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5 籌備糧戰 (二合一)

作者︰無限循環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景泰元年二月二十六日,距離二十九日的己己科會試發榜,僅僅剩下最後的三日時間。

同考官閱卷的這段過程中,沉憶辰除了在府中休息等待外,還陸續得到了當初書寫的奏章、拜帖回應。

就如同預料的那樣,景泰帝朱祁玉的批紅很簡單,勉勵稱贊了一番沉憶辰為國為民之心,然後就沒有了下文。原因在于哪怕于謙總督天下兵馬,名義上的京師軍方最高統帥。

但安遠侯柳浦跟靖遠伯王驥二人手中,依舊掌控著接近半數京師衛戍部隊。現在又有了上皇回京撐腰,加上後宮孫太後蠢蠢欲動,一旦惡化到政變朱祁玉心中完全沒底。

治大國如烹小鮮,景泰帝相信時間是站在自己這邊的,皇兄應該要急得多。

相比較景泰帝朱祁玉準時批紅安撫稱贊了一番沉憶辰,投給靖遠伯王驥的拜帖,最初就如同石沉大海一般,接連等了數日都沒有任何回應。

就在沉憶辰認為對方不想答應,準備找一日朝會直接去堵人的時候,終于等到了靖遠伯王驥的回帖,雙方約定了上門拜訪的時間。

不過沉憶辰在前往靖遠伯府的時候,終于等來一個夢寐以求的消息,那就是派往南方籌糧的許逢原,終于率領著這個時代堪稱無敵運力的大明艦隊,即將要抵達大沽海防口!

早在年前票擬各地州府上疏的冰災奏章時候,沉憶辰就已經預料到可能會發生大規模的糧食危機。于是乎越過了上疏請命流程,動用自己的私人力量派遣船隊,前往山東、江浙、福建、湖廣等人購糧。

特別是沉憶辰提督的福建,通過平叛戰爭不破不立,這兩年分到農田的普通百姓生產積極性遠超其他地界,糧食產量更是屢創新高,幾乎一省就能滿足許逢原的采購需求。

要知道就算明朝沒有化肥等等東西,畝產量也遠遠不能跟後世比擬。但同樣也要知道整個大明,目前僅僅六千余萬人,數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怎麼也不至于養這麼點人,還年年出現餓殍遍地的饑荒。

福建的桉例已經證明,僅僅只要做到遏制土地兼並,保證普通平民百姓有足夠耕種的土地,哪怕遭遇小冰河時期的減產,依舊能夠保證吃得飽飯。

當然,土地兼並是歷朝歷代套在脖子上,不斷收縮的索命繩索,沉憶辰想要逆流而行,任重而道遠!

沉憶辰派許逢原前往南方收購米糧最初想法,僅是單純的幫助貧苦百姓,度過春耕這段青黃不接的時期,避免他們欠下官紳地主的貸子錢,從而被巧取豪奪為數不多的產業,完全沒有預料到年後會出現囤積米糧,哄抬糧價的局面。

既然已經遇到,那麼只是放出平價糧救市,不符合沉憶辰的性格。

哄抬糧價想要吃人血饅頭,沉憶辰這一次打算讓幕後黑手們,連本帶利的吐出來!

不過在打這一場「糧戰」之前,沉憶辰首先來到了北鎮撫司見趙鴻杰,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他需要兒時好友來幫自己做一些事情。

對于錦衣衛的北鎮撫司,沉憶辰算是朝廷文官中來的最多一位,以至于站在門口的守衛都認識了。

「小的拜見沉閣老!」

還沒等沉憶辰靠近,守衛在北鎮撫司門前的一名錦衣衛,就立馬靠了過來行大禮,以至于他的同僚都愣在了原地,沒反應過來怎麼回事。

畢竟就算沉憶辰名聲赫赫,與錦衣衛這種天子親軍的特務機構也搭不上關系,看在趙鴻杰的面子上可以畢恭畢敬,這樣公然行大禮就有些過了吧。

要都這樣下去,以後錦衣衛還怎麼在朝中辦事。

「天子親軍就該有屬于武人的威儀,魏三你不必多禮!」

還沒等守衛錦衣衛跪下去,沉憶辰就已經把對方給托住,他就是當初詔獄中幫忙跑腿的獄卒魏三。

土木堡之戰後勛戚衰弱,武將地位出現了明顯的崩塌,就連錦衣衛這種天子親軍,隨著上一任指揮使馬順被文臣當著皇帝面給活活打死後,繼任的盧忠軟弱庸碌,都有些撐不住特務機構的場面。

沉憶辰以前在軍營中,就禁止任何將軍在自己面前行跪拜禮,現在更進一步就連普通士兵,都盡可能的避免大禮發生。

武人如果沒有足夠的尊嚴,沒有頂天立地的威嚴,那麼如何打造出堅韌勇 的意志,去迎戰四方強敵?

「是,卑職遵命。」

「沉閣老來北鎮撫司,是否找趙同知?」

魏三知道沉憶辰跟趙鴻杰的關系,他能從錦衣衛詔獄中調出來,某種意義上也是托了趙鴻杰的照顧。

「嗯。」

「那卑職這就領您進去。」

說罷,魏三弓腰側過身,準備前面帶路,領著沉憶辰直接進入北鎮撫司。

一般情況下這種情報要地,是不允許外人輕易進入到,哪怕閣老沒有公文想要進去也不行。

但沉憶辰不是一般人,壓根不需要在外面等待通報。

「不必了,你去稟告一聲趙同知,本官在外面等待即可。」

「那好,沉閣老稍等。」

魏三不敢怠慢,立馬一路小跑進入北鎮撫司,很快趙鴻杰的身影就出現在沉憶辰的眼中。

「常言道無事不登三寶殿,向北你這次找上門來,又有什麼好事想起我了?」

趙鴻杰見到沉憶辰後,首先是打趣了一句,他知道對方這樣直接來到北鎮撫司,絕對不是為了私事。

「還真的有點事要托你幫忙。」

沉憶辰笑著回了一句,對于趙鴻杰他可沒什麼好客氣的。

「說吧。」

「幫我在京師放消息出去,就說我沉憶辰要以成國公府名義在京師平價放糧,賑災濟民!」

平價放糧?

听到沉憶辰是委托自己做這個,趙鴻杰是有些莫名其妙。單單平價放糧哪里還需要自己放消息,京師糧價現在已經漲到天上去了,從年前兩錢五一石,漲到了一兩九一石。

北直隸乃至于更靠近邊關,去年遭受戰亂嚴重的山西等地,早就突破了二兩一石,翻了快足足有十倍!

但凡這個平價放糧的消息出來,根本就不需要自己宣傳什麼,百姓會蜂擁而至搶著購買,沉憶辰只需要擔心自己的米糧夠不夠賣!

「向北,就讓我放個消息?」

趙鴻杰不確信的問了一句,自己怎麼愈發看不懂沉憶辰的舉動了。

「沒錯,對象是囤積米糧的朝中勛戚大臣,必須要讓他們確信一點,那就是我為了掩飾自己夸下的海口,借助成國公府的存糧卻賑災濟民。」

沉憶辰要趙鴻杰傳播的不是普通放糧消息,相反是姜太公的魚餌,願者上鉤!

朱儀跟楊鴻澤兩人都強調過一點,那就是北方鬧糧荒的本質,在于去年韃虜入關帶來的供給不足。哪怕僅僅只有百分之十的缺口,造成的結果都是糧價飛漲,直至那百分之十的人買不起糧食餓死,才會結束這一場糧荒慘劇。

為何沉憶辰在順天貢院門前答應何聞道的為民請命,沒有像以往那樣在朝中掀起波瀾?

就在于外戚孫忠為首的一干利益集團,深知核心問題點在哪里,哪怕你沉憶辰有著通天之能,難道還能憑空變出來糧食去賑災濟民?

靠一張嘴,永遠解決不了糧荒,壓根就不用擔心。

現在沉憶辰依托年前的未雨綢繆,讓許逢原足足從南方各地籌集了接近三百萬石米糧,分批源源不斷的通過海運朝北方運輸,足夠平定市場解決這一場危機。

可如果單純解除的話,幕後黑手依托這段時間,早就已經賺的盆滿鐶滿,無非就是沒得繼續發國難財罷了。

那些死去的百姓,那些家破人亡的平民,那些被迫欠貸賣掉田產的佃戶,誰來幫他們討回一個公道?

沉憶辰從來不信任以德報怨那一條,他貫徹的始終是以直報怨。哪怕上到親王、皇帝,為了「公道」二字,沉憶辰都敢去行大逆不道之舉,更何況區區的外戚。

他必須要讓對方付出慘痛的代價,讓後來者不敢再犯,這樣才能算是真正的賑災濟民!

「靠成國公府的余糧恐怕無法打下糧價,甚至他們會派人過來全盤搶購你出售的米糧,根本就無法對市場糧價產生多大的影響。」

趙鴻杰搖了搖頭,他並不知道沉憶辰外海有著一支運糧艦隊,還以為對方是想靠著公爺的家底幫助,去完成賑災濟民。

雖然成國公曾貴為大明國公,但相比較那些熱衷于斂財的藩王勛戚而言,那些家產屬實有些排不上號。俸祿一年不過三千五百石,再加上再加上莊園封地產出,撐死一年一萬石左右。

糧食這東西不能久存,最多放三年陳糧,趙鴻杰大致就能猜出成國公府余糧三萬石左右。

不得不說,趙鴻杰猜測的很準,朱儀能幫助沉憶辰的余糧數目,就在三萬石!

「鴻杰,如果我說成國公府名義上的余糧,有三百萬石呢?」

「什麼,三百萬石?」

听到這個數字,趙鴻杰覺得沉憶辰仿佛是在跟自己開玩笑。

整個大明一年糧稅收入,不過才區區兩千多萬石,成國公何時成為了竊國大盜,能有三百萬石余糧?

成國公確實沒這個本事,但沉憶辰壟斷了跟倭國海外貿易,甚至還讓鄧茂七佔據了倭國外島地盤,與當年福建礦工叛軍恢復老本行,自己開挖倭國的銀行,累積下來的財富稱之為富可敵國都不為過。

再加上南方糧價遠沒到北方那麼夸張,三百萬石糧食折合銀價不到一百萬兩,沉憶辰完全能拿出來。

「沒錯,名義上的成國公府有著三百萬石糧食,但此事你知我知,外界能推算出來的只能是三萬石。」

沉憶辰為何要借助成國公府的名頭,就在于趙鴻杰能推測出來的余糧,會昌伯孫忠他們同為勛戚,自然能很輕松得出同樣答桉,從而讓他們產生戰略誤判。

如果不借助成國公府名號,單單沉憶辰大張旗鼓說要平價放糧的,以沉憶辰過往多次力挽狂瀾的經歷,對方定然會想方設法弄明白他底氣到底源自于哪里?

大沽海防口沉憶辰已經封鎖住了,但這麼龐大一支船隊,如果真有心的話終歸會有查到的時刻。一旦三百萬石南方米糧運達的消息傳來,對方就會直接退縮,不會再繼續收購囤積。

沉憶辰放煙霧彈,不僅僅要打崩糧價,還得把一眾哄抬糧價的「奸商」腿打折!

「向北,你這真是布的一手好局。」

明白沉憶辰的意圖後,趙鴻杰無比感慨的稱贊了一句,此事普天之下。恐怕也只有他能完成布局跟破局。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沉憶辰澹澹的回了一句,既然喜歡發國難財,那就讓你們輸在「貪」字上。

「好,此事就交給我,保證把成國公府那點余糧家底都給傳出去!」

「謝了,我還有要是在身,今日就不與你多聊了。」

囑托完趙鴻杰後,沉憶辰毫不廢話,轉身就準備走向馬車離開。

「大忙人你連敘舊幾句的時間都沒有,有那麼夸張嗎?」

望著沉憶辰這副雷厲風行的模樣,趙鴻杰在後面喊了一句。

「已經約了上門拜訪靖遠伯,要是遲到了,那估計就沒得談了。」

沒錯,沉憶辰之所以會如此迅速,就在于他的下一站方向是靖遠伯府。

說服王驥的重要性,絲毫不下于解決北方糧食危機,沉憶辰自然不敢怠慢。

伴隨著」吱呀吱呀「的聲音,馬車搖搖晃晃的朝著靖遠伯府駛去,卞和拿起放在車廂桌上的上門禮,有些擔憂的問道︰「東主,拿這個上門,真不會觸怒靖遠伯嗎?」

一般拜訪文官,不熟悉對方愛好的情況下,保守不出錯就送文房四寶。沉憶辰選擇送給王驥的上門禮,卻是一柄三尺之劍,完全把對方當做武夫看待了。

要知道哪怕王驥已經貴為勛戚,但與傳統武夫還是有所不同的,更何況朝廷風氣愈發朝著文貴武賤的方向發展,送兵器很容易弄巧成拙,讓靖遠伯覺得這是對自己的一種羞辱!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