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夷回頭,看到孫喻之的笑臉。
「少東家好。」辛夷施禮,望向孫家藥鋪的門楣,「藥鋪盤讓出去了嗎?」
她有些擔心。
孫喻之輕輕一笑,搖頭,「尚未。」
頓了頓,他望著辛夷的目光,又笑道︰「我看小娘子對小店是誠心喜愛,可再退讓二百貫,不,三百貫。」
「三百貫?」辛夷在心里默算了一下,很是心動。
「是。二千五百貫成交。」
辛夷微笑,「不瞞少東家,我實在想要輔子,可眼下實在籌不住這麼多錢來。你可不可以再等我些日子?」
她眼楮里有光,隱忍的、卻又是堅定的。
這種光讓孫喻之十分感動。他考慮一瞬,「這樣吧,我給娘子半月的時間。我元宵節後便要進學,再不能拖下去了。」
他如此客氣,辛夷反倒有些不好意思了,連忙作禮道謝。
「多謝少東家成全,那我們一言為定。半月內我若能籌得銀子盤下鋪子,你不用給我少價,我實付三千貫,就當是給你的利錢。」
孫喻之微微一怔。
有便宜不佔,這小娘子當真讓人刮目相看。
「那你我一言為定。可要立下字據?」
辛夷尬笑,「我身無長物,立字據吃虧的是少東家……」
孫喻之一笑,剛要說話,背後便嘩啦啦傳來一串吆喝聲。
「讓讓,讓一讓。」
辛夷連忙讓到一側,看到又是幾個挑夫,擔著東西往「杜氏香藥」而去。
這家香藥鋪生意這麼好嗎?
孫喻之見她疑惑,笑道︰「這家鋪子剛盤讓出去,也是換了新東家,過兩日要開業了呢。」
原來如此。
辛夷點點頭,不再多言,向孫喻之告辭,便牽著驢子回了張家村。
~
皇城司。
蔡祁坐在傅九衢的面前,怎麼瞅他怎麼疑惑。
「高高拿起,輕輕放下。重樓,這不是你的行事風格?」
傅九衢翻閱著卷宗,一言不發,頭也不抬。
蔡祁不客氣地道︰「張小娘子身上疑點重重,就她那些辯解,你認為站得住腳嗎?要我說,把人拉到皇城司獄,收拾收拾,就什麼都交代了,哪里來得這麼麻煩?重樓,你不會是被她蠱惑了吧?這三言兩語的,就把你說動了?」
「我自有分寸。」傅九衢眯了眯眼,聲音低涼,「她說的不無道理。陳儲聖是她揪查出來的,也是她主動找我訴說此案,王屠戶和挑夫要殺她,更是我親眼所見……」
「呵呵!」蔡祁嗅著空氣里的白膠香味,不喜地拿手扇了扇,傾身向前與他對視,「重樓,你這模樣好像被狐狸精吸食了精氣的傻子啊……」
「滾。」傅九衢冷冰冰看著他,「我已查明,三封密信皆是出自陳儲聖之手。」
「什麼?」蔡祁剛剛過來,對此事還不知情,聞言很是意外,「他先投密信,指使大家去抓他,又故意誣蔑小張氏,最後自焚在藥王塔,惹得張堯卓和曹翊互相攻訐,生生把這麼多人拉下水,他卻以死謝罪,死了。這個陳儲聖,到底意欲何為?」
傅九衢沉默片刻。
「為了慶歷元年的縱火案,為家人復分。不過有一點你錯了。陳儲聖不是心甘情願以死謝罪,而是被張小娘子逼的,情勢不容他猶豫。這便是我相信張小娘子的理由。不然,一切都說不通了……」
蔡祁點點頭,「也是,有幾分道理。重樓,三封密信做得如此隱密,你是如何查出來的?」
傅九衢哼一聲︰「字驗。」
「字驗?」蔡祁微怔,興奮起來,「這個字驗到底是如何驗的?」
「此事多虧了我師傅。」傅九衢瞥他一眼,「過兩日待我身子好些,你同我去一趟狄府,陪我師父吃幾盅。我再仔細與你說來。」
蔡祁一听就急了,「不不不,我拒絕。你又在打我那兩壇洞庭春色的主意。想都別想!再說了……」
他聲音弱了弱,連眼神都慫了,「我怕狄大人,怕得很,我娘說小時候我看到他臉上的刺青,還差點尿褲子呢,如今我……哪里就敢同他喝酒了?」
傅九衢冷眼,「鼠膽!那你快滾吧,找幾個察子將小張氏給我看好。」
蔡祁叫苦,「重樓,你沒毛病吧?」
傅九衢瞪他一眼,沉吟片刻才道︰「她有嫌疑。盯牢了,興許會有所發現。」
蔡祁明白了。
說到底,傅九衢並沒有真正地信任小張氏,放她回去,也不過是放長線釣大魚。
「這才像你。」蔡祁滿意地站起來,拍拍傅九衢的肩膀,「你好好養傷,這事交給我,保管給你辦得妥妥當當。」
……
三日後,朝廷張貼了告示。
水鬼案凶犯是前翰林院醫官使陳儲聖的事情,大白于天下。
雖然沒有提及案件的細節,但張家村水鬼案,也算告一段落。
告示里沒有提辛夷,但身為這樁詭案里舉足重輕的人物,她仍是免不了受人議論。
而另一樁案子,也浮出了水面。
……張小娘子落水之謎。
犯婦小謝氏自陳失手殺人的罪行,已認罪畫押,再無翻轉,判刺配三千里。
董大海以次品藥材充當上品售賣,中飽私囊,流二千里決脊杖十七、配役一年。
與之相連的是進奏院縱容邸報胡編亂造,攪亂民生視听,朝廷借此肅清吏員,好幾個官吏落馬,而開封府捕頭管常誘供人犯,對證人屈打成招,雖然已畏罪自殺,但開封府主官卻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傅九衢把案子呈到趙官家面前,當天,張堯卓就在上朝時,被趙禎當眾痛罵。
張貴妃得聞此事,感覺自家的臉被打了,在趙官家面前好一番淒苦,說自家大伯想為官家分憂,卻未能辦好事情,但初心是好的呀。挨了五十大板,傷勢尚未康復,這番入宮再被訓斥,舊創加新傷,想必更會難愈,令她擔憂不已。
換往常,趙禎定會好好哄她,可這日趙禎拉下臉,氣得拂袖而去。
張貴妃痛哭一場,才從內侍嘴里明白,官家訓斥她的伯父,其實也是護著他呀,官家不訓他,難道等著諫官來訓?
這一想明白,張貴妃熬了羹湯,幾次上番去福寧殿求見,皆被趙官家的內侍攔下。
見不著人,張貴妃氣苦得大病一場,屢傳太醫……
宮里的消息傳不到外頭,但官家的態度有時候便是臣工們的態度,張堯卓一時失寵,門庭冷落,他也借著養傷,閉門不出,連開封府的事情,都交給了曾欽達去辦,無大事不出頭,很是隱忍。
整件事情,若說傅九衢是贏家,那曹家更是坐收了漁翁之利。
幾乎沒有怎麼出手,就因著廣陵郡王,把對手給收拾了。
皆大歡喜。
如此一來,曹大姑娘和廣陵郡王的婚事,也終于提上了日程。
長公主已然放出風來,等年節一過,便會挑個黃道吉日,找官媒上門議親。曹府得了消息,早早準備了起來,曹大姑娘更是喜從天降,年前出街和小姐妹逛鋪子,腰板都挺直了幾分。
廣陵郡王要娶曹大姑娘,風聲傳得很快。
剛剛清查過的進奏院,也沒能阻止汴京府小報遍地。
這件事,被刊在了小報上,廣為流傳。
辛夷去皇司城是在張大伯家飲食攤上買米糕時看到消息的,那小報就放在桌上,被張大伯用來墊桌面。
她慢悠悠拿起一看,笑了。
這個傅九衢,自家要辦喜事了,還手賤地欺負她?
哼~
辛夷放下小報,看著忙碌的張大伯,笑吟吟地問︰「大伯,這攤兒一日能賺幾吊錢?」
張大伯笑眯眯地回頭,「哪里能有幾吊錢?除去成本,三五百文已是頂天。」
辛夷噢一聲,左右四顧。
清早的虹橋很是熱鬧,張大伯的攤位地段好,位于客商來往的碼頭,這個點根本就忙不過來。
累成這樣才賺三五百文,也是夠嗆。
如果她從小攤子做起,多久才能發展到醫藥鋪?
晌午後,辛夷將三個孩子哄睡,叮囑湘靈看好他們,便和良人一道上了船。
這艘船是向小曹娘子借的,但辛夷不怎麼會用,只得帶上良人一道。
小船上了汴河,良人見辛夷神色嚴肅,不停張望兩側水域,不由好奇。
「姐姐,我們都出來三天了,到底是要做什麼呀?」
辛夷懶洋洋地看著兩側的山岸,「捕魚啊。」
良人︰「才不信呢。」
辛夷不和她解釋,慢慢悠悠地吃著蜜餞果子,看著劃槳的良人,微微一笑。
「你辛苦劃一會,等下我再來。我現在也會了。」
良人道︰「不用姐姐。你只管坐著看便好,我有的是力氣。」
辛夷笑了笑,上前喂她一顆蜜餞,眼楮隨意地瞥向一邊,突地怔住,放下手里的東西,趴到船沿,指向汴河另一頭的莊子。
「良人,往那邊,往那邊去瞧瞧。」
------題外話------
三更奉上,謝謝小姐妹們支持~
明天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