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瑣記(三)

隨著馮保在內廷影響力的消退,張居正會同葛守禮、朱希孝、陳矩等朝廷大員,就王大臣案終于有了會審結果。

朱翊鈞當時並未掌權,等他將王大臣轉至錦衣衛關押時已經晚了,王大臣被喂了啞藥,後續究問已經難以進行。

張居正在獲得李太後和朱翊鈞首肯後,在正式奏章中,對本案的關鍵人物馮保家奴辛儒的失蹤隱去不奏。只奏說王大臣身懷利刃,直入宮廷,謀擬之心已昭,結案並判斬首。

張居正在奏章中說︰「宮廷之內,侍衛嚴謹,若非平素曾行之人,豈能直面君上。」又說︰「望皇上敕下司禮監官,遵照律令嚴行申飭,有犯令者,必罪勿貸。」

司禮監批紅道︰「如卿等議行。著司禮監眾官嚴實宮禁。若有不按祖宗律令,懈怠慢法者,查實究罪。」

朱翊鈞則另起一行寫到︰「京畿首善之區,必政肅風清,乃可使四方觀化。」

「朕近覽錦衣衛奏報,經年以來,京師人心怠玩、法紀廢弛,置四方無籍之人潛藏,不法之徒多有。稱「大俠」者,以武犯禁,卻多稱善者而官府不問;稱「會首」者,團聚群氓,斷訟理事,宛然縣官也!」

「著兵部都察院並輯事衙門督率巡捕、巡視、順天府等官,施行嚴打。京師地面,流氓、地痞乃至城狐社鼠之流,一體緝拿,都問罪究治。嚴打期間,有以權涉法,干預訟事的,刑部必舉都察院查實奏來。各部府官再有懈怠嘻玩,誤公事者,也都一體治罪不饒。」

旨意頒下,兵部和順天府都上了謝罪奏章。朱翊鈞請示了李太後之後才批到︰「知道了,且戴罪圖功。」

隨著詔旨頒行,兵部、刑部、順天府和大興、宛平等二十余縣投入到熱火朝天的嚴打行動之中。一時之間,舊案翻起,新案窮追,觸目驚心。京師地面的「扛把子」、「混街龍」紛紛偃旗息鼓,錦衣衛、東廠等頭也趁機拉攏人才,擴充勢力。

不到兩個月,嚴打成效斐然,那沒大背景還敢作惡的或有大背景但罪大惡極的抓了不少,各監獄人滿為患,京師地面為之一靖。

大理寺諸官見案件卷宗堆積如山,不免各處訴苦。一次張居正在皇帝日講時,把大理寺的訴苦當頌聖的話兒講了。朱翊鈞寫了六個字給張老先生道︰「讓大理寺按這原則審。」

張居正見紙條上寫︰「從嚴、從重、從快」,苦笑道︰「難免冤獄也。」

朱翊鈞道︰「不然,可以試行民意決獄。將那人犯都綁了游街,被唾罵者多的,重判。同情善待者多的,遠流。」

張居正听了心中一震,他伺候三朝帝王,最近這五六年,更能常近天顏。可是從隆慶帝身上,卻從未如此明顯的體會到帝王和臣子之間的思路差異。

從朱翊鈞角度看,如此處事也與後世自己的理念不符。但還是那句話,決定腦袋,在帝王之位上坐了幾個月,他的言行逐漸向帝王方面轉變,不足為奇。

京師百姓可是見了西洋景了。進入夏天以來,京師內有帶大牌子被綁了游街的;罪大惡極,決不待時到西市吃刀的;有被打板子的;還有些高端的熱鬧——如女子被去衣杖刑的。

京師的老少閑漢上午去看游行,午時去看殺頭,下午去衙門看杖刑,如同趕場一般,飯都顧不上吃。

京師之人最是愛褒貶國家大事,也有消息渠道,不免將皇帝之嚴打政策拿出來討論。

有的就道︰「俺大舅子的五姨媽家里的丫頭在楊老大人府上做針線。听楊老先生說,此番皇帝被元輔攛掇,下聖旨說——

見邊上的人都伸長了脖子看向自己,這位得意道︰「若有犯過的,俱都殺頭;若有奸婬、人命等事,俱都剮。是太後慈悲,這才勸住。」

這听的道︰「皇帝小小年紀,心卻狠也!」

沒想到旁邊一聲斷喝︰「狗囊的住嘴!要我說,這北京城里該殺殺、管管了——你老姨家二扁頭流遼東了罷,回不來才好哩!」

「你不就是被二扁頭打了兩個嘴巴子嗎?留點口德罷!」

「再說,再說,就去衙門告你和二扁頭一伙兒的!」

話不投機,不免打在一處,夏天陽光下塵土飛揚,雙方都滿頭大汗,邊上圍了一圈兒叫好的

京師嚴打的消息傳至天下,有些地方官就有樣學樣。

每日都有分布在兩京各省的錦衣衛情報報至京師,匯總在錦衣衛總部的情報研究室,專由情報熟手做成內政專報送到朱翊鈞處。

朱翊鈞覽奏時,將施行嚴打的地方官姓名都細細記了,待以後提拔使用;把沒跟著自己政策走的名字也細細記了,預備有機會就廢黜幾個。

此日覽奏,錦衣衛報總督王崇古在宣大、山西大張旗鼓的開展「治平安,抓私易」活動,聲效斐然。朱翊鈞對王崇古有點印象,但不太了解其人,起先見他在奏疏里要經文、僧人,知道他至少在民族政策上是個明白人

而此時,這個明白人正在和稱病回家的外甥進行密室之談。

時人尤其是高官顯爵者在家里所設的秘密會談所在,或者是四面寥廓無法有人潛藏的場所——如張居正的書房。也有的在花園假山之間設計密道,以心月復僕人把守,談話人在不透音的密室中談話——如王崇古總督府的花園密室,此密室也可做他用,卻不宜細講。

雖是密室,但其間裝飾奢華,令人瞠乎其後。此番密談二人一個是宣大總督王崇古,一個是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學士張四維。

張四維父親是鹽商、外公經營漆器兼做軍糧運輸,都是家資巨萬的大商賈。其姑父、姨夫、二弟的岳父、五弟的兩任岳父,都是山西著名的巨富。

而其舅舅王崇古是宣大總督、其同鄉兼兒女親家是吏部尚書楊博。由此,圍繞著張四維,形成了後世鼎鼎大名的官商集團。

張四維和高拱關系不錯,也通過身後龐大的財力獲得了高拱的首肯,提拔他不遺余力。去年高拱被張居正和馮保聯手驅逐回了老家,張四維焉能立于危牆之下?立即報了病假,回老家蒲州讀書去了。

此時的密室之中,發生的甥舅二人的對話,卻是駭人听聞的。因為說話的人,秉承了他們血脈中優良的商人基因,看問題是極其現實的。

張四維先問自家舅舅,問︰「依舅舅看,這大明國祚還能有多少年?」

王崇古道︰「依我之見,若無商鞅、管仲那樣的人物,殆五十年而已!若有非常之變,不過二三十年!」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