了。

首先防御裝備的優勢擺在這兒,半具裝騎兵面對此時的鉛丸子彈還是有不錯的防護效力的,如果命中的部位比較「正」,甚至可能只是造成沖擊傷害,而不是貫穿傷害,絕大多數不致命。偶爾打得不那麼「正」的,又由于那位置大概率不是要害,也同樣不致死。

當然,如果運氣特別差,打中了眼珠、咽喉之類位置,這多半就沒法活命了,但……概率顯然很低。

其次便是撫恤金優勢,大明的軍制自從開始由家丁充當實際主力,不光軍餉待遇三六九等現象很嚴重,撫恤金的三六九等照樣懸殊巨大。

與因為待遇和撫恤都很低下的衛所兵面臨戰場形勢稍微劣勢就想逃跑不同,家丁們的作戰意志還是比較堅定的。

他們立功有重賞,戰死傷殘有厚恤,相當于賭博的時候贏了歸你,輸了莊家免單,這顯然就讓很多人不怕犧牲了。

畢竟是封建帝制時代,人命本來就是有價格的,當價格足夠高時,有的是人願意出賣自己的生命安全來換取他認為更重要的東西,如一家老幼數十年的安逸。何況上面已經說了,裝備優勢大的時候,訓練有素的軍士真要戰死其實也挺難的。

正是因為知道己方的優勢所在,李如梅此番動作非常快,第二天就追上了日軍主力的尾巴。

其實真要說起來,李如梅剛剛得到南下追擊日軍的命令時,就並不擔心與日軍爆發決戰。他認為這件事分兩種情況,一是他是否願意決戰,二是決戰是否能取勝。

是否願意決戰,這個主動權並不在日軍手里。日軍組成復雜,就平時來說,其機動力比較一般,唯一的優點是這個時代的日本士兵比較能吃苦,能咬牙堅持較長時間急行軍。

然而即便如此,日軍也不可能逼著李如梅這近三萬騎兵決戰。李如梅若是願意,這決戰可以打,若是不願意,那就一定打不起來。

是否能夠取勝,這一條是李如梅不願意與日軍決戰的主因。他覺得單以他這約三萬騎兵就去與日軍決戰,實在有點勝負難斷。

原因並不復雜,這支騎兵沒有火炮,單靠騎兵本身,恐怕不足以形成「三萬反殺九萬」這樣的優勢。

原先明軍戰勝日軍的兩大法寶就是火炮與鐵騎,火槍雖然也有優勢,但至少沒到「人無我有」這樣的程度。現在瘸了條腿,再想一打三顯然就沒那麼大的把握了。

話雖如此,李如梅之前最大的擔心卻還不是打不打得過的問題,因為他是騎兵嘛,實在戰況不佳隨時可以撤出戰斗,跑就完事了,你日軍還能追著我打不成?

高務實以前算過,最精銳的步兵其實是可以在某個時間段內追上騎兵的,但這里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騎兵可以隨時回頭打一波。可是作為步兵,你在騎兵回頭打一波的時候能否完成列陣就成了最大的難題。

在火槍兵只能執行排隊槍斃戰術的這個時代,大概率是無法完成線列戰術列陣的,所以一般而言,步兵仍然不便強追騎兵。這一局面的徹底改變,恐怕只能等待機槍時代的到來,甚至還不能是早期機槍——太重了,得是後來減重後可以下放到班排戰術中的機槍單位大規模列裝。

那麼,李如梅此前擔心什麼,讓他只是一路騷擾襲擊?他擔心的是戰損。

騎兵本來就金貴,家丁騎兵尤其貴得離譜︰戰馬一匹原要二十余兩銀子,現在這幾年價格下降了一些(因為東蒙古直接收復,西蒙古又實質上成了經濟殖民地),也還是需要十六兩到十八兩。

人員訓練也貴。蒙古人培養騎兵的成本可以看做為零,但一個合格的漢人騎兵,各項花銷最後算下來得三四十兩銀子,這還沒算時間成本,否則要是算上幾年訓練中的飲食供給,這一位騎兵的培養費用可能要到五十兩。

怎麼說呢,這個年代的漢族騎兵,就好比後世的空軍飛行員,那真不是隨便找個人就能頂上去用的,必須得花大價錢培養。

最後一點,李如梅也不敢讓李家軍家丁騎兵再出現大的損失了。這一點其實不必多說,李如松碧蹄館一戰的損失看起來不大,但都差點動搖李家軍的根基。

當然,現在李如梅麾下的李家軍大半不是李家本家直屬的嫡系,但其中仍然有一千嫡系,而且這一千騎兵還是他李如梅自己的嫡系。

這還不是全部,其余幾千李家旁系騎兵也不能輕易出現嚴重損失,否則可能會造成信任危機,讓各個旁系將領(李成梁家丁出身或外姓部下)懷疑主家是在「削藩」,進而離心離德,影響李家軍的內部團結,削弱整體實力。

至于麾下的宣大騎兵,李如梅當然不可能把他們看得比自家嫡系、旁系更重。但是,麻貴畢竟是高務實的嫡系將領,人家把宣大騎兵放心交給他,他也不能不當回事白白折損,否則顯然沒法交待。

因此,李如梅深知,他這場仗雖然不大可能打敗,但要講究的地方還是不少的。當然,只要自己不是去硬生生與日軍打決戰,再凶猛的追擊其實都不要緊。

日軍既然是「歸師」,只要自己不擺出一副要將他們全殲的模樣,就不可能逼得他們拼死一戰。何況日軍成分復雜,面對追擊之時各有盤算,往往不能發揮應有的實力——這一點他在此前的追擊中已經證實了。

追上日軍之後,情況果然如李如梅所料。第一陣追殺時,日軍以鍋島直茂部殿後阻擋,結果明軍正是「一鼓作氣」的階段,打得本就並非「完全體」的鍋島直茂第四軍團損失慘重(其子鍋島勝茂部尚未回歸建制),差點當場崩潰。

不得已之下,日軍趕緊派小西行長第二軍團接戰代替第四軍團,但明軍看起來正打得興起,遼東騎兵退下去換了宣大騎兵上來。

宣大騎兵和遼東騎兵之間本來就有競爭關系,這一點並不會因為上層聯合就有顯著改善。于是,宣大騎兵一看遼東騎兵表現不錯,自然不甘示弱,上去就是一輪猛沖猛打。

這可就苦了小西行長,他和他的軍團本來就是日軍里被明軍最是打怕了的一個軍團,看見明軍騎兵時膽氣都弱了三分,現在又被宣大精騎賭氣式的猛攻,很快便支撐不住,不僅節節敗退,甚至有行將崩潰之勢——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曹面子」、「那一道藍光」、「soviet2003」的月票支持,謝謝!

ps︰我記得昨晚我發過了,結果直到中午打開手機一看才發現沒發,尷尬。這章是昨天的,昨天的……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