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黑科技-2

作者︰瘋狗先生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第180章

這「黑科技」的第一刀,就必須得砍在糧食上了。八八讀書,o

經過這麼長時間的統計,劉預已經知道了,在這個西晉時代,青州地區的一畝田地,如果是種植粟米,那畝產不過三石,這還是在風調雨順的情況下。

而要是換成種植小麥的話,那一畝地的產量就更加感人了,大概能有兩石左右就已經是非常好了。

就這個產量,別說是和後世現代農業想比,就算是和唐宋時期想比,也是被吊打的。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一是後世唐宋時代對于農田種植有了更完善的精工細作,二是此時的許多農具器械還都是處于剛剛開始的發展階段。

而且,糧食的產量高低,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水利灌溉。

劉預知道,在西晉永嘉年以後,連續幾年,北方都是大旱,各種的蝗災繼而層出不窮。

而且,現在是永嘉四年。

在歷史的記載上,永嘉四年,北方冀州、幽州、並州、司隸、豫州、兗州、青州等都是大旱,又因為戰亂導致無法人工灌溉,許多的農田幾乎顆粒無收。

趁著現在還是初春時候,劉預第一件要務,就必須得提早準備好,抗旱的辦法。

要知道,劉預如今的士兵,都是憑借自己職田產出養活自己的,如果今年出現了絕收減產,那幾乎今年和明年,青州軍就很難有積蓄準備一場有規模的戰斗。

而且,要是田地糧食減產,那收稅的那些編戶齊民,也根本收不上多少糧食,說不定,還需要劉預再想辦法籌措糧草,要賑濟災民呢。

所以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旱災,劉預拿出了兩個在後世常用的灌溉工具。

一個是後世唐代發明的筒車,另外一個就是不定向汲水風車。

劉預隨即命令手下的工匠,先制作出來的筒車的模型。

但是,與劉預設想的不同,本來以為筒車能很好的解決取水灌溉的問題,但是很快就被現實打臉了。

原來,青州地區的平原地區,雖然也河流密布,但是水流並不湍急,而筒車的效率也並不很高,只是不需要外力罷了。

這樣一來,架到河中的筒車,每天取水的速度,簡直就是個笑話了。

不過,看到劉預滿臉的失望,一名工匠還是趕緊開口寬慰他。

「將軍,這齊國地界水流平緩,但要是把這筒車用在丘陵溪流上,那取水的速度肯定大大提高。」

劉預听了這話,微微有些寬慰。

只不過,暫時是用不上這個筒車了,因為丘陵地帶的青州東部,並不是主要的糧食產區,就算是用上了筒車,也沒有啥大的作用。

所以,為了面對永嘉四年的旱災。

唯一的抗旱神器,就只剩下不定性汲水風車了。

這種汲水風車,就如同一個巨大的向日葵,風車的葉片有二十四片,通過一組齒輪組,可以隨著風向改變迎風的風向。

不過,在後世西部常見的取水風車,都是從下部的井口中取水,但是要是打井的話,那花費的人力可就更大了。6八6八6讀6書,o

所以,劉預命令手下的工匠,對于這個不定向汲水風車的取水部分,進行了改變,變成了從風車加筒車的組合。

這樣一來,只要在靠近大河流的地方,架上眾多水車,那麼就算是遠離的河流的田地,在面對旱災的時候,也能獲得及時的灌溉。

不過,這樣的話,只能祈禱青州的旱災不是那麼嚴重,要是把所有的河流湖泊都干涸了,那就只能涼涼了。

在命令手下工匠,制作這套取水風車的時候,劉預又發現了一個問題。

那就是如今青州種田的農民,許多人使用的農具都是木制保鐵,或者直接是木制的,嚴重缺乏鐵質的農具。

這讓劉預大吃一驚,不是說自從秦漢以來,就已經普遍使用鐵制農具了嗎,為何到了西晉時代,反而還是如此落後。

劉預就此,向身邊的工匠們詢問。

「將軍,有所不知啊,原先的時候,這些種田的農人的確都是多用鐵農具,但是這近幾年大亂,所有的鐵器基本都被拿去做了殺人的刀劍鎧甲,且不說根本用于制作農具的鐵越來越有,就算是有鐵,也沒有鐵匠打造農具啊,給貴人打造刀qiang鎧甲,可以獲得酬勞遠遠高于打造農具。」

听了這話,劉預倒是一陣陣惆悵。

怪不得,由此可見,戰爭對于生產力的破壞。

「這可不行,沒有足夠的農具,那農人們怎麼開墾田地,而且今年有大批的流民剛剛被安置,他們需要開墾的都是荒廢已久的生地,更是需要鋒利輕便的鐵農具。」劉預對工匠領頭說道。

「今年春耕之前,至少要打造出兩萬件鐵農具。」

「呃,那要是這樣的話,就得暫停兵器的打造,不然的話,根本騰不出來人手來制作這麼多的農具啊。」

工匠領頭的這句話一出,倒是讓劉預頓時有些無力。

這可真是卡在了生產力不足的缺點上。

就如今臨淄城中的工匠,都已經是幾乎傾盡所有來供養了,畢竟這些工匠可不能打造出糧食來,而每天都需要吃糧食的。

所以,劉預現在手下的工匠數量幾乎很難再增加了,要是再增加工匠,那就得抽調種田的農夫,那樣一來,最根本的糧食生產就成了問題。

劉預不禁有些頭疼,哎,看來,得抓緊想辦法提高技術的水平才是唯一的出路。

如今的問題,就是如何快速大量的制造鐵器農具,依靠現成的技術是不行的,那樣的話產量太低了。

劉預想著集思廣益可能有效,就親自到了臨淄的冶煉工坊。

經過連年的混戰,幾乎所有的鐵都被拿去打造兵器、鎧甲這些武器了,這就導致同樣需要鐵的農具嚴重缺乏,但是擁有打造農具經驗的工匠卻並不缺乏。

在劉預和手下的工匠們交談後,更是得到了印證。

臨淄城,冶煉工坊。

「昔年,太康年間,武帝罷兵,那時候的鐵具可是便宜的很呢。」一名上了年紀的工匠,陷入了回憶中。

「可惜,這兩年,戰事頻繁,貴人們都已經只要打造兵器鎧甲,還從沒有打造農具呢。」

這名年老工匠的話,立刻得到了在場工匠們的附和,他們都紛紛說道,劉預竟然能來安排他們打造農具,這說明這位使君是能務實民生,不是那種窮兵黷武的。

如此看來,這青州老百姓的日子,是有指望了。

對于這些工匠們的恭維,劉預已經麻木了。

他開始的時候,還希望與這些人平等相處,但是很快,這個幼稚的想法,就完全破產了。

在這個時代,這些工匠是比種地的農民還要低一等的存在,讓他們和一個軍閥頭子平等相處,完全是不可能。

「對,我是要打造農具,不過,也不僅僅是要打造農具,而是想用鑄造法。」劉預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領頭的工匠,聞言皺了皺眉頭。

「使君,這農具要是鑄造的話,只能用鐵水澆築,但是這樣一來,這農具都是剛硬而脆的,恐怕不能耐用啊。」

這名工匠所說的,劉預當然知道,因為西晉時代的爐溫和送風達不到要求,只能把生鐵熔化進行澆鑄,但是生鐵的性質就是硬度雖高,但是太脆,用來做農具的話,就非常容易損壞。

「那要不,就要使君之前教我們的,灌鋼法吧。」另外一名工匠試探的說道。

「也可以,不過,使君教給我們的灌鋼法,也是頗費功夫的,這樣一來,打造出來的農具豈不是太貴了。」

最後,對于這個問題,劉預和這些工匠們討論了大半天,最終還是決定采用鐵水澆鑄法。

因為自從戰國時代,在中原就已經出現了鑄鐵農具,雖然這些農具在耐用和重量上,與後世鋼口的農具有很大不足。

但是,好在勝在便宜,成本低,只需要熔煉鐵水澆鑄就好了。

雖然,這些鐵水澆鑄會有許多失敗,但是也不過是多費些時間罷了,與灌鋼法耗費的時間相比,可就遠遠節省了。

劉預心想,這要是能制作出高溫耐火坩堝和高爐,直接冶煉鋼水澆鑄,那可比這種生鐵的笨重家伙強了百倍了。

一想到這里,劉預又對幾個工匠領頭吩咐,讓他們想辦法尋找能耐高溫的黏土、石墨等,看看能不能制作高溫耐火坩堝。

如果,能點破坩堝煉鋼,那就相當于有了天頂星黑科技了。

雖然這些工匠們,並不太懂劉預要制作這種東西干什麼,但是當劉預告訴他們,誰要是能制作出來這種什麼什麼鍋,就能有等同令長的官職,所有的人都是摩拳擦掌的躍躍欲試了。

對于這些近乎賤業的工匠們來說,有一個官身,可是比多領幾石粟米,或者多領幾匹絹帛更加重要的。

何況,劉預允諾的官職可是等同縣令縣長的級別。

對于這些東西,劉預基本都是只知道個大概,當把自己肚子里那點存貨全部告訴了這些工匠,算是給他們指明了一個坩堝煉鋼法的大致方向,至于如何落實到現實中,那就得看這些人的水平了。

又轉了幾個工坊,比如造紙、燒瓷器等幾個後,劉預就返回了衙署。

畢竟除了這些工匠們,劉預可還是有更多的部將、官吏的事情的需要處理。

回到衙署後,劉預想著今天,似乎是要考校那些乞活軍少年兵的日子,剛要吩咐人去安排,就有一個人急匆匆的進來。

「將軍,你說的那幾個島,我們找到了。」來人正是劉預的部下王立。

王立是王彌的佷子,雖然王彌與劉預已經徹底變成了仇敵,但是王立卻是在劉預返回東萊郡的時候,出過力立功的。

所以,劉預也不能把王立怎麼著,只能給他安排了閑散的職位。

比如,這一次,就因為王立熟悉東萊郡北面海島情況,而讓他跟隨水軍,前去尋找「鳥糞島」。

在後世最著名的鳥糞致富,就是瑙魯和智利了。

這兩個國家,得益于成千上萬年的鳥糞積累,有了豐富的無機肥料礦石,所以,就算是什麼不干,也可以躺在鳥糞上致富了。

而渤海之中,雖然沒有如同瑙魯和智利那麼豐富的鳥糞肥料,但是儲量也是不少的。

這些小島上面,到處都是蔥蔥綠植,再就是有一些蛇類或者鳥類,所以大批的鳥糞就藏在了地面上。

「好,有了這些東西,那可就能保數年之內,沒有饑荒了。」劉預聞言大喜。

在沒有人造化肥的年代,這些鳥糞肥料,只要稍加處理,就是最上等的化肥,雖然在吸收上,不能與工業化生產的各種緩釋控釋肥料想比,但是應用在西晉這個時代,就綽綽有余。

如今,有了這些鳥糞天然化肥,只要能再保證灌溉,那青州畝產的水平,就可以輕輕松松的增產一半,這樣一來,就可以有大量的人力抽調出來,用來突破劉預設想的各種科技點。

如此一來,一個完美的良性的循環就是這樣的。

「將軍,那島上,除了蛇鳥之外,並沒有太多東西,只不過,要是開采的話,那些鳥糞都已經硬成石頭了,沒有個數千近萬人,恐怕開采不了多少。」王立的這一番話,倒是又讓劉預陷入了思考。

是啊,如今最缺的就是人力,這在荒島上挖鳥糞石頭,可比種地苦多了,到底去哪里找這麼多勞力呢

「是啊,需要這麼多勞力,到底去哪里搜羅呢」劉預一時有些沒有了章法。

這時候,王立听到劉預的話,眼楮一轉,說道。

「將軍,如今青州地界上恐怕很難找了,依我之見,不如從外邊想想辦法。」

「外邊哪里」劉預問道。

「樂浪郡。」

「樂浪郡」

「對,我听說,最近樂浪郡太守張統,與高句麗又連起大戰,听說俘獲人口不少,何不買過來當做勞力。而且,我們還可以再浮海搜掠馬韓百濟人,多抓些蠻夷似乎並不太難。」11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