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四章 墨家

作者︰蒼穹之魚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中原這麼大的動靜,遼東三部和高句麗自然收到消息。

一面向楊崢求饒,一面積極備戰,集中兵力。

「陛下一向主張秦夷一家,我部從無背叛之舉,陛下何必如此不講情面?」使者是個文質彬彬漢人,有備而來。

鮮卑人能壯大,正是因為吸收了大量漢人,從單純的游牧轉為耕牧。

「當年鄴城之戰,你們不是為了司馬家出兵清河?閣下何以如此健忘?」衛瓘冷笑道。

「此一時彼一時也,當年司馬家佔據中原,得曹魏禪讓,我部為其誆騙,不知其究竟,不得不出兵,如今大秦為正統,我部自然歸心大秦。」使者倒也牙尖嘴利。

楊崢笑道︰「你們若真歸心大秦,可舉族內附,朕必善待,秦人、鮮卑俱為一家。」

「回稟陛下,鮮卑人不習中原水土,只願為大秦戍邊,還望陛下成全。」

「你們是在為大秦戍邊嗎?遼東、帶方、樂浪、玄菟今為誰人侵佔?」楊崢拂袖不悅道。

漢朝在遼東不止這四郡,還有臨屯、真番二郡,毌丘儉橫掃遼東之後,將長白山之南,外興安嶺的嶺東地區也納入樂浪、帶方二郡。

使者臉色難看起來,無論他如何巧舌如黃,都無法改變侵佔四郡的事實,想要他們吐出來,根本不可能。

「大秦雖軍威赫赫,然中原距遼東三千里,大秦將士不耐苦寒,為陛下計,若戰事不順,只怕有損陛下威名。」

楊崢「唰」的一下從軟榻上起身,「你是在威脅朕?」

眼中殺氣翻涌。

都是千年的狐狸,玩什麼聊齋啊。

鮮卑人在遼東壯大後,肯定會向中原伸手,這是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

同樣,中原帝國強大後,也一定會出兵遼東。

「不敢,不敢,外臣只是為陛下計,為大秦計,絕無冒犯之意。」

「那你就听好,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回去告知三部,要麼舉族內附,不失封侯之賞,要麼洗干淨脖子,等著大秦的刀!」

真不知道他們派人來說廢話干什麼。

使者誠惶誠恐的退下。

「遼東三部加上高句麗,頗有戰力,不可掉以輕心,臣願出征。」杜預拱手道。

他出手肯定最穩妥。

不過馬隆在幽州已經準備多時,現在換帥,肯定不是時候。

杜預過去,跟幽州將吏、豪強搞好關系,熟知邊務,不是一天兩天的事。

而且馬隆的能力也不差,在楊崢心目中,馬隆的兵略並不比杜預差。

原本以為衛瓘會出言阻止,畢竟他與馬隆同氣連枝,杜預立功,實則是搶佔了他們的利益。

但衛瓘卻一言不發。

相處這麼多年,彼此的性情早就模透了,楊崢瞬間就知道衛瓘的心思,杜預已經位極人臣,此戰若是勝了,杜預封無可封,處境會更加麻煩,一舉一動會被人盯著。

若是敗了,杜預的尚書令也就保不住了。

尚書令差不多就是大秦的首相,權力極大,而中書令只是輔相。

這是競爭,也是內斗。

到了這個層級,沒有內斗是不可能的。

上面的人不爭,下面的人也要爭。

一碗水要端平,不能厚此薄彼。

楊崢笑道︰「殺雞焉用牛刀?遼東三部,有馬孝興足矣!元凱莫要忘了,朕的泰興大典還要你支持。」

杜預何等人,從語氣中就听出了端倪,「陛下所言甚是,幽州有馬都督足矣。」

大秦蒸蒸日上,大批的良將名臣月兌穎而出。

楊崢只需定下國策,整個國家就會朝著制定的方向前進。

說起來,泰興大典的意義不亞于開拓遼東。

一個是精神層面上的,一個是現實層面。

泰興大典的初版名錄已經出來。

不出意外,開篇盡是儒家經典。

儒家固然沒錯,修生養性倒也不錯,楊崢也承認它的主導地位,但要給其他學派一些空間不是?

所以在楊崢的要求下,墨家、算學、醫術、天文、地理的排位被拉到最前,儒家排在最後。

還規定以後大秦科舉,其他科目的錄取名額與儒家相等。

舉國上下,有太多需要用到算學、醫術的地方。

不過此舉並沒有遭到多大的反對。

一來,楊崢是開國皇帝,想怎麼弄就怎麼弄。

二來,科舉剛剛弄出來沒幾年,還處在模索階段。

三來,聰明人早已看出,算學、醫術這些偏科對儒學形不成威脅。

很多儒生原本就精通算學和醫術。

唯一對他們形成威脅的是墨家。

一開始楊崢覺得墨家與儒家也差不多,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深入了解之後,才知南轅北轍,這根本就是兩個對立的學派。

一邊主張形而上,一邊注重艱苦實踐。

戰國時代,墨家的影響一度在儒家之上。

楊崢個人覺得,歷史長河中,儒家不斷腐化,正是缺少競爭對手,太過優握導致的。

而士族是怎麼來的?

無非是一群掌握了話語權、仕權、讀書權的儒生而已。

扶植墨家,就是在根源上分化士族。

站在穿越者的角度,墨家的學說其實比儒家更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

出身底層的墨子不滿儒家維護強權高貴、尊尊親親、壓抑人性的統治思想,對儒家的繁文縟節厭惡,故「背周道而用夏政」,強調學習大禹刻苦儉樸的精神,身體力行,艱苦樸素。

具有強烈的社會實踐情神。

華夏文明最缺的其實就是實踐。

不過墨家也有很多不好的地方,組織嚴密,赴湯蹈刃,死不旋踵,不向當權者妥協,有自己的律法,還有非常強大的軍事技能,關起門來,就是一方諸侯。

所以就難免被統治者排斥了。

遇到雄才大略的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墨家就徹底沒落了。

楊崢一向的原則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墨家的那一套,在大一統王朝發展起來,也是一大隱患。

楊崢需要的是他們實踐精神,至于其他的政治主張,則已經跟不上這個時代了。

當然,想要在短期內與儒家分庭抗禮,則是痴人說夢了。

也容易引起天下士人的反對。

還是以前的辦法,溫水煮青蛙,先在《泰興大典》中復活理論,然後用科舉慢慢引導之,自然會誕生一批人學習墨家。

治大國若烹小鮮,任何改革都不能一廂情願的蠻干,需要講究技巧,徐徐圖之。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