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閩國治理 籌劃運河

地中海的海風吹拂,為盛夏的開羅城,帶來了一絲涼意。

閩國首相胡啟文帶領文官北上,經過十幾日的奔波,來到開羅城。

他們這一路乘舟北上,尼羅河兩岸的城池,已經被卞玉和將軍佔城。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埃及的統治基本瓦解。

埃及人長期處于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統轄,他們已經習慣異族的統治。

閩國入主埃及,只要不趕盡殺絕,給埃及人活路。

只有一批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綁定極深的埃及地方勢力,選擇反抗他們。

這都不需要第二兵團動手,投靠他們的埃及勢力,就把這些埃及人滅掉,瓜分他們留下的利益。

胡啟文這一路看到的景象,他就認為大局已定。

他們一行人從船上下來,看著前方的開羅城。

碎裂的老城牆,已經被推倒。

一些埃及人在漢人的指揮下,正在開羅城外建造廠房。

其中一座水泥工廠已經建成,研磨水泥的過程,產生了大量的粉塵,直接把廠區遮蓋。

一條水泥路穿過開羅城,直接抵達北方的港口。

胡啟文看到這條路上,正運輸著大量的水泥砂石,還有著明顯從軍艦上拆卸下來的火炮。

他看到這種場景,就知道正在開羅港口,建造岸防炮。

軍艦想要從紅海前往地中海,需要繞過整個非洲大陸。

他們現在在地中海,連一艘小舢板都沒有,只能依靠岸防炮守城。

胡啟文帶領閩國中樞的文官,乘坐馬車進入開羅城。

他看到城內的埃及人,行色匆匆的樣子。

他們看到漢人的身影,臉上都露出恐懼的神色。

他們來到閩王張瑜亮的駐地,原先的埃及總督府。

他們在侍者的帶領下,前去面見閩王張瑜亮。

閩王張瑜亮看到胡啟文等文官到來。

他放下正在批閱的奏疏,抬起頭說道:「老胡,你們可算到來了。

本王這段時間被一些瑣事纏身,不太擅長處理這些瑣事。

內閣和六部運轉起來,本王也能抽身而出。」

首相胡啟文恭敬的行禮,道:「為王上分憂,這是臣的職責。」

他請示道:「王上,尼羅河、埃及、開羅城這些本來的名字,用不用改換成其他的名字。」

閩王張瑜亮自信的說道:「我們不需要這麼做,改名字才是不自信的表現。」

閩王張瑜亮又面見其他文官,讓他們勤勉做事,共創閩國的輝煌。

他讓這些文官盡快入職,讓國家中樞和各個衙門運轉起來。

唯獨留下首相胡啟文,有許多事情要和首相商議。

閩王張瑜亮給胡啟文賜座。

他猶疑不定的請教道:「我們已經拿下埃及,對于埃及人,老胡怎麼看?」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留著這些埃及人,他怕給後代帶來麻煩。

舉起屠刀殺戮,他又覺得沒有必要。

胡啟文明白閩王張瑜亮,在擔心著什麼問題。

「王上,對于這些埃及人,我們完全不需要擔心。

臣服我們的人,給予他們獎勵。

膽敢反抗的人,要以雷霆手段消滅。

以信仰和文化入手,把他們分割成數個不同的族群,讓這些族群互相監督。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粗放的統治,埃及人都沒有反抗成功。

我國更加精細的統治,埃及人根本沒有反抗的機會。

我們只要吸取漢代和唐代的教訓,把他們當成異族,嚴格執行國民等級制度。

而不是給予他們超國民的優待,哪怕是公開競爭。

他們也無法競爭過,掌握絕對優勢的漢人,不會形成大患。

簡單的說,臣認為埃及人只要不進入內閣和大都督府高層,他們就沒有實力為族群取得更多的利益。

通過利益,團結大多數的埃及人。

關于我國的國民等級制度,老臣與眾多大臣已經商議好初始方案,接下來會詳細匯報。」

閩王張瑜亮听到首相胡啟文的分析,他激動的一拍桌子。

「還是你們這些文官頭腦靈活,分析事情頭頭是道,能直指問題的核心。

確實是這樣,只要他們無法掌握權力,那就是待宰的羔羊,根本不可怕。

但現在縣城之外,還是要依靠這些人協助。

內閣要盡快推行文化教育,讓埃及的文化人,能听懂漢語。

現在這個局面,縣城之外,暫時只能由他們掌管。

現在宜穩不宜急,咱們剛剛建國,要先穩住自身。

等到工業實力上來,軍隊武裝齊全,我們也建立穩固的統治,那時候就是徹底清算的時刻。」

首相胡啟文仔細記下閩王張瑜亮的交代。

他講述內閣對于國家的治理,將會施行的政策。

閩國想要穩定,最主要的問題,就是解決糧食產量。

人只有吃飽飯,才不會想著造反這件事。

內閣要拿出大筆資金,興修水利,開墾更多的良田。

同時在沙漠中種植低矮的灌木,防止沙漠繼續擴張。

尼羅河兩岸的良田本來就稀少,不能再讓沙漠吞並。

大華在陝甘種植大量灌木,治理土地沙漠化。

已經取得卓越的成效,胡啟文有信心治理好沙漠。

次要的事,就是建立國民等級,還有與之相配合的文化同化與民族融合。

大華過來的移民,只有少部分以家庭為單位,大量的人都是單身漢。

他們前往海外的主要目的,除了博一博富貴之外,就是想娶到媳婦。

閩國提供政策,支持移民取埃及人媳婦。

閩國的國民等級,分為貴族、國民、國人與奴隸四等。

貴族淺顯易懂,為國立下大功,被封賞爵位的人。

這里有著玻璃天花板,漢人容易被封爵,其他異族想要封爵,極為困難,必須立下天大的功勛。

國民就是漢族及其後代、貴族沒有繼承爵位的後代。

國民在閩國做任何事情,都沒有限制。

國人就是臣服他們的異族,參加科舉、經商、上學都有限制。

國人進入一些重要領域,需要國民的擔保。

只是這一項政策,就能促進一些埃及大族,把族人嫁給漢人。

奴隸不想有任何權利,他們只是財產。

但允許奴隸自我贖身,或是立功受賞恢復自由身。

還有一項重要的事情,就是在各城組建醫院,為百姓提供醫療服務。

埃及這里的醫療環境慘不忍睹,百姓的病只能靠身體硬扛。

埃及肆虐的主流疾病,瘧疾和霍亂能輕松解決。

特別是兒童患瘧疾病的概率極高,很容易猝死。

瘧疾有青蒿素這種特效藥,霍亂只需要獲得干淨的水源。

燒開水需要極高的成本,但一瓶廉價的氯氣,使用時間很長,就能殺死水里大部分病菌。

閩王張瑜亮听著首相胡啟文,講述自己未來的施政理念。

他听完之後,詢問道:「國民等級制度,這是遼國傳過來,效果極佳的制度。

比我們先建國的鄭國和晉國,都采用類似的制度。

他們的國民等級制度,嚴格限制漢人與當地土著通婚。

老胡,你們思考許久的制度,怎麼與這兩國差別極大。」

胡啟文解釋道:「王上,主要是三國的土著群體不同。

根據老臣這段時間觀察,黑人與任何人結合,生下來的孩子都是黑人。

不想子孫後代都是黑人,只能用政策隔絕兩個群體的通婚。

哪怕是有一部分人不遵守政策,造成的影響也不大。

我國的埃及人,他們與漢人結合生下的孩子。

只有少部分異族特征,不仔細看觀察不出來。

經過數代的通婚,這些特征也會消失。

這就是我們的國民等級制度,與鄭國和晉國完全不同的原因。

遠在美洲的趙國、魏國、曹國等國,他們的國民也會和當地的土著通婚。

這些國家沒有國民等級制度,就是因為當地土著的面貌,與漢人相差不大。」

閩王張瑜亮滿意的說道:「老胡,你的這些政策,本王全部支持。」

首相胡啟文激動的說道:「王上,這些制度逐步落實,我們的統治應該會很穩固。

卞玉和將軍以及快的速度,消滅奧斯曼土耳其在埃及的軍隊。

讓埃及地方勢力看到,我軍的實力。

牛秀清大都督與高崗將軍合作,一舉擊潰二十萬土軍的進攻。

我們在西奈半島俘虜營,關押的俘虜就高達十萬人。

哪怕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強盛,損失二十萬大軍也傷筋動骨,短時間內無法在組織軍隊進攻。

隨著軍工體系和募兵制度的成熟,我軍實力會得到更大的提升。

到時候哪怕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再次組織軍隊進攻。

西奈半島的防御工事建造成熟,我軍能輕易抵御土軍。」

「老胡,你說的沒錯,本王最不擔心的事情,就是軍隊的事情。

本王統兵打遍天下,敗少勝多。

遇到強軍都不皺眉頭,更何況是腐朽的土軍。

土軍打順風仗還行,被我軍圍剿先鋒營後,他們戰斗意志完全喪失,一擊即潰。」

閩王張瑜亮自信的說完,他又長嘆一聲。

「通過審問俘虜,本王得之土軍先鋒營為什麼悍不畏死,能扛著地雷陣和霰彈雨發起決死沖鋒。

他們基本都屬于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統轄的異族。

戰場上取得勝利,他們的族群就能獲得優待,例如免稅等待遇。

他們一旦在戰場上逃跑,整個族群無論老弱,都會被屠殺。

埃及的情況你也知道,除了尼羅河兩岸,根本沒有適合耕種的土地。

開羅城往外走不遠,都是一片大沙漠。

我們養活十萬名俘虜,這真是比較困難的一件事。

本王左思右想,準備把這些俘虜賣掉。」

首相胡啟文听到閩王張瑜亮對俘虜的安排。

他連忙說出自己的看法。

「王上,這些俘虜賣不得,他們可是有大用。

一部分異族的俘虜,他們對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充滿著恨意。

經過我們訓練之後,用一些廉價的武器武裝他們。

讓他們潛伏進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帶領自己的族群造反。

我們只需要付出微弱的代價,就能讓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疲于奔命。

一旦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陷入虛弱,我國國力強盛,可以趁機吞並他們的領土。」

閩王張瑜亮听著胡啟文的建議,他眼楮一亮,道:「只是一些俘虜,本王還養得起。

最多就是從鄭國和晉國,多采購一些糧食,他們那里迎來大豐收。

這是一種用低成本,削弱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辦法。

這些族群沒有外界支持,他們都在不斷造反。

我們為他們提供支持,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就不能輕易平息叛亂。」

胡啟文說完這個建議,他拿出這一年多,自己苦心思考的核心計劃。

這個計劃一旦達成,他將會青史留名,他的家族也能永享富貴。

胡啟文把一副世界地圖,平鋪到閩王張瑜亮的面前。

「王上,現在世界上只有兩大文明群落。

那就是我們華夏文明和歐洲的文明。

這兩個文明之間,每年都會交易大量的物資,貨船的數量還年年增長。

老臣了解到的情況,只是去年的交易貨物的價值,就已經超過一億兩白銀。

從大華前往歐洲,必須繞過非洲大陸。」

胡啟文把手指放在開羅城右方,西奈半島左方,連接紅海和地中海的區域。

他在那個地方,畫了一道藍線。

「王上了解京杭大運河,這條運河成為大動脈,促進了南北的交流。

如果我們在這個區域,挖開一條運河。

大華前往歐洲的貨船,就不需要繞過非洲走一大圈,他直接走這條運河,從地中海前往歐洲各個國家。」

首相胡啟文說話的同時,他指著非洲的最西端。

「王上,我們如果把這里也拿下,那就掌控著貨船的進出通道。

每年只收取通行費,那就是一筆極為龐大的費用。」

閩王張瑜亮一直在發愁,埃及這里沒找到豐富的礦產,耕地面積也非常少。

為了保障百姓的生存,耕地只能種植糧食。

這樣就不適合發展工業,農業也受到極大的限制。

閩國沒有其他特產,國家很容易入不敷出。

收入不多的國家,肯定無法堅持太長時間。

閩王張瑜亮,這才把目光放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身上,準備從這個腐朽帝國身上,割下來一大塊肥肉。

現在首相胡啟文的計劃,為閩國提供了另一個方向。

只需要打通一條不長的運河,閩國今後就有安身立命的本錢。

閩王張瑜亮激動地拍著身前的桌子。

「老胡,本王親自負責這個計劃,舉國之力支持運河的建設。

運河建成,本王封你為世襲公爵。」

閩王張瑜亮一刻都不想耽擱,他讓首相胡啟文前往內閣,帶領文官保持中樞的運轉。

他讓內閣逐步執行治國政策的同時,為開建運河做好準備。

西奈半島俘虜營的俘虜,他們也有了最大的用處,這些人將會是開挖運河的苦力。

閩王張瑜亮為了保證開挖運河不被干擾。

他在開羅港建設造船廠,讓人把停靠在紅海的軍艦拆解。

通過陸運把部件運到地中海,在造船廠重新組裝成軍艦,用以保護地中海方向的安全。

通過這種方式,能節省大量的時間,比軍艦直接繞過非洲,前往開羅港所用的時間更快。

首相胡啟文的計劃,也讓閩王張瑜亮,找到了發財的辦法。

運河沒開通之前,閩國可以先做轉口貿易。

建一條連接紅海和地中海的水泥路,兩邊修建港口。

貨物在港口裝卸貨,通過陸運,那也比繞過非洲節省時間。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投推薦票 上一章章節目錄下一章 加入書簽