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六章 窮

作者︰蒼穹之魚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隨著秦國的壯大,長安老破小的問題越來突出。

一旦下雨或者下雪,城內就泥濘不堪,城外的渭水動輒淹到城牆根。

渭河跟黃河一樣,時常左右搖擺,動輒有淹沒長安的風險。

新都營建了這麼長時間已經差不多了。

各種奴隸的持續供應,讓工期也快了不少。

尤其是農閑的時候,附近的百姓會趕來打「零工」,熱情高昂,不要工錢,只要管一日三餐就行。

這也導致了工程進度的加快。

索靖早就意識到新都的問題,所以這一兩年主要精力便撲在新都上。

嵇康負責設計和工程,索靖負責後方調度。

加上從中原、江東、蜀中涌來的各種專業人士,新都速度尤其之快。

楊崢帶著衛瓘、楊旭視察,新都的輪廓基本完成。

整體布局為長方形,分外郭城、宮城、皇城三部分組成,東西長十六里,南北寬十二里,每面有三道城門,十二道城門對應六條大街。

城牆高兩丈半,依舊采用夯土之法,極其堅固。

防御力也是頂尖的存在,每道城門都修了甕城,每面城牆上都有箭樓、馬面等等

嵇康作為名士界、藝術界的頂流存在,當然不允許都城修的太土,在城牆內外兩側貼了青磚維持美觀。

護城河也是按最大的規格來,引水、交水、潞水等水系,里三層外三層圍繞城池,水系一直延伸至宮城內。

城內一百一十坊,已經完成了一半。

而皇宮也修的差不多了。

一個充滿藝術細胞的人修建的城池,當然不會呆板,每一坊都各具特色,閣樓參差不齊,青磚灰瓦,飛檐斗拱,氣象萬千。

跟長安最大的不同是,嵇康啟用了大量紅黑配色,在色調偏青暗的魏晉,多了一絲鮮活和莊重。

皇宮則采用明黃大紅兩種亮色。

嵇康的各種藝術想象完全施展出來,設計了不少空中連廊,將一座座宮殿連接了起來。

「此城只怕可以容納百萬人。」衛瓘驚嘆道。

「這才是我大秦的都城!」楊旭激動道。

楊崢也嘆為觀止,不過這錢花的也讓人肉疼。

十萬多萬的奴隸,加上趕工的百姓,以及運送木材石材的牛馬,種種開銷加在一起,不是一個小數字。

即便如此,也沒有達到嵇康的要求。

據說嵇康準備把新都修建成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完美城池……

後來因為河東大戰開打,錢糧都用作戰爭了。

「皇宮還需凋磨,民坊只是初具其型,另外城準備在城中挖建五座大池,需要配套橋梁、亭閣、水榭等建築。」嵇康的一臉平澹讓楊崢父子仿佛沒見過市面的土鱉。

「如此一來,豈不是又要增加預算?」楊崢兩眼睜的雪亮。

「這是自然,天下尚未一統,關中便有如此氣象,若天下一統,關中必然更加繁華,身為帝都,當然要有帝都的氣派。」

「天下不是還沒一統嗎?」楊崢有些頭疼。

看嵇康的樣子,只怕後期的投入更多。

「無妨,陛下當初不是說十年、十五年嗎?這才過去三年。」

問題是長安已經扛不住了,等著新都。

統一天下也絕不像嵇康說的這麼信手拈來。

沒錢沒糧怎麼統一?

楊崢一陣頭疼,攤子鋪的太大,現在按不住了。

「陛下何不將新城中的宅邸售賣一批?」衛瓘忽然道。

楊崢一愣,腦海中驀地降下一道閃電!

這、這是要開啟房地、產業啊!

還有什麼比賣房更賺錢的?

尤其是帝都。

後世的國家,哪一個不是房地、產業撐起來的?

妥妥的支柱產業啊!

楊崢暗罵自己湖涂,抱著金山居然不知道挖……

這年頭,誰最有錢?

當然是士族豪強啊。

用新都的房地、產收割他們豈不美哉?

漢武帝以告緡令為鐮刀,太不人道了,名聲也不好。

自己也玩不了,所以這種隱性的割韭菜辦法最好,士族豪強一定眼巴巴往坑里跳。

這年頭普遍窮,但窮的只是普通人,士族豪強累積了兩三百年,家中有的是錢糧,而且他們的嗅覺是最靈敏的。

大秦一統天下,這就是最大的心理預期,和最大的賣點!

楊崢越想越興奮,「大善!城中可劃分三個區域,東城為有功將士及朝臣的住宅,其他的地方全部拿出去賣。」

嵇康不悅道︰「商乃下等之業,若國家沉迷商賈之利,只恐數十年之後,社稷千瘡百孔,陛下當興教化,立禮儀人倫,怎可大興此道?」

「嵇中散此言差矣,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無商安能互通有無?孔子亦言︰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衛瓘爭辯道。

嵇康也是清談的高手,駁斥道︰「斷章取義,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為君之道,在德在仁!」

楊崢一陣頭大,繞來繞去,繞著給自己上課了,「教化當然要興,但興教化也要用錢,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朕並非愛財,而是為國取之,難道朕不賣宅邸,效彷孝武皇帝用告緡令?」

國家運行的基本邏輯就是經濟。

人窮,也就過得差一些,但國家太窮,可是會死的。

大唐、大明說穿了,是自己窮死的。

諸葛武侯都知道經營蜀錦,充作軍資。

楊崢賣賣房子,並不過分。

連告緡令都搬出來了,嵇康啞口無言。

「士農工商,國之柱石也,朕當然不會厚此薄彼,不過此一時彼一時,朕不會傷民害民,嵇中散可拭目以待。」

更深層次的東西,楊崢自己也是一知半解,但並不妨礙他抄後世的作業。

好在嵇康不是頑固不化之人,拱手道︰「臣對治國一知半解,然觀陛下這麼多年所作所為,常有驚人之舉,此殆天授之,非人可及,臣孤陋寡聞了。」

「嵇中散過謙了,商賈若是運行得當,亦是利民之舉。」

其實華夏商業一直很繁榮,不然也會有兩條絲綢之路。

戰國時代,便有奇貨可居的呂不韋。

楊崢的原則是,不放任自流,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要合理管控。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