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4章 五件大事

見果真是朱媺娖,眾臣立即躬身雙手平推至頭頂,行天揖之禮。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媺娖微笑著一抬手,「眾卿平身。」

「謝萬歲!」

司禮太監又高聲喊道︰「入座!」

一眾軍務大臣、閣臣、部臣(侍郎)這才小心地正襟危坐,不少人比之朱媺監國時明顯要緊張一些。

朱媺雖然也能穿越兩界,可論威望與對眾臣的壓迫力,顯然不及一手將大明從危亡之中拉回來並治理成大明帝國的朱媺娖。

「今日會議,首先是告訴眾卿,朕在帝君那邊的事已告一段落。

不過,那邊還有些別的事需要朕協助帝君處理,亦是關乎我大明之要事,故今後相當一段時間還需坤慶協助朕處理大明這邊的軍務政務。」

這是昨晚朱媺娖跟郝光明、朱媺商量後的決定。

既然黑光環在一點點的消失,那就注定她和朱媺終有一天會失去穿越兩界的能力。

或許這個時間會長達十年、八年,甚至更久,可從現在起做準備絕不嫌早。

她和朱媺慎重思考後,都決定留在大夏那邊。至于大明這邊,帝位最終是要傳到她兒子朱和塵手中的。

不論是從個人考慮,還是從兒子及大明帝國考慮,她都沒有在大明這邊做皇帝做到老死的打算。

一則,做皇帝其實並不是一件多麼輕松的事,即便如今大明帝國各部門制度都頗為完善,軍務院、內閣、秘書處能為她分擔不少工作,可想要掌控好這麼大的帝國,每日需要皇帝處理的事務仍舊不少。

二則,在一個職位上久了,尤其是安穩無憂的環境下,很容易生出懈怠之心。

雖然她現在還算年輕,對處理國事依舊充滿激情,十幾年來都沒怎麼懈怠過。但是誰能保證,二十年後,三十年後,乃至五十年後她仍舊能保持這個狀態呢?

即便她能一直保持較好的狀態,利用另一個世界的科技活個一百多歲,也不過是讓大明安穩一百多年而已。

她的兒子可能因此當太子當到死,還可能因此與她生出間隙——這不是她想看到的。

同樣,她若如此長久的佔據皇位,還可能令大明帝國無法適應皇位傳承的過渡階段,乃至在日後因此生亂。

所以,倒不如讓皇位有序傳承。

因為只有皇位一代接一代的有序傳承,才是令大明帝國長治久安的最好辦法。

同時,她對在大夏那邊展開新事業有著更大的興趣。畢竟另一邊的世界更加多姿多彩,而她之前卻一直囿于五丈之距的限制,未能去體會過。

綜上,便有了讓朱媺繼續協助她處理大明國事的決定。

眾臣听了朱媺娖的話,相互望了望,一時竟不知該如何想。因為另一邊的事情他們並不清楚——即便在場的都是大明重臣,卻也無人確定帝君那邊究竟是否真正的仙界。

如此沉默了近半分鐘,李岩才開口道︰「陛下,帝君那邊的事需要多久才能處理完?」

朱媺娖道︰「這個不好說,但最少也需五年以上吧。」

至少五年?

听見這話,不少人心思立即活動開了。

有五年時間,太子也長成少年了,再過幾年就能成年。如此,倒也不會出現坤慶公主長久監國的局面。

眾臣雖然不清楚,帝君那邊是否真的仙界。卻明白一點,只要朱媺娖在,這大明帝國就無人可以與之相爭。

唯一有點可能的就是朱媺,因為朱媺也擁有穿越兩界的能力。

所以,之前眾臣才對朱媺長久監國有些擔憂。

如果將來是太子監國,他們就不擔心了。

想當初成祖數次征討漠北,不都是太子監國麼,把偌大的大明治理得好好的。

朱媺娖將這件事說出來,並非讓眾臣討論,只是通知。

所以,稍傾之後,她道︰「第二件事便是海外開拓之事——朕決定在瀛洲都司、北美都司之外再設立南美都司、東非都司、南非都司。

也即是說,接下來的十年,我大明除了開拓北美、南美之外,亦需開拓非洲,尤其是南非。」

這件事眾臣並不意外。

如今大明西洋水師已經稱霸印度洋,威懾力、影響力正在向大西洋延伸。所以,接下來大明要麼是對印度次大陸有所動作,要麼便是對非洲有所動作。

現在看來,朱媺娖顯然是選擇了非洲,而非印度次大陸。

但這並不代表說大明就不動印度了。

事實上,如今大明正在從東、北、南三個方向對莫臥兒帝國以及其他印度次大陸的小國家施加影響。

如今印度各地都充斥著大明的商品,上至只有王公貴族能買得起的奢侈品,下至平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布匹、食鹽等,大部分都來自大明。

甚至因此對印度語言習慣都產生了一定影響。

比如印度人民喜歡在很多物品前面加一個「明」字,明布、明鹽、明釘、明散、明糖,等等。

且但凡帶了個「明」字的商品,似乎都變高級了,受到印度人的追捧。為此,一些精明的印度商人甚至故意把本土成品也加一個「明」字,或者直接取個漢語名字,好讓商品更容易銷售出去。

同時,大明的知識、問話也同樣受印度人追捧。

稍有些遠見的印度土邦王公、貴族,都想送子女來大明學習。可惜大明不是什麼人都讓進來的,這些人想送人來學習,往往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且來了也進不到好學校,真正能學到有用學識的人極少。

而這部分真正學到了有用學識的人中,又有相當部分深深愛上了大明,根本不願意再回到印度去,直接就在大明這邊定居、生活了。

身在大明帝國中樞的這些重臣,各個都見識不凡,得知這些信息,便知道印度其實已經是大明帝國的囊中之物了,用不著著急。

相反,若是直接取了印度,治理起來會相當麻煩,倒不如像如今這樣,讓印度那些王公貴族替大明管著。

等到大明對印度影響越來越深,自然有瓜熟蒂落的一天。

「第三件事,朕準備派遣一個規模較大的使團,由西洋水師、南洋水師各分出一支艦隊護送,前往西洋拜訪歐洲各國。

其一,在于與歐洲諸國建立外交關系;其二,在于彰顯我大明國威,讓此輩莫要不自量力地在海外與我大明爭鋒。」

大明如今打西洋各國的海外殖民勢力雖然很容易,卻也是要花錢的。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倘若能夠幾句話就嚇得西洋殖民者滾蛋,不需廢大明一兵一卒,一炮一彈,自然是最好的。

在郝光明這邊的歷史上,帶清不就曾有段時間,將西洋列強當主子供著,讓干啥就干啥嗎?大明帝國如今不過是有樣學樣而已。

「第四件事,全面取消科舉制度,實行學校教育制。由此,各省皆需增設大學、高中、初中、小學。另外,三年義務教育制改為五年義務教育制。」

听了這話,眾臣神色終于有所動容,但也僅限于此了。

如今已是昭武十七年,從昭武二年大明以學校制度漸漸替代科舉制度已經過去近十五年。

如今大明孩子、年輕人,皆以進入學校學習為正途,考科舉的已經很少。

所以,全面取消科舉制度實際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至于說五年義務教育制,也是應有之義。

早在昭武七年,大明的小學就由三年制改為了五年制。之後因為財政不夠寬裕,三年義務教制度才一直沒動。

如今,大明從海外獲取了大量財富,國庫累積財富已經超過百億元,且每年至少都有二三十億入賬。

有這麼多錢,即便大明帝國如今疆域十分廣闊(三十三省),實行五年義務教育制也是沒問題的。

「第五件事,陸軍改制。改‘伍、什、隊、哨、總、營、鎮’為‘伍、什、隊、哨、營、團、師’。

另外,御林軍、禁衛軍、邊防軍以及海軍陸戰營,將按批次更換使用後裝線膛槍。

所以軍中各級編制人數、職位也需要有一定改變,具體如何改變,由軍務院有司負責議定。」

(本章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