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何去何從】

作者︰我是阿斗不扶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現代通訊社自1月份成立以來,香江的不少報紙紛紛尋求合作,現代通訊社自然將這些報紙拉入自己的陣營,並為他們提供了第一手的國際新聞素材。

不僅如此,無線電視台、麗的電視台、香江商業廣播亦和現代通訊社簽訂了合作備忘錄。

一時間,現代報業的影響力直線上升,並開始甩開星島報社,  成為香江的第一傳媒集團。

本來,星島報社和現代報業斗的旗鼓相當,胡仙也知道自己沒法阻止現代報業的崛起,也就沒有采取新的商業動作;但是現代報業旗下的現代通訊社一成立,胡仙就知道星島報社要遭。

在香江,若是論海外記者的數量,  現代報業當之無愧的排第一,星島報社緊隨其後;正是因為如此,隨著香江的經濟爆發,  人們對海外的新聞需求也增加,這就讓《現代日報》和《星島日報》的銷量在這一年多里開始暴漲,其中《現代日報》在香江的銷量已經突破了15萬份,而《星島日報》也突破了12萬份。

如今現代通訊社成立並投入使用,拉攏一些中小報紙加入自己的陣營,並且自己的實力隨之增強,可見日後兩家報社的差距將會被拉大。

胡仙叫來一眾高層商量對策,大家紛紛表示有些束手無策。

「老板,若是在股災前,你決定成立星島通訊社,未必沒有機會和現代通訊社同場競技!我們都知道,  現代通訊社經過幾個月的重組、籌備,  耗費的資金高達數千萬港幣,  他們利用股市的泵水資金,大力發展先進的設備、增加大量的海外記者人數、辦事處。本來若是沒有股災,我們星島報社利用股市集資,  不會泵水5000萬港幣,  就是泵水3000萬港幣,  也能成立一家規模不錯的通訊社。但是現在,我們根本拿不出龐大的資金來籌備通訊社。」

既然叫做通訊社,自然就要做到全球大多數地方都有辦事處、記者,這樣才可以采集到龐大的新聞數量;以及擁有一個新聞處理中心,去處理全球各地發回的新聞素材;還要一個實力強勁的通聯部門,去和各個媒體談合作,進行售賣新聞。

說白了,就是拿錢去砸!

星島報業年盈利能力不過在1200萬港幣,如果不通過股市集資,很難去搭建一個初期投資就高達數千萬港幣的通訊社。

胡仙眉頭皺了起來,這名高管說的有道理,但是她不甘心就此落後現代報業;但若是通過貸款、集資(少量)等綜合渠道,去籌得資金,胡仙又擔心投資虧損,以及自己的股份進一步攤薄。

「那你們說怎麼辦?如果我們維持現狀,那《星島日報》的未來只會停滯不前,被《現代日報》遠遠的拉開距離!」

綜合起來,作為女人的胡仙此時還是沒有足夠的魄力,但又小氣現代報社這個後來者超過星島報社。

一名高管建議道︰「據說現代通訊社和現代報業是獨立運行的,而現代通訊社也向我們發出了橄欖枝,我們何不加入。」

胡仙立馬說道︰「你知道一旦加入現代通訊社意味著什麼嘛?就意味著我們以後在國際新聞上,漸漸的對現代通訊社形成依賴,而自身就很難發展起來。」

高管解釋道︰「我們的報紙本來就不擅長新聞,更何況是國際新聞;我們的《星島日報》在證券、地產等領域,才是優勢,我們有固定的讀者群,很難去發展成大眾報。」

胡仙又說道︰「我們確實擁有固定的讀者群,但現代報社的《經濟日報》目前已經強勢崛起,這次他們在證券和地產大膽的預測股市和地產因為炒風過熱,而有崩塌的危險,從而吸引了眾多的投資者訂閱。銷量也一舉突破9萬份以上,眼見就要追趕上我們的《星島日報》。」

谷吳一眾高管很想說,就現代報社的老板的那種魄力,你拍馬也趕不上;現代報社在股災前通過股市集資就有1億港幣,而星島報社僅3000萬港幣。

一眾高管見胡仙已經陷入和那位商業奇才的斗爭噩夢中,不僅有些為胡仙感到悲哀,這位女性報業大亨剛剛達到榮譽之巔,位列國際新聞協會的主席時,現代報業就抄了星島報社的老巢,就連海外的巢穴也被攻破。

如今,《星島日報》的海外銷量減少了20%左右,要知道按照道理應該是逐年上升的,可見《現代日報》搶了《星島日報》多少市場份額。

一高管見狀,變勸告為鼓勵︰「老板既然不甘落後,那麼星島報社成立星島通訊社,所需資金通過貸款和股市集資來完成!」

反正星島報社的股份基本都在胡仙手上,這些高管又沒有持股,就算虧了又和自己有什麼關系;而且,這也是老板的意思,自己不過是順勢而為。

見有人支持自己,胡仙又猶豫了,她對自己在星島報社的股份極為看中,以至于她到現在還持有86%的星島報社股份;上市的時候,她只是拿出了412.5萬股進行股票上市,她本人的股份從上市前的97%,到現在還剩下86.7%(香江證券市場並不是全部規定拿出25%股份用于公眾持股,才可以上市)。

而胡仙也擔心失敗,讓星島報社背上債務,影響公司的運轉,從而讓已經死去的父親失望。

「先加入現代通訊社吧!小小的港島,容不下兩家通訊社。我們雖然加入現代通訊社,卻不能全靠他們的新聞素材,還是要繼續增加海外記者人數」

最終,作為女性老板,胡仙還是缺少了魄力,選擇了妥協

和《星島日報》的待遇不同,現代通訊社壓根兒沒有考慮《東方日報》,畢竟《現代日報》曾公然說《東方日報》是白粉報。

馬家兄弟此時也沒有以前的囂張,反而擔心林榮亨直接對付他們;別看他們有地下司令的稱號,如果林榮亨要是對付他們,遠比他們對付林榮亨的手段高明和容易多了。林榮亨的電話可以直通港督辦公室,這就是個先天優勢。

好在,林榮亨對這些並不感興趣,反而在商業上對《東方日報》大肆打壓,這讓馬氏兄弟松了一口氣。

雖然現代報社打壓《東方日報》,但《東方日報》畢竟走的是大眾報紙路線,再加上還有點實力,銷量目前也增長到5萬份,成為了一家中型報紙。

當然了,比起原歷史,還是差了一半不止!

《明報》也選擇加入現代通訊社,畢竟不合作就意味著以後落後其它報紙,合作了至少能保證在新聞素材上,有一個實力的增加。

最讓金庸佩服的還是,現代通訊社的投資成本,據說投資了近5000萬港幣;如此龐大的投資,在亞洲恐怕也是獨一份,就連日本的報業都比不上。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