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七章 龍紋盤與唐三彩

作者︰以閃電之名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波士頓博物館很大,李墨跟隨團隊走進大廳,一眼望去全部都是華夏國寶。走進這里的每一個人心情都很不美麗,前面一個博物館金發女人正在前面一邊帶隊一邊講解著,說的漢語還很流利。

偌大的博物館除了他們在參觀外,其他游客也挺多的,一邊走著一邊小聲議論著。

第一參觀的展廳就是瓷器館,李墨不但看到了清單上陳列的一些國寶外,還有沒出現在清單上的。

「秦專家,這些不算是瓷器吧?」

跟在李墨身邊一個安保邊看邊問道。

「唐陶器,歷史價值非常高,但市場價值比起後面的唐秘色瓷,宋元明清瓷器要遜色很多很多。唐朝經濟繁榮,威震九州,所以有足夠的財富去改進工藝,從陶器到秘色瓷,再到後來的宋瓷,這一段發展蛻變為後來的瓷器多元化發展打下了堅實根基。」

另外一個美女安保也好奇的問道︰「秦專家,你看這個博物館這麼大,開銷也肯定大,但是游客卻特別少,他們怎麼掙錢呢?」

李墨笑了笑︰「米國各大博物館的收入其實門票只是佔其中極少的一部分,他們更多的經濟來源除了社會捐贈外,主要還是靠外圍產品的售賣進行獲利。」

「聚個例子,在我們國家一般參觀博物館的時候都是恨不能扒在古董前面看的過癮,然後再到禮品店里逛一逛,合適喜歡的就出錢買一個回去當紀念。而在這里,游客一般都是先去逛禮品店,他們會刻意的去找博物館重點推薦的名瓷仿品,或者名人字畫仿品,了解他們的藝術和價值所在,買了以後再進博物館去針對性的觀看那些價值不菲的古董。」

圍在身邊的幾個人似懂非懂。

李墨只好又繼續說道︰「你們去買手機電腦的時候,是重點看外觀還是看配置?毫無疑問肯定是先看具體配置,然後再選擇外觀。米國屬于移民國家,沒有屬于自己的歷史文化沉澱,你跟他們說這個瓷器很貴,這幅畫是名人所做,他們根本不了解啊。所以他們就先看說明,然後再去看實樣。」

「要是在我們國內,你說這是一個清乾隆官窯瓷器真品,我相信很多有錢人都會掙破腦袋去競拍的。你說這幅畫是明朝四大才子唐伯虎所作,那肯定會拼殺的腥風血雨。同樣,你說這是歐美哪個歷史名家作的油畫真品,你會一拍腦門直接上去競買嗎?」

其他人才听明白這背後的經濟原理是什麼,都是文化差異導致的不同結果。

「秦專家,你快來這邊看看。」

鄭斌在前面喊道。

李墨忙快走幾步,來到他身邊。

「秦專家,你看這個瓷器,下面備注好奇怪。」

李墨仔細看去,眼前的這件瓷器是龍紋盤,釉色偏灰,很顯然這是皇家所用。在瓷器下方的備注上寫著華夏明(元)朝時期龍紋盤,也就是說波士頓博物館也沒斷定出這件瓷器到底是明朝還是元朝的瓷器。

因為無法上手鑒定,所以李墨只能用異瞳看去。

「稀奇了,這件瓷器都沒鑒定明白就拿出來陳列展示,米國人真會玩。」

「你少說兩句不行嗎?」李墨擠了下鄭斌,「這個是元龍泉窯龍紋盤。」

幾個專家都圍上來仔細的看著,故宮博物館的黃專家認同李墨的說法。

「遇到龍紋的,必定與皇家有關。而我們完全可以根據龍紋的特點來判斷時間段,秦專家是瓷器鑒定專家,我們都听听他的見解。」

這邊的動靜自然引起其他人的注意,連博物館的工作人員都好奇的豎起耳朵听著。

「龍乃神異動物,為百鱗之長,是祥瑞的代表,同時也是古代帝王的象征。從我們現有的古董實樣來看,元朝的龍紋很有氣勢,龍爪描繪的非常鋒利,龍晶圓睜,讓人剛拿到十分生動和傳神,具有磅礡的氣勢。龍紋周圍有流雲包裹,以簡單洗練的手法來加強氣體感。」

「而到了明代,龍紋的形態強調端莊威嚴,同時也有諸多變化。明早期的龍,品相威武強調至尊無上。頭部較大,軀干四肢粗壯,龍爪最有特色,猶如鷹爪雄健有力,力大如穿透之感;龍須濃密有一種昂然向上的神態,顯得威風凜凜。」

「明中期的龍已無早期威嚴之尊之感,變得溫馴而毫無野性,月復部細長成條狀,身體僵硬,輪形腳爪軟弱無力,雙眼目光呆滯;即便是在海水雲天間飛舞,也是匆匆行走,已無呼風喚雨的神力,更多的是在漫步嬉戲。」

「到了明晚期時由于政權更迭,龍的形態已經變得松軟無力,表情也較為怪異無神,龍身更為細長,龍紋簡化,用筆更為草率。所以如果一件瓷器是真品,而且也有龍紋的,那我們可以根據這個特點進行輔助斷代。」

眾人听李墨說的這麼仔細,再回過頭去看看這件展示出來的龍紋盤,兩兩對照印證下立刻有了明確的判斷。

「秦專家,你是說這件瓷器是華夏元朝的?」

金發女人禮貌的問道。

「我是這麼鑒定的,信不信那是你們的事情。」

李墨淡淡的回道,然後繼續朝前走去。這個瓷器館陳列的瓷器數量很多,種類也多,唐宋元明清五朝瓷器都有。

最終眾人停在一件展品前,這是一件唐三彩仕女騎馬。

這唐三彩通高約三十八厘米,首尾長約三十四厘米。仕女和馬的造型比例適度,形態自然,線條流暢,生動活潑。

仕女內穿赭黃色襦衫,外披帛帶,綠釉長裙下垂至馬月復,釉色自然流淌,足尖微露,長袖貼身,線條刻畫清楚,動態瀟灑。仕女頭部雖未施釉彩,恰恰流露出‘清水出芙蓉’的自然美,面露微笑,神情怡然自得,豐肌秀骨,呈現了一位盛唐仕女的典型形象。

馬的造型比較健碩,從它的形態來看是從西域進貢過來的,它頭小頸長,體壯膘肥,臀部發達,腿部強勁有力,處處透露出一種內在的、真實的、靈動的美。眼楮、耳朵、筋骨、肌肉等局部雕琢精細,刀工嫻熟。馬通體施棕黃釉色深淺不一,過渡自然如同油光水滑的皮毛,唯馬鞍處留白,這種施釉的方法也是唐三彩的特點之一。

「秦專家,這件唐三彩品質遠不如古韻軒博物館中的那件精致。不過要說真正的稀世珍寶當屬遼三彩羅漢,可惜我們國內沒有一件。」鄭斌感到十分惋惜,唐三彩出世的本就不多,但九成都已經流失在海外,尤其是米國展出來最多。

「走吧,去其他分館去看看。」

李墨不願意在這事上多議論。

晚上還有更,等會上圖

(本章完)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