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一章 不順

作者︰蒼穹之魚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伐吳進展不算順利。

西線羊祜、羅憲依舊被擋在西陵,建平太守吾彥鑄鐵索,在夷道、樂鄉、夏口三地封鎖長江。

東線杜預遭遇暴雨,道路泥濘,無法南下。

南面的霍彪、楊稷、毛炅等部被陶璜兄弟擋住。

吳國名聲最大的是陸抗,西陵之戰大放異,遮蔽了陶璜的光彩。

如果陸抗是江東西面的壁壘,那麼陶璜就是江東南面的屏障。

當年蜀漢滅亡,吳國蠢蠢欲動,霍弋果斷出擊,先鋒楊濟大破吳軍,陣斬吳交州刺史劉俊、前部督脩則,孫皓派薛珝、虞氾、陶璜支援,再敗于楊稷、毛炅之手,吳軍兵敗如山倒,秦軍長驅直入,幾乎要一口吞下整個嶺南。

是陶璜守住了合浦,遏制住了秦軍的狂飆 進。

後郭馬作亂,攻殺廣州督虞授,自稱都督交、廣二州諸軍事,聯合南中秦軍,吸納嶺南蠻族,聲勢頗大。

還是陶璜出馬,三下五除二擊敗郭馬,半個月時間,如湯潑雪,郭馬、何典、王族、吳述、殷興等將被傳首建業,秦軍都沒做好插手的準備,嶺南形勢便被穩定下來。

如果霍弋還活著,楊崢倒是有足夠的信心,但現在南中都督是年輕氣盛的霍彪。

霍彪忠心沒問題,也很想為大秦立下功勛。

不過一個戰場上的新手,主動出擊一個老手,難度可想而知。

楊稷、毛炅雖是宿將,但在陶璜、陶濬、陶抗兄弟面前,並不佔絕對優勢。

眼下的江東仿佛一個核桃,都知道里面脆,但就是無法擊碎外殼。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從孫權死的時候開始,吳國朝堂便腥風血雨,搖搖晃晃的,但就是不倒下。

楊崢讀著戰報,心中猶豫著要不要繼續增加兵力。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以前出去征戰,都是魯芝打理後方。

此次楊崢留在大興,才知道一場大戰對後勤的壓力有多大。

羅憲由蜀中提供糧草,羊祜由南陽、河東供給,霍彪、楊稷等人兵少,糧草壓力不大,交州、南中自給自足。

壓力大的是杜預,八萬步騎,有十萬余戰馬和牲畜。

中原結束大戰才一年,加上免賦,各地官府手上僅有的一點糧食,人吃馬嚼,兩三個月下來,也差不多了。

淮北的盧欽已經上表請求支援糧草、兵力。

鐘會提十五萬大軍迎戰,加上江北的吳軍,杜預的八萬步騎壓力很大。

但如果要增兵,就需要加征賦稅。

「回復盧欽,朕可以支援糧草,但援兵就不必了,大秦有難處,但朕相信吳國比大秦更難。」楊崢對杜預有足夠信心,東線大軍全都是精銳,是大秦的家底,不是鐘會臨時招募的青壯可比。

再說杜預都沒上書求援,說明一切都在他掌握之中。

不就是消耗嗎?

偌大的中原,加上關中、蜀中、南中,難道還耗不過區區江東?

「陛下無需多慮,江東油盡燈枯,此戰必破吳國。至于糧草,只要臣這把老骨頭還在,斷不會讓前方將士挨餓!」魯芝拱手道。

楊崢心中感動,自己走到今日,背後一直是他在撐著,「有勞伯父。」

衛瓘也贊同魯芝的觀點,「臣也認為東吳必亡,稍待時日,前方必有捷報。」

杜預、周旨、羊祜、羅憲、王濬、霍彪、楊稷……

這陣容比歷史上晉滅吳之戰還要豪華。

「那朕就看看鐘會是不是有三頭六臂。」楊崢笑道。

數日之後,張特、馬隆、楊囂、龐青等刺史紛紛上書,言東吳剛剛內亂,鐘會封公,國中生疑,士卒離心,此戰江東必亡,大秦不可錯失良機,給鐘會發展的時間。

文鴦、蒙虓、孟觀等將還主動求戰。

杜預、羊祜的奏書也送了上來,他們在前線,看的更加清楚。

「陛下之檄文,振聾發聵,江東士民攜家北上者,有如過江之鯽,江東人心浮動,士氣瓦解,此亡國之兆也,陸抗號為名將,進退失據,鐘會自稱英雄,徒有其表,皆非命世之人,長則半年,短則三月,臣必入江東,擒鐘會、陸抗、孫瑾獻與大興!」

還是杜預霸氣,連滅吳的時間都推算好了。

這幾乎是軍令狀了,如果不能滅吳,他就要承擔相應責任。

以杜預今日的地位,若沒有十成把握,絕不會如此托大。

朝中除了杜寬幾個年事已高,常年坐冷板凳的老學究不想打仗以外,其他官吏一致主張堅決滅吳。

「百年之寇,不可使其恢復生機。」

「大秦縱橫無敵,非一條大江所能阻擋!」

楊崢的檄文不僅在江東掀起驚濤駭浪,在國內也引起震動。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

大秦只有一統天下,才算是真正具有了漢魏傳承下來的正統性、合法性!

這是一個王朝的基本責任。

蜀漢以區區一州之地,國小力弱,還六出祁山、九伐中原。

連曹爽都知道要伐蜀,雖然動機不那麼純粹……

國中的氣氛空前火熱,士子們在茶樓書館中爭論江東能抵抗多長時間,還煞有介事的分析戰場形勢。

百姓茶余飯後也津津樂道,言語間都是自豪。

雍涼士族豪強紛紛將子弟送入軍中,以實際行動表達對大秦的支持。

這麼多年楊崢提倡的士人精神終于初見成效。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婬,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儒家先賢,楊崢更欣賞孟子。

孔子開宗立派,孟子繼往開來。

華夏的士人精神比西方所謂的「貴族精神」不知高明多少倍。

只可惜在黑暗的歷史長河中,一代又一代的司馬懿式人物崛起,經過一代代精致利己主義者的曲解,逐漸抹除了我們民族骨髓中高貴與優雅,也泯滅了我們民族中的血性與勇武……

這個時代,楊崢最大的願望正是重塑華夏的精神面貌。

當然,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也許幾十年,也許上百年……

只要播下種子,堅持不懈,總會破土而出的。

楊崢清晰的感受到整個國家積極向上的狀態,對滅吳之戰,也就再無疑慮了。

以現在秦國的狀態,怎麼可能輸?

換句話說,吳國拿什麼贏?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