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戰後波瀾(十八)秀吉出兵

正木丹波其實並不是真叫「正木丹波」,他的本名叫做利英,也就是正木利英。至于「丹波」其實是「丹波守」,大致是他們家族的「官途名」,後來被作為「通稱」。

其在日本尋常人口中要被稱之為「正木丹波守利英」,但明人通常沒有這麼麻煩,因此他隨成田甲斐來到京師之後,常常就被以正木丹波稱呼之,而高務實由于地位比他高了太多太多,因此也沒關注過這其中的細節。

其實在日本的武家之中,這種以職務作為通稱的情況很常見,但並不一定表示他真的正在擔任這個職務,一般來說有這麼些可能︰

一是祖上有人擔任過此官職,然後用此官職作為本家族的「通稱」,于是後代子孫就繼承了;二是祖上有人冒稱此官職,然後世世代代就這樣冒稱下來了;三是某大名曾經買過此官職,然後雖然可能此官職已經失效(朝廷又賣了),但是大名仍然認為自己可以使用,然後賞賜給某功臣,這叫「受領名」;四是某大名沒買過此官職,但是此官職比較低微,冒稱起來也沒人計較,所以就隨手拿來賞賜給某功臣作為「受領名」;五是錢多人傻的主兒真心實意、真金白銀地找朝廷買來了此官;六是屌絲武士自稱、冒領某官職作為「通稱」。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比較正經的是世襲某職的,即這個家族的家主世代都世襲這個官,只要到了年齡,向朝廷報一下就可以受封了。比如足利家的「左馬頭」(受封代表成為下任將軍),以及世襲的國司等等。

正木丹波,或者說正木利英家族的「丹波」通名就是「受領名」,是成田家的先輩大名賜予正木家先輩的。也正因為如此,正木家對成田家迄今為止都忠心耿耿,是成田家有力的家臣。

高務實對他的忠誠是有了解的,當然也清楚這份忠誠是對成田家,而不是對自己。不過正木丹波有句話沒說錯,「成田家不僅是大殿在關東的唯一附庸,且與大殿有姻親之實,若為人一戰而奪根本,其損非止成田,更在大殿之威嚴也。」

所以,成田家不能丟,玉繩城最好也不要丟。

正木丹波送來的這封信到底說了什麼,讓高務實不得不考慮起玉繩城的危險來了?當然是因為豐臣秀吉有了異動。

根據龍澤實陽傳來的消息,豐臣秀吉已經悄然準備了不少糧草和金銀財帛,加上九鬼嘉隆和毛利家的水軍也「整訓一新」,因此西進之心日益明顯。前不久,他已經向朝鮮國王發出了照會,正式提出借道伐明的要求。

龍澤實陽還附帶送上了那封高務實其實讀過的《豐臣秀吉致朝鮮國王書》。

日本國關白秀吉,奉書朝鮮國王閣下︰

雁書薰讀,舒卷再三。抑本朝雖為六十余州,比年諸國分離,亂朝綱,廢世禮,而不听朝政。故予不勝感慨,三、四年之間,伐判臣,討賊徒,及異域遠島,悉歸掌握。竊案事跡,鄙陋小臣也。

雖然,予當于托胎之時,慈母夢日入懷中。相士曰︰「日光之所及,無不照臨。壯年必入表聞仁風,四海蒙威名者。其何疑乎?」依有此奇異,作敵心者自然摧滅,戰則無不勝,攻則無不取。既天下大治,撫育百姓,憐愍孤獨。故民富財足,土貢萬倍千古矣。

本朝開闢以來,朝廷盛世,洛陽壯觀,莫如此日也。夫人生于世也,雖歷長生,古來不滿百焉。郁郁久居此乎!不屑國家之隔,山海之遠,一超直入大明國,易吾朝之風俗于四百洲,施帝都政化與億萬斯年者,在方寸中。貴國先驅而入朝,依有遠慮而無近憂者乎!

遠邦小島在海中者,後進者不可作許容也。予入大明之日,將士卒臨軍營,則彌可修鄰盟也。予願無他,只顯佳名于三國而已。方物如目錄,領納,珍重保嗇!

豐臣秀吉這封信的意思其實很簡單︰我豐成秀吉很牛逼,六十州的大日本都被我統一了。我告訴你,我娘懷我的時候做了一個夢,是太陽進肚子了,算命的說你兒子長大後肯定是偉人。結果你看,我打仗從來沒敗過,國家也治理的很好。

人活一輩子超不過一百年,像我這樣優秀的人怎麼能老死在日本呢?所以想借個道,把中國拿下,現在我勸你老老實實配合,也好有個好結果。

這封信送到朝鮮其實已經是去年年底的事,但朝鮮方面沒有向大明報備——原因也很搞笑,因為朝鮮朝廷認為這不過是豐臣秀吉腦子抽風了,根本不可能是事實。因此朝鮮方面在義正言辭地回絕之後,居然就跟沒事人一樣把這事忘到了九霄雲外。

而在日本國內,豐臣秀吉也同時進行了動員和各種準備。東起常陸,經南海至四國、九州,北起秋田、阪田至山陰山陽,臨海各國諸大名領地,每十萬石準備大船兩艘。各海港每百戶出水手十人,乘各國諸大名所建之大船;若有多余,則集中至大阪。

秀吉本軍所用船只,各國大名每十萬石建大船三艘、中船五艘。所需建造費用,由豐臣秀吉撥給;各國大名將所需建造費用,以預算表呈報,先撥給一半,待船建造完畢後,再行付清。水手每人給予兩人俸米,其妻子食糧另外給付。軍陣中所雇用之下人妻子,亦一律給予食糧。

以上所述及之各船舶、水手,原定皆須于天正二十年(萬歷二十年)春季時,集中于攝津、播磨、和泉三國各港口。到了三月時,秀吉亦決定了陸軍部隊兵員的征召動員令。

但是很湊巧,大明于三月發起了伐元之戰,而當時恰好有商船開往日本,結果豐臣秀吉便得到了消息。豐臣秀吉認為大明軍隊剛剛出征,說不定還沒來得及與蒙古人交手,如此自己主動出兵說不定明軍正好回轉來戰,頗為不妥。于是他決定稍微再等一下,估模著明軍與蒙古人正在慘烈廝殺之時再出動。

此時的朝鮮當權者是朝鮮王朝第14代國王李(y n)。李生于公元1552年(大明嘉靖三十一年),是朝鮮王朝第11代國王中宗李懌的孫子,中宗李懌的庶子大院君李的嫡子。中宗李懌死後,他的兩個嫡子仁宗李、明宗李峘先後繼承朝鮮王位,李在明宗李峘在位期間出生。

公元1567年(大明隆慶元年),明宗李峘病重,由于唯一兒子李暊早死,于是他指定年僅十五歲的李為王位繼承人,因此原本不大可能繼承王位的李成為朝鮮王朝第14代國王,因其死後廟號「宣祖」,通常稱為「朝鮮宣祖」。

李繼承朝鮮王位的時候,朝鮮王朝的形勢並不樂觀,朝廷內部權力斗爭相當激烈,分成了東人黨和西人黨兩派,兩派人士互相攻擊和指責,弄得朝廷內外烏煙瘴氣、朝綱紊亂,導致了原本被第10代國王燕山君李統治時期已經衰落的朝鮮王朝更加衰弱不堪。

與此同時,也就是明軍伐元出兵大概一月之後,豐臣秀吉已經將關白之位讓給了養子豐臣秀次,自己號稱太閣,開始閱兵。

凜冽的海風呼呼地從日本武士們的頭頂掃過,諸位大名那一張張圖案各異的家紋旗被刮得獵獵作響,在陰沉沉的天幕下猶如一只只巨大的蝙蝠張揚而怪異。

戴笠裹甲的武士們整整齊齊地站在海灘邊的沙場上,列成了大大小小數十個方陣,舉著樹林般的火繩槍,神情凝肅地目視前方。

豐臣秀吉在各位大名的簇擁下,檢閱著準備渡海西征的武士隊伍。西征大軍的總統領宇喜多秀家率著先鋒大將小西行長與加藤清正在前面一邊為他領路,一邊恭敬地介紹著︰「這是黑田長政君麾下的一萬一千名武士,他們將組成右翼;這是福島正則君麾下的二萬五千名武士,他們將組成左翼……這是島津義弘君等麾下的一萬四千名武士[注︰島津只是掛名,麾下多不是島津家的兵],他們組成後衛……」

看到士卒們飽滿的士氣和精良的軍械,豐臣秀吉微微頷首,滿臉溢出了得意的笑容。當他和眾位大名走到豎著「三葉葵」家紋旗的德川氏軍陣前,驀地停住了腳步——他伸手指著站在前排的那幾個士卒,有些驚詫地問道︰「你們臉上的傷疤好像還是新的?看起來才剛剛結了血痂嘛!咦?一個個還滿身汗漬的模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場中靜默了片刻,眾人都將詫異的目光投向了立在豐臣秀吉身側的德川家康,卻見他一臉的躊躇之情,猶豫著沒有答話。終于,德川氏軍陣中一個年長的武士向豐臣秀吉低低地開口答道︰「太閣殿下,我……我們剛剛才參加過激戰,為了不耽誤太閣殿下的閱兵大典,我們拼了老命才及時趕到……」

「參加過激戰?什麼激戰?」豐臣秀吉面容一肅,轉頭將凌厲的目光倏地射向了德川家康,「嗯?本太閣怎麼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有人無視總無事令嗎?」

德川家康似是不敢與他對視,低下了頭仍是躊躇著囁嚅答道︰「沒什麼大問題的,太閣殿下不必多問了。為了太閣殿下飲馬海濱、揚威域外、俯取朝鮮、進擊大明的雄圖偉業,我們德川氏無論付出多大的犧牲都是應該的。」

豐臣秀吉見德川家康不肯正面回答原因,便眯起眼楮打量了他一會兒,然後轉頭問其他的大名道︰「你們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嗎?」

就在那些大名面面相覷之際,黑田如水跨前一步出列說道︰「太閣殿下近來忙于西征大業,可能有所不知︰由于德川公命令他的部下以鐵腕手段去完成征糧任務,直接造成了他治轄下的關東十三郡內有數萬名浪人、流寇和饑民發生一揆。

德川公這些部下很顯然是剛剛參加了平息一揆的戰斗後才趕過來的……太閣殿下,向國中百姓征糧太多,他們若是不堪重負,只怕對西征大業大大不利,臣等斗膽,請您三思而行啊!」

「就是掏光他們米缸里的最後一撮米粟,本太閣也要發動這場西征!」豐臣秀吉不理黑田如水的勸諫,把臉一板,冷冷地說道,「一群泥腿子有什麼好擔心的,本太閣才不怕他們是否一揆呢——德川君,你們的征糧任務足額完成了嗎?」說著,將詢問的目光投向了掌管此番西征後勤供給事務的石田三成。

「德川公早已超額完成了征糧和供船任務……」石田三成恭恭敬敬地答道。

「這就好,這就好……德川公很是得力。」豐臣秀吉听了,很是滿意地點了點頭,這才向德川家康淡淡地問了一句,「那些刁民的一揆平定下去了嗎?」

「在下正在竭力平定當中。」德川家康臉上隱有憂色,微微嘆了口氣︰「只是,在下的大部分部下目前尚在關東平亂,此刻怕是難以及時趕到,請太閣殿下降罪!」

「那就是還沒徹底平定嘍?」豐臣秀吉不禁眉頭一皺。

「請太閣殿下不要擔心。在下自己造成的一揆,在下自己能夠解決。」德川家康一副驚慌失色的樣子,急忙垂手答道︰「在下不會耽誤太閣殿下西征大業的——德川家一定會按時配齊二萬六千名精壯武士趕赴前線。」

「算了,西征朝鮮、大明是大事,平定一揆、安邦寧國也是大事啊!」豐臣秀吉有些無可奈何地一擺手︰「你暫時先調撥五千精銳武士趕赴前線吧!剩下的二萬一千名武士,你自己留著投入關東各郡平定一揆去吧!」

「太閣殿下,這怎麼行?」德川家康一臉懇切地說道︰「您只要稍緩幾日,在下一定能……」

「不要再多說了,就這樣定了吧!本太閣可不想因為等待你把士卒們慢慢配齊而延誤了戰機,也不想因為後院失火釀成內亂而誤了大局!」豐臣秀吉以不容爭辯的語氣吩咐道︰「你們德川氏的大隊人馬隨下一批隊伍開赴前線吧,現在已經趕到的部分也先留在名護屋,不必急于出征,免得沒有得力干將指揮,反而誤事!」

說著,他將有些焦灼的目光投向了遙遠的西方,喃喃地說道︰「大明正與蒙古血戰,這絕非一時可以分出勝負的,天賜良機已經降臨到了本太閣的頭上,本太閣是一刻也不想再拖了,我們要爭分奪秒地先行奪下朝鮮!」

然後,他收回目光,瞥了德川家康一眼,又緩緩移了開來,深深地盯向了黑田如水,肅然而道︰「本來,這次西征大軍的軍師之職,本太閣想讓德川君去擔任的……現在看來,只有拜托黑田公接下這個重任了。」

黑田如水聞言,不禁面色微變。他在心底里思忖了一會兒,自知此事難以推月兌,只得沉沉應道︰「臣下遵命。」

這時,石田三成靠近過來,向豐臣秀吉輕聲提醒道︰「太閣殿下︰快到您登台發布西征命令的吉時了!」

豐臣秀吉微一點頭,深深地吸了一口氣,斂住了心神,表情顯得無比肅重,在無數道含意不一的目光注視之下,一步一步獨自向場中的耀武台上登去。

終于,他站到了高高的雲梯之上,俯望著地面沙場上黑壓壓一大片烏雲般集合的武士,一股睥睨天下的狂傲之氣頓時從他胸中溢然而生。

他定了定神,將自己的聲音提到了有生以來最響亮的程度,一字一句地緩緩說道︰

「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武士們︰為了我日本國天下布武、總齊八荒之偉業,為了日本國千百年來代代相傳的偉大抱負,為了不負天照大神對我們日本君民的深寵厚愛,為了讓我們出類拔萃的日本子民獲得普天之下、人上之人的崇高地位——諸君此戰務必抱著殺身成仁、舍生取義之決心,帶著天照大神的靈光佑護,萬艦齊發,乘風破浪,所向披靡,俯取朝鮮、橫掃大明!」——

感謝書友「阿勒泰的老西」、「朽恐」的月票支持,謝謝!

PS︰秀吉這段話,我本來想了想要不要寫成文言文,後來想到這貨其實沒啥文化,文言文似乎反而不妥,就算了,干脆讓他更符合中二老頭的樣子。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