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守衛西平堡,以趙正為主將,朱大典、張震、裴倫、殷澄四人為副將。
錦衣衛當中那些久經戰陣的官員為參將,從旁輔佐。
至于周寧自己,則是為統率,或者是作為定海神針,居中策應。
倘若當真遭遇什麼不利的戰事,那麼周寧便會以他自身的恐怖修為,單騎沖陣,保證斬殺敵方的統兵大將。
當然,依照周寧現如今的修為實力,獨自沖殺軍陣,肯定會有風險存在。
所以如非到了緊要關頭,否則周寧輕易不會出動。
伴隨著趙正的號令下來,城牆上的各種火炮開始不斷預熱。
陣陣戰鼓號角聲響起,一列列全副武裝的勁卒,在各級將校的統領之下,進入了戰備位置。
與此同時,西平堡內部的百姓們,亦是紛紛忙活了起來。
滾石、檑木、金汁以及箭矢炮彈等物質,不斷地被運到城牆之上。
至于周寧麾下的三千錦衣衛緹騎,並沒有參與直接作戰。
而是被他分別布置在了兩處城門口內,嚴陣以待。
此舉不為別的,全在于防備西平堡之內有可能會出現建奴細作趁亂沖擊城門。
縱觀後金與大明的各大戰役,但凡是攻城略地之時,基本上都是靠著細作內應打開城門。
如若不然的話,就憑借後金的兵力,想要強攻大明的邊疆重城,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雖然在西平堡之內,錦衣衛早就已經肅清了一切不安分的因素。
但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還是小心謹慎一些為好。
而且這三千錦衣衛緹騎,也可以充當預備兵力。
倘若城頭上的守軍出現太大的損失,他們自然而然就會頂上去。
初次之外,周寧麾下那上千名江湖人士,但凡是已經返回了西平堡之內的人,也全部被周寧給集結到了一起。
他們一個個手持三石強弓,嚴陣以待地等候在城牆之下。
這還是當初圍剿黑木崖之時,周寧所得到的啟發。
這些江湖人士,每個人都隨身攜帶了十支懸掛有蝕骨毒的特殊箭矢。
周寧調動錦衣衛力量所配置的蝕骨毒,可絕對不是先前日月神教那般小打小鬧的家伙事。
只要建奴膽敢接近西平堡城牆,周寧絕對會讓他們知道什麼叫做蝕骨灼心之痛!
一切部署全部已經準備妥當,眼下只需要靜待建奴到了便是。
周寧站在城門樓上,極目朝著北方眺望而去。
首先映入眼簾的存在,乃是數十支騎兵哨探。
這些人,一個個身材看上去很是魁梧,穿著輕甲,騎乘駿馬。
他們一邊用滿語大聲呼喊著,一邊繞著西平堡呼嘯而過,似乎在偵查城池周邊的防御情況。
「有誰懂這些建奴的語言?」
瞥了一眼那些騎兵哨探,周寧頭也不回地出聲詢問道。
「陸文昭,你可懂這些建奴的語言?」
耳中聞得自家大人的詢問,趙正當即向著他身邊一位留著一字胡,面容剛毅地百戶詢問道。
「卑職略微懂一些!」
那陸文昭當即上前一步,拱手躬身回話道︰「卑職曾在遼東駐守數年,參與過不少次與建奴的戰爭。
他們的語言,卑職多少能夠听懂一些!」
此時此刻,周寧也不禁回過神來,看了那陸文昭一眼。
隨即,周寧的臉上閃過了一絲莫名的神色,他緩緩出聲詢問道︰「你是薩爾滸之戰的幸存者?!」
「大人明鑒,老大人靖安侯,便是卑職當時的主帥!」
陸文昭的眼眸深處浮現出了一抹落寞,他有些悲鏘地說道︰「卑職僥幸,被幸存的袍澤從死人堆里面翻了出來,可惜老大人和其他的袍澤……」
耳中听聞陸文昭的話音,趙正、朱大典、張震、裴倫、殷澄等人皆盡低垂下來額頭。
作為周寧的心月復親近,他們自然清楚陸文昭口中的老大人靖安侯是何許人也。
「薩爾滸之戰啊!亡者都是我大明的英魂,生者亦是人杰!」
微微頷首,周寧也不禁發出了一聲長嘆。
隨即,他看著陸文昭,緩緩出聲說道︰「既然是家父的部下,那麼你以後就跟著趙正吧!」
「現在,先用咱們大明的官話,翻譯翻譯那些建奴究竟在喊些什麼!」
「卑職遵命!」
陸文昭收斂好自身的情緒,他重重地抱拳拱手行了一禮。
仔細地聆听了幾許的時間,陸文昭開口翻譯道︰「他女乃女乃的,西平堡的防御怎麼提升了這麼多?」
「誰知道呢?難道那些漢人知道咱們要為和碩大貝勒報仇,所以提升了邊關的防御?」
「那是什麼東西,老子竟然看到了紅夷大炮?
當初薩爾滸大戰的時候,這玩意可都不多見啊!
現在一個小小的西平堡,竟然他娘的出現了十門之多?」
「這他女乃女乃得死多少八旗子弟,咱們才能爬上西平堡的城牆啊?」
「咱們大金國的勇士,是用來正面決戰的,可不是為了死在城牆下的!」
「走吧,回去復命吧,依照老子來看,這一趟就不該來!」
說到這里,陸文昭的臉上閃過了一抹羞赧的神色,他拱了拱手,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釋道︰「大人,那些建奴的大概意思就是這些。
建奴的語言比較粗鄙,卑職已經盡量委婉的翻譯了。」
「嗯,很不錯了!」
周寧點了點頭,他繼續觀察城外的動向。
建奴的騎兵哨探退走以後,沒用多長時間過去,陣陣馬蹄聲傳入了周寧等人的耳中。
一時之間,甚至就連大地都不禁生出了隱隱地震動感。
片刻過後,接天連地的騎兵從遠處奔騰而來。
他們所持有的旌旗通體泛著紅白色,慢慢的集中在城北的一里之外。
周寧初步估計了一番,敵人的數量不下三千人。
「這是瓖白旗,眼下瓖白旗的旗主之位,應該是奴酋努爾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極。」
看著奔襲而來的大隊騎兵,陸文昭出聲介紹道︰「建奴以兩百人為一牛錄,五個牛錄編為一甲喇。
甲喇行則一路,止則一處,戰則攻一處。
瓖白旗總共十五個牛錄,看這樣子,皇太極應該是將整個瓖白旗人馬全都帶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