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遠東一盤棋(七)

高務實把這番分析說出,黃芷汀很意外的沒有太多表示,本來高務實還以為她會很氣憤呢,居然失算了。

劉馨則思索著道︰「這可就真是……此事古難全了。你又不願意現在暴露太強的軍事實力,尤其是陸軍方面的實力,又希望島津家能夠挺起腰桿對豐臣秀吉說不。誒,要我是島津家的家督,我也會覺得你是在為難我啊。」

高務實本要答話,忽然發現一直老老實實站在一邊的孟古哲哲有些欲言又止,不禁心中一動,問道︰「孟古,你有什麼見解?」

孟古哲哲見黃芷汀和劉馨同時朝她望過來,好像嚇了一跳似的,連忙低頭道︰「妾身不過鄉野蠻夷出身,哪能有何見解。」

高務實還沒來得及說什麼,黃芷汀居然搶先開口了︰「鄉野蠻夷怎麼就不能有所見解了,我也是鄉野蠻夷出身呢。」

高務實頗為意外,又听到黃芷汀繼續道︰「老爺既然開口問你了,你要是有什麼想法,只管說出來便是。」

孟古哲哲看來也听意外,只是不敢表現出來,她悄悄看了黃芷汀一眼,見這位「姐姐」此刻面帶笑容,看著的確是在鼓勵自己一般,總算略微放心了一些,小聲道︰「其實妾身只是覺得,這個島津家的處事風格和我們女真挺像的。」

「哦?」這次倒是輪到黃芷汀詫異了,問道︰「像在何處?」

孟古哲哲又看了高務實一眼,高務實微微點頭,示意她盡管說。于是她才道︰「就說我們葉赫吧。我阿瑪……哦,先父和先伯父早年尚未聚勢,葉赫在女真內部不及萬汗之強盛,西側不遠又是蒙古大汗的草場,可謂南狼西虎。

那時候,葉赫只能小心翼翼在萬汗和圖們汗之間周旋,既要奉萬汗為滿洲之主,听其命而行事,又要仰圖們汗之鼻息,從他那兒獲得馬匹牛羊轉手去做買賣,也要把從北關交易得到的一些布帛鍋皿賣給蒙古人。

若是不听萬汗號令,葉赫隨時可能亡國;但若是不听圖們汗的吩咐,葉赫也可能要餓死很多人。妾身方才听老爺所說,就覺得那島津氏和當時的葉赫很像,豐臣秀吉便是萬汗,海貿同盟則好比蒙古……」

高務實三人對望一眼,都沒有去計較她把海貿同盟比作蒙古這個明顯政治不正確的說法,反而是黃芷汀很有興趣的問道︰「那葉赫是如何做到今日這滿洲第一強酋的?」

「萬汗很愛面子,尤其是年紀大了以後,更是時時刻刻都要很大的排場。」

孟古哲哲回憶著道︰「那時候,先父兄弟二人就專門找機會給萬汗面子,哪怕咱們一邊收留從哈達出逃的領民,也一邊乖乖給萬汗進貢。有時候收的領民多了些,咱們還會特意多進貢一些雖然稀罕但其實沒有太大作用的東西給萬汗,萬汗一高興,領民的事情也就懶得多問了。

這樣過了些年,哈達就開始衰落了,而我們葉赫則漸漸強大起來,不僅人丁數超過了哈達,而且咱們還有更多的馬匹、草場、農莊。

這時候,先父兄弟便開始找機會搶奪哈達的敕書,隨著敕書慢慢多起來,北關的貿易也就逐漸超過了哈達。到了萬汗去世前兩三年左右,葉赫已經發展到了可以隨便找個理由就去哈達的村寨搶一番的地步。」

孟古哲哲這番話只是說了葉赫自家的事,但在座三位沒有笨蛋,都知道她想表達的是什麼。

島津家對豐臣秀吉確實不服氣,正做著當年葉赫二位貝勒臥薪嘗膽的事。只不過日本的情況與女真那里到底還是有些不同,所以島津義久和島津義弘兄弟不能表現出同進同退的模樣,而是裝作被豐臣秀吉的手段限制住,一個堅持島津家的獨立,一個卻變得搖擺起來,有隨時投靠豐臣家的趨勢。

島津義弘在後來有著「鬼島津」的煞名,而這個鬼字不僅僅是戰斗力的恐怖,也有著狡詐之意。換句話說,他是個聰明人,能把戲演好。

或許,這就是他一邊按照豐臣秀吉的意思聚兵做好「關東征伐」的準備,一邊又打著防備豐臣秀吉再次「九州征伐」的旗號來找北洋海貿同盟要援助的背後心思。

不過即便如此,高務實也不打算收回之前下令給予他們的援助。

無非是兩千桿舊槍而已,還是隆慶二式和萬歷一式,對于京華而言全是淘汰品,放在南疆的話都只配給二線部隊,根本不會拿去給警備軍用。

但這批火槍賣給島津家就很了不得了,因為島津家在被「削藩」之後,已經只有一萬五千多軍隊。

而且,他們島津家可比不得當年搞了兵農分離的織田信長,這一萬五千人的軍隊並非完全的月兌產士兵,也就是日本所謂的常備足輕。島津家的這一萬五千足輕實際上大部分是農兵性質,只有骨干部分是分散在薩摩、大隅兩國內的武士們。

兩千桿先進的火槍,足夠島津家的陸軍水平直接提高一個檔次的戰斗力。如果是配合他們家著名的「釣野伏」戰術,這兩千火槍手(日稱鐵炮)找到機會三輪齊射下去,對方就算是數萬大軍可能也會被當場打崩。

畢竟,這個年代的日軍可不是後來「日本軍神」乃木希典指揮下,對著俄軍要塞送人頭的那支軍隊,能夠承受的戰損比遠不及後者。

在眼下這個年代的日本,一成傷亡導致崩潰絕對不是很丟臉的事;如果能堅持到兩成傷亡才崩潰,那麼指揮官基本上就可以稱得上名將;至于能堅持到三成傷亡的,或許已經可以去和越後之龍、甲斐之虎比劃比劃了。

這麼一份大禮,高務實當然也不是白送。便宜賣也是賣,而且京華的東西賣得本就不便宜,只不過對于島津家而言,貨好才是頭等大事,能買到這批火槍,他們當然也是欠人情的。

島津家目前並沒有太多還人情的手段,高務實也不打算現在就要賬。不過,之前高務實就考慮過龍澤實陽提出的那件事——豐臣秀吉希望海貿同盟駐日總部設在大阪的城下町,現在倒可以趁機做一做,讓龍澤實陽在大阪城顯示出自己的價值。

當然,不是真把總部遷過去,但的確打算給豐臣秀吉一個面子,在大阪積極建立一個近畿中心。這麼做的目的有兩個,一是為龍澤實陽證明自己的價值張目,二是進一步順著豐臣秀吉的毛模。

前者無須太多解釋,如今已經馬上1590年,龍澤實陽要想能夠接近將來的豐臣秀賴,剩下的立功時間已經不多了,必須抓緊一些才行。

後者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故意迎合豐臣秀吉此時越來越膨脹的心理,積極鼓動他按照自己的想法繼續做下去。原因不算很復雜,因為現在的龍澤實陽本身屬于「奉行派」。

之前高務實和劉馨討論過豐臣秀吉死後的日本政權之爭,並且得出結論,以豐臣秀吉之精明,在其生前和死後,不可能不限制以德川家康為首的各大名。但秀吉並不是神,當然會有想不到之事,更無法預料和應對死後多變而復雜的時局。

秀吉在世時所創制的以自己為頂點的武家官位體制,試圖將所有大名束縛在自己制定的政權框架之內。而且在秀吉彌留之際及死後,建立起的所謂的「五大老‧五奉行體制」。

按照以往的說法,五大老是秀吉死後豐臣政權的最高決策機關,五奉行則是執行五大老的政令的實務性機構,雙方一起支撐著秀賴成人前的豐臣政權。

後世日本學者脅田修的指摘,造成五大老是國政決策機關印象的兩點關鍵要素,一是朝鮮撤兵的的命令由五大老連署,而更為關鍵的第二點是武家、寺社領的知行宛行權在五大老手中。

關于第一點,日本學者曾根勇二指出,除了五大老外,五奉行也有署名(注︰參見曾根勇二論文《朝鮮出兵的撤兵指令》),因此並非五大老之專權。

關于關鍵的第二點,五大老確實連署(或者某幾位大老連署,甚至家康單獨署名)了不少知行宛行狀,這些知行宛行主要分為知行增加、遺領安堵、當知行安堵及轉封幾種。

從日本學者堀越祐一梳理出的慶長三年(1598)十二月至慶長五年五月大老署名下發的62份知行宛行狀中,僅有四份是知行的增加。

此前小早川秀秋曾一度減封越前,秀吉死後的慶長四年(1599)二月五日,重新轉封築前、築後,而其越前舊領由同為秀吉親戚出身的青木重吉繼承,知行由八萬增至二十萬石。

但此二人的知行加增有特殊性,一是二人均為秀吉親緣,二是在宛行狀中明確提到了加增知行乃是太閣之旨,即豐臣秀吉生前既定計劃的踐行,這明顯也是為了強化「一門」的勢力。

在那之前一個月前的正月九日,加增薩摩的島津忠恆知行五萬石,以獎勵其在朝鮮泗川之戰的軍功(注︰島津忠恆是義弘之子,他沒去朝鮮,軍功實際上是他爹義弘打來的),至于同年十月一日加封堀尾吉晴五萬石,是作為其普請越前府中城的普請費用。

由此可見,大老連署的知行加增事項,除了實現秀吉生前遺命的小早川秀秋和青木重吉外,所佔的比例極其微小。至于子繼父的遺領安堵、當知行再次安堵以及轉封,則只是對于差不多同等知行的再確認罷了。

因此從上述比例可見,五大老雖然具有知行宛行權,但實際操作過程中的知行新增例子極其有限。

在慶長五年(1600)二月一日,德川家康曾獨斷下發宛行狀,將森忠政由美濃七萬石加增至信濃十三萬七千石;同日免除田丸直昌五千石的軍役;二月七日,加增細川忠興豐後飛地六萬石。

家康之所以能夠這樣做,恰巧是在前田利家死後,其他三位大老在本國的空檔。待同年四月毛利輝元和宇喜多秀家回來後,又再也沒有哪個大名新增知行了。

而且,從上述諸多宛行狀來看,都有「被宛行之」,可見知行授予的實施主體並非五大老,而五大老只是名義上代為執行,其授予主體依然是作為權力頂點的豐臣秀賴。

不僅如此,在豐臣秀吉死前十三天,即慶長三年(1598)八月五日,五大老與五奉行互換的起請文中,互相保證遵守法度、不結黨,其中關于知行的要求也是一樣。

在豐臣秀賴成人前,凡知行之事首先要詳細調查,再由家康及其他大老外加五奉行會商,最後遵照少數服從多數原則施行。

眾所周知,五奉行中只有淺野長政向家康稍微靠攏,石田三成則是強烈的反家康派,因此絕大部分場合下,五奉行方面在數量上佔優。

再加上其他大老也不一定希望看到家康一人做大或者賣好,所以家康雖然被放在五大老之首的這一極其尊崇的位置,但實際知行加增這種最重要權限,依然會受到其他大老和奉行的掣肘。

可見秀吉的此番布置從他自己死前的角度來看,應該說還是很巧妙的,以五大老的威信來維持豐臣政權之權威,但又通過五奉行來限制五大老的勢力膨脹。

這就如同使用官位來定制序列,禁止大名私自通婚一樣,五大老‧五奉行體制也是一個豐臣秀吉制衡諸大名的辦法。

眾所周知,豐臣家的藏入地約為220萬石,這也是豐臣家的實力遠超其他大名的所在(注︰家康後來所謂的250萬石,其實是包含了大量家臣領的)。如果以豐臣家的名義肆意進行加增,必定會使得豐臣家本身的藏入地減少,弱化豐臣家的實力。

也正是因為如此,德川家康的心思和目標就是要進行加增,同時以豐臣家藏入地為代價去賣他自己的人情,可謂一舉兩得。

五奉行的存在,則正是為了避免此種情況的發生,這也正是為什麼剛才說知行實際加增的例子極少——例如前面加增島津忠恆的文書中,直接說的就是以在薩州(薩摩北部,是島津氏內部三大派之一的薩州派老巢)的藏入地為其知行,即島津家得了五萬石,而豐臣家的藏入地便少了五萬石。

之所以五大老作為一個重要的存在,原因在于侵朝的失敗、秀吉的死亡,使得諸大名通過外侵佔有知行地的夢想化為泡影。然而諸大名在朝鮮付出的代價必然要進行填補,否則會出亂子,五大老則正是要壓制和調解這些大名的此種想法。

話雖如此,但日本國內卻沒有能夠消化侵朝諸大名軍功和支出的知行了,如果使用豐臣家的藏入地封這些大名,將會對豐臣家的經濟基礎及本身的實力造成極大打擊,所以這個尖銳矛盾正好被德川家康所利用。

比如之前趁其他大老不在,家康對森忠政等人的知行加增,使得豐臣家一下失去十幾萬石的藏入地。而且秀吉預料不到的是在自己死後,前田利家的死亡和其繼承人前田利長的屈從;石田三成則因七將襲擊事件而失勢;上杉景勝被德川家康冠以公儀之名而討伐。

原有的微妙平衡被打破,抱有危機感的毛利輝元和宇喜多秀家恐怕心里也會覺得下一個就是自己,而增田長盛、前田玄以和長束正家試圖奮起一搏,恢復原有的制衡大老的情形。

因此,兩大老和三奉行最後聯合起來,這也是他們最後扳倒家康的機會,關原合戰正是這種情況下的總清算。

關原合戰獲勝後,德川家康得以用豐臣家的名義大肆加封在關原合戰中加入己方的將領,終使豐臣家淪為區區65萬石的大名水平(雖然豐臣家的公儀還在,但作為公儀支柱因素之一的藏入地卻被大幅削減了),達到了之前的目的。

從事後諸葛亮的角度來看,姑且不論通過官位體系制定條條框框,還是本身通過速推納降和所謂譜代不給力導致豐臣政權脆弱雲雲,實際上是五大老五奉行體制的平衡被打破,無法消化侵朝歸來後諸大名的不滿,以及最重要的藏入地控制權被德川家康逐漸攫取,在此諸多不利的情勢下,豐臣家的滅亡已經只是時間問題了。

可見,秀吉死前安排的制衡諸大名的辦法不是沒有,也不是沒有實施,只不過預料不到的不確定因素太多了。而歸根結底,麻煩還是出在朝鮮那一戰損失巨大而毫無所獲上。

豐臣秀吉的麻煩就是高務實想要的,所以現在必須確保豐臣秀吉不會因為京華這個蝴蝶翅膀的關系而放棄入侵朝鮮。

故此,京華不僅不能去炮轟大阪,還要時不時順著豐臣秀吉的意思給他點甜頭嘗嘗,維持他對自己實力強大這一假象的肯定。

而于此同時,每一次給他甜頭,都最好是讓自己的代言人來經手,最好的代言人當然是他派出去的那批人,其次則是島津家的人。

雖說島津家現在的立場並沒有百分之百的站在京華——或說海貿同盟這一邊,但那是因為島津家現在也有豐臣秀吉一樣的錯覺。等到將來需要的時候,待海貿同盟展現實力之時,高務實不怕島津家不老實——

感謝書友「曹面子」的打賞支持和月票支持,謝謝!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