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援朝抗倭(二十)再議

原歷史上高淮亂遼,光是《神宗實錄》里記載的各路彈劾就有一大串,結果鬧了那麼久才算是終于逼皇帝把這廝召回了——注意,還只是召回,可見要處置他有多難。

然而高務實此時卻說「除一高淮,如屠一狗爾」,這怕不是有些膨脹?還真不是膨脹,高務實要除一個高淮,還真就「如屠一狗」。

這就要說到有明一朝政治體系之下的各方權力變化了,不過這個問題前文已經說明過,這里不必重復,只說當前的權力格局以及背後的法理基礎。

總的來說,歷史上大明近三百年的歷史,幾乎可以看做是皇權與相權的斗爭史,帝王在與文臣之間為了國家真正的統治權而不斷拉鋸、尋找平衡。從最初的朱元璋強勢皇權,到張居正「吾非相,乃攝也」的巔峰相權,都真實的反應了這一爭斗的轉變。

那麼,宦官呢?宦官在這一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宦官的權力變化,見證了皇權與相權之間實力的變化。

因為朱元璋的原因,明朝在開國初期,受到強勢皇權的影響,國家政治清明、軍力強盛。但到了成祖朱棣時期,受制于帝王本身實力的差距,開始尋求文臣的輔助,而為了避免文臣所代表的相權提升影響皇權,便同時采取了勛貴階級與宦官勢力共同來輔佐皇權。

本來,出于權力制衡的角度來看,這麼做也沒什麼太大問題。但是土木堡之變後,勛貴的集體隕落造成文臣一家獨大,進而形成了大明重文輕武的政治格局,國家對地方的掌控出現問題,財政日漸窘困。

為了對抗相權,一代代的明朝皇帝開始不斷增加宦官權力來制衡文臣,只不過他們當時可能沒想到,到了崇禎皇帝時,這套辦法被聖君崇禎給玩月兌了。

這位聖君果斷出手,生生把維護皇權的宦官勢力連根拔起,相當于自己先把自己砍成廢人,再跑去問文官說「現在你們該忠于朕了吧?」——紅色毛熊解體後的休克療法對此直呼內行,真休克了。

不過毛熊雖然休克,人家好歹有數千顆核彈,旁人去悄悄撿便宜還行,直接過去明搶那還是怕的,萬一毛熊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同歸于盡,那場面就難看了。但是,你大明又沒有核彈,休克過去了自然就有人過來模尸體嘍。

這樣一看,局面其實是這樣的︰早前宦官沒什麼用,朱元璋根本不需要用他們;後來朱棣比朱元璋差點,但只要借力于勛貴,依然不太需要宦官;朱棣之後因為土木之變,勛貴名存實亡,只好把宦官找出來頂上。

所以,皇權與相權之爭雖然是根源,但其表現則是宦官與文官之爭。勛貴一開始挺重要,後來由于自身衰敗,便逐漸退居二線去了。

那麼,勛貴真的就沒有用了嗎?那也不見得。之前就說過,大明朝的勛貴、文官、宦官三者之間有個隱藏關系︰勛貴怕文官,文官怕宦官,宦官怕勛貴。

這不是下棋一般的絕對克制,但在絕大多數時期都有表現,比如魏忠賢號稱九千歲的時候完全稱得上權傾天下,但對于定國公完全不給他臉面卻毫無辦法,這就說明其中必有緣故。

這些頂級勛貴為何連九千歲都敢不放在眼里?乍一看似乎是因為勛貴世襲罔替,是君權本身的衍申,也必然依附和支持君權,故皇帝與他們本質上是盟友關系。而宦官的權力雖然也是君權的衍申,但他們與皇帝卻不能算盟友,他們只是皇帝的僕人,這是主僕關系。

僕人可以想換就換,反正多的是人願意來做這個僕人,皇帝挑選的余地非常大;勛貴卻不能想換就換,皇帝再怎麼想換,可人家家里夠資格的人太少,可挑選的余地太逼仄了。

這就是身份地位的真正差距所在——可替代性不同。

但這里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什麼勛貴因為一場土木之變就不能壓制文官了,而宦官卻能壓制文官呢?這其中必然有一個力量差。

早前勛貴能壓制文官,靠的是掌握武力,土木之變導致勛貴掌握的武力幾乎灰飛煙滅,戰功建立的威望也不復存在,自然就弱勢下去了。

宦官能壓制文官靠的當然不是武力,而是不受文官制約的監督權——廠衛。廠衛的監督權直到崇禎作死之前,一直都是保持得比較完整的。

即便是文臣子弟大量恩蔭進了錦衣衛,宦官也沒有丟失這種權力,因為東廠能監督錦衣衛,而文臣子弟並不會被恩蔭進東廠且成為主導——廢話,東廠提督只能是內臣,恩蔭你去當太監,這你都能答應?

但是無論如何,即便勛貴們失去了武力——甚至正因如此,其在皇帝心目中也就變得更加單純,至少他們肯定不會造反。在這樣的前提下,他們又擁有名義上不容更改的政治地位(祖制),皇帝自然會對他們報以最大的寬容。

于是,他們在宦官眼里就無敵了︰人家自帶忠誠BUFF,宦官手里威力最大的監督權直接宣告失效;人家地位尊崇,世襲罔替、與國同休,而宦官不過皇帝家奴而已,人家要真是火氣上來,直接拿鞭子抽你這「閹豎」又如何?

還真不如何,抽了也就抽了。所以九千歲壓根不去和國公爺打照面,免得下不來台。

說歸現實,高務實現在是什麼身份?保持文官身份的南寧候。

文官不可怕,牛逼的宦官能制得住文官;勛貴也不可怕,牛逼的文官能制得住勛貴。然而,文官兼勛貴,這就可怕了。這一身份在大明的政治制度下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他是個BUG,他除了皇帝本人之外,根本就沒有天敵!

你文官要動他,他是當前最強勢的政治集團實學派之黨魁,功勞之多、力量之強根本不是你動得了的;你宦官要動他,他是勛貴身份,地位世襲罔替,尊貴與國同休,在皇帝面前比你重要得多;你勛貴要動他……嗯?他是你們盟主啊,你瘋了嗎要動他,錢都不要了嗎?

所以,高務實根本沒有歷史上那些人搞不定高淮的煩惱,對他來說,要動高淮簡單得很——何況現在的高淮還遠沒到鎮遼時在皇帝心目中的那種重要性呢。

「那你打算怎麼處理?」劉馨有些好奇地道︰「他現在應該不算什麼重要人物,所以按理說大概也不會有什麼嚴重的過失才對。」

高務實道︰「雖然我以前學法律,按理說釣魚執法肯定是不對的,也不應該預設立場,但現在情況不同,我是知道高淮這廝必會壞事的,所以……」

「所以你要釣魚執法?」劉馨忍不住笑道︰「怎麼釣魚啊,說他收了你的賄賂嗎?」

「我就這麼傻嗎?」高務實翻了個白眼,道︰「讓他去督陵工就行了,沒幾個太監督陵工不從中撈一筆的,等他督工一段時間,然後派人去查就行了,我敢說一查一個準。」

「好家伙,你可真是把這套手段玩明白了。」劉馨一翹大拇指︰「這法子我看行,簡直光明正大、無懈可擊。」

「那是,這種套路雖然老,但絕對好用。」高務實輕哼一聲,頓了一頓,又道︰「不過這個建議不能是我來提,得找個與我無關的人來安排。」

「所以你要找陳矩?」劉馨問道。

「當然不是,陳矩提這茬,那我就是在害他了,要找一個被害了也沒影響的。」高務實嘿嘿一笑,道︰「比如李文進,或者鄭貴妃,都可以嘛。」

劉馨感慨道︰「我記得以前看一部電視劇,忘了名字叫什麼了,但那里頭有句話說得很好,說忠臣得比奸臣更奸——現在看來真是太有道理了。」

高務實白了她一眼︰「你這是夸我還是損我?」

「哎呀,當然是夸你啦,我的侯爺。」劉馨笑嘻嘻地回了一句,然後忽然笑容一斂,正色道︰「對了,你不在的時候,我和甲斐姬商議了一下,有些事要你拿主意。」

既然是有甲斐姬參與,那肯定是日本事務,高務實問道︰「日本方面的安排還有不明確的?」

「當然。」劉馨道︰「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一,雖然你判斷德川家康不願意與我們兵戎相見,但我覺得這種情況還是不能排除。尤其是在豐臣秀吉現在腦子可能已經不太清楚的前提下,誰知道他會不會強迫德川家康和我們大打一場,甚至一旦德川家康表現不夠積極,他干脆親自派兵來戰?」

高務實沉吟起來,但沒有立刻表態。其實劉馨這話已經打動他了,因為現在豐臣秀吉的表現的確很有問題,或者說他在原歷史上的這段時間表現也很有問題。對于一個精神狀態難以判斷的人,他會有什麼反常舉動根本沒法預料,因此先做最壞打算也的確沒錯。

劉馨卻不打算等高務實慢慢琢磨,而是直接說到了第二點︰「其次,我們之前只談了關東問題,還沒談町呢。」

她伸手在高務實面前晃了晃,讓他先听自己說話︰「那地方原先有許多日本的大商人,但後來因為豐臣秀吉把他們都充實去了大阪,于是空了出來。小田原之戰那會兒,豐臣秀長去三崎城和羅遠談判,最後談下來的條件就是海貿同盟去町新修一座不次于清水城那邊的水晶樓,這你記得吧?」

「當然記得。」高務實伸手把她在自己面前晃動的手拿開,道︰「那樓應該已經修好了吧?我後來帶兵北上作戰去了,沒注意後續的發展——町現在怎麼樣了?」

「水晶樓當然修好了,而且海貿同盟也的確把那兒當做咱們在日本近畿和中部地區的總部所在,不過羅遠當時爭取來的駐軍權卻還沒來得及行使。」

這件事當時是豐臣秀長和羅遠談下來的,一開始是豐臣秀吉要求海貿同盟必須在大阪成立日本總部,這樣才能將九州水晶樓和關東(三崎城)水晶樓的牌面壓下去。由于有高務實的授權,這個條件羅遠答應了,但他表示海貿同盟有自己的規矩,水晶樓所在地是必須由海貿同盟自行負責防務的,因此要求駐軍。

既然要駐軍,那海貿同盟日本總部顯然就沒法設在大阪城了,于是豐臣秀長提出設在離大阪城很近的町。町雖然商戶遷徙,但人口流失倒也不算很大,以海貿同盟之實力,一旦入駐町,當地繁榮起來還是指日可待的,因此這一條羅遠也答應了。

不過接下來雙方就駐軍問題扯皮了一段時間。一開始羅遠表示會將駐軍控制在「一萬以內」,但豐臣秀長大吃一驚之余立刻拒絕了,他認為一萬太多了,畢竟這地方離大阪城那麼近,近萬大軍根本不是豐臣秀吉能接受的,豐臣秀長認為最多不能超過三千人。

而羅遠當時則表示說以海貿同盟陸師編制,三千人很難安排。海貿同盟陸師一般以鎮為基本單位,一鎮人員是12512人。他說之前答應將人數控制在一萬以內其實就很為難了,因為那只能派駐兩個步兵協,鎮屬馬標、炮標都不能帶。

于是雙方一通扯皮,最終達成的協議還是以豐臣秀長提出的妥協建議為主,即海貿同盟在町的駐軍不超過五千,只去一個步兵協。

他還「十分貼心」地表示這五千之數里頭有四千零三十八人計劃為海貿同盟的一個標準步兵協,剩下約一千人可以是這一協軍官們的家眷、家丁等。

條件雖然達成了,但其實直到現在也沒實際部署。一來海貿同盟本身沒有那麼多陸師(京華在國內的陸師主要屬于京華商社和各大工、礦場,不歸海貿同盟直轄),二來高務實之後一直忙著對蒙戰爭事務,沒有決定下來從哪調撥人手。

因此直到現在,海貿同盟雖然在町已經建成了所謂日本總部,可是防衛力量並非正規陸師,而是艦隊中京華和各家湊出來的一些火槍手。這些人的人數也不固定,多的時候千把人,少的時候只有六七百。

「你是覺得萬一真和豐臣秀吉交戰,我們可以守住町?」高務實搖頭道︰「我一開始遲遲不派兵去駐守町,很大一個原因就是我擔心開戰之後根本守不住那兒。」——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阿勒泰的老西」、「曹面子」的月票支持,謝謝!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