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6 技術就是王道

作者︰落寞的螞蟻投推薦票 章節目錄 加入書簽

最關鍵是品質,還比有土栽培的高。

因為這種栽培模式,可以完全杜絕病蟲害,也不用擔心野草的問題。

另外就是,在配上一套二氧化碳監控補充系統,只要保證生菜能夠進行充分的光合作用。

那生菜的口感,就根本不是普通的蔬菜大棚里種的生菜能比的。

而另外一種模式,就是介質栽培的模式了。

這種模式主要適用于,根睫類和掛果類的作物。

比如土豆,紅薯,蘿卜,又或者是西紅柿,茄子,黃瓜,西葫蘆之類的作物。

因為是果實型農作物,果實的分量比較重,所以這種作物一般根睫比較發達。

甚至有些作物的果實就是根睫,所以采用水系栽培的辦法就不太合適。

最好的辦法,就是采用介質栽培的辦法。

說白了,就是制作出一種合適的營養基質,把作物種植進去。

而在這方面,荷蘭可是專家。

不過他們最初發展這種技術,並不是為了重視蔬菜,而是為了種植郁金香……

無語吧……

而他們采用的基質是岩棉,不過後來因為岩棉難以降解,不能回收再利用等問題。

大量使用過後的岩棉,在荷蘭一度成為了生態公害。

政府為了處理這種公害,也是想盡了辦法,最後他們的溫室栽培郁金香計劃,也就戛然而止了。

不過這種介質栽培技術,卻給了日本人很大的啟發。

日本人有撿回去從新開發利用了起來,不過相對于荷蘭人,日本人對介質進行了改進。

采用的都是腐殖土。

說白了,就是用森林里的樹枝,樹葉,枯草等等漚爛發酵後得到的一種有機物質。

當年日本人,曾經掠奪性的從我國大量進口這種林區出產的腐殖土。

而我們也並不明白,日本人要這些爛泥做什麼,反而還為了能把爛泥買上高價而沾沾自喜過。

到最後,才發現,原來我們再把黃金當土來賣。

日本人用這種介質,來搞無土栽培,而用過之後的介質,人家直接丟進山林里。

還能繼續給他們的山林,提供營養物質。

反觀我們這邊,當年大興安嶺一帶,差點因此,遭遇生態毀滅之災。

山林的自然環境,被極度破壞,這一點都不夸張。

而且在長江沿線諸多山林多的省份,也有很多山區的生態環境,因為腐殖土被大量開采,而遭遇了嚴重破壞。

因為有些人為了能夠得到這種腐殖土,甚至還會放火燒山,因為草炭土會更值錢。

這樣一來,就頻頻引發山火。

所以從2009年開始,我國就專門制定了法律,禁止草炭土,和腐殖土的出口。

而肖鋒他們之所以會給這陳鍵鋒的神農公司投資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這家伙研發出了一套獨門的有機介質。

而他這個有機介質就非常有意思了,采用的主要原材料,居然是現在農民們最頭疼的秸稈。

前些年的時候,農民們種地之後剩下的秸稈,一般都是就地焚燒,然後翻地深埋到地下。

可是最近幾年,因為某些專家呼吁,說燒秸稈會嚴重污染空氣。

所以全國各地都已經研究焚燒秸稈了。

而如何處理秸稈就成了農民們最頭疼的問題。

以前地里不讓燒,他們還能哪一些回去,在家里燒,用來在冬季取暖。

可是現在農村每家每戶的土爐灶都已經被封了,同樣因為污染空氣。

家家戶戶都被安裝了天然氣爐,讓你燒火做飯都使用天然氣。

且不說這天然氣的好壞,就說這秸稈如何處理就成最讓農民頭疼的問題。

放在地里,一冬天它也不會爛,如果按照專家說的粉碎後,深埋地下,那更是扯淡。

春耕的時候,就會被翻上來。

而且這沒經過發酵處理的秸稈,還很容易成為細菌和害蟲們的樂園溫床。

直接埋入地下,你直接種地,第二年就等著你的莊家爛根去吧。

在以前,這些秸稈還可以送去給造紙廠回收,可是現在大多數造紙廠都因為重金屬污染被關停了。

所以這種秸稈,自然也是沒人願意收。

你說送去發電廠,讓他們燒,人家更是懶得理你。

這些秸稈,你在農村用土灶來燒火做飯取暖,倒還可以。

用來燒鍋爐,那熱效率實在太低了,產生的經濟效益,還不夠付掏爐灰的費用呢。

所以現在如何處理秸稈,已經成了最讓農民們頭疼的問題。

而陳鍵鋒這有機介質的技術,就給這些秸稈處理提供了一個思路。

因為他調配的有機介質,就要大量使用這種秸稈作為基底材料。

其實他這個思路,也是在米國參觀那些大型農業公司的做法,產生的想法。

在米國中西部,每到開春的時候,如果你去鄉村。

那除了沒有美劇中看到的美景,你還會聞到漫天的臭氣。

而這臭氣的來源,就是那些大型農業公司的堆肥場。

其實就是把大量的秸稈打碎,然後和養牛場收集來的牛糞,還有各種養殖場收集來的豬,雞鴨等動物的糞便,混合到一起。

放在一起,發酵堆肥。

不過堆肥之後,米國人會把這些肥料,直接翻耕到土里深埋。

等過兩年,才會在這塊土地上種植。

沒辦法,誰讓人家土地資源,實在太豐富了呢。

而我們可就沒有人家那麼好的條件了。

所樂意陳鍵鋒的辦法是,把那些秸稈打碎,然後加入各種牲畜的糞便,再加入鋸末,還有草炭,和養殖菌菇後剩下的菇渣。

最後如果有條件,還可以加入一些豆粕之類的廢料。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加入一種他自己調制的營養基底液。

之後把這些物質放在特定的溫度下發酵。

不過加入了他調制的‘營養基底液’之後,他這堆肥發酵的時間就會大大縮短。

別家堆肥,用自然發酵的過程,可能要45-60天才能完成。

可他這個,時間只要20-30天就能完成。

而且得到的有機基質營養價值還非常高。

然後他的辦法,就是把這些營養基質,放到一個大型的圓柱體當中。

在這些圓柱體上面打出一個個小洞,然後把根睫類的作物種進去。

之後在不斷的從上面用營養液進行滴灌。

至于像西紅柿,茄子,黃瓜這種掛果類的作物。

則采用包根種植的仿制,平排栽種。

而他做出來的PPT效果圖,也一下就打動了肖鋒和何小君。

按照陳鍵鋒的說法,使用他的技術。

就比如濱城這邊,目前常住人口已經有七百多萬。

如果要給這麼多人供給蔬菜,他只要在城北郊區,一個三十萬方的工廠廠區面積就足夠了。

他可以蓋一百多座大型玻璃溫室,每座都要又十幾米高。

而每一座的單季產量都可以高達上百噸。

前期肯定是賠本的,不過只要運轉三個周期,基本就能賺回前期投入的成本了。

第四季就能打平,第五季就能盈利。

按照三個月未一季的周期來算,一年可以種植四輪。

因為是溫室種植,所以完全無需擔心自然節氣對蔬菜的影響。

而且也根本無需擔心什麼干旱,冰雹,洪水之類的自然災害。

反正只要不是地震,海嘯這樣的天災,那根本都不會影響他的生產。

而搞無土栽培這一塊,最主要的成本,其實就三塊。

一塊是土地和溫室大棚的硬性材料成本,這一塊根本無法避免。

另外一塊,就是搞無土栽培需要使用的營養液,以及溫室自動監控,以及控制系統。

這個就屬于技術成本了,以前我們都是要引進國外的技術的。

就比如營養液這一塊,我們大多使用的都是通用營養液。

通常都是木村B類營養液,或者是荷格倫營養液。

就是什麼硫酸銨,硫酸鎂,硝酸鉀,硝酸鈣之類的化學制劑,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然後用水稀釋。

但這只是最普通的通用性營養液。

其實歐美日的那些大型農業公司,在營養液方面都有自己的獨門配方。

而這些配方是從不對外公開的,而使用這些營養液培育出來的蔬菜,才會具有塊頭大,外表好看,口感獨特等風味。

而且還會具有抗病害能力強,生長速度快,周期短等等特效。

而這樣的營養液,我們一般是搞不到的。

不過現在,陳鍵鋒自己就可以解決這方面的問題。

所以這就給他的公司節省了大量的成本。

尤其是他自己研發的這套有機介質,那更是大大降低了從日本采購的成本。

以前咱們國內的溫室種植商們,很少會在溫室內種植西紅柿,茄子,黃瓜一類的作物。

因為一來佔地較大,而來就是成本不劃算。

因為咱們沒有有機介質的培養技術,需要從日本進口,這就大大提升了成本。

或者是咱們也想過自己培育有機介質,但效果總是不太好,而且還很容易混入病毒,導致種植失敗的案例。

所以一考慮,咱們也根本就不缺土地,索性這些蔬菜,就不搞溫室種植了。

直接在土里面種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