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南洋巡撫,精荷說客

因為恐懼錦衣衛的酷刑,德龍等荷蘭俘虜倒豆子般將他們所知道的都說了,終于讓大明這邊對荷蘭東印度公司有了更多更細致的了解。

泉州府,金門所。

為了就近處理東蕃島相關事務,福建巡撫張肯堂數月前便帶著屬員來此辦公。

同樣在此辦公的,還有朝廷今年才委任的南洋巡撫陳際泰。

陳際泰,1607年生,廣東番禺人,崇禎初年中舉,崇禎十三年特用,授廣西平樂知縣,任期內平定永安賊寇。

之後累功遷臨江知府,湖廣左參議兼按察使司僉事。

今世在堵胤錫麾下,也是做出不少政績。後世,其在隆武時期被蘇觀生推薦,授為南雄巡撫。

後來紹武帝和永歷帝相爭,陳際泰屬于紹武帝一方,曾在三水大敗林佳鼎。後又招降海賊數萬,與林佳鼎再戰于河口,殺之。

最後,清軍攻陷廣州,陳際泰不屈死。

可以說,陳際泰又是一名類似詹天顏、陳君寵那般,以舉人身份特用為官,卻在文武兩方面都表現相當出色的明末官員。

只可惜其一生最為耀眼的「功績」,竟然是表現在朱明皇家同室操戈之中,可嘆可惜。

堵胤錫早在一年多前就向朱媺娖推薦過陳際泰,只不過因未有合適位置,朱媺娖便先將其調到福建任參政,處理福建沿海及東蕃島相關事宜。

這次決定在東蕃島設府縣,便干脆委任陳際泰為南洋巡撫兼任東蕃知府,同時將瓊州府及南海海域都劃入南洋巡撫治下。

故此番針對東蕃島的行動,明面上是以福建巡撫張肯堂為主,陳際泰為輔,實際張肯堂只負責後勤事宜,東蕃島相關的軍政事務都由陳際泰決斷。

除陳際泰外,朝廷還委任熊開元為南洋監軍道,既是按常例設官,也是對陳際泰和鄭鴻逵的一種監督。

為了應對東蕃島及南洋將要發生的戰爭,軍務院委任鄭鴻逵為代理南洋水師提督,督標為其原來率領的水師第七鎮,另外還下轄由以福建鄭家水師為主體整編的水師第十一鎮、第十二鎮、第十三鎮。

等艦隊回到了金門所,鄺露、劉偉明便各自向陳際泰做了匯報。

陳際泰看完劉偉明從德龍等荷蘭俘虜那里審問得來的諸多情報,不禁嘆道︰「荷夷在東蕃島一年竟然可得四十多萬荷蘭盾,也即是四五噸黃金,也難怪他們不願撤離。」

隨即,他又看到了荷蘭人在東蕃島建立教堂、學校,劃分行政區,便不由露出冷厲之色,道︰「荷夷在島上劃區而治,還威逼番人、漢民受洗信教,又建立學校傳播其文字、文化,顯然是意圖長久竊據東蕃,真是其心可誅!」

一旁的監軍熊開元在了解這些後,也不禁道︰「此島水稻一年三熟,島上各種物資豐富之極,可謂物華天寶。

然被荷夷竊據二三十年,統治竟漸漸穩固。若我朝再不將其收回,恐怕再過幾十年,此島就真不為我大明所有了。」

鄭鴻逵道︰「陳撫台、熊監軍,如此看來,必須要出動大軍武力收復東蕃島了?」

陳際泰道︰「荷夷前番收到湛若(鄺露字)的傳告,不僅沒有絲毫撤離的意思,反而暗中增加了一倍兵力,更向其總部請調一支艦隊作為海上援兵,可見彼輩已是做好了武力佔據東蕃的準備。

所以,這一仗肯定是要打的了——稍後鄭軍門、熊監軍便與本院聯名將這些事電報給朝廷知曉吧。」

鄭鴻逵、熊開元各自點頭。

南京這邊收到金門所傳來的電報後,很快給出了簡單而有力的回復——打!必須驅逐荷夷,收回東蕃島!

陳際泰、鄭鴻逵這邊不再有任何猶疑,當即緊鑼密鼓地為武力收取東蕃島做準備。

海軍方面,除南洋水師提督下轄四個鎮,練兵兩年御林軍青龍營也來此暫受陳際泰統轄。

同時,還有兩個福建衛戍軍鎮、兩個廣東衛戍軍鎮,都被調到福建沿海待命。

幾日後,眼見當初大明給荷蘭人留的最後期限就要到來,大員的荷蘭人卻是派來了使者。

使者中有一人恰好是鄭家的熟人,何延斌。

何延斌,曾用名何斌,早年是鄭芝龍的部下(實際就是海盜)。後來鄭芝龍受詔安成為大明的海防游擊將軍,就放棄了在曾在東蕃島經營的據點。

何斌卻並沒有放棄,卻也徹底上岸,靠著昔日的人脈關系,在東蕃島上當起了地主兼商人。

後來荷蘭人在東蕃島建立了統治權,何斌因通曉外文,便被荷蘭人招為通譯,同時又是代理荷蘭人統治一方的「大結首」。

說起來,也算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編外小官了。

歷史上,在十幾年後,因為與主政東蕃島的荷蘭高級官員之間生了齷齪,何延斌「大結首」的職務被罷免。

再加上他知道鄭成功收服東蕃島的決心,考慮到與鄭家的關系,以及鄭家許諾的好處,他便借著通譯之便,向鄭家進獻了一副當時荷蘭人統治東蕃島的行政地圖,並提供了諸多重要情報,為鄭成功收取東蕃島做出了一定貢獻。

不過,如今他與荷蘭人的「合作」雖說不上蜜月期,卻也算不錯。

所以,他這次過來是真心實意想做雙方說客的。

「陳撫台、鄭軍門,歐沃德總督說了,只要大明願意放歸德龍等荷蘭官員及將士,並恢復通商,東印度公司願意一次性支付一萬兩白銀,並每年拿出五千兩白銀,作為東蕃島的租金。」

說到這里,何延斌頓了頓,見陳際泰等人沒要說話的意思,才繼續道︰「諸位老父母,草民也算身在曹營心在漢,這里就把荷蘭人的老底交代了。

荷蘭人在東蕃島的正經士兵雖然不足兩千人,但皆是精銳。另外,荷蘭人在東蕃統治多年,已經控制近十萬番人。

一旦我大明與荷蘭人發生大戰,荷蘭人雖未必能調動所有番人,但調動個兩三萬番人參戰卻是可以的。

當然,荷蘭人最強之處在于其艦隊——荷蘭人號稱‘海上馬車夫’,西方甚至將其類比于當年縱橫東西方的蒙古騎兵,稱之為海上騎兵。

據說他們有一萬多艘海洋戰船,佔據當世海洋戰船數量的四分之三多。

南洋這邊雖然沒有荷蘭人艦隊主力,卻也有三、四級戰列艦近四十艘,其他戰船數百上千。

且荷蘭人如今勢頭正勁,已然壓過西班牙、葡萄牙等國,霸佔了南洋多處海上要道。

我大明若與其交戰,勝負且不論,南洋商道便都將受阻,于國于民皆有不利。

如今荷蘭人肯退一步,每年交上五千兩銀子的租金,給予我大明體面,我大明為何不就此收場,像以往那樣與之進行貿易,共同發財呢?」

這番話說完,何延斌便頗有信心的等候答復。

他雖未做過大明的官,但過去幾十年中卻沒少和大明官員打交道,深知大明官員都喜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況且渡海攻取東蕃島,在大明看來本就是沒什麼益處的事吧?畢竟二十幾年前大明不就任由荷蘭人佔據了東蕃島嗎?

這次,荷蘭人願意每年給五千兩租金,眼前這些當官兒的對大明朝廷也算是有交代了。

然而,接下來的事情卻完全出乎了何延斌的意料。

只見陳際泰看著他冷笑道︰「何延斌,本院看你此來並非是交代荷蘭人的老底,而是替荷蘭人耀武揚威的吧?」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