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平生丘壑落筆草(一)

作者︰破賊校尉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開封城右一廂,與太平興國禪剎隔街相對的是啟聖院,地方十分寬敞。但是現在它被改為禮部考試院。

天啟元年的禮部科試,兩天前開始在這里舉行。

將近黃昏,隨著悠長的鐘聲響起,院門大開。過了一會,應試的舉子們三三兩兩地從里面走了出來。

垂頭喪氣的, 肯定是沒有考好的。但是考好的,似乎也不見得有多高興。他們臉色凝重,陰晴未定,對未來滿是忐忑。

有一位二十多歲的男子,身穿一身灰色棉布衫袍。他叫李維,字存真,江西吉州人士。他腳步有些沉重, 蹙著眉, 額頭擠出一個厚厚的「幾」字來。

身邊一位二十出頭、身穿水藍色湖綢衫袍的男子, 神情要輕快多了。

他叫陳修,字道之,江北揚州人士。

兩人從考試院里走了出來,下了台階,忍不住回身,看了看簡樸端雅的考試院大門。

「考完了。」陳修喃喃地念道,有些不敢相信。

「是啊,考完了。科試也完了。」李維憤憤地說道。

「道之兄,考得如何?」陳修問道。

「一份教職應該保得住,但我還是想入成均大學。」李維心情有些不好,不過他還是問了一句,「存真兄,你考得如何?」

「也是一份教職應該可以保底。可我想入闢雍大學。」

「闢雍大學?」李維臉色微微一變。

去年因為哲廟先帝駕崩, 春季的禮部科試推遲一年。兩人被一起安排在洛陽的白馬寺,嗯,現在應該叫白馬寶剎里。

正好又同住在一間屋舍里, 趣味相投,一年相處下來便成了好友。

「道之兄, 你還想著拜在季升先生(蘇攜)門下?」

「是的。」陳修一臉向往地說道,「子容公(蘇頌)在潤州退居著書,我曾經跟隨師長拜訪過幾次,曾經想拜在子容公門下,只是子容公年事已高,不再收徒。能拜在子容公之子季升先生門下,也不錯。」

說到這里,陳修語氣變得有些興奮,「去年季升先生出版了《物理學-格物致理之學》,又翻譯了泰西數學名著-《幾何原理》,他的這兩本著作,讓我是撥開迷霧見廬山。現在听說他不僅是格物院物理所所長,兼闢雍大學張衡學院長,還負責組建機械研究所要是能考入闢雍大學,拜在他門下,再好不過。」

李維看著陳修有些激動的樣子,心中飛過一些不過,忍不住牢騷道︰「道之兄能拜在明師下,也不枉經歷一次禮部科試。雖然沒有東華門唱名,也算是得其所。」

東華門唱名?

听到這個詞, 陳修神情一黯,心里也忍不住有些失意。

東華門唱名,是大宋士子學子們夢寐以求的理想,想不到居然被官家取消了。要是早知道如此,早幾年自己就出來應試。萬一運氣好,中了呢?也不再留這遺憾。

相比陳修只是失落,李維卻是心如刀絞。

他是非常正統的儒生學子。盡管在這推遲禮部科試的一年時間里,朝中官員明里暗里示意,科試要大改,你們這一科可能是試點。多花點時間學一學算學。

如果在算學上實在沒有天賦,就花點時間和精力背一背官家的大誥律法,或者花點精力收集報紙雜志,學學上面的時政策論。

最好集中精力看《半月雜談》,這份秘書省制議廳主辦的雜志,要是把它學通了,成均、璧雍隨便考。

但李維不屑去改換門庭。他覺得齊身治國學好經義就足夠了,其余的都是旁門左道,不值得一學。

陳修喜歡所謂格物之學,但是經義正學卻沒有耽誤,李維這才與他能夠相處到現在。甚至還覺得可惜,陳修天資比他要強得多,要是把全部心思花在經義理學上,成就會遠遠超過他。

原本他以為上千應試舉子們,只會有少數人接受暗示,改換門庭。

可是這兩日在考試院一考,他才猛然發現,不少平日里在他面前大罵旁門左道,誓言要捍衛經義理學的士子們,早就悄悄或學習算學,或練習策論,或精研律法。

可李維對這些「叛徒」卻恨不起來。

能來參加禮部科試的,哪一位不是苦讀十幾二十年,費盡千辛萬苦,才殺到這一步。

誰願意輕易放棄?

「道之,現在科試到底改成了什麼模樣?痛心疾首之余,又覺得迷茫不解。」

「存真兄,不著急。我有位親戚長輩,在尚書省里任事。他知道在下今天考完,所以特意在潘樓備下酒宴,洗疲去乏。存真兄不如一起去,當面向他請教一番。」

李維想了想,雖然有些抹不下面子,但是心里真的想搞懂未來科試到底會改成怎麼樣。自己這次科試考中後,會是怎麼樣的前途。

于是也就答應了,跟著一起往潘樓而去。

在路上,陳修向李維介紹他的親戚長輩。

「我的表舅父,姓張名康國,字賓老。他管我外祖母叫姑姑,受過我外祖父和外祖母的恩惠,得以順利治學。元豐年間中進士。紹聖年間,計部尚書蔡大官人舉薦他提舉兩浙常平。發倉賑荒,救病濟弱,頗有政績。」

「元符二年,官家以簡王宣慰陝西六路,繼而用兵西夏。穎叔公(蔣之奇)被舉薦為陝西六路轉運使,輔助質夫公(章楶)。當時軍餉糧草,事務繁多,穎叔公身體不好,有些不支。蔡大官人又舉薦了我表舅父,為轉運副使。」

「後來又轉任秦川郡布政副使,去年年末,蔡大官人正式確定要執掌計相,便舉薦我表舅父為計部右侍郎。」

「計部右侍郎?」李維嚇了一跳。

他萬萬沒有想到陳修「尚書省任事」的親戚,竟然是位侍郎,而且還是總理天下財賦的計部侍郎。

到了潘樓,報了名號,陳修和李維被伙計引到一間雅間。

敲門得到應聲,兩人推門進去,見到兩位男子。一位四十歲出頭,穿著一身道服;另一位二十多歲,穿著一身淡色的簡王服。

年長的正是張康國。

「佷兒拜見舅父大人。這位是我的同科好友李維,字存真,江西吉州人士。」

「道之可算考完了。」張康國感嘆了一句,身為過來人,他知道省試不好過,也遭罪。」

然後轉過頭來,「李存真,果然一表人才,人中俊杰。這位是我的好友,宇文仲達(宇文粹中),益州廣都人士,現在禹謨館學習。」

听了張康國的介紹,陳修和李維的臉上不由浮出敬仰之色。禹謨館,隸屬翰林院,是大宋精研律法的最高學府,能進那里就讀進修的,都是一時人杰。

「正好遇到禹謨館第一期招生,宇文不才,僥幸考中。」宇文粹中謙虛了兩句。

四人坐下後,張康國問了幾句陳修李維考試的情況。

陳修答了幾句,順勢問起兩人想問的話來。

「舅父大人,我與存真雖然都考完了,可心中疑惑卻依舊重重。而今官家改制,這科試也在大改,改得我等稀里糊涂。這科要是僥幸考中,不知前途如何。要是失意落選,又不知下科如何預備。還要請舅父大人指點迷津。」

張康國哈哈一笑,「問我,算你問對了。正旦那天,以官家的《國體大誥》起始,新官制正式頌布。說實話,我們也是搞不清楚這繁雜的新官制。正好二月份開始,秘書省組織三省各部各院展開學習。一個多月,算是學習明白了。也把相關的的教育和考試制度搞清楚了。」

說完,張康國指了指宇文粹中,「仲達正好是新教育和考試制度的第一期受益者,可以給你們現身說法。」

宇文粹中連忙推辭︰「我也正好向賓老先生請教。」

三人側耳傾听,等待張康國的解說。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