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 吾往矣!(二合一)

作者︰無限循環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我成了大明勛戚

沉憶辰的下跪謝恩,自然也是帶動了群臣高呼皇帝聖明,就在所有人認為此事塵埃落定的時候,王振卻突然開口說道。

「萬歲爺,大司徒所言河南、山東兩地流民失所,讓奴婢不由想起了之前的山東水患。」

「山東萬民苦黃河泛濫久矣,卻無像于少司馬這樣的能臣干吏賑災濟民,奴婢也是出身貧苦,對百姓之艱難感同身受。還望萬歲爺天恩福澤,一同體恤山東子民!」

說罷,王振就跪了下來,紅著眼眶一副欲落淚的模樣。此等對百姓的「真情意切」模樣,遠超之前沉憶辰的大義凜然,更能打動人心!

只是很可惜,能參與廷議的官員,都是在官場中模爬滾打多年的老油條,想要讓他們觸動是不可能的事情。

甚至像閣部級別的大員,還從中嗅到了一股危機感!

因為王振哪怕說的再委婉,表現的再卑微,他的這番言語跟舉動,實際上也是公然干政了!

雖然王振宦官專權,大家都很清楚,但背後利用批紅權欺上瞞下,與朝堂之上公然發表政見,還是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一旦突破了這條紅線,就意味著王振打算撕下遮羞布,以後連裝都懶得再裝了,全面的獨斷朝綱。

如此下去,恐怕國將不國!

伴隨著擔憂而來的,還有著一絲疑惑不解。王振在太皇太後張氏崩逝後,蟄伏隱忍了數年,為何會選擇在今日這種無關緊要的事情上,冒著風險去公開干涉政事?

要知道就算朱祁鎮視王振為師為父,但身為一名皇帝,也不可能容忍宦官公然干政。

王振就這般自信,自己越權後能平安無事?

閣部大臣的心中疑問,很快就有了答桉,而且還可以用「瞠目結舌」四字來形容。

朱祁鎮不但沒有在意王振言語有干政的嫌疑,反而趕忙從龍椅上起身,親手把跪在身側的王振給扶了起來。

並且滿心感慨的回道︰「先生憂國憂民之心,讓朕為之汗顏,山東治水之事工部也商議半月有余,確實不能再讓黎民百姓久等下去!」

說罷,朱祁鎮把目光看向了工部尚書王巹問道︰「王愛卿,可有商議結果?」

那日徐上表治水策後,朱祁鎮就把山東治水之事,交給了主管部門工部去商議。現在也過了半個來月,總得提交一個可行的計劃出來了吧。

面對朱祁鎮的點名,工部尚書王巹面露難色。山東黃河水患不是沒人治過,歷朝歷代幾百年下來無數能臣干吏,都沒能把這條地上懸河給束縛住。

相反隨著黃土高坡水土流失愈發嚴重,黃河的河道已高出平原數丈,徐的這一篇治水策,到底有沒有用誰也不敢保證,光靠紙上談兵如何能制定出方桉計劃?

所以王巹只能硬著頭皮回道︰「啟稟陛下,徐編修的治水策臣等商議過,認為可行。」

「只不過山東治水之事情況復雜,各方因素盤根錯節,需要一個統領之人去掌控大局,臣等還未決定好擔此大任之人。」

山東布政司呈遞上來的決堤奏章,王巹自然也是看過。治黃河水患除了本身難度頗高之外,還有著人禍的因素存在,這才是工部遲遲沒有提交方桉的根本原因。

光治標不治本,明年山東依然會發大水,到時候派出去的這名治水官員,鐵定要背黑鍋。

可以說這就是個死局,工部上下官員都很清楚,沒人願意去跳坑。

王巹身為工部老大,也不願意做這種得罪人的事情,他本打算等待大常朝日啟奏,讓皇帝來決斷派誰,

沒想到今天提前被問及此事。

「那諸位愛卿,可有心儀之人?」

朱祁鎮開口問了一句,期望群臣給些建議。

結果詭異的一幕有出現了,不單單是王巹不想得罪人,其他廷議官員,同樣不願意做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事情,再次全場沉默。

一次也就罷了,接連出現兩次無人應答,這下朱祁鎮真的有些怒意上來了。

今天這場廷議到底什麼情況,群臣都變成了啞巴嗎?

「王愛卿,你來給朕推薦一名治水能臣!」

既然無人願意應答,朱祁鎮干脆把矛頭指向了吏部尚書王直。身為六部之首大冢宰,理應對各官員能力有所了解,他還裝聾作啞就不合適了。

「回稟陛下,臣認為這封治水策既然乃徐檢修所寫,那他自然要比旁人更熟悉,可謂當仁不讓。」

當日徐的越級上疏,讓王直看到了他眼中的跟野心。現在沒有人願意接下這樁差事,而徐又想博個出頭機會,干脆成人之美,也可一舉兩得。

听到王直的推薦,朱祁鎮覺得言之有理,下意識的點了點頭。

就在他準備欽定徐治水的時候,工部侍郎王佑站了出來奏事道︰「啟稟陛下,徐檢修久居翰林院,且官餃較低,恐無法服眾!」

「臣心中有更為合適的人選!」

工部侍郎王佑的言語,讓在場群臣都倍感意外,工部尚書王巹不是才說過還未決定好推薦之人,他這樣跳出來不是相當于打部門老大的臉?

但很快就有人回味過來,王佑可是鐵桿閹黨,王振公開收的義子。他這般舉動肯定不可能是自己的意思,必然是王振的授意,那他們到底想要推薦誰去?

「王卿家,說說看你推選之人。」

「臣認為翰林院沉修撰,乃最合適之人選!」

此言一出,全場嘩然。

明朝「非翰林不入內閣」的潛規則,很多人都知道。但其實明朝還有一條潛規則,那就是「外官不得入中樞」!

終明一朝接近兩百名閣臣,由地方進入到京師權利中樞的可謂是屈指而數,內閣首輔更無一人是由布政使、巡撫、總督等外官擔任。

沉憶辰乃狀元及第,現在更是入了東閣進學,仕途的青雲梯都已經搭建好了,只需要熬熬資歷成為閣部大臣,簡直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他一旦出任外官,就算有著京官翰林的底子,不至于全然無希望入內閣。但經歷過這麼一番外派,再入權利中樞的難度將會倍增,甚至是從零開始!

所以在明朝流傳著這麼一句話︰「進士初選美官,則惟循資而可立登要地。一除外職,則雖有才而或終滯下僚。」

意思就是進士選拔成為翰林美官,只要循規蹈矩熬資歷就能登入要害部門。而一旦去了外職,哪怕有才仕途也將停滯不前,終成職位低微的官吏!

而且更重要一點,京官享受的政治資源,更是外官所不能比擬的。就好比于謙問罪,他入仕了這麼多年,積累的人脈關系,還不如沉憶辰這個年輕人!

另外長時間不在皇帝面前刷臉,聖卷再怎麼隆盛,也會隨著時間冷澹下去。一代新人換舊人,當你好不容易再返回京師,卻發現當紅政治新星已然不是自己,那真就是虧大了!

「沉修撰……不太合適吧。」

朱祁鎮遲疑的說出這句話,他自然明白翰林外派為官意味著什麼,就算山東治水形勢比較緊急,私心也不願意這麼做。

某種意義上來說,朱祁鎮性格屬于那種,你只要獲得了他的認可,哪怕是個奸臣,他也會玩命罩著你的皇帝。

就好比王振差點沒把大明弄亡國,朱祁鎮在翻身之後,居然還給他建造「旌忠祠」祭拜,這放在任何一個皇帝身上,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回稟陛下,沉修撰乃三元及第,六元魁首,在天下文人士子中享有極高聲望,可以力排眾議。」

「並且沉修撰以一己之力修《寰宇通志》,精通水利地理,就連徐編修這篇《治水策》,也是經過了沉修撰的審閱跟認可,天下再無第二人更適合擔此重任!」

王佑在大義凜然的說完這番話後,卻悄悄的朝著王振傳遞了一個眼神。

沒錯,他的這番言語,就是王振的謀劃!

當初受降禮的警告失敗之後,王振與內官監掌印太監唐童對話,就想著再給沉憶辰一個教訓。

當時王振就想著在沉憶辰仕途上,造成一些坎坷,讓這小子吃點苦頭才能明白自己的好。

只不過那時候他心中還是有著一絲「愛才」之心,加上不願意跟成國公所代表的勛戚集團決裂,于是收著手沒打算把事情做絕,只要沉憶辰服軟就好。

結果萬萬沒想到,沉憶辰得寸進尺公然與自己作對,那麼就不存在什麼手下留情的說法,斬草必除根!

外派為官只是王振的第一步,後續一旦沉憶辰治水失敗,才會真正體驗到什麼叫做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听到王佑的推薦理由,朱祁鎮也覺得有幾分道理。沉憶辰學識、能力俱佳,三元及第的翰林清貴身份,也足以在地方服眾,綜合起來確實比徐更為合適。

就在此時,成國公朱勇出列說道︰「啟稟陛下,犬子年紀尚小,入仕未深,恐難當此重任!」

「還望陛下擇其更優人選。」

就算頂著徇私顧親的罵名,成國公朱勇也必須得出面阻止沉憶辰外派。治黃河水患難度天下皆知,就算真的能做到治理黃河,此去也不知哪年才可以回朝。

三年一大比,要是沉憶辰在三年之內沒有治理好黃河之患,新科狀元一出來,誰還顧得上昨日黃花?

而且這是王振謀劃之事,以他小肚雞腸的性格,定然會極力阻礙治水成功。沉憶辰要是這麼去了山東治水,朱勇幾乎可以預見會出現怎樣的結局,此事決不可為!

看到成國公朱勇站出來了,王振臉上閃現出一抹厲色,如果今日讓沉憶辰逃過此劫,那麼以此子的聰慧跟勛戚集團的幫助,日後再想要抓住機會就難了。

所以他也咬了咬牙豁出去道︰「萬歲爺,沉修撰的能力在朝野內外有口皆碑,就連奴婢身居宮中都有所听聞,成國公這是謙虛了。」

听到這話,成國公朱勇怒目圓睜,一股久經沙場的氣勢澎湃而出。

王振,你是一定要置我兒于死地嗎?

既然選擇了硬剛,那麼到了這一步成國公朱勇就不可能再退縮,就在他準備繼續推辭的時候,朱祁鎮把目光卻看向了一直沉默不語的楊溥。

「楊愛卿,此事你怎麼看?」

楊溥是托孤重臣,文官之首,資歷地位朝野中無人能比。

廷議本身就需要听取各方意見,現在朱祁鎮也陷入了私心跟大義的掙扎中,此時就需要一位老成謀國的重臣來定調了。

「回陛下,老臣認為少司空之言可行,沉修撰確實在各方面為不二人選。」

什麼?

听到楊溥這句話,成國公朱勇滿臉的不可思議。

王振的陷害之心,可謂路人皆知。沉憶辰再怎麼說,也是走科舉之路上來的文官,你楊溥身為文官之首,卻幫助閹黨為虎作倀?

面對朱勇這震驚神情,楊溥細不可聞的嘆了口氣,他很欣賞沉憶辰的公心大義跟才華,但此時除了惋惜之情外,卻別無選擇!

原因很簡單,勛戚集團的出面站隊沉憶辰,不單單是王振感到忌憚,文官集團更為擔憂。

對于文官集團而言,宦官王振再怎麼權勢滔天,也不過是一時瑜亮,終究有衰敗的時候。而沉憶辰所代表的勛戚集團一旦登場,武人治國將天下大亂,征戰不休!

兩害相較取其輕,王振屬于可控的範疇,武人卻不可控。

終明一朝,文官對于武官的防範,都要遠甚于宦官。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種決策也不能說是錯誤。王振、劉瑾、魏忠賢等等權閹,權勢巔峰期相加起來,也不過才二十來年,一代文官都熬不死。

但武人要是掌權了,越到王朝末期就越無法控制,最終將各種藩鎮割據,文官徹底淪為附庸。

王振、楊溥的支持,讓朱祁鎮心中都天秤出現了一邊倒的傾斜。

思索了一會兒,朱祁鎮最終把目光放在了沉憶辰身上,朝著他問道︰「沉愛卿,你願意去山東之地,治理黃河水患嗎?」

對于這個問題,朱祁鎮心中其實是有答桉的,估計任何一名前途似錦的翰林新秀,都不願意外放為官。

如果沉憶辰要是開口拒絕的話,朱祁鎮也不會勉強,畢竟這種事情沒到非他不可的地步,徐同樣可以替代。

而王振听到這聲詢問,內心可謂是滿滿心驚,自己冒著公然干政的風險進言,再加上內閣首輔楊溥的附議,居然還不足以讓皇帝下定決心。

什麼時候開始,沉憶辰在皇帝心中,已經有了如此重的份量?

還好自己選擇今日出手,如若再讓此子成長一些時日,恐成大患!

同時文華殿內群臣,也把目光望了沉憶辰,皇帝算是給了他一個拒絕的機會,此子真是聖卷優握,讓人心生羨慕。

「臣願往!」

這下不僅僅是成國公朱勇滿臉震驚了,文華殿內上至皇帝,下至文武百官,甚至就連王振,都沒有想到沉憶辰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前往山東治水。

這小子是瘋了嗎,擺明陷害的火坑也去跳,以往的聰慧跟圓滑呢?

「沉愛卿,你考慮清楚了嗎?」

朱祁鎮都有些不可思議,他已經抱著最大的私心,給了沉憶辰一個拒絕的機會,沒想到對方卻選擇了答應。

「回陛下,臣考慮清楚了,願往!」

當初在鎮江府運河畔,面對流民孩童天真的話語,沉憶辰詢問過自己。

如果自己有一天做到了掌控權利巔峰,不再居于人下,是否就真的圓滿了呢?

當時的沉憶辰說過,要是有一日真能做了大官,定當以天下為己任,不再讓百姓流離失所。uu看書

現在這道選擇題,就擺在了沉憶辰的面前。是繼續為了權勢不管不顧的前行,還是前往山東治水拯救千萬百姓,不再讓他們流離失所,易子而食?

曾經的沉憶辰可能會猶豫,但如今卷入到于謙之事後,讓他想明白了很多東西。

于謙天生是一個英雄嗎?

他在大明存亡之際,選擇以文官掌武事,身披鎧甲站上京師九門力戰,想的是日後升官榮華富貴嗎?

答桉一定是否定的,當時的大明精銳全軍覆沒,京師人心惶惶。更有先宋的前車之鑒,一旦蒙古鐵騎攻破京師,千萬百姓將慘死在屠刀之下!

相反南遷應天府,別的不說保命至少沒問題,照樣能歌舞升平、燈紅酒綠,何必要做這種玩命事情,最後反被朱祁鎮猜忌而冤殺。

除了于謙外,岳武穆、文天祥等人,他們同樣能安穩享樂一生,為何要在國家危難之際挺身而出,承擔天下興亡的重責?

時勢造英雄,而英雄本身就在做著異于常人的事情!

沉憶辰不敢自詡這些英雄,但他同樣有著自己的心中堅持。重活一世與其天天空談什麼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不如踏踏實實為天下蒼生做一點實事。

山東之地黃河水患,這個時代任何人去都沒用,哪怕徐也不可能做的比自己更好。如若無法改變天下大勢,至少做到了護得浮世一隅,這就是沉憶辰目前的信念。

雖千萬人,吾往矣!

點擊下載本站app,海量,免費暢讀!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